降LPR

搜索文档
财政货币政策加码预期升温 用好结构性工具和债券渠道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货币政策展望 - LPR存在下调空间 预计央行将继续发挥LPR报价制度对贷款利率的指导作用 并推进存款报价改革调降银行负债成本[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码 今年4月以来4400亿元再贷款工具相继落地 包括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1000亿元交通物流再贷款、1000亿元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及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2] - 预计央行可能对各项再贷款工具进行增发 重点支持疫情受困主体 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以促进有效融资需求修复[2] - 货币政策将从总量和结构双重发力 降LPR可能成为主要抓手 因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小且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创造下调空间 5年期以上LPR下调可能性较大[3] - 货币政策需为经济复苏营造有利环境 落实结构性纾困政策 协同财政政策支持稳就业、稳物价、促内需和防风险[3] 财政政策动向 - 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达34062亿元 已完成下达额度34500亿元的98.7% 其中6月单月发行13724亿元[4] - 专项债发行强调项目收益自求平衡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 可能通过增发专项债或提前发行明年额度等方式加码[4] - 专项债资金需尽快落地形成实际工作量 增发或提前发行需经过法定程序和时间 需综合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贡献[4] - 专项债发行使用加速 但规模需根据地方政府债务承受能力、项目资金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确定[5] - 财政增量工具可能包括超前安排基建投资、持续推进减税降费 以及通过特别国债等工具缓解财政收支压力[5] 特别国债可能性 - 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 因各地防疫支出大幅增加 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升企业成本 基建投资需要资金支持[6] - 特别国债能将筹措资金运用于基建项目 在地方隐性债务监管趋严背景下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6] - 特别国债属于财政扩张非常规措施 需在潜在经济增长率未充分实现前提下使用 当前应慎用以防止大规模财政政策的负面冲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