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年人才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营造创新生态 让年轻人有盼头、有干劲
中国青年报· 2025-10-31 06:44
现实中,青年人才发展仍面临一定制约。比如,在一些领域、一些单位,人才"论资排辈"的现象仍然存 在,青年人才即便有突破性的思路和成果,也可能因资历尚浅难以获得项目主导权、资源调配权,创新活 力被层层束缚;在部分高校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面临"非升即走"等制度压力,为了满足考核指标不得 不追求"短平快"的研究成果,难以沉下心来开展周期长、风险高但潜力巨大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与此 同时,住房、婚恋、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也像一道道"绊脚石",让不少青年人才在大城市打拼时备感压 力,影响着他们融入环境、发挥聪明才智的积极性与持续性。 制度创新是破除壁垒的关键,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 评价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例如,在科研项目申报中,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让青年人才凭实力 获得机会;在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等方面,放宽对资历、论文数量的限制,重点考察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创 新贡献,让真正有实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优化科研生态是释放创新活力的前提,要为青年人才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创新氛围。针对"非升即 走"带来的短期化倾向,可完善考核评价周期,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 ...
陕西宝鸡:城市旅行计划架起青年“归属”之桥
中国青年报· 2025-09-02 13:11
活动概况 - 团宝鸡市委与宝鸡市文物局主办 国核锆业团委承办"青年城市旅行"第三期示范活动 48名新入职青年参与[1] - 活动涵盖6家单位代表 包括科研人员 管理人员及高技能人才[1] - 通过沉浸式体验引领青年了解宝鸡历史文脉 生态风光及工业名片[7] 企业参与情况 - 参与单位包括国核锆业 宝钛集团 航天7107厂 北方动力 中国石油宝石管业 西凤集团公司[1] - 青年参观中国石油宝石管业企业展览馆及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 - 实地走访西凤集团制酒车间 万吨酒海库 文化馆以及和氏乳业集团检测中心与生产车间[5] 活动内容与影响 - 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周秦历史与青铜文明 重点接触"国宝何尊"文物[3] - 在关山草原开展素质拓展 骑马射箭及露营晚会等多样化活动[5][7] - 活动增进青年对宝鸡城市文化的了解 强化企业与青年人才联动[7]
苏州市科协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
苏州日报· 2025-09-02 08:09
组织架构与成员构成 - 苏州市科协青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平均年龄37岁 均为全市各行各业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代表 [1] - 委员覆盖苏州十大产业集群 包括3名苏州青年科学家 10名上市公司董事长或研发副总裁 18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和各级领军人才 [1] 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 组织将创新运作和管理机制 整合开放委员资源 在紧缺人才培养 青年人才引聚 公益创新服务 生态圈综合支撑等方面打造工作品牌 [1] - 定位为举荐青年才俊的伯乐台 赋能创新创业的彩虹桥 凝聚智慧力量的强磁场 建言献策的智慧库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传播站 [1]
科海观澜/激活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青春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31 10:04
自然资源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 青年科技人才正成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深地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1] - 重大工程和项目明确要求设立不低于5%的研究式调查项目 优先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牵头负责 [1] - 部分单位在项目评审和职称评定中存在隐形门槛 青年人才常被边缘化为配角 [1] 青年人才支持机制创新 - 需要构建系统化支持机制 从制度保障、实践锤炼与生态培育三方面协同发力 [1] - 建议细化青年项目占比要求 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 赋予青年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 [1] - 探索设立容错式项目基金 允许在可控范围内试错 鼓励青年团队探索非共识技术路径 [1] 实践平台建设与成果 - 2024年自然资源系统组建53支青年突击队 聚焦急难险重新任务 [2] - 海水淡化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攻克高性能反渗透膜技术 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空间站水循环系统 [2] - 青藏高原观测团队在海拔5000米建成冰川冻土监测站 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2] - 黄河生态保护监测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33.5岁 承担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与生态修复任务 [2]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需要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支持体系 [3] - 政策明确科研岗位青年人才每周事务性工作不超过1天 但部分单位存在填表多、考核频、会议滥等问题 [3] -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别设置青年科技奖 探索成果转化分红制 拿出部分专利收益直接奖励核心青年团队 [3] - 支持青年人才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提升全球话语权 [3]
四轮驱动聚势赋能“新质力”,构建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
齐鲁晚报网· 2025-04-24 17:52
产业主导与人才集聚 - 依托全国单体最大平价海上风电产业,打造四大科创基地,包括新能源实训基地、风电叶片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等,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30余人及青年科技人才500余人[3] - 推动恒邦矿冶、玫德集团等冲击百亿目标企业建立全过程人才育留机制,2024年仅恒邦矿冶项目即招引青年人才400余人[3] - 通过与技工院校和智造企业合作拓展技能赛道,近年来培养高技能人才1.2万人,并计划在2025年新增自主评价企业40家,预计培养技能人才800余人[3] 科研平台与成果转化 - 借助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站地平台,累计引进全职博士后17名,并通过柔性引才方式为威茗茶业等企业引进博士12名[4] - 利用海洽会、留创大赛等赛事平台实施精准联姻,吸引产业人才127名,并在2024年山东省创业大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4] - 依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科学研究院等院校平台引育青年人才300余人,并有效衔接3万在校生与本地产业需求,使毕业生留乳率连续多年增幅超5%[4] 乡村振兴与人才赋能 -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挖掘原乡人才,挖潜出65名乡村好青年,助力高效农业等“新六产”发展,带动富民增收2.6万余人[5] - 激活返乡创业热情,涌现一批“新农人”项目,并通过跨村联建等方式打造规模化产业片区,回引大学生46名[5] - 引入新乡人“乡创客”流量,强化创业街区载体功能,依托银滩新城区吸纳力吸引2万余青年群体创业就业[6] 人才服务与留居保障 - 创树“理想之城.筑梦乳山”招引品牌,2023年以来开展校园专场招聘40余次,共建校园青年就业服务站6处,累计引进青年人才2933人[7] - 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800万元,开展政策宣传及招聘活动20余场次,为800余名青年大学生申领补贴1200余万元[7] - 组建“人才服务联盟”涵盖79项服务,发放“乳山青才卡”188张,并在现有1处青年驿站、2处优徕社区、73套人才公寓基础上,今年再建设人才公寓100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