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科海观澜/激活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青春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31 10:04
自然资源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 青年科技人才正成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深地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1] - 重大工程和项目明确要求设立不低于5%的研究式调查项目 优先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牵头负责 [1] - 部分单位在项目评审和职称评定中存在隐形门槛 青年人才常被边缘化为配角 [1] 青年人才支持机制创新 - 需要构建系统化支持机制 从制度保障、实践锤炼与生态培育三方面协同发力 [1] - 建议细化青年项目占比要求 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 赋予青年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 [1] - 探索设立容错式项目基金 允许在可控范围内试错 鼓励青年团队探索非共识技术路径 [1] 实践平台建设与成果 - 2024年自然资源系统组建53支青年突击队 聚焦急难险重新任务 [2] - 海水淡化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攻克高性能反渗透膜技术 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空间站水循环系统 [2] - 青藏高原观测团队在海拔5000米建成冰川冻土监测站 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2] - 黄河生态保护监测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33.5岁 承担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与生态修复任务 [2]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需要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支持体系 [3] - 政策明确科研岗位青年人才每周事务性工作不超过1天 但部分单位存在填表多、考核频、会议滥等问题 [3] -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别设置青年科技奖 探索成果转化分红制 拿出部分专利收益直接奖励核心青年团队 [3] - 支持青年人才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提升全球话语权 [3]
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 自然资源部科技委会议强调要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多方协同,确保标志性成果产出[1][2] - 会议部署了科技专项监督检查和论文数据管理,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1][8] -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处于从跟跑向领跑跨越阶段,将统筹"梦想"号、卫星遥感等设施平台提升效能[2][9] 工业遗存生态修复 - 杭州拱墅区通过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治理杭钢半山基地污染,累计修复土壤145万立方米[3][4] - 项目团队采集1609个土壤点位和4829件样品数据,采用在线监测技术提升监管效率[3] - 修复后地块规划减少住宅用地,新增公园绿地,打造大运河杭钢公园等文旅空间[4][5] 海洋卫星数据应用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2000-2024年中国近海水色要素数据集,空间分辨率达4千米[6] - 数据集涵盖叶绿素、悬浮物浓度等要素,服务于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6] - 我国已建成海洋水色、动力环境卫星体系,未来将持续更新共享数据产品[6] 中韩海洋合作 -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双方将深化海洋科技与环境合作[9] - 黄海论坛作为两国海洋交流平台,以"健康之海、和谐之海"为主题促进区域合作[9]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 - 海南厅通过预留5%村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专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10] - 推行"只征不转""先租后让"等灵活用地模式,优化产业项目基准地价[10][11] - 政策明确农村产业准入目录,对暂不确定用地范围的项目采用"占检示意"方式纳入规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