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信息透明
搜索文档
深夜炸锅!罗永浩彻底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00:10
事件升级 -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因预制菜引发的矛盾在9月14日晚间事态升级,而非告一段落 [4] - 贾国龙在群内发言被部分截图,其完整表态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和“网络黑社会”,但承认其打醒了西贝,将促使公司进步 [6] - 罗永浩对此回应称事件无法揭过,并警告劝和的朋友将绝交,表明矛盾彻底激化 [8] 罗永浩的后续行动与历史参照 - 罗永浩在稍早前已表态事件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相关法规出台,但贾国龙的言论使舆论风波再起 [10] - 罗永浩在直播中暗示将让西贝享受“西门子待遇”,意指可能采取类似过去针对西门子的激烈维权行动 [10] - 2011年罗永浩曾因西门子冰箱质量问题,在西门子北京总部外公开砸毁三台冰箱,最终促使西门子承认质量问题 [12] 官方媒体对预制菜行业的评论 - 新华社发布文章指出,预制菜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餐饮质量提升的关切,强调“锅气”作为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14] - 人民日报微博评论认为,预制菜的挑战在于建立消费者信任,行业需信息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发展应服务于人 [15] - 官方媒体呼吁讨论走向理性,通过治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规范企业行为以赢取公众信赖 [15]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道歉!
证券时报· 2025-09-14 22:49
事件概述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预制菜风波表态,承认应对方式有错并承诺改正,表示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公司,并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1][2] - 事件由罗永浩9月10日微博引发,其称在西贝用餐“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贾国龙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2] - 9月13日罗永浩宣布事件告一段落,强调不反对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预制菜 [2] 事件影响 - 罗永浩炮轰西贝后,公司线下门店营收和客流量出现明显下滑,例如深圳一门店周六客流量从正常的500人以上降至300多人,营收从通常的6.5万至7万元降至5.4万元 [2] 行业讨论与监管背景 - 新华社文章指出,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关切及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需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 [3] - 人民日报微评认为预制菜的挑战在于建立消费者信任纽带,信息需要更加透明以让消费者主动选择,行业发展需满足公众吃得安心、明白的刚需 [6]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并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7]
西贝“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 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第一财经· 2025-09-13 07:11
行业争议与现状 - 预制菜行业存在标准缺失和定义模糊问题 导致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实践存在矛盾 [1] - 行业缺乏统一国家标准 各地标准不一致 加剧市场混乱 [4] - 消费者对预制菜风味、营养和安全存在普遍性质疑 [5] 行业规模与发展轨迹 - 预制菜行业发展已超过20年 早期主要面向B端餐饮企业 [4] - 2014年因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 中央厨房+预制食材模式推动第一次行业增长 [4] - 疫情催生宅经济 加速预制菜在C端市场渗透 [4] -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元 保守按8万亿元测算 预制菜渗透率将提升至15%-20% B端规模5000亿元 C端规模2000亿元 合计700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3% [4] 企业具体案例 - 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羊排标准切割) 门店完成烹饪工序 [3] - 西贝公布13道菜品制作过程作业指导书 并开放后厨及供应链参观 [2] - 味知香(605089 SH)作为"预制菜第一股" 近几年净利润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4] 政策监管动态 - 六部委联合印发通知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7]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7] - 日本预制菜产业拥有国家标准和高准入门槛 形成严格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7] 概念界定分歧 -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界定:净菜、速冻主食、即食食品、中央厨房配送至自有门店的半成品均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8] - 中央厨房模式通过集中采购和标准化生产 降低食材损耗和运营成本 解决口味不一问题 [9] - 中央厨房实现全流程可控 更易落实卫生标准 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