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制度改革
搜索文档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 2025-11-06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基础性作用 [1][2][3] 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财政制度为政府活动提供财力支持并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工具 [2] - 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1万亿元,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6.5%和56.7%,需回应新业态发展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3] -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化预算、税制等改革加强财力统筹,激励经营主体转型升级以培育新动能 [4] 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数据与挑战 -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预算的98.1%,税收收入下降3.4%,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同比增长0.1%,财政运行呈紧平衡状态 [6] -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4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2%,预计2035年超过30%,对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提出新要求 [6] -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突出,需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安排以推进共同富裕 [6]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 -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175006.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64%,较2013年下降5.9个百分点,需稳定财政收入 [7] -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财税制度设计减少资源错配,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并坚持中性原则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 [7] - 维护社会公平,从税制优化和财政支出入手,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加大教育、医疗、社保投入以缩小收入差距 [8] - 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创新财政政策工具,在制度设计中寻求利益格局调整的动态平衡 [8] 重点改革领域与举措 -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以优化资源配置并缓解紧平衡压力 [9] - 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需研究适应新业态的税收制度并健全直接税体系 [10] -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以数控税”模式,强化税收监管能力 [10] - 建立权责清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通过拓展地方税源、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及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来协调区域均衡 [11]
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3
财政实力与支出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 16个省份2024年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20%以上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财政政策调控特点 - 政策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战略主动战术精准 强化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协调 [1]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 宏观调控经验与工具持续丰富 [2] 民生领域投入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2]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2]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与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2] 教育领域支持 -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超4% [3] - "十四五"时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2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8% [3] 科技领域投入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4% [3] - 基础研究累计投入7300亿元 年均增长12.3% [3] - 研发投入强度从2.41%提升至2.68% 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3] 财税体制改革方向 - 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源统筹 优化支出结构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5] - 税制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 社会公平与市场统一 完善个人所得税与环保税制 [5] - 财政体制改革锚定权责清晰 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 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5] 改革实施进展 - 已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与分年度计划 正根据形势变化推进 [6]
财政部:已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0:45
财税体制改革进展 - 中央本级过去4年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规模达"十三五"同期10倍多 [1] - 2024年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跨省调剂规模达到2533亿元 [1] - 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于个人所得税"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 [2] 预算制度改革措施 - 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并整合专项资金 [1] -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链条动态监测并强化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价 [2]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十四五"期间累计近50万亿元 [2] 税制改革推进情况 - 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 [2] - 规范税费优惠政策并加快税收立法 现行18个税种中14个已完成立法 [2] - 财税体制改革已制定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并正抓紧推进 [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持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新华社· 2025-08-09 10:50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 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格局,在安徽、四川、甘肃等多地推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2024年"国家账本"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比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同比增加500亿元),同时加强普惠育幼服务和免费学前教育 [2] -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进入第15年,97个部门公开2024年度收支账本,预算公开范围扩展且内容细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完善 [3] 税收制度改革进展 - 2024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人(较2020年增长55%),减税金额增至近3000亿元(较2020年1160亿元增长156.5%) [4] - 绿色税制体系覆盖生产、消费、排放等环节,2021年至2024年6月环保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收入2.5万亿元,配套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 [5] - 增值税立法完成,现行18个税种中14个已制定法律,税收征管法全面修订并出台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 [6] 央地财政关系优化 - 2024年起实施《知识产权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方案》,从7方面明确中央与地方权责 [7] -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8] -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收入划分并强化基层保障能力 [8]
持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新华网· 2025-08-09 10:21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 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格局,在安徽、四川、甘肃等多地推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2024年"国家账本"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比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同比增加500亿元),并加强普惠育幼服务及免费学前教育 [2] -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进入第15年,97个部门2024年收支"账本"细化公开,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结果运用,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开前门、堵后门" [3]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 2024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人(较2020年增长55%),减税金额从1160亿元增至近3000亿元(增长156.5%),覆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等场景 [4] - 绿色税制体系覆盖生产、消费等环节,2021年至2024年6月环保税等绿色税种收入2.5万亿元,配套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 [5] - 增值税立法完成,现行18个税种中14个已制定法律,税收征管法全面修订并出台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 [6] 完善央地财政关系 - 2024年起实施《知识产权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方案》,从7方面明确中央与地方权责 [7] -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8] -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收入划分并强化基层保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