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烂尾楼"变"安心房" 中国东方盘活2000亿地产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1: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深度调整,部分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导致大量项目停工、烂尾,不仅影 响经济稳定,更直接损害购房者权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切实发挥专业化 处置功能,通过创新模式盘活困境地产项目,努力修复房地产上下游信用链条,打造了多项困境地产项 目盘活典型案例。 长沙新力铂园项目则因长期拖欠工程款多次停工,数千名业主权益受损,是地方政府重点"保交楼"项 目。中国东方创新采用"股权收购+增量注入+代管代建"的实质性重组模式,注入1.90亿元专项资金,推 动项目复工复产,最终实现了两千多户房产如期交付。 盘活低效资产"保稳定" 如何激活低效不动产资源,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出清的关键。中国东方通过司法抵债、合作盘活等方式, 成功让一批"沉睡资产"焕发新生,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行业经验。 北京六佰本项目原为朝阳区烂尾商业街,产权分散、物业混乱,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面对这一棘手难 题,中国东方创新采用"联合小业主+政府支持+产业导入"的综合盘活模式:通过争取属地政府政策支 持,更换原有不作为的物业管理方,并引入优 ...
总结与展望 | 融资:上半年融资同比下降30%,企业重整成功案例提振信心(2025H1)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29 09:31
政策环境与金融支持 - 2025年房地产政策保持宽松基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适时降准降息"及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3][4] -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房地产"白名单"贷款审批金额从5万亿元攀升至6.7万亿元,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3][5] - 住建部强调城市更新为核心工作,2025年前4月全国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679个,6个地区开工率超50%[4][6] 房企融资现状与成本 - 2025年上半年房企融资规模1844亿元(同比下降30%),二季度环比上升19%但仍处历史低位,民营房企融资难问题突出[7] - 境外债券融资成本升至8.6%(绿城中国发行3.5亿美元票据利率8.45%,新城发展3亿美元债利率11.88%),境内债券成本降至2.71%(较2024年下降0.2个百分点),整体新增债券成本3.28%[9][10] - 央国企新增融资占比达86%,境内债权融资占比66%而境外占比升至21%[12][13] 债务压力与风险化解 - 2025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5327亿元(高于2024年的4829亿元),三季度为偿债高峰(约1600亿元),展期后仍存再违约风险[14] - 协信远创与金科股份完成司法重整,标志行业风险化解从"个案突破"转向"模式复制",推动行业良性循环[16] 行业转型与发展模式 - 城市更新成为破局关键,政策支持"四好"建设(好房子、小区、社区、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速为房企提供新机会[17] - 国务院会议提出优化土地和在建项目摸底政策,多措并举稳定预期、激活需求,推动市场止跌回稳[4][17]
集采风险出清叠加出海风口,港股骨科械企来到估值反攻关键期
智通财经· 2025-06-16 18:05
而这不是春立医疗一家公司的"狂欢",自24年报披露至今,港股骨科器械概念股在行业回暖和公司回购的激励下,其实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例如威高股份 (01066)期间涨幅为15.19%,爱康医疗(01789)涨幅为11.44%。其主要原因便在于这些公司在24年报或25Q1财报上均有不同程度业绩涨幅,而其背后意味着集 采对国产头部骨科器械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出清,行业开始步入稳健上行新阶段。 6月16日,港股春立医疗(01858)早盘高开,半个小时内股价涨幅便达到10%,股价冲高至盘中最高的12.76港元,刷新其2024年以来的股价新高。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春立医疗此轮行情与其业绩高度相关。4月29日盘后,春立医疗同时披露了去2024年年报与25Q1财报。次日公司股价大幅收涨 7.86%,由此开启此轮行情。在接下来约一个半月时间,春立医疗股价持续稳定上扬,直至6月16日其股价区间最大涨幅已达47.51%。 集采带来的行业发展与结构性变革 近年来,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不断推进与持续完善,骨科器械市场进行了一轮深入的结构性的调整与变革。具体表现便在于从省际联盟到国采的多轮集采 中,骨科四大领域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人工 ...
84亿风险未解,百年人寿深陷“地产资本后遗症”
作者 | 郑嘉意 来源 | 信风TradeWind 导 语: 百年人寿曾披露2015-2020年间的27笔重大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250亿元,至 今84亿元以上的风险敞口未能结清。 一些地产资本入局金融行业后的后遗症,逐渐浮出水面。 大连国资入主半年后,百年人寿公开了一份长达29页的旧账,在官网与保险行业协会同 步披露2015-2020年间的27笔重大关联交易。 笔者统计发现,上述交易涉及金额超250亿元,至今84亿元以上的风险敞口未能结清。 不久之后,上述文件已从百年人寿官网撤下。 以下文章来源于信风TradeWind ,作者郑嘉意 信风TradeWind . 关注资本市场的趋势与发展 时间线上,27笔交易主要集中在2015-2020年间,涉及2014年前后加入的万达、科 瑞、恒茂地产等一众"地产系"股东。 依照彼时规则,重大关联交易须经董事会批准、独立董事一致同意;后续要在10个工作 日内公开披露交易架构等穿透信息。 但百年人寿不仅未及时公示,甚至在2025年2月才将这27笔交易提请董事会审议。 过去5年里,百年人寿历多轮人事洗牌,董事长、总裁之位都曾长期空悬,如今的董事会 成员与2020年间更是无一人重 ...
百年人寿百亿输血万达系手法还原
华尔街见闻· 2025-06-05 11:09
核心观点 - 地产资本入局金融行业后遗留问题显现,百年人寿披露2015-2020年间27笔重大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250亿元,其中84亿元以上风险敞口未结清[1][2][3] - 关联交易通过私募基金、信托等第三方通道隐蔽进行,监管滞后导致穿透困难,部分交易对手方如万达、苏宁等已陷入流动性危机[10][19][20] - 公司经历多轮人事洗牌,2022年净资产锐减77亿元,核心偿付能力逼近红线,一度成为"问题险企"[14][16] - 大连国资入主后启动自救,包括战略重组、资产减持、增资扩股等,目前总资产达2800亿元,正转型布局高净值客户服务[44][53][56][60] 关联交易详情 - **交易规模与结构**:27笔交易集中在2015-2020年,涉及万达、科瑞、恒茂地产等股东,通过私募基金(占比63%)、信托(22%)、ABS(15%)等通道完成[6][20] - **风险敞口分布**:未结清余额中万达系46亿元(涉及西安珠江时代广场等4项目)、苏宁26亿元、科瑞/恒茂12亿元,所投基金已注销[19][20] - **历史回收情况**:仅9笔收回本金(含5笔实现收益),11笔72亿元退出交易本金状况不明,部分投资如上海莱士相关项目亏损近6亿元[21][25] 公司治理演变 - **股东结构变迁**:2009年成立时获大连国资支持,2014年万达以11.55%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带动7家房企股东合计持股超50%[27][31] - **控制权争夺**:万达曾试图通过股权转让(2018年拟售绿城)及人事安排(2021年提名董事长)强化控制,均被监管否决[38][41] - **当前股权结构**:2024年大连金运增资1.1亿元并通过股权划转持股11.51%,取代万达成为控股股东,董事会完成改组[53][5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盈利周期**:2009-2014年累计亏损16亿元,2015年万达入主后扭亏并连续7年盈利,2022年突发27亿元亏损[29][34] - **资产质量恶化**:2022年净资产从77.9亿元锐减至4.7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监管红线附近[14][30] - **自救措施**:2024年减持万丰奥威套现13.4亿元,联合波士顿咨询推出"启行工程"战略,重点发展健康管理及高客服务[47][51][59] 业务转型方向 - **战略调整**:推出"保险+健康"生态,与华大基因等企业合作,建立上海高客中心开展财富管理及家族办公室业务[48][59][60] - **渠道建设**:覆盖20个省级分公司、370家分支机构,2024年启动"启行新伙伴"优才计划扩充个险队伍[48][56] - **竞争格局**:面临平安、友邦等10余家险企在家族办公室领域的激烈竞争,转型成效待观察[61][62]
招商银行20250531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公司 招商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估值修复**:2024 年下半年到 2025 年初估值修复趋势清晰,以高股息红利为核心逻辑,股息率下行实现估值抬升并站上一倍 PB,被定义为核心底仓和配置型资产 [3] - **盈利能力**:ROA 大幅领先同业,盈利能力更强,在息差和手续费收入方面领先,虽部分城商行 ROE 数值高但招行盈利实质更强 [4] - **核心优势**:核心优势为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利息净收入靠超低负债和存款成本率,手续费收入在财富管理领域营收能力雄厚,信用减值和业务管理费表现优异 [5] - **房地产影响**:过去十年盈利指标与房地产周期相关,2021 年地产下行后盈利能力有压力,但仍领先同业 [6] - **信贷结构**:以零售贷款为主,房贷占近一半,对公贷款占比低,近年房地产和传统基建类贷款比例调整 [7] - **财富管理**:财富管理领域竞争优势显著,零售客群庞大且客户数量增长,2025 年一季度收入转正增长 10%,结束三年下滑周期,未来有望增长,采用平台式营销模式 [8] - **应对息差**:通过定价管理和商业模式应对息差下行,负债端活期存款比例高,对公存款能力强,资产负债两端定价管控出色,2025 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转正且全年增速预计加快 [10] - **对公存款**:对公存款和结算性存款优势显著,产品体系强大吸引对公客户,个人存款活期占比高于同业,保持最低负债成本率 [11] - **应对存款成本**:存款成本率下行与行业类似弹性,定价能力和客户粘性强,揽储能力优,长期负债成本率低于同业 [12] - **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全面改善,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上行,不良房地产对公贷款逐步出清,信用卡逾期率回落,房地产对公贷款占比约 5%且多为国央企项目,表外业务基本出清 [13] - **房地产风险出清**:房地产对公业务不良率降至 0.96%左右,风险抵补能力雄厚,拨备覆盖率超 400%,整体资产质量扎实 [14] - **投资逻辑**:投资逻辑基于资本雄厚、低负债成本高息差、财富管理收入和零售财富管理竞争力,盈利能力强,盈利增速稳定 [16] - **股息价值**:股息率约 4.4%-4.6%,无再融资需求,分红比例 35%,未来有提升至 40%-45%潜力,增强股息价值 [17] - **分红影响**:过去 3 - 4 年提升一次分红比例,未来可能提至 40%-45%,不影响资本充足率,提升 ROE 和股息回报,目标股息率可能降至 3.5%及以下 [18] - **经济向好增长来源**:经济好于预期时,增长来自零售贷款需求回暖、财富管理和资本市场景气回升、资产质量好转及信用减值改善,带来估值上升弹性 [19] - **投资逻辑变化**:过去十年贴合顺周期和房地产消费属性,2022 - 2023 年消化悲观预期,2024 年进入红利时代,对标国有大行以净息差价值定价,股息率压降,适合作为底仓和配置型资产 [20] - **投资策略变化**:2025 年启动中期分红,股息分两部分,第一笔 2026 年 1 月派发,全年可配置 [21] - **内生增长和红利时代逻辑**:围绕扎实红利价值策略,有潜在顺周期弹性效应,2024 年进入红利时代,对标国有大行,以净息差价值定价,长期作为底仓和配置型资产推荐 [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大型国有银行不良认定标准严格,若采用相同标准不良率更低,拨备覆盖率会升至 300 - 400%,市场长期低估中国大型银行抗风险能力 [15]
房企债务处置进程提速 行业迈向发展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5-14 00:03
"当前行业仍处深度调整阶段,资产质量与现金流稳定性是信心修复的关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 院长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具备优质资源和运营能力的房企,在重组落地后更有望回到经营 正轨。 事实上,近期已有多家房企境内外债务重组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完 成境内债二次重组的企业,并已启动第二轮境外债重组。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龙光集团有限公司 等多家房企的重组计划也已获得债权人认可或法院批准,行业整体修复节奏加快。 公告显示,*ST金科虽已陷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困境,但作为深耕房地产行业多 年的上市公司,仍拥有优质的资产和扎实的运营开发能力。根据业务发展规划,重整后的*ST金科将设 置"投资管理、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特殊资产"四大业务板块,通过投资经营特殊资产、运营开发改善 型住宅、做精做强收费服务、创新发展产业机会,实施"汰旧、取新、强链"转型路径,分阶段实现短中 长期经营目标。 与此同时,另一家房企——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辉控股")也于近日召开债权人会议,详 细披露了其境外债务重组后的计划。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表示,公司已坚决摒弃过去"高杠 ...
金改前沿|2024年股价涨幅居首 上海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出清?
新华财经· 2025-05-07 22:1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股价年度涨幅68.98%,位居42家A股上市银行榜首 [2] - 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企稳,呈现"增收增利+不良双降"态势 [2] - 202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65%,占营收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强调要形成差异化竞争特色,打造独特品牌定位 [2] - 坚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2025年经营业绩将保持增长可持续性,未来几年增长态势有保证 [2] 息差管理 - 2024年净息差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1.17%,一季度降幅有所收窄 [3] - 着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生息资产和一般贷款占比 [3] - 2025年息差收窄幅度将显著缩小,力争企稳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1.25%降至2024年1.1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4] - 2025年一季度不良生成率0.1%,较2021年高点1.0%显著改善 [4] - 连续三年存量化解规模保持200亿元左右,2024年达246亿元新高 [4] - 拨备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270%左右,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4] 房地产业务 - 房地产不良率从2021年高点约3%持续下降 [6] - 2025年一季度商办类业务占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34.9%,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6] - 城市更新项目贷款规模达519亿元,较年初增加60亿元 [6] - 城中村改造项目贷款规模32亿元,较年初增加2亿元 [6]
常熟银行(601128):经营韧性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04%,拨备前利润增长12.58%,归母净利润增长13.81%,增速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1] - 业绩主要受生息资产扩张和净非息收入拉动,息差下降形成较大拖累 [1] 资产端分析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6.67%,增速同比下降,单季新增224亿元 [2] - 金融投资单季新增117亿元(占总增量52.00%),信贷新增88亿元,同业资产新增49亿元 [2] - 贷款总额同比增长6.12%,对公贷款支撑扩张;金融投资同比增长3.36% [2] - 信贷占生息资产比例环比下降1.49pct至63.36%,金融投资占比上升1.52pct至27.85% [2] 零售信贷 - 零售信贷余额同比仅增长0.1%,单季新增3亿元(同比少增27亿元),需求较弱且风险暴露导致主动放缓投放 [2] - 零售信贷占比仍达54.18%,其中个人经营贷占比69.30%,保持业务优势 [2] 对公信贷 - 一般公司贷款同比增长13.04%,票据贴现增长21.28%(主动压降低收益业务) [3] - 对公贷款单季新增85亿元,重点支持科创企业、直播电商,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占比71.33% [3] 负债端 - 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00%,增速快于信贷,活期存款占比提升1.06pct至19.17% [3] - 储蓄存款中两年期及以下占比提升3.71pct至50.66%,结构持续优化 [3] 息差与收入 - 净息差2.61%,同比降22bps但环比改善2bps,趋于稳定 [4] - 贷款收益率5.42%(较年初降21bps),存款成本率2.01%(较年初降19bps) [4] - 净非息收入同比大增62.01%,其中手续费收入增长495.23%(低基数+代理业务增长),其他非息收入增长48.84% [4] 成本与效率 - 成本收入比34.74%,同比改善0.52pct,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4] 资产质量 - 不良率0.76%(较年初改善1bps),拨备覆盖率489.56%(较年初降10.95pct) [5] - 零售风险暴露预计步入尾声,不良生成率有望见拐点 [5] 未来策略 - 深耕网格化实现镇村全覆盖,优化客户服务深挖经营贷及小微潜力 [2][3] - 专注小微领域差异化竞争,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