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低至0.17折 消金公司密集转让不良贷款
北京商报· 2025-09-23 00:18
行业不良资产转让趋势 - 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出清不良资产 多家公司包括中银消费金融 中邮消费金融 建信消费金融 中信消费金融 杭银消费金融 锦程消费金融 湖北消费金融等在9月转让不良贷款 [1] - 转让资产特点为规模小 笔数多 资产类型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 多为纯信用贷款缺乏抵押担保 且多数已进入长期逾期阶段 [6] - 机构转让价格普遍偏低 多数项目起拍价低于账面价值1折 部分低至0.17折 [1][6] 中银消费金融转让情况 - 中银消费金融发布2025年第69-76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 8期项目未偿本息总额累计超过25.04亿元 [2] - 第76期项目来源于四川地区 借款人4674户 未偿本息总额5.27亿元 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6岁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920天 [2] - 第38期项目未偿本息总额3.27亿元 资产笔数2181笔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534天 竞价起始价562万元 折扣低至0.17折 [3] 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转让案例 - 建信消费金融发布2025年第1期转让项目 未偿本息总额1.28亿元 资产笔数8708笔 竞价起始价1034万元 折扣约0.81折 [5] - 中信消费金融发布2025年第4期转让项目 未偿本息总额1.44亿元 资产笔数14452笔 竞价起始价754万元 折扣约0.52折 [5] - 杭银消费金融发布2025年第5期转让项目 未偿本息总额9.26亿元 资产笔数573642笔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492天 竞价起始价3104万元 折扣低至0.34折 [6] 市场规模与特点 - 截至2025年9月21日 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累计挂牌转让项目179个 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近300亿元 [6] - 转让呈现"规模增多 折扣率走低 涉及地区广"特点 形成买方市场 回收预期悲观 竞争加剧促使折价出售成为常态 [6][7] 行业转型信号 - 批量转让不良资产降低催收和诉讼成本 释放风险资产 释放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信号 [1][7] - 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将趋于常态化 通过公开透明处置渠道有效链接出让方 受让方 银登各方资源 [7] 风控与合规要求 - 机构需强化贷前审核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客户信用评估精度 优化客群结构 减少高风险下沉市场依赖 [8] - 需严格合作机构管理 提升自主风控能力 加强贷后动态监测 并关注监管政策要求如10月助贷新规落地 [8] - 在前端环节严控增量 提升准入门槛 加大自营催收人才招聘 强化催收外包机构协作 引入调解机构建立协商机制 [9]
84亿风险未解,百年人寿深陷“地产资本后遗症”
关联交易风险 - 百年人寿2015-2020年间披露27笔重大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250亿元,84亿元以上风险敞口未结清[1][2] - 交易主要通过私募基金、信托等第三方通道进行,穿透式监管缺失导致关联关系难以追溯[7] - 与万达系4笔交易余额46亿元,苏宁电器1笔交易余额26亿元,交易对手方均面临流动性问题[14] - 已结清交易中11笔共计72亿元本金情况不明,部分投资亏损严重,如上海莱士相关交易或亏损6亿元[17][20] 公司治理问题 - 27笔关联交易迟至2025年2月才提请董事会审议,过去5年管理层更迭频繁,现任董事会与2020年无一人重合[5] - 2014年后地产系股东主导时期,万达通过11.55%股权实际控制公司,关联交易金额达股权成本的10倍以上[25][27] - 2022年净资产锐减77亿元至4.7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逼近红线,成为不公开报告的"问题险企"[9][12][24] 战略转型举措 - 2024年启动"启行工程"五年战略,推出优才计划扩大个险队伍,布局"保险+健康"生态[37][38] - 高位减持权益资产套现,如2024年减持万丰奥威2.87%股份套现13.4亿元[41] - 大连国资入主后完成股权重组,大连金运以11.51%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董事会完成洗牌[42] 业务发展方向 - 重点布局高净值客户市场,上海高客中心已签署光大养老、昆仑信托等合作协议,搭建家族办公室业务[46][47] - 行业竞争激烈,平安、友邦等超10家险企已建立自有家族办公室品牌[48] - 公司总资产近2800亿元,覆盖20个省级分公司、370余家分支机构[43]
百年人寿百亿输血万达系手法还原
华尔街见闻· 2025-06-05 11:09
核心观点 - 地产资本入局金融行业后遗留问题显现,百年人寿披露2015-2020年间27笔重大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250亿元,其中84亿元以上风险敞口未结清[1][2][3] - 关联交易通过私募基金、信托等第三方通道隐蔽进行,监管滞后导致穿透困难,部分交易对手方如万达、苏宁等已陷入流动性危机[10][19][20] - 公司经历多轮人事洗牌,2022年净资产锐减77亿元,核心偿付能力逼近红线,一度成为"问题险企"[14][16] - 大连国资入主后启动自救,包括战略重组、资产减持、增资扩股等,目前总资产达2800亿元,正转型布局高净值客户服务[44][53][56][60] 关联交易详情 - **交易规模与结构**:27笔交易集中在2015-2020年,涉及万达、科瑞、恒茂地产等股东,通过私募基金(占比63%)、信托(22%)、ABS(15%)等通道完成[6][20] - **风险敞口分布**:未结清余额中万达系46亿元(涉及西安珠江时代广场等4项目)、苏宁26亿元、科瑞/恒茂12亿元,所投基金已注销[19][20] - **历史回收情况**:仅9笔收回本金(含5笔实现收益),11笔72亿元退出交易本金状况不明,部分投资如上海莱士相关项目亏损近6亿元[21][25] 公司治理演变 - **股东结构变迁**:2009年成立时获大连国资支持,2014年万达以11.55%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带动7家房企股东合计持股超50%[27][31] - **控制权争夺**:万达曾试图通过股权转让(2018年拟售绿城)及人事安排(2021年提名董事长)强化控制,均被监管否决[38][41] - **当前股权结构**:2024年大连金运增资1.1亿元并通过股权划转持股11.51%,取代万达成为控股股东,董事会完成改组[53][5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盈利周期**:2009-2014年累计亏损16亿元,2015年万达入主后扭亏并连续7年盈利,2022年突发27亿元亏损[29][34] - **资产质量恶化**:2022年净资产从77.9亿元锐减至4.76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跌至监管红线附近[14][30] - **自救措施**:2024年减持万丰奥威套现13.4亿元,联合波士顿咨询推出"启行工程"战略,重点发展健康管理及高客服务[47][51][59] 业务转型方向 - **战略调整**:推出"保险+健康"生态,与华大基因等企业合作,建立上海高客中心开展财富管理及家族办公室业务[48][59][60] - **渠道建设**:覆盖20个省级分公司、370家分支机构,2024年启动"启行新伙伴"优才计划扩充个险队伍[48][56] - **竞争格局**:面临平安、友邦等10余家险企在家族办公室领域的激烈竞争,转型成效待观察[61][62]
房企债务处置进程提速 行业迈向发展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5-14 00:03
房地产企业债务处置进展 - *ST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进入执行阶段 将设置四大业务板块实施转型路径[1] - 旭辉控股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计划 转向低负债轻资产模式 聚焦三大主业[2] - 融创中国完成境内债二次重组 佳兆业龙光等房企重组计划获认可或批准[3] 企业转型与业务调整 - *ST金科重整后业务规划包括投资管理 开发服务 运营管理 特殊资产四大板块[1] - 旭辉控股摒弃高杠杆高周转模式 转向商业地产持有 核心城市开发 房地产资产管理[2] - 行业逐步告别粗放扩张旧模式 迈向现金流 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新阶段[3] 企业财务状况与资产质量 - *ST金科虽陷入债务困境 但仍拥有优质资产和扎实运营开发能力[1] - 旭辉控股权益后货值约1300亿元 持有物业估值460亿元 2024年租金收入近18亿元[2] - 旭辉控股重组后信用债规模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以内 有息债务结构优化[2] 行业整体趋势 - 市场化机制推动下 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务处置加速风险出清[1] - 资产质量与现金流稳定性是行业信心修复的关键[2] - 资产相对优质 运营基础良好的房企完成重整后 行业修复节奏加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