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分担
icon
搜索文档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央地协同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 [1] - 截至5月26日,20家股权投资机构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5.70亿元 [1] - 12家股权投资机构处于发行注册过程中,注册发行金额约153.10亿元 [1] - 毅达资本、泰达科投、东方富海已获批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1] - 新政为创投行业注入"强心针",助力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 在当前行业募资难的困境下,新政为市场注入新的资金渠道可能性,释放积极信号 [2] 东方富海发债项目细节 - 东方富海计划发行总规模15亿元、期限15年的科技创新债券,创下同类项目新纪录 [3] - 公司旗下管理人合计管理创业投资基金60余只,规模约350亿元,累计投资超6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 [3] - 发债路演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多家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并推动内部审批流程 [3] - 央行推出政策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3] 资金用途与投资方向 - 科技创新债券主要用于基金出资及置换,投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创投机构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可用于私募股权基金设立、扩募,资金最终用于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2] 增信模式创新 - 东方富海发债项目采用"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支持 [4] - 这种风险共担模式能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优化风控机制 [5] 行业挑战与突破 - 民营创投机构募资难问题突出,主要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品牌影响力有限 [2] - 过往民营创投机构发债积极性不强,存在发行利率高、债券期限与基金期限错配、担保额度低且费用高等难点 [2] - 东方富海此次发债在多项指标上取得突破,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债券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 [3]
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落地 风险分担机制走向多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6-27 21:47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情况 - 首批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13.5亿元,包括君联资本、东方富海、中科创星、毅达资本、金雨茂物 [1] - 中科创星发行4亿元5+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1%,资金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 [2] - 君联资本发行3亿元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05% [2] - 东方富海发行4亿元10年期债券,毅达资本发行1.5亿元3+2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33% [2] - 金雨茂物发行1亿元3+2年期债券,票面利率2.69% [3] - 5月7日至6月20日期间,市场共发行300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021亿元 [4] 科技创新债券特点 - 债券期限普遍较长(5-10年),明显长于传统3-5年期中票 [4] - 发行利率低于同期同类型国有创投机构债券利率 [4] - 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市场认可度较高 [4] - 长期限设计可匹配科技企业成长周期,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4] - 中科创星发行的25创星PPN001是债券市场"科技板"首笔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限科创债 [4] 债券资金用途与机制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出资,增强GP自有资金出资能力 [3][6] - 通过做强GP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早期高风险硬科技领域 [5] - 10年存续期设计匹配硬科技投资周期,第5年末含权条款提供灵活性 [6] - 科创债具有"带动效应",其撬动能力远大于绝对金额 [5] 风险分担与增信机制 - 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创债,与地方政府、市场化机构合作分担风险 [7] - 毅达资本、金雨茂物采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7] - 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引入地方担保公司反担保 [7] - 中科创星由中债增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合作"新模式 [7][8] - 不同增信模式反映机构资本实力和风险偏好,丰富科创债增信体系 [8][9][10]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利率最低1.8%
快讯· 2025-06-24 19:47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项目成功落地,五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分担工具增信和投资支持,并完成发行,规模合计13.5亿元 [1] - 债券期限大幅延长,最长可达10年,远高于一般3至5年期的中期票据 [1] - 发行利率明显降低,低于同期同类型国有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最低利率为1.8% [1] - 这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成立后,首批借助央行创设的风险分担工具获得融资的主体 [1] - 债市"科技板"通过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和优化资金传导链条,初步实现了"股债贷"联动 [1] - 随着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拓展,有望为债市"科技板"吸引更多参与者,进一步丰富市场生态 [1]
央行创设风险分担工具助力,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利率最低1.8%
第一财经· 2025-06-24 19:16
科创债发行概况 - 首批民营创投机构发行科创债规模合计13.5亿元,利率最低1.8% [1][2] - 五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完成发行,期限最长10年,利率低于同期国企债券 [2][3] - 东方富海发行利率1.85%创民企债券新低,中科创星利率2.10%,毅达资本利率2.33% [3][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动债市"科技板"落地,5月科创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3] - 风险分担工具提升民企发债可得性,初步实现"股债贷"联动 [2][4] - 反担保机制增强信用链条(如东方富海、中科创星),但增加约0.5%综合成本(东方富海实际成本升至2.35%) [7] 期限与资金特点 - 科创债期限5-10年,精准匹配科技企业研发周期(如中科创星"5+5年"、东方富海"5+3+2年") [3][6] - 募集资金需用于科技创新股权投资或置换基金出资,但平均期限4.88年与创投退出周期(7-10年)存在错配 [8][9] 行业挑战与建议 - 民营创投轻资产模式在传统评级体系中处于劣势,中小机构因低评级面临融资高溢价 [8][10] - 建议推广"央地协同"增信、开发科创债ETF改善流动性,放宽"硬科技"机构评级要求 [10] - 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占比高叠加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加剧再融资压力 [9][10] 机构案例 - 东方富海科创债期限最长(10年)、利率最低(1.85%),综合成本2.35%仍低于管理费率上限 [3][7] - 武汉创新投资集团案例显示退出依赖IPO/并购,易受政策波动影响 [9]
破解“两有两无”企业融资难题 “种子贷”落地深圳龙岗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7:17
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协同 - 全市首批"种子贷"产品正式落地龙岗 上线当日5家种子期企业获得170万元资金支持 [2] - 产品由市财政局统筹指导 市融担基金 深圳征信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 微众银行共同打造 [2] - 政策创新与金融服务高效协同的典型案例 [2] "种子贷"政策体系构建 - 深圳市财政局推动 与深圳征信平台合作开发 龙岗金控辖属兴业担保公司首次落地 [3] - 旨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含量高 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项目 [3] - 龙岗区3月份就将该产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 建立跨部门联系机制 [3] - 龙岗区成为全市首批"种子贷"业务落地区域 打造首个银担合作样本 [3] 产品定位与目标企业 - 主要面向"两有两无"企业(有高水平专家团队 有核心技术 无资质 无稳定现金流) [4] - 破解传统金融服务拒绝"两有两无"企业难题 [4] - 某新能源企业凭借46个注册商标和7个专利获得80万元贷款 [4] 业务运作机制 - 借助深圳征信潜力科创企业挖掘模型与风险评估模型 对深圳260万家企业初筛 [6] - 形成种子企业名单后推送至银行进行内控筛选 [6] - 银行与国家融担基金 市融担基金 担保机构按比例承担赔付责任 [6] - 构建多级风险分担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 [6] 市场潜力与推广计划 - 龙岗区约2.8万家企业符合"种子贷"支持标准 [6] - 企业可通过政务平台或深圳征信自有平台自助申请 [6] - 龙岗金控年度目标为1000家次"两有两无"企业提供近10亿元资金支持 [7]
业内: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难
快讯· 2025-06-19 21:41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 [1] - 配套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化募资难问题 [1] - 风险分担工具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 [1] 受益群体 - 风险分担工具提升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1] - 信用资质较弱的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更便利 [1] - 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显著提升 [1] 债市"科技板"机制 - 债市"科技板"通过风险分担、资金传导链设计等机制初步打通"股债贷"联动 [1] - 未来深化措施可能包括股债联动工具创新 [1] - 设计含特殊条款的债券可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并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机会 [1]
官宣了,首批5家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21:32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项目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涉及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等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规模合计13.5亿元 [2] - 中芯聚源等机构正在积极推进注册科技创新债券 [2] - 这是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以来,首批使用央行创设风险分担工具的主体 [4] 风险分担工具的具体运作机制 - 分担工具采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多样化增信措施 [4] - 毅达资本、金雨茂物由分担工具与金融机构联合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4] - 君联资本、中科创星和东方富海采取担保增信,并引入北京、陕西和深圳的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4] - 分担工具作为"基石投资人"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发挥领投作用 [4] 政策背景和市场影响 - 5月7日央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明确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5] - 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通过共同担保等增信措施分担违约风险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对创投机构债务融资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5] - 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化募资难问题,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 [6] 行业专家观点 - 风险分担工具可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 该工具可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6] - 将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提升科技投资可持续性 [6] - 债市"科技板"已初步打通"股债贷"联动,未来可能深化股债联动工具创新和特殊条款债券设计 [6]
看懵了!盘中狂拉超370%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2:5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上证指数跌0.2% 深证成指跌0.15% 创业板指数跌0.36% 半日成交额7430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85亿元 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 [2][3] - 港股主要指数均跌超1% 恒生指数 恒生国企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同步调整 [3] - 银行股逆势上涨 中信银行 北京银行 浦发银行 光大银行 成都银行盘中创历史新高 [4] 金融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8项金融政策 包括在上海试点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 跨境贸易再融资 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创新业务 [6] -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已基本取消 将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 [6] 军工行业 - 军工股表现强势 北方长龙 新光光电涨停 晨曦航空涨近14% 捷强装备涨超10% 长城军工涨停 佳力奇涨超9% [7][8] - 中邮证券研报指出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 军贸和军用技术转化将带来新市场机会 [9] - 第55届巴黎航展中国展示歼-35A战机 翼龙无人机 AG600水陆两栖飞机等重点航空产品 [9] 油气板块 - 吉星新能源盘中暴涨超370% 公司为加拿大油气勘探企业 一季度总净收入272.34万加元 同比减少2.72% 亏损357.60万加元 [10] - 中东冲突升级推动油价上涨 高盛预测布伦特原油或涨至90美元/桶 港股多只油气股跟涨 元亨燃气涨45.45% 百勤油服涨41.79% 联合能源集团涨33.93% [10][11][12]
培育耐心资本既要“引导”也要“放活”
搜狐财经· 2025-06-16 04:12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培育 - 优化财税激励政策以提升长期投资吸引力 [1] - 政府引导基金应投向市场失灵的早期创新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1] - 放宽对政府引导基金短期回报率考核 注重社会资本撬动效应和新兴产业培育效果 [1] - 构建国家层面战略性项目甄别与推送机制 精准识别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和项目 [1] - 建立跨部门专家咨询评估体系 筛选认证关键项目形成优质项目库 [1] 资本市场环境优化 - 畅通多元化市场化退出渠道 包括IPO、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 [2] - 提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包容性和流动性 为长期资本提供高效退出路径 [2] - 确保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营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 [2]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打击侵权行为以保护创新者权益 [2] - 健全激励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探索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2]
债市“科技板”满月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4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07 03:07
债市"科技板"发行规模 - 科创债发行规模达4172亿元,占全市场同期发行规模的17.4% [2] - 商业银行发行规模1910亿元,占比45.8%,政策性银行发行200亿元,证券公司发行259亿元,金融机构合计占比56.8% [2]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803亿元,远超原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单月发行水平 [2] 发行主体结构优化 - 非金融企业科创债中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占比从10.1%提高至12.5% [2] - 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超90%,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及以上 [2] - 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提供股性资金支持 [3] 期限结构与资金用途 - 科创债期限呈长期化导向,3年以上发行规模占比近80%,10年以上超百亿元 [3] - 期限最长可达20年,如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20年期3.6亿元科创债用于核电项目 [3] - 资金用途广泛涉及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医疗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 [3]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银行发行1910亿元科创债,期限3至5年,平均利率1.67%,资金投向科技贷款和科创企业债券 [4] - 23家券商发行科创债,国泰海通证券发行10年期债券,70%资金用于科创领域股权投资 [5] - 中信证券发行债券明确70%用于科创领域,其中50%用于科技创新类基金投资 [5] 风险分担机制创新 - 信用违约互换和风险缓释凭证成为流行工具,如浦发银行提供3000万元信用风险保护 [6] - 应流科技发行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创设30%风险缓释凭证 [6] - 风险分担工具可提升民营企业及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6] 未来发展展望 - 建议发展混合型科创债券、科技创新型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提高投资者参与意愿 [7] - 债市"科技板"将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