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防范化解
icon
搜索文档
风险防范化解的经济学思考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43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需运用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防范化解可能迟滞或中断民族复兴进程的全局性经济风险 [1] - 风险与不确定性直接关联,在社会加速变化背景下,一般风险演变为重大风险的频次增多、速度加快 [2] - 经济风险蕴含于“支出-收入”和“资产-负债”等经济循环中,循环不畅会导致风险累积和宏观失衡 [3] - 防控重大风险需认识风险循环,及时斩断风险公共化形成的关联效应,避免错过低成本化解时机 [4] - 政府作为公共风险管理者,其目标是公共风险最小化,从而最大化宏观确定性,形成良好市场预期 [5] - 出清风险的对象是公共风险或正在公共化的风险,而非市场风险,需把握好出清风险与稳定预期的关系 [8] 风险的性质与演变 - 风险无处不在,全球风险上升且难以预测,人类原有规则失效、秩序被打破 [2] - 社会发展进程呈“加速度”:农耕社会1000年无大变化,工业化后100年有变化,信息社会10年就有不小变化 [2] - 在社会加速变化背景下,一般风险演变为重大风险的频次增多,演变速度加快 [2] 经济系统与风险循环 - 经济系统嵌入社会体系,社会风险挑战增多导致经济风险增加 [3] - 经济循环主要体现在“支出-收入”循环和“资产-负债”循环,风险蕴含其中 [3] - “支出-收入”循环不畅会导致供需负反馈和风险累积,宏观表现为储蓄与投资失衡、供给与需求失衡 [3] - “资产-负债”循环中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 [3] - 个体风险外部化后积累扩散,会转化为公共风险(宏观风险) [4] - 经济高速增长时个体风险外部化下降,公共风险收敛;经济下行时个体风险外部化上升,公共风险扩散 [4] 政府管理公共风险的职责与方式 - 政府作为公共风险管理者,目标是公共风险最小化,从而使宏观确定性最大化,形成良好市场预期 [5] - 管理方式是遏制风险循环累积扩散,包括防范个体风险外溢公共化和化解已形成的公共风险 [5] - 需从薄弱环节入手,增强契约完备性,以法治和政策为保障,形成让经营主体有长远预期的制度性安排 [6] 政府管理公共风险的政策工具 - 提供“风险市场”如保险、银行、证券、期货及其衍生工具,让微观主体转移分散风险,避免风险外部化 [7] - 提供无风险资产(如国债),优化其品种结构、促进流通、完善收益率曲线,是完善资本市场的关键 [7] - 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保持宏观流动性、币值、估值稳定,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救援 [7] - 公共政策是对冲重大风险的工具箱,需按风险生成逻辑精准实施,风险权衡需有整体观 [7] 出清风险与稳定预期 - 行为主体目标由利益最大化转变为风险最小化,只有出清风险才能改变预期,让经济产生活力 [8] - 风险出清的对象是公共风险或正在公共化的风险,而非市场风险 [8] - 国内需遏制房地产、地方债等领域风险循环累积,增强政策确定性,做好产权保护等工作 [8] - 外部需防范大国关系、周边关系等风险输入,通过风险权衡应对 [8]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三十三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9-25 07:03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 全面巩固粮食 能源 生态 产业 金融等领域的安全发展能力 [1] - 稳妥化解房地产 金融 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并强化煤矿 非煤矿山 道路交通 建筑施工 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 [1] - 健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 政策体系 责任体系 加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1]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 着力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2] - 规范政府采购 招标投标 税收优惠 财政奖补 招商引资 要素保障等行为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2] - 根据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国家财政护航国计民生——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社· 2025-09-13 04:21
国家财政实力增强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2] -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100万亿元 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3] 教育领域投入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保持4%以上 [3] - "十四五"时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2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8% [3] - 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 [3] 财政政策调控 - 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4% [4] - 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4] - 强化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协同 [4] 财税改革管理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 [6] - 优化税制结构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6] -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7] 债务风险管理 - 专项债务限额增加6万亿元 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 [8] -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 [8] -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体系 [8]
吴桂英主持召开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
长沙晚报· 2025-08-21 10:16
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 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强化政治引领 聚焦主责主业 持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1] - 把准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 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4] -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深化标本兼治 注重贯通协同 一体推进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和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5] 审计监督重点领域 - 紧盯政策执行和财政资金监管 加大"两重""两新"重大政策落实和"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的审计力度 [4] - 严把支出关 严肃财经纪律 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4] - 紧盯重点改革推进 从审计视角揭示问题 以改革思维促进问题解决 推动全市改革工作稳妥有序实施 [4] - 紧盯民生服务保障 密切关注教育 医疗 就业 住房等领域 扎实做好专项审计 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4] - 紧盯风险防范化解 强化审计监督"探头"作用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 - 紧盯权力规范运行 加强权力集中 资金密集 资源富集领域审计 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 [4] 审计工作组织保障 - 审计机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约束自身 强化政治引领 提升能力本领 严实纪律作风 [5] - 全市各级党委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市委审计办牵头抓好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5] - 各级各部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认真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合力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