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新视野·“作风建设”系列谈 | 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从延安走来,自身携带着"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中,涌现出一大批"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成 才起着教育和引领作用。对此,我是受益者,是有亲身体会的。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2025年毕业日系列活动,包括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青春歌会等。图为毕业生 在毕业典礼上为教职工代表献花。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在多个场合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4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 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 一重要论述对于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 1984年9月,我从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87年留校并在马克思主义 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那时到现在,都快四十年了,我也快到退休的时候了。回顾我作为学生和青年教 师成长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习进行时丨追寻真理 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复旦大学寄予厚望
新华网· 2025-05-28 00:23
【学习进行时】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这所著名学府,习近平总 书记一直十分关心。今天,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复旦大学的故事。 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 贺。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 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这所著名学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 2007年5月8日,习近平在复旦大学调研。(资料照片,来源:《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 海足迹》) 2007年5月8日,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来到复旦大学调研。走进学校后,第一站到的就是校史 馆。 在校史馆里,特别陈列着《共产党宣言》复制件。这是第一个中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译者陈 望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陈望道的故事。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讲述了"真理的味道"。 "一天,一个小伙子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更加深入人心
辽宁日报· 2025-05-08 09:0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展 - 全省89所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覆盖并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1] -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超100篇 [1] - 3篇理论文章入选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2篇入选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研讨会且成果排名全国前列 [2] 理论研究成果与传播 - 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系列研讨会并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2] - 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重点项目并在央视热播 [3] - 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加强全媒体传播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3] 人才队伍建设 -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 [4] - 建立激励机制营造理论研究人才竞相涌现的氛围 [4] - 高素质理论人才队伍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4] 方法论创新 -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增强学习宣传针对性实效性 [1] -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理论更入脑入心 如纪录片、全媒体传播等形式创新 [3] - 通过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 思想之力激扬奋进之力 [4]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
海南日报· 2025-04-28 09:29
对此,杨娜观察学生课堂反应,结合学情设计了"剩余价值理论升级版"等教学专题,并提前设置学生感 兴趣的课堂议题,用鲜活案例引起学生内心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娜姐的课不是一味地就理论讲理论,而是用鲜活的案例来剖析""娜姐经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我们 表达想法和见解"……因为在日常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亲和力,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被学生们亲切 地称为"娜姐"。 深耕思政教育一线20年,杨娜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常常选择死记硬背。如何把理论 知识讲得更有趣,让思政课"活起来",成为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要能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跟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这与他们的人 生、未来乃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的不理解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杨娜说。 "在马学马知马懂马爱马"是杨娜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于是,她组织学生开设"马粉工作坊",每周带着 大家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上课不同,在"马粉工作坊"中,杨娜更多时候是个 听众。这样的"角色互换",让不少学生时常感慨:"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 让学生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