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0租金产业园
icon
搜索文档
园区开始流行「0租金」
投资界· 2025-08-21 16:18
核心观点 - 全国多地地方政府通过国资平台推出大规模“0租金”产业园政策 免租期长达2-5年 旨在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实现从“房东”到“股东+服务商”的角色转型 通过租金置换未来股权收益和产业集群价值 [4][5][7][8][10][13][14][15][24] 宏观背景与政策动因 - 经济复苏压力下 地方政府通过免租降低企业成本 激活创新 广州黄埔一次性提供15万㎡免租空间 深圳统筹10万㎡ 杭州计划20万㎡ [11] - 土地财政式微及反内卷政策限制传统招商手段(土地优惠、税收返还、财政补贴) 推动“以投带引”新范式 [11] - 区域竞争加剧 头部城市如杭州、深圳、广州发起免租“军备竞赛” 免租期限从2年延至5年 面积不断扩大 [12] 运营模式转型 - 国资园区主导“0租金”政策 因能承受短期租金损失 换取长期产业布局 民营园区因逐利属性较少参与 [14] - 模式转变为“园区+资本”双轮驱动 国企配套创投基金(如深圳南山区设5亿元种子基金 允许100%亏损) 通过股权投资绑定企业成长 [7][14] - 底层逻辑为“用今天租金换未来股权” 从固定租金收益转向“租金入股”“物业作价出资”等深度绑定方式 [15] 服务生态构建 - 园区提供“全能服务商”功能: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融资)、场景导入(测试场景与订单)、人才配套(免租公寓)、平台服务(一站式管家) [16] - 采用互联网思维 出售“企业成长加速包”而非单纯空间 强化软实力竞争 [16] 目标企业与产业聚焦 - 准入门槛高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如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AI等 传统产业被排除 [18] - 目标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者及行业领军团队 遵循“精英逻辑”筛选 [18] - 战略目标为“强链、补链、延链” 例如广州工控集团在增城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园 聚焦“芯-显-车”上游配套企业 [19] 经济账与社会账 - 短期为企业节省成本:200㎡办公室免租2年省约15万元 研发型企业3年免租可省上千万元 [21] - 长期押注税收、就业、创新及股权增值 成功案例如广州科韵路软件园1999年免租政策培育出宜通世纪等上市公司 集群价值覆盖初期租金成本 [21] - 集群效应带来知识碰撞、人才交流和上下游协同 形成区域无形资产 [21] 潜在挑战 - 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园区运营方租金锐减 资金链承压 2024年24家园区运营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超40亿元 [22] - 市场恶性竞争:部分新区工业园空置率高达60%以上 缺乏核心竞争力园区恐沦为“产业空城” [22] - 政策套利与质量失控风险:候鸟企业“蹭政策”迁徙或空壳入驻 免租期满后退出难题及转租牟利监管漏洞 [22] 未来趋势 - 产业政策从粗放扶持走向“空间+资本+服务”精准滴灌 核心是园区思维从“房东”转变为“事业合伙人” [24] - 竞争重点从“拼敢亏钱”转向“拼运营内功” 需完善项目遴选与退出机制 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 [25] - 重塑产业园区版图 为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25]
园区开始“0租金”了,双赢还是豪赌?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1 11:57
编者荐语: "0租金"并不是完全的免费,但从追求短期租金收入转向追求产值,市值,税收,股权等长期价值。 以下文章来源于TOP创新区研究院 ,作者趋势观察组 TOP创新区研究院 .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研究/连接/分享",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只收梦想,不收租金!" 最近半年内,一股"0租金"产业园风潮席卷全国。地方国资纷纷拿出压箱底的优质物业,向特定的科技企业 敞开大门,免租期从两年、三年甚至长达五年,比如: 成都:天府新区通过区属国企天投集团,划出5万平方米园区实施"阶梯式租金减免",采用首年全免、次年 减半的模式,减轻企业长期负担。 北京海淀:针对性极强,在"中关村AI北纬社区",对新注册的AI企业给予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的超大 力度支持,而对于高校成果转化项目,免租期甚至可长达3年。 此外还有广州南沙、东莞等地都在推行或涉及类似"免租"的政策…… 这究竟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还是地方政府谋划未来产业的惊天妙棋? 是"赔本赚吆喝"的短期噱头 ...
越来越多的园区,开始“0租金”了
虎嗅APP· 2025-08-19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多地出现由地方国资主导的"0租金"产业园风潮 免租期达2至5年 旨在通过空间免租结合资本投入和服务赋能 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实现从"房东"到"股东+服务商"的角色转型 最终达成产业集聚和长期经济回报 [4][6][17][22][44] 宏观背景与动因 - 经济复苏挑战与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促使地方政府采用免租作为刺激创新和招商的非常规手段 [10] - 土地财政式微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政策出台 使传统招商方式受限 需寻找合规新型扶持工具 [12] - 城市间激烈竞争优质项目与未来产业 免租期限和面积持续扩大 如广州黄埔一次性提供15万平方米空间免租 深圳统筹10万平方米 杭州计划20万平方米 [11][15] 模式转型与运营机制 - 国资园区主导因能承受短期租金损失 运营模式转向"园区+资本"双轮驱动 通过股权投资和租金补贴进行资本赋能 [18][19][20] - 底层逻辑为"以租换股" 用当前租金损失换取企业未来股权收益 深度绑定双方利益关系 [22] - 服务生态成为竞争核心 提供金融服务(如深圳设5亿元种子基金允许100%亏损) 场景导入 人才配套(免租公寓)及平台化管家服务 [24] 目标企业与产业聚焦 - 产业方向高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如智能网联车 生物医药 AI及电子信息等 传统产业基本排除 [29] - 企业筛选遵循精英逻辑 目标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 独角兽 创新创业优胜者及行业领军团队 [31][32] - 战略目标围绕本地产业链进行"强链 补链 延链" 如广州工控集团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吸引上游配套企业 [34] 经济账与长期效益 - 短期为企业节省显著成本:200平方米办公室免租2年可省约15万元 研发型企业三年部分免租可省上千万元 [36][37] - 长期押注税收 就业 创新及股权增值 成功案例如广州科韵路软件园免租培育出宜通世纪等上市公司 集群效应创造价值远超初期租金成本 [39][40] - 潜在风险包括财政可持续性(园区运营上市公司2024年净亏损超40亿元) 政策套利及监管漏洞 [41][42] 行业变革与未来竞争 - 产业政策从粗放扶持转向"空间+资本+服务"的精准滴灌和长期陪跑 运营思维从房东转变为事业合伙人 [44]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运营内功和创新生态打造 而非单纯比拼资金投入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