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涵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经济日报· 2025-07-01 06:10
城市更新的内涵与目标 -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形态改造,更需包含产业迭代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经营激活和优势产业聚合 [1] - 中央政策明确城市更新是系统工程,需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赓续城市文脉、提升生活品质,核心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1] 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 - 传统依靠人口涌入和资本投入的资源驱动模式难以为继,需转向城市空间、功能、品质的全方位结构重塑 [2] - 新旧动能转换需跳出"旧改/棚改"层面,通过释放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2] 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 需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鼓励民企参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 [2] - 金融机构应开发专项债券、信托产品等创新工具,通过债权/股权/物权投资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3] 政府角色与公共属性 - 政府需承担主体责任,协调国土规划与城市战略,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 [3] - 需建立城市群横向合作机制,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重点支持短期难盈利但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 [3] 产业升级实施路径 - 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空间(如老旧商业区升级为CBD)吸引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集聚 [4] - 建设特色产业园(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培育本地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4] 民生协同与公众参与 - 居民应全过程参与决策,通过基层协商平台表达意见,激发"微改造"活力 [4] - 鼓励商户自主更新店面,形成文商旅融合载体,统筹民生改善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4]
钢铁丛林绽放绿色奇迹 ——探访华鲁恒升的低碳发展密码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10:29
早在1996年企业改制设计企业标识时,华鲁恒升就在"恒"字中间嵌入一个绿色椭圆,寓意建设绿色 化工。此后确立了"以绿色化工融于自然,以优质产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丰富完善了"绿色化工、 生态恒升"的绿色发展环保理念和"固碳增值、降碳提效"的低碳发展理念。 在我国化工行业绿色革命浪潮中,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以"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将"美丽中国"的愿景深植企业战略,探索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 共生共荣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从传统煤化工龙头到绿色高端化工标杆,从单一生产到循环经济体系构 建,华鲁恒升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资源循环为内力、低碳管理为驱动,成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领跑 者。 绿色引领 战略转型的先行者 华鲁恒升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我国化工行业从粗放扩张到绿色低碳的深刻转型。从传统小规模氮肥 厂起步,华鲁恒升如今已成长为高端化工产品领域的领军者,2024年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 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这一蜕变缘于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战略核心,并持续将绿色发展理念 融入企业文化血脉。 华鲁恒升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怀春提出"内涵式发展"理念,始终将可持续发展 ...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6月4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06-06 18:32
202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 营业收入108.41亿元,同比增长0.62% [2] - 归母净利润19.35亿元,同比增长13.6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长11.65% [2] - 基本每股收益1.08元/股,同比增长13.66%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4亿元,同比增长35.39%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6%,同比增长0.68个百分点 [2] - 货币资金余额110.62亿元,总资产542.53亿元 [2] 2024年药品事业群重点工作 战略与生态建设 - 以“伤科疼痛全领域管理的‘第一’品牌”为指引,发布伤痛管理新模式,打造产品生态体系 [3] - 优化“品质好中药”运营平台,聚焦高潜赛道,丰富产品管线,打造药品产业大生态 [4] 各项工作推进 - 学术临床:云南白药(散剂)、胶囊等产品多项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4] - 市场营销:培育自有运动IP成功,气血康包装升级推动销售增长 [4] - 渠道细分:院内渠道深耕扩展,线下OTC保持优势,线上探索有新突破 [4] - 生产提效:建立线上化业务流程,打造高效大后台运营体系,提质增效显著 [4] 健康品事业群渠道建设 - 拥有完善全国性大健康产品销售团队,云南白药牙膏国内市场份额领先 [5] - 优化全链路渠道,夯实传统线下渠道,开发新兴业态 [5][6] 公司未来发展模式 - “内涵式”发展:聚焦挖潜增效,优化三类产业基础,推动主业高质量发展 [7] - “外延式”发展:通过战略并购等补全补强产业板块,构建可持续产业体系 [7] 公司分红情况 - 2024年年度分红:以总股本1,784,262,603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11.85元(含税) [8] - 2024年特别分红:每10股派送现金12.13元(含税),现金分红2,164,310,537.44元(含税) [8] - 2024年度累计:每10股累计派送现金23.98元(含税),累计现金红利4,278,661,722.00元(含税),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90.09% [8][9]
“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证券时报· 2025-05-07 02:01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淡化规模情结与速度情结和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理念交织,两者看似存在矛盾之 处,但实际并不完全对立。 可以说,两种理念是银行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有效增长的一体两面,二者的矛盾仅在无质量发展或 绝对停滞的极端情况下成立。 从财务逻辑来看,规模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撑,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消化刚性的人力和固定资产 支出,才能分散资产配置,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前,在利率管制时期,银行盈利增长与规模扩张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在跑马圈地的年代,拥有 高资产规模往往意味着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和盈利增速的水涨船高。彼时的发展模式催生了全行业根深蒂 固的规模导向,商业银行在快速扩张中形成了速度优先的路径依赖,对发展质量重视程度还不够。 当前,在以万亿规模为目标的竞赛中,本质是银行业对生存发展权的重新定义。当经济周期波动与监管 环境变化形成叠加效应,单纯的规模扩张犹如双刃剑:放弃规模增长可能导致资源调配能力萎缩,无视 质量的盲目扩张则会积累系统性风险。 解局之道或许藏在对"发展"二字的重新诠释中。真正的发展,应当是规模与质量的共生共荣,是速度与 效益的动态平衡。对银行而言,首先需要摒弃"一刀切"的增长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