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学影像

搜索文档
AI重塑千亿影像赛道:HTFL暴涨75%验证技术红利,一脉阳光(02522)迎来估值裂变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20:31
行业趋势 - 全球医学影像赛道正迎来价值重估 AI正从技术概念加速转化为商业价值与临床效率的双重驱动力 [1] - 美国第三方影像渗透率达40-50% 年增速不足5% 中国当前渗透率仅约1%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0.7% 潜在增长空间是美国的15倍 [5] - AI+医学影像已成为资本市场重新定义行业价值的关键逻辑 [1] 美股公司表现 - HeartFlow上市4天股价最高33.24美元 较19美元发行价上涨74.9% 市值达26.98亿美元 [1] - RadNet刷新历史新高至68.41美元 总市值52.6亿美元 [1] - RadNet2024年营收18.3亿美元 净利润3884万美元 净利润率仅0.7% [2][4] - HeartFlow2024年亏损9643万美元 2025年一季度亏损3230万美元 [4] 一脉阳光业务模式 - 采用传统服务共享模式+AI数据生态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2] - 通过门店-服务-数据-AI四位一体构造第二曲线 [3] - CDH模式(影像诊断+医生管理+医院合作)成功复制至港澳、新马及东非地区 预计5年内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 [4] 一脉阳光运营数据 - 现运营影像中心106家 覆盖全国16个省市 年扫描量突破千万人次 [3] - 半年新增近400家B端客户 较前十年500+客户服务数量大幅提升 [3] - 日均新增2-3万例标准化影像数据 建立全球单一体量增速最快的影像数据库 [3] - 预计2025H1收入4.5-4.8亿元 同比增长8.8%-16% 净利润1450-1650万元 同比暴增1350%-1550% [2] 一脉阳光AI布局 - 孵化人工智能公司"影禾医脉"于2025年1月发布全球首个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 [4] - 与十余家顶级三甲医院达成科研合作 AI阅片准确率在肺肺部、胸部等场景预计达95%以上 [4] - 计划2025年三季度正式发布并对外商业化收费 [4] 估值比较 - 一脉阳光市值63亿港元 市净率4.045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业务规模和市场潜力远超当前估值 拥有第三方影像稀缺牌照和AI生态属性 [4][5] - 在渗透率不足5%的千亿赛道中率先实现盈利 [5]
AI重塑千亿影像赛道:HTFL暴涨75%验证技术红利,一脉阳光迎来估值裂变
智通财经· 2025-08-14 20:29
行业趋势 - 全球医学影像行业正迎来价值重估 AI加速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商业价值和临床效率的双重驱动力[1] - 美国第三方医学影像渗透率达40-50% 年增速不足5% 而中国渗透率仅约1%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0.7% 潜在增长空间是美国的15倍[5] 美股标杆表现 - HeartFlow上市4天股价最高达33.24美元 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74.9% 市值达26.98亿美元[1] - RadNet刷新历史新高至68.41美元 总市值52.6亿美元 2024年营收18.3亿美元 净利润3884万美元 净利润率仅0.7%[1][4] - HeartFlow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4年亏损9643万美元 2025年一季度亏损3230万美元[4] 业务模式对比 - RadNet通过AI实现商业化突破 通过并购完成规模化护城河 作为美国最大独立影像中心运营商 运营超380个影像中心覆盖全美8个州[2] - HeartFlow专注心脏影像领域 AI平台无需侵入性导管即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2] - 公司采用传统服务共享模式+AI数据生态的差异化路径 通过门店-服务-数据-AI四位一体构建第二曲线[2][3]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H1收入4.5-4.8亿元 同比增长8.8%-16% 净利润1450-1650万元 同比暴增1350%-1550% 标志着传统影像服务跨过盈亏平衡点且AI战略商业化基础奠定[2] 运营规模 - 公司运营影像中心106家 覆盖全国16个省市 年扫描量突破千万人次 是国内唯一成体系立体服务公立医疗机构客户的影像服务提供商[3] - 轻资产能力板块半年新增近400家B端客户 较前十年500+客户数量大幅提升 并实现医疗服务出海[3] - 日均新增2-3万例标准化影像数据 建立全球单一体量增速最快的影像数据库 数据资源已上架交易所[3] AI技术进展 - 孵化人工智能公司"影禾医脉"于2025年1月发布全球首个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 与十余家顶级三甲医院达成科研合作 AI阅片准确率在肺肺部、胸部等场景预计达95%以上 计划2025年三季度正式商业化收费[4] 国际化布局 - CDH模式(影像诊断+医生管理+医院合作)成功复制至港澳、新马及东非地区 5年内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预计提升至30%[4] 估值比较 - 公司当前市值63亿港元 市净率4.045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 - 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潜力远超当前估值 在千亿赛道中率先实现盈利并拥有第三方影像稀缺牌照和AI生态属性[5]
联影医疗(688271):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创新出海“再造联影”
华福证券· 2025-03-25 14: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5][7][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以高举高打战略定位中高端市场,构建完整产品线,多品类市占率领先,高研发重创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迈向全球 [3] - 国内招投标趋势加速,24Q4起以旧换新落地,25年增长潜力大;海外高端渗透强劲,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 [4] - 首创类、超声等重磅新品持续加码,增资联影智能,AI + 设备商业闭环加速渗透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开辟联影速度,成就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 - 高举高打战略巩固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地位:2011年成立,定位中高端,推出多款产品构建完整产品线,2024年7月投资玖谊源强化分子影像竞争力 [17][18] - 专业管理层奠定技术创新基因,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增长信心: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为薛敏;核心管理团队技术出身,经验丰富奠定创新基因 [22]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国内招投标订单加速落地:2020 - 2023年营收CAGR超25%,2020年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2024Q1 - 3营收和净利润下降;设备营收占比高,CT、MR超六成,维修服务收入增长迅速;高端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上行,费用管控得力提升盈利能力;2025年1 - 2月招投标销售额同比增长36% [23][27][32][34] - 研发投入力度大,持续占据创新高地:2018 - 202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19.63%;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39.73%;截至2023年底拥有4134项授权专利 [39][41][44] 影像设备广阔发展空间,国产龙头加速重塑市场格局 - 行业:2030年全球规模超600亿美元,国内规模高达千亿:2030年全球影像设备市场超60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达千亿;细分设备增长节奏分化,结构升级、更新换代和人均保有率提升为驱动因素 [45][49][50] - 配置证放开 + 设备更新方案落地,政策驱动增量:2023年3月配置证放开,降低审批难度,释放采购需求;2024年设备更新方案拉动需求,政策延续至2027年,有望带动市场扩容和国产企业高端突破 [57][61][62] - 国产高端选手加速重塑市场格局,市占率居首站上新舞台:医学影像市场分进口和国产梯队,国产中低端已实现替代,高端仍以进口为主,联影医疗在CT、MR、PET市场市占率领先 [63][65] 联影医疗:产业链自主可控,新品创新 + AI闭环 - 齐全产线布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全面覆盖,对标GPS;2018 - 2023年各产品销量提升,高端产品拉动价格上升,带动毛利率提升 [67][70] - 自研实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厂商:构建垂直创新体系,核心部件自研能力强;多款产品为行业或国产"首款",性能比肩进口高端品类;产学研深度合作,在研项目众多 [75][77][79] - 海内外双轮驱动,国内攻克头部大三甲,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国内产品入驻超1000家三甲医院,24Q1 - 3国内营收55.5亿元,市占率稳步提升;海外建立全球化网络,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服务质量提升助推市场扩张 [80][85][86] - 增持全栈全谱影像AI平台联影智能,硬件设备 + AI形成商业模式闭环:AI + 医学影像功能成熟,支付端纳入医保;2024年12月增资联影智能,持股比例达24.0847%,二者深度合作形成商业模式闭环 [88][89] - 全系列超声重磅布局,系列产品已临近上市:在超声领域深耕四年,2024年展示自研超声平台及样机,产品临近上市,有望发力百亿级市场 [9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 10%、20%、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36%、47%、29%;医学影像设备销售、维修服务、软件销售收入等业务有不同增速和毛利率预测 [99][100][101] - 投资建议:选取迈瑞医疗等为可比公司,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考虑公司龙头地位等因素,给予"持有"评级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