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子影像系统(MI)
icon
搜索文档
联影医疗(688271):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创新出海“再造联影”
华福证券· 2025-03-25 14: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5][7][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以高举高打战略定位中高端市场,构建完整产品线,多品类市占率领先,高研发重创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迈向全球 [3] - 国内招投标趋势加速,24Q4起以旧换新落地,25年增长潜力大;海外高端渗透强劲,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 [4] - 首创类、超声等重磅新品持续加码,增资联影智能,AI + 设备商业闭环加速渗透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开辟联影速度,成就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 - 高举高打战略巩固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地位:2011年成立,定位中高端,推出多款产品构建完整产品线,2024年7月投资玖谊源强化分子影像竞争力 [17][18] - 专业管理层奠定技术创新基因,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增长信心: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为薛敏;核心管理团队技术出身,经验丰富奠定创新基因 [22]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国内招投标订单加速落地:2020 - 2023年营收CAGR超25%,2020年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2024Q1 - 3营收和净利润下降;设备营收占比高,CT、MR超六成,维修服务收入增长迅速;高端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上行,费用管控得力提升盈利能力;2025年1 - 2月招投标销售额同比增长36% [23][27][32][34] - 研发投入力度大,持续占据创新高地:2018 - 202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19.63%;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39.73%;截至2023年底拥有4134项授权专利 [39][41][44] 影像设备广阔发展空间,国产龙头加速重塑市场格局 - 行业:2030年全球规模超600亿美元,国内规模高达千亿:2030年全球影像设备市场超60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达千亿;细分设备增长节奏分化,结构升级、更新换代和人均保有率提升为驱动因素 [45][49][50] - 配置证放开 + 设备更新方案落地,政策驱动增量:2023年3月配置证放开,降低审批难度,释放采购需求;2024年设备更新方案拉动需求,政策延续至2027年,有望带动市场扩容和国产企业高端突破 [57][61][62] - 国产高端选手加速重塑市场格局,市占率居首站上新舞台:医学影像市场分进口和国产梯队,国产中低端已实现替代,高端仍以进口为主,联影医疗在CT、MR、PET市场市占率领先 [63][65] 联影医疗:产业链自主可控,新品创新 + AI闭环 - 齐全产线布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全面覆盖,对标GPS;2018 - 2023年各产品销量提升,高端产品拉动价格上升,带动毛利率提升 [67][70] - 自研实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厂商:构建垂直创新体系,核心部件自研能力强;多款产品为行业或国产"首款",性能比肩进口高端品类;产学研深度合作,在研项目众多 [75][77][79] - 海内外双轮驱动,国内攻克头部大三甲,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国内产品入驻超1000家三甲医院,24Q1 - 3国内营收55.5亿元,市占率稳步提升;海外建立全球化网络,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服务质量提升助推市场扩张 [80][85][86] - 增持全栈全谱影像AI平台联影智能,硬件设备 + AI形成商业模式闭环:AI + 医学影像功能成熟,支付端纳入医保;2024年12月增资联影智能,持股比例达24.0847%,二者深度合作形成商业模式闭环 [88][89] - 全系列超声重磅布局,系列产品已临近上市:在超声领域深耕四年,2024年展示自研超声平台及样机,产品临近上市,有望发力百亿级市场 [9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 10%、20%、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36%、47%、29%;医学影像设备销售、维修服务、软件销售收入等业务有不同增速和毛利率预测 [99][100][101] - 投资建议:选取迈瑞医疗等为可比公司,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考虑公司龙头地位等因素,给予"持有"评级 [105]
联影医疗(688271):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破医学影像垄断格局,国内市占持续提升+海外装机快速放量驱动业绩强势增长
开源证券· 2025-03-14 19: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联影医疗,给予“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是中国医疗影像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成为全球医疗影像行业重要参与者,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开疆扩土 [2] - 公司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构建全球创新生态,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装机快速放量,驱动业绩强势增长 [1][3][4] - 考虑公司受国内设备采购政策扰动、研发投入和海外投入与回报节奏,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2/19.45/25.53 亿元,EPS 分别为 1.53/2.36/3.10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86.6/56.2/42.8 倍,利润增速较快且有望延续,国内外成长性皆强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联影医疗:国产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高期待值的强势破局者 - **公司介绍**:联影医疗成立于 2011 年,致力于自主研发高性能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生命科学仪器,产品涵盖多个领域,2022 年 8 月在科创板上市,截至 2024H1 累计推出 120 多款产品,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云服务 [11][13] - **股权结构**:股权相对集中,实际控股人为薛敏先生,截至 2024Q3 其通过联影集团和上海影升等实际持有公司 24.27%的股份,其他股东包括投资机构和公司员工,高管行业经验丰富 [16][17][21] - **核心财务数据**:2019 - 2023 年营业收入 CAGR 为 39.90%,2023 年达 114.11 亿,同比增长 23.52%,归母净利润达 19.74 亿,同比增加 19.21%;2024Q1 - Q3 受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放缓和研发及海外市场投入影响,营收 69.54 亿元,归母净利润 6.71 亿元;CT 及 MR 营收占比较高,毛利率稳定提升;销售和研发费用占比相对较高,2024Q1 - Q3 增幅较大;总资产、存货、应付账款周转率略有下降,存货周转天数上升;在手现金充足,持续投入固定资产扩大生产 [25][29][32] - **股权激励**:2024 年 5 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 262.19 万股,占股本总额 0.32%,首次授予 833 人,占员工总数 11.20%,三个考核年对应同比增长均为 20%,预计摊销总费用 10380.67 万元 [41][44][46] 医疗影像设备领域价值提升,市场规模扩大 - **医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扩张,临床影像检查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政府加大医疗资源投入,2023 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 3959 亿元,同比增长 3.75%,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 592.54 亿元,同比下降 5.95%;医学影像设备分为诊断和治疗影像设备,需求因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医疗支出上升而扩大,超声和 CT 占据 2023 年市场规模最大 [47][50][53] - **GPS 地位稳固,垄断格局亟需打破**: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GPS”占据全球 80%的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份额,在高端领域难以被取代 [87] - **西门子技术经验丰富,深耕医学影像领域**:成立于 1847 年,1896 年生产第一台医疗诊断 X 光机,1950 年开发 Betatron 电子加速器,1975 年发布第一台 CT 设备;2015 年医疗业务独立,2018 年上市;在中国市场历史悠久,2022 年发布“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2023 年影像收入 138.61 亿欧元,同比增长 7.44% [89][90][92] - **飞利浦注重多领域创新,聚焦诊断与治疗**:文档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 **GE 医疗历史悠久,精准医疗推动行业发展**:文档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 **联影医疗抢占市场,国产步伐加快**:截至 2024H1 累计推出 120 多款产品,构建全球创新生态,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装机快速放量 [3][4] - **需求端**: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增加,激发多层级医院的影像检测需求 [4] - **政策端**:政策持续加码,如国家卫健委发布指导意见支持医院加强临床专科建设,财政补助政策释放市场需求 [47] 联影医疗市场表现突出,多元影像设备助力高效医疗 - **联影医疗提供多元影像设备,成为国内医学影像领域龙头**:产品涵盖 MR、CT、XR、MI、RT 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在 2024H1 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中,CT、PET/CT 及 XR 产品排名第一,MR、PET/MR 及 RT 产品排名前列 [4][13][15] - **联影医疗立足未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 **CT 核心技术性能良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先后推出 16 排到 320 排的 CT 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强 [28][36] - **MR 领域保持领先,设备竞争力强劲**:主要 MR 产品涵盖 1.5T、3.0T 和 5.0T 等,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0][38] - **联影医疗 MI 领域持续引领行业技术演进**:MI 产品支持多款高级后处理应用,核心技术高度自研 [32][42] - **联影开发新技术,升级 XR 设备**:主要 XR 产品极具代表性,核心技术平台全覆盖 [33][44] - **联影在 RT 领域开创诊断级螺旋 CT 与直线加速器一体化跨界融合**:推出行业首款一体化 CT 引导直线加速器,核心技术实现高度自研 [35][46] - **生命科学仪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公司在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5] - **多款智能应用提升医疗效率**: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的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 [13] - **联影医疗以全球化目标为引领,构建全球创新生态**:与多家顶级国际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海外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有望共振,海外收入有望持续高增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收入模型关键假设**:文档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 **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2/19.45/25.53 亿元,EPS 分别为 1.53/2.36/3.10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86.6/56.2/42.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
联影医疗:24Q4环比已有恢复,继续看好2025年的业绩恢复-20250303
群益证券· 2025-03-03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进(Buy)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Q4 环比已有恢复 继续看好 2025 年的业绩恢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为医药生物 A 股股价(2025/2/28)134.95 元 上证指数(2025/2/28)10611.24 股价 12 个月高/低为 151.86/91.91 总发行股数 824.16 百万 A 股数 593.30 百万 A 股市值 800.66 亿元 主要股东为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33%) 每股净值 24.15 元 股价/账面净值 5.59 一个月股价涨跌 8.8% 三个月 -3.6% 一年 -3.3% [1] 产品组合 - 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占比 87.8% 维保服务占比 9.5% 软件业务占比 1.1% [2] 机构投资者占比 - 基金和一般法人占流通 A 股比例均为 0% [3] 公司业绩 - 2024 全年营收 103.0 亿元 同比下降 9.7% 归母净利润 12.6 亿元 同比下降 36.1% 扣非后同比下降 39.3% Q4 单季度营收 33.5 亿元 同比下降 18.5%(24Q3 营收 YOY -25%) 净利润约 5.9 亿元 同比下降 35.1% 扣非后同比下降 34.7% 季度环比扭亏(24Q3 单季度亏损 2.8 亿元) [8] 业绩下降原因及恢复迹象 - 2024 年营收下降因医疗反腐下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延迟 行业整体规模收缩 且公司研发及销售费用增长影响净利端增速 但 2024 年 11 月招采有恢复迹象 24Q4 营收端 YOY -15% 环比缩窄约 10 个百分点 净利端扭亏 [8] 国产替代趋势 - 国产替代进程将加速 2/14 国家发布目录新增生物医疗装备 3/1 日执行后国产设备性价比优势更凸显 公司高端产品竞争力强 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可生产 5.0T 以上高端核磁共振影像设备的设备商之一 CT 设备全面覆盖 16 排至 320 排产品 高端产品对标西门子、GE 及飞利浦 [8] 产品优势 - 分子影像系统陆续推出多款行业领先产品 放射治疗设备开发出行业首款一体化 CT 引导直线加速器 各领域设备全面对标行业龙头 产品性能极具竞争力 [7] AI 赋能 - 公司打造跨产品线的完整数智化超级平台 各产品线完成智能化技术平台开发和搭载 MR 领域 AI 应用体现在成像加速等 CT 领域实现低剂量扫描等 MI 领域集中在放射性示踪剂分析等 RT 领域可协助靶区勾画等 [7][10] 盈利预计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6 年分别实现净利润 16.3 亿元、20.0 亿元 yoy 分别 +29.1%、+22.6% 折合 EPS 分别为 2.0 元、2.4 元 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68 倍、56 倍 维持“买进”投资建议 [10] 财务数据 | 项目 | 2022 | 2023 | 2024F | 2025F | 2026F | | --- | --- | --- | --- | --- | --- | | 纯利(Net profit,RMB 百万元) | 1656 | 1974 | 1262 | 1629 | 1997 | | 同比增减(%) | 16.86 | 19.21 | -36.08 | 29.05 | 22.61 | | 每股盈余(EPS,RMB 元) | 2.19 | 2.40 | 1.53 | 1.98 | 2.42 | | 同比增减(%) | 11.73 | 9.59 | -36.20 | 29.05 | 22.61 | | 市盈率(P/E,X) | 61.62 | 56.23 | 88.13 | 68.29 | 55.70 | | 股利(DPS,RMB 元) | 0.20 | 0.25 | 0.23 | 0.30 | 0.36 | | 股息率(Yield,%) | 0.15 | 0.19 | 0.17 | 0.22 | 0.27 | | 营业收入(RMB 百万元) | 9238 | 11411 | 10300 | 12692 | 15013 | | 经营成本(RMB 百万元) | 4770 | 5879 | 5232 | 6267 | 7388 | | 营业税金及附加(RMB 百万元) | 38 | 69 | 59 | 72 | 92 | | 销售费用(RMB 百万元) | 1328 | 1770 | 1880 | 2158 | 2477 | | 管理费用(RMB 百万元) | 431 | 561 | 572 | 698 | 826 | | 财务费用(RMB 百万元) | -99 | -149 | -78 | -127 | -150 | | 投资收益(RMB 百万元) | 13 | 110 | 118 | 120 | 120 | | 营业利润(RMB 百万元) | 1928 | 2142 | 1366 | 1713 | 2144 | | 营业外收入(RMB 百万元) | 2 | 11 | 4 | 28 | 28 | | 营业外支出(RMB 百万元) | 11 | 10 | 18 | 2 | 2 | | 利润总额(RMB 百万元) | 1920 | 2142 | 1352 | 1739 | 2170 | | 所得税(RMB 百万元) | 270 | 164 | 101 | 127 | 163 | | 少数股东损益(RMB 百万元) | -6 | 3 | -11 | -16 | 10 | | 归母净利润(RMB 百万元) | 1656 | 1974 | 1262 | 1629 | 1997 | | 货币资金(RMB 百万元) | 10075 | 7584 | 6826 | 7850 | 8792 | | 应收账款(RMB 百万元) | 2013 | 3228 | 3550 | 4261 | 4814 | | 存货(RMB 百万元) | 3460 | 3893 | 4361 | 5146 | 5763 | | 流动资产合计(RMB 百万元) | 20145 | 20228 | 22655 | 25374 | 28419 | | 长期股权投资(RMB 百万元) | 40 | 73 | 77 | 81 | 85 | | 固定资产(RMB 百万元) | 2116 | 2212 | 2345 | 2462 | 2585 | | 在建工程(RMB 百万元) | 222 | 850 | 1700 | 2211 | 2763 | | 非流动资产合计(RMB 百万元) | 4060 | 5108 | 5211 | 5315 | 5421 | | 资产总计(RMB 百万元) | 24205 | 25336 | 27866 | 30688 | 33840 | | 流动负债合计(RMB 百万元) | 6012 | 5798 | 6378 | 7016 | 7717 | | 非流动负债合计(RMB 百万元) | 719 | 657 | 624 | 636 | 649 | | 负债合计(RMB 百万元) | 6731 | 6455 | 7002 | 7652 | 8366 | | 少数股东权益(RMB 百万元) | -10 | 15 | 16 | 17 | 17 | | 股东权益合计(RMB 百万元) | 17483 | 18866 | 20848 | 23020 | 25456 | |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RMB 百万元) | 24205 | 25336 | 27866 | 30688 | 33840 |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RMB 百万元) | 683 | 133 | 113 | 134 | 154 |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RMB 百万元) | -4689 | -1565 | -682 | 1134 | 1087 |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RMB 百万元) | 10729 | -662 | -189 | -244 | -300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RMB 百万元) | 6753 | -2095 | -758 | 1024 | 942 | [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