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原生组织
icon
搜索文档
马上消费赵国庆:创新产品开拓场景,技术精准对接消费新需求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8:10
消费金融行业新机遇与挑战 - 消费金融行业在提振消费背景下迎来新机遇,需平衡合规运营与创新发展 [2] -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中小机构面临突围挑战,头部机构通过科技手段构建竞争优势 [2][3] - 消费信贷需求呈现结构性变化:刚性需求增长,改善性需求下降,需精准识别两类需求以激发市场潜力 [4] 马上消费的战略布局 - 公司以"科技+场景+制度"为核心战略,通过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科技创新提升用户识别精准度,客群扩容拉动内需 [2][4] - 聚焦服务新市民和城乡结合部居民,提升重庆地区资金投放占比,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3][4] - 累计申请2500多项发明专利,制定10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发布金融行业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 [4] 科技投入与数智化转型 - 科技投入聚焦三大方向:智能系统降低单次服务成本40%以上,机器学习实现98%自动化审批率,开放平台对接超200个消费场景 [7] - 零售金融大模型提升客服响应速度3倍,风险识别准确率99.2%以上,实现知识、决策、体验"三平权" [7][8] - 天镜3.0AI平台降低大模型使用门槛60%,业务人员可自主调用AI能力,形成全链条数智化优势 [8] 人才与研发能力 - 公司4100名员工中近3000人来自研发团队,未来将持续扩充科技人才队伍 [3] - 拥有两名"万人计划"专家,自组织式业务技术融合团队支撑技术平权 [8] - AI驱动的零售金融转型战略已形成战略共识、人才储备、技术平台等多维度竞争优势 [3][7]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大模型技术推动行业进入"AI原生组织"时代,数智化处于技术应用向组织变革过渡阶段 [7] - 行业需通过数智化手段解决服务触达成本高、数据决策效率低、场景融合不足等痛点 [4][7] - 企业将个体最优实践转化为团队共享能力,技术基础设施化成为数字化转型样本 [8]
AI原生浪潮冲击下,互联网大厂的组织如何进化?
36氪· 2025-04-11 18:20
AI原生组织的崛起 - AI原生组织(AI Native)将AI内化为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的核心驱动力,而非功能附加 [2] - 核心技术均为自研模型(如OpenAI的GPT、DeepSeek的MoE架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企业,OpenAI从GPT-3到GPT-4仅用两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90%以上 [2] - 产品设计天然依赖AI能力,无法脱离AI独立存在,如Midjourney的生成式图像、Character.AI的角色人格化交互 [3] AI原生组织的核心特征 - 技术原生性:自研模型快速迭代,OpenAI单次训练GPT-4成本超1亿美元,DeepSeek MoE架构将参数价值挖掘效率提升300% [4] - 组织液态化:扁平化、自组织结构,DeepSeek科研背景员工占比超80%,通过"影子组织"打破部门墙 [5] - 极客文化与创始人凝聚力:如OpenAI的Altman与DeepSeek的梁文锋以技术远见凝聚顶尖人才 [6] 互联网大厂的挑战 - 大模型开发落后于AI原生组织,大厂虽资源丰富但缺乏领军人才和极致技术追求 [9] - 用户时间争夺战:AI原生APP月活跃用户突破1.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33分钟,AIGC领域MAU同比增长244.7% [10] - 智能体领域落后:大厂智能体多局限于垂类场景,消费端突破力不足,如阿里钉钉的AI工单系统 [11] 大厂的应对策略 - 数据深化:将数据规模优势转化为智能优势,如DeepSeek重视数据标注,Grok3受益于SpaceX知识库 [16] - 模型竞合:采用合作与自研双轨策略,如微软130亿美元投资OpenAI并成为其独家云服务提供商 [18] - 组织变革:字节设立虚拟小组提升敏捷性,腾讯调整产品线至CSIG,阿里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 [19][21][22] 组织效率对比 - 决策周期:大厂需周/月级审批,AI原生组织为分钟级数据驱动 [17] - 创新速度:大厂以周/季为单位迭代,AI原生组织以天为单位微调模型 [17] - 人才结构:大厂支持人员占比高,AI原生组织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密度高 [17] 未来趋势 - "模型-数据-智能体"解构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数据-算法-流量"铁三角 [27] - 组织学习速度成为决胜要素,需快速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商业闭环 [27] - 大厂面临基因突变挑战,如字节用AI-native人才替代搜推广背景人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