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复活
icon
搜索文档
如果我死了,请不要用Sora复活我
虎嗅APP· 2025-10-19 1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APPSO ,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 APPSO . AI 第一新媒体,「超级个体」的灵感指南。 #AIGC #智能设备 #独特应用 #Generative AI OpenAI对在世人物的形象使用有明确要求,必须 本人允许,才可以使用。 所以,一开始Sora的出圈视频,都是各种恶搞奥特曼,让它偷显卡、学唱跳、撒娇卖萌。但很快,一 些用户发现,这项限制存在一个相当大的bug, 就是Sora允许制作已故公众人物的视频 。 凭借着对逝世人物真实的还原效果、生成速度,以及各种恶搞传播,很快让它登顶应用排行榜第一。 并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Sora突破了100万次的下载,这速度超过了当年的ChatGPT。 如果我死了,就别再用AI折腾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APPSO (ID:appsolution) ,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如果 我死了,请不要用 Sora 复活我》,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保时捷最佳销冠,被AI恶意伪造视频的事件冲上热搜,她第一时间去报警。 但她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被AI捏造、恶搞的公众人物名单还在不断延长,甚至延伸到了已经去世的 人物。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如果看到他被鳄鱼攻击 ...
如果我死了,请不要用Sora 复活我
虎嗅· 2025-10-18 13:18
AI生成视频应用的兴起与争议 - Sora App凭借对逝世人物真实的还原效果和生成速度迅速流行 其生成的恶搞视频成为最热门片段之一 [4][8][9] - 该应用在不到五天时间内突破100万次下载 下载速度超过当年的ChatGPT [9] - OpenAI通过Cameo功能帮助用户分享自己的角色 原则上禁止未经同意制作在世公众人物视频 [5][7] 数字遗产与肖像权伦理问题 - AI视频生成技术允许制作已故公众人物内容 这被开发者视为政策漏洞 [8] - 已故演员Robin Williams被"复活"出演其他剧本 包括苹果虚假广告和颁奖典礼互动视频 [10][11] - 马丁·路德·金演讲被加入结巴效果 李小龙举办DJ派对 迈克尔·杰克逊进行厨房主题脱口秀 [17] - 霍金在轮椅上被制作成在滑板坡道翻车的恶搞视频 [3][17] 公众人物家属的反对声音 - Robin Williams女儿Zelda公开呼吁停止发送其父亲AI视频 称这些视频令人恶心 [10][12] - 家属认为真实人物遗产被简化为外貌和声音的模仿 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13] - 马丁·路德·金女儿Bernice King转发支持Zelda看法 喜剧演员George Carlin家人表示正努力对抗深度伪造 [16] - 家属质疑开发者未能以道德良知对待数字遗产管理 [31] 平台政策与监管回应 - OpenAI最初政策基于"描绘历史人物时强烈的言论自由利益" [33] - 平台后续允许"近期逝世"公众人物代表请求阻止肖像使用 但未明确定义"近期"概念 [33][36] - 收到马丁·路德·金遗产公司请求后 OpenAI暂停相关视频生成并加强历史人物保护 [34] - 当前Sora系统提示不支持上传包含写实人物的图像 [37] 社会影响与潜在风险 - AI伪造视频成本大幅降低 篡改边界变得模糊 李玟网易云账号被意外登录事件显示数字资产脆弱性 [21][25] - TikTok上"AI流浪汉恶作剧"获得五百多万点赞 导致警察资源浪费和公众恐慌 [39][40][41] - 警官指出这类内容将无家可归者非人化 可能引发危险局面 [41][42] - 未经同意的数字遗产使用被类比为AI时代的"数字盗墓" [32] 行业领导者观点 -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将用户二创行为定义为"粉丝互动小说"类型 [27][30] - 其预测版权方态度将转变 从反对内容出现在AI视频到抱怨未被纳入 [31] - 开发者认为大多数版权方希望内容被二次创作 但需要明确规则和修改尺度 [31]
媒体为什么要关注“已故茶界泰斗被AI复活”
新京报· 2025-10-16 15:09
近日,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被AI工具"复活"事件引发媒体广泛质疑。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有逝者被AI 复活,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就曾用AI"复活"女儿为妻子庆生。那为何这次"复活"事件,会引发出如何强烈 的舆论震荡呢? 01 多方观点 张天福作为中国茶学界标志性人物,一生致力于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于2017年逝世,享年108岁, 在离世8年后,他的音容笑貌通过AI技术重现网络。 然而,与此前一些"AI复活"用于"纪念"或"情感慰藉"不同,这起事件引发巨大争议的核心,在于茶企直 接将已故权威人物用于产品代言,具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引发公众强烈反感。 多家媒体关注到了此次舆论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尝试厘清技术创新与商业传播伦理规范 的使用边界。 名人遭AI"复活"并非个例,央视网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在《底线何在!用AI"复活"已故泰斗做品 牌代言,多方回应》报道中指出,近年来有人用AI"复活"乔任梁、李玟等已故艺人,艺人家属都明确表 示反对。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昀锴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已经对近亲属造成了精神伤 害,"AI复活"视频侵权的可能性很大。 回答这些问题看似不难,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 ...
Sora2生成已故名人视频引亲属不满,OpenAI面临版权麻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25
AI视频生成技术发展与市场表现 - OpenAI最新视频生成大模型Sora 2于9月底发布,同步上线独立应用,首周下载量便超过了ChatGPT,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榜单 [1] - Sora APP在发布五天内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爆发速度比当初的ChatGPT还要快 [5] - AI视频生成技术门槛和成本变得极低,例如通义万相、谷歌Veo 3今年都能够免费生成视频同步音频 [6] AI“复活”逝者引发的伦理与版权争议 - 已故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在社交媒体上恳请人们停止发送其父亲的AI视频,认为这是对逝者遗产的操纵 [1] - 罗宾·威廉姆斯在遗嘱中明确禁止在2039年前将其形象用于任何电影或宣传,是好莱坞对肖像和声音权要求最严格的名人之一 [5] - 国内平台出现“AI复活”李玟、张国荣、高以翔、乔任梁等已故艺人的视频,但国内社交平台审查严格,目前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搜不到相关AI复活视频 [6] 法律视角下的侵权界定与平台责任 - 在我国法律框架下,逝者的肖像权并未随生命终止而消失,近亲属可依据《民法典》第994条主张民事责任 [8] - 判断“AI复现人物”侵权的两个关键标准是:是否违反本人或近亲属意愿,以及行为是否带有商业性质或属于公开发布 [8] - AI技术平台有义务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在处理逝者形象时获得近亲属授权,以及在用户协议中明确风险提示 [9] OpenAI的版权策略调整与行业压力 - OpenAI将Sora的版权策略从“选择退出”机制调整为“选择加入”机制,即除非版权方明确授权,否则不会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形象 [14] - OpenAI推出“客串”功能,允许公众人物通过面部扫描将自己的形象嵌入Sora生成的视频,并承诺用户可随时撤销授权和拥有审核权 [14] - OpenAI面临来自美国演员工会、美国电影协会及好莱坞艺人经纪公司的强烈抗议,反对用AI生成演员,认为这是对版权内容的剥削 [13]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国际上尚无针对“AI复活”的统一伦理准则,未来可能需要建立强制知情同意机制,并对人格性信息采取加密存储或定期销毁措施 [9] - OpenAI计划与版权方共享收入,建立更细致的分成体系,但具体实施细节,如IP定价和多方授权问题,尚不明确 [15][16] - 尽管存在反对过度版权审查的声音,但在法律边界不明晰的阶段,大公司的严格限制实践方案被认为对行业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16]
“请不要再发爸爸的AI视频了”,OpenAI面临新的版权麻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8:04
AI视频生成技术发展 - Sora 2视频生成大模型于9月30日上线,被称为视频生成领域的“GPT-3.5时刻” [2] - 同步发布的Sora APP在发布五天内下载量超过百万次,爆发速度超过ChatGPT [2] - 今年通义万相、谷歌Veo 3等模型已能够为视频生成同步音频,技术门槛和成本变得极低 [3] AI复活逝者引发的争议 - 已故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在社交媒体上恳请停止发送其父亲的AI视频,认为这是对遗产的操纵 [1] - 罗宾·威廉姆斯在遗嘱中明确禁止在2039年前使用其形象,是好莱坞对肖像权要求最严格的名人之一 [2] - 国内平台曾出现用AI“复活”李玟、张国荣、高以翔、乔任梁等已故艺人的视频,引发家属反对 [3][4] 平台内容治理与限制措施 - 国内抖音、小红书、快手、B站等平台目前搜不到高以翔、乔任梁和李玟的AI复活视频,内容以媒体报道和家属发声为主 [4] - OpenAI调整Sora 2版权策略,拒绝生成可能侵权的人物形象,并提示内容可能违反规定 [1][7] - 国内一些AI平台在声音生成上要求用户实时录制自己的声音进行身份认证,但在影像生成领域实施类似限制不现实 [5][6] 法律与伦理框架 - 中国《民法典》第994条规定,逝者的肖像权并未消失,近亲属可主张民事责任 [4] - 判断AI复现人物边界的两个标准:是否违反本人或近亲属意愿;是否带有商业性质及公开发布 [4] - 国际上尚无针对“AI复活”的统一伦理准则,主要依托人格权保障和数据保护框架 [5] 行业压力与平台策略调整 - OpenAI将Sora的版权机制从“选择退出”改为“选择加入”,除非版权方明确授权,否则不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形象 [6][7] - 美国演员工会、美国电影协会及好莱坞经纪公司抗议AI生成演员,称其是对版权内容的剥削 [6] - OpenAI推出“客串”功能,允许公众人物通过面部扫描嵌入形象,并承诺赋予版权方更精细的控制权和收入分成 [7] 未来挑战与行业影响 - AI复现人物涉及逝者人格权、创作者权益和公众表达需求之间的平衡,仍在探索中 [8] - 大公司的实践方案在法律边界不明晰阶段具有强示范意义,OpenAI的严格限制被视为积极信号 [8] - OpenAI的新策略更多是规避诉讼风险的态度展示,具体实施如IP定价、分成机制等细节尚不明确 [8]
AI再现姚贝娜《金沙》名场面,如何看待这场“重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22:17
AI技术在音乐剧中的应用 - 通过AI数字人技术实现已故歌手姚贝娜在音乐剧《金沙》20周年演出中的"回归",与男主角沙宝亮完成合唱 [1] - 技术实现涉及声音还原和视觉形象构建两大核心环节,由行者AI提供技术支持 [2][3] 声音还原技术路径 - 团队需从混合音源中分离姚贝娜的干声,再通过AI模型生成符合特定旋律和节拍的合唱声音 [4] - AI模型需处理歌唱特有的换气、音色起伏等细节,对音乐元素的深度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5] - 专业声乐老师的反馈推动团队对AI表演细节(如换气、情感注入)进行精细调校,技术效果从自评80分提升至专业标准 [9] 视觉形象构建技术路径 - 利用AI技术提升姚贝娜老旧照片的分辨率,结合实物头冠素材进行人工三维建模,还原其舞台形象和神态 [5] - 需平衡数字人逼真度以避免"恐怖谷效应",最终呈现效果需达到舞台级可信度 [5] - 从技术开发到舞台呈现耗时约三个月,涉及声音、视觉与现场交响乐团的同步融合 [9][10] 行业伦理与规范挑战 - AI"复活"技术当前主要应用于高规格定制化项目(如《金沙》),C端情感慰藉类服务存在伦理和法律风险 [11] - 项目方明确技术使用边界,限定生成内容仅用于本次音乐剧,不进行二次开发或商业化拓展 [11] - 行业面临技术文化实验的长期心理影响评估,公众对"原真性记忆"的坚守与技术再创造之间存在矛盾 [12] 行业发展趋势 - AI技术在表演艺术领域的应用需兼顾技术稳定性与艺术融合度,专业反馈是优化关键 [9][10] - 技术进步与公众情感接受度的协同成为行业长期课题,需探索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的平衡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