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伪造

搜索文档
真相来了!网传“某医院院长客死他乡”系AI造谣
央视网· 2025-06-22 03:14
AI技术滥用案例 - 上海警方查处一起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医疗谣言的案件,涉及"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等不实信息,该谣言通过500余个自媒体账号发布10余万条不实信息,24小时内被大量传播[1][3][4] - 涉案自媒体工作室通过AI批量生成不实信息,控制500余个账号制造爆款内容获取流量,3名运营者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 - AI深度合成技术被用于仿冒名人带货,如仿冒张伯礼院士和张文宏主任的形象声音进行引流,误导消费者进入消费陷阱[6][10] AI技术滥用手段 - AI深度合成工具多为开源软件,使用门槛低,仅需5-10分钟即可完成仿冒视频制作,只需一段清晰的声音或视频素材[12] - 技术流程包括分析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和声纹,使用相应框架进行克隆识别和内容生成[12] - 部分自媒体通过向AI工具输入关键词自动生成文章,未经核实即发布以快速增加粉丝数量[3]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网信办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9月1日施行,对AI生成内容提出刚性约束[15] -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个[17] - 北京网信办建立"用户标记-平台核查-联合处置"工作模式,上海网信办推动标识要求落地,覆盖400余家企业[17] 平台治理措施 - 腾讯规范应用程序管理,提高准入门槛,驳回处置违规小程序等570余款[18] - 微博通过策略识别和用户举报累计处置违规内容4800余条,并公布典型案例[18] - 专家建议开源模型应强制添加无法去除的水印,在生成内容时长和清晰度上做限制[13]
专访最高法刑三庭庭长陈鸿翔:加强AI深度伪造等研究,适时出台规范性法律文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8:35
AI技术滥用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趋势 - 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技术监管和规范亟待加强[1][4] - 2024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结4万余件8.2万余人,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9.4%、26.7%[4] - 犯罪呈现集团化、跨境化趋势,境外团伙通过"海外高薪"利诱人员出境作案,衍生关联犯罪[4][6] 司法应对与技术治理措施 - 最高法将出台规范性文件完善AI深度伪造的法律适用,建立追踪溯源体系嵌入可追溯标识[1][9] - 强化反诈技术研发,提升境外涉诈电话识别和APP拦截能力,加强国际执法合作[6][7] - 针对网络暴力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诽谤认定标准及公诉程序,推动多元共治[10][11] 帮信罪治理与行业协作 - 帮信罪案件呈现低龄化、链条化特征,"两卡"类案件为主,需统一裁判标准[13] - 法院推动行刑衔接机制优化,构建多层次惩戒体系,加强部门协作与源头治理[13] - 法治宣传重点针对学生、农民等易涉案群体,提升社会认知度[13]
对话人大代表李东生:5年后,有些制造业将不靠融资发展丨长镜头
新浪财经· 2025-03-07 09:03
文|新浪财经 周文猛 过去4年,TCL华 星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达 1080 亿元 , TCL 在 半导体 显示产业累计投资 达 2700 亿元 ,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对中国科技制造的发展有着充分的 信心, 敢于 为未来 投资。 亲自投身科技制造业的经历,让他洞悉了这一领域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因此,作为全国人大代 表的李东生,几乎每年两会都会提出一项跟制造业相关的建议。 今年两会,李东生又一次围绕优化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提出建议。李东生告诉新浪财经,"5年 后,TCL华星、京东方等国内制造业企业,将不需要再依靠资本市场融资来发展,靠自身资金就 足够滚动了。但未来3年到5年,融资还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此外,围绕时下备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李东生也提出了"加强AI深度伪造欺诈管理"的 建议。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需要加以监督管理"。 5年后 有些企业将不依靠融资发展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一直都是全国两会上的话题人物。她一直关注民 生和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从个税改革到制造业创新,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提高一线工人待 遇,提出了许多备受关注的建议,并引发广泛讨论。 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