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侧硬件升级

搜索文档
奥比中光(688322):UW2025 半年报点评:业绩超预期,3D视觉业务加速成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16:0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上调至94.48元 [2][12] - 当前股价为79.98元,目标价隐含18%上行空间 [12] 核心财务数据与预测 - **营收增长**:2025H1营收4.35亿元(同比+104.14%),2025Q2环比+27.92%至2.44亿元 [12] - **净利润**:2025H1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扭亏),Q2环比+47.54%至0.36亿元 [12] - **未来预测**: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上调至9.48/14.72/19.40亿元(原8.87/12.76/15.50亿元),EPS上调至0.33/0.96/1.52元(原0.20/0.40/0.67元) [12] - **盈利能力**:2025-2027年销售毛利率43.8%/45.0%/44.9%,ROE提升至4.5%/11.4%/15.3% [5][13] 业务亮点与成长驱动 - **3D视觉技术**:推出Pulsar ME450(国内首款多模式dToF激光雷达)和Gemini 345Lg(户外机器人双目3D相机) [12] - **机器人应用**:覆盖服务/工业/人形机器人,提供单目/双目结构光、iToF等传感器方案 [12] - **三维扫描业务**:合作创想三维发布Otter Lite/Raptor Pro新品,全球3D扫描仪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49亿美元增至2030年88亿美元 [1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股价表现**:12个月绝对涨幅235%,相对指数超额收益206% [10] - **估值水平**:2025年40×PS(行业平均33.51×),对应P/E 239.69×/83.52×/52.76×(2025-2027年) [5][12][14] - **市值数据**:总市值32.08亿元,市净率10.9倍 [6][7] 行业与催化剂 - **行业趋势**:具身智能机器人和AI端侧硬件升级推动3D视觉需求 [12] - **催化剂**: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3D打印渗透率提升 [12]
奥比中光:上半年营业收入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格隆汇· 2025-08-11 18: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46.93万元,同比增长104.1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9.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356.32万元 [1] - 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向好趋势明确 [1] 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加速落地"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聚焦刚需下游市场进行业务突破 [2] - 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性价比的新产品 [2] - 全栈式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为技术迭代创新提供底层动力 [2]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具备先发、技术及产品规模化优势 [2] - 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推动公司在创新下游应用领域的布局初见成效,迎来"经营拐点" [2] - 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目标成为3D传感行业全球龙头 [2] 未来规划 - 持续关注行业新兴领域与产品,探索与公司技术结合的应用场景 [2] - 围绕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 [2] - 以"让所有终端都能看懂世界"为使命,提升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 [2]
奥比中光(688322) - 关于2025年1-5月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06-18 17:46
业绩数据 - 2025年1 - 5月预计营收36,300.00万元,同比增117.18%[2] - 2025年1 - 5月净利润5,5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8,643.86万元[2] - 2025年Q1营收19,105.82万元,同比增105.63%[3] - 2025年Q1净利润2,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5,309.57万元[3] - 2025年4 - 5月预计营收17,194.18万元,同比增131.63%[3] - 2025年4 - 5月预计净利润3,068.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3,334.29万元[3] 战略与优势 - “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3]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赛道有先发、技术及产品规模化优势[3] 业绩说明 - 以上数据初步核算,未经审计,不能推算二季度及全年业绩[5]
奥比中光: 关于2025年1-5月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6:20
2025年1-5月主要经营数据 - 公司2025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00万元左右 同比增长117 18%左右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00万元左右 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 86万元左右 [1] -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31 50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5,309 57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业绩增长原因 - 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持续增收且增利 [2] - 全栈式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为技术迭代创新提供底层动力 [2]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 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具备先发 技术及产品规模化优势 [2] - 经营拐点源于多年创新业务场景培育布局及下游AI端侧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关注行业内新兴领域与产品 探索与公司技术结合的应用场景 [2] - 围绕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为刚需的下游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 [2] - 持续提升业务表现和经营业绩 [2] 事项说明 - 以上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 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2] - 不能以此推算公司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