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出海

搜索文档
多重催化驱动趋势加速,锚定多模态与出海机遇
东方证券· 2025-08-06 13:45
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5] 核心观点 - AI视频生成产业存在三大市场预期差逻辑:单位时长延伸(年内或达1分钟)、成本下降带动价格降低(如阿里Wan2.2节省50%计算消耗)、内容新品类扩容(如AI漫剧AI参与度达80%) [1][2] - 技术突破显著:字节Captain Cinema框架通过双规划器实现电影级短片生成,快手可灵实现推理成本下降与毛利打平,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超预期 [1][2] - 商业化空间测算达416亿美元(P端38亿+B端397亿),其中P端基于2亿海外+1.6亿国内创作者,假设35%月活渗透与10%/8%付费率;B端基于1984亿内容制作市场20%渗透率 [3][9][13][17] 技术进展 - 视频时长:主流产品达5-10秒一致性,字节Captain Cinema框架通过关键帧生成+动态填充技术探索1分钟长视频 [1] - 成本优化:阿里Wan2.2采用MoE架构节省50%计算消耗,快手可灵实现推理成本下降与边际利润转正 [2] - 内容生产:AI漫剧生成参与度从50%升至80%,AI转绘技术提升全球发行普适性 [2] 投资标的 - 重点推荐:快手-W(01024)、美图公司(01357)、万兴科技(300624)、MiniMax,关注多模态AI出海企业 [4] - 逻辑支撑:海外市场ARPU达35美元(国内17美元),内容创作人工成本更高,出海企业商业化弹性更大 [3][10] 市场测算 - P端模型:海外2亿创作者×35%月活×10%付费×35美元ARPU+国内1.6亿×35%×8%×17美元=38亿空间 [9][10][11] - B端模型:1984亿内容制作市场×20%渗透率=397亿空间,与P端重合部分按50%折算 [13][17] - 汇率换算:416亿美元对应2912亿人民币(汇率1:7) [17]
盛天网络20250804
2025-08-05 11:15
**盛天网络 20250804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盛天网络调整组织架构,重点发力AI社交产品出海,首款产品2025年5月立项,预计8月海外推广Web端,9-10月上线APP端,初期以互动剧情和多元角色为特点,已储备超100个角色[2] - 商业化侧重海外市场,通过换装、互动解锁等方式设置付费点,初期提供免费体验后转入付费模式,目标是追求付费率和ROI表现[2] - 新之翼游戏在日韩及东南亚表现良好,海外流水占比提升至80%,日本为最大市场,未来计划拓展欧美及Steam平台[2] - 三国无双8预计2025年Q3上线,另一款融合类游戏(桌宠+SLG)计划2025年底或2026年初全球发行[2] - 三国系列IP游戏由阿里运营,流水稳定,三国志战略版月流水超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海外市场[2] **2 AI社交产品进展与规划** - 2025年5月立项,6月上线官网,8月推广Web端,9-10月上线APP端,初期角色超100个,每周更新1-20个,APP上线时预计达200个角色[3] - 玩法包括养成、剧情化任务、游戏化设定,虚拟角色通过大模型及多模态应用提升互动体验[5] - 未来计划引入真人社交,从PGC社区向UGC社区转变,目前处于1.0版本快速优化阶段[5] - 商业化借鉴海外经验,通过换装、互动解锁设置付费点,初期免费体验后转入付费模式[6] **3 游戏发行与市场表现** - 新之翼在韩国符合预期,泰国超预期,海外流水占比80%,日本为最大市场,未来拓展欧美及Steam平台[7] - 2025年底前计划上线三款游戏,2026年底前再增四款,包括三国无双8和融合类游戏(桌宠+SLG)[7][8] - 三国无双8预计2025年Q3上线,发行策略包括多渠道联合发行(TapTap、B站等)及买量+直播推广[13][14] - 融合类游戏结合回合制、捉宠、工会SLG等元素,具备长线运营潜力,计划2025年底或2026年初全球发行[9] **4 商业化策略** - 海外市场付费习惯成熟,重点通过换装、互动解锁等设置付费点,追求付费率和ROI[6] - 国内市场AI直接语音变现难度较大,更多通过其他玩法赋能,如“代代”和“给麦”APP的AI功能[17][18] - “给麦”AI播客功能月流水同比提升50%~100%,基数低但增长空间大[17] **5 网吧业务与PC端市场** - 主机和PC端游戏市场增长,网吧数量止跌回升,二线及以下城市环境改善,结合咖啡厅、桌游等设施吸引年轻人[16] - PC端体验优势明显(如《原神》),用户消费水平较高,预计2025年下半年广告收入将体现趋势[16] - 盛天网络聚焦“代代”和“给麦”APP,优化流量和功能,探索AI商业化模式[4] **6 其他重要信息** - 三国志战略版流水稳定,周年庆和双十一有望增长,自2017年上线后月流水保持5亿人民币以上[10] - 未来新游策略注重长线运营,如桌宠+SLG、新之翼、三国无双等,发行多元化(渠道、TapTap、B站等)[11][12] - “代代”AI虚拟人功能灰度测试中,用户环比增长快,付费转化率稳定,下半年营收乐观[17]
国内“内卷”没用,企业怎么靠AI出海获利?
36氪· 2025-05-08 16:24
出海战略与市场验证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和南美市场表现亮眼,美国市场渗透仍困难 南京领锐通过零部件出口再当地组装的灵活策略降低关税 [4] - Manus软件获Benchmark领投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 早期仅提供英文版本的战略被证明成功 [4] - 视频与图片生成/编辑类应用占出海AI应用数量的50% 万兴科技和昆仑万维是AI出海典型代表 [5] - 昆仑万维在语言、视频、音乐模型领域投入巨大 过去一年AI商业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5] 出海策略选择 - "先本土后海外"适合本地化需求强、路径依赖明显的行业 如电商和金融企业 [7] - "直接全球化"更适合标准化技术产品如SaaS和AI模型 可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7] - C端产品建议直接布局北美和欧洲市场 因付费意识强 B端产品可先进入东南亚 [8] - 面向开发者的D端产品应自始采取全球化策略 因技术栈高度标准化 [8] 市场布局与验证 - 新一代AI与基础设施类项目倾向先布局美国 因利润率更高、付费能力更强 [12] - 用户留存是验证PMF的首要指标 AI工具类产品次月留存率达15%为基本条件 [12] - 交互本地化程度和稳定性是重要技术指标 需在全球部署推理节点确保访问稳定 [12] - AI Coding赛道有130多个竞品 部分平台通过批发API实现留存和营收数据表现 [13] 行业趋势与案例 - "AI Native"企业成为显著趋势 华人在算法和数学方面的人才优势突出 [6][7] - 万兴科技凭借产品矩阵和对各国文化的了解 叠加AI技术实现快速变现 [5] - 硅谷初创公司通常先在美国做大 营收达2000-5000万美元后再复制到欧洲 [10] - 当前AI行业类似90年代互联网泡沫 目标是在泡沫散去后仍能生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