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可灵

搜索文档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2.5%,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驱动AI视频产业扩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3:53
AI视频生成技术进展 - AI视频生成技术在成本优化和内容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快手可灵通过技术迭代实现推理成本下降 阿里Wan2.2的MoE架构可节省50%计算消耗 [1] - 行业普遍采用此类技术将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并提升渗透率 AI参与度从50%提升至80% 真人实拍环节也可被AI工具替代 [1] - AI漫剧生成和转绘等新形态推动内容市场扩容 测算显示AI视频潜在空间达416亿美元 其中B端商业化空间约397亿美元(渗透率20%) P端创作者市场约38亿美元 [1] 行业趋势 - 视频时长延伸 年内或达1分钟 成本下降带动"更好更便宜" 新内容品类扩充供给 [1] -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将加速产业趋势 尤其看好多模态AI应用出海布局的公司 其商业化进程或更快 [1] 港股科技ETF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的是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该指数主要覆盖通过港股通渠道可投资的科技相关企业 [1] - 成分股以非必需性消费行业为主 同时涵盖汽车 药品及生物科技 资讯科技器材等多个恒生二级行业 旨在反映市场中科技板块的整体表现 [1] 基金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 [2]
DeepSeek-R2突传重磅!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大涨超2%,连续4日揽金!机构:算力是“硬通货”!
新浪财经· 2025-08-13 10:36
算力行业动态 - 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单日涨幅超2%,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超1.2亿元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表现强势:华胜天成涨超7%,新易盛涨近7%,中际旭创涨超4%,阿里巴巴涨超2% [3] - 个股涨幅榜显示新易盛单日涨6.30%(近12.08%)、中际旭创涨4.21%(近11.09%)、腾讯控股涨2.50%(近8.92%)[2] 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 - 模型迭代推动算力需求增长:训练规模扩大、推理复杂度提升、多模态适配均增加算力消耗 [3][6] - Token使用效率提升但总量激增: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达16.4万亿,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46.4% [9] - 端侧算力需求上升:本地部署OSS模型和Genie 3等实时响应模型推高消费级GPU性能门槛 [3] 国内AI应用生态 - Kimi的MAU达2622万,MiniMax海外产品Talkie月活2062万(国内版"星野"月活512万)[10] - 快手可灵全球用户2200万,ARR突破1亿美元,单月付费超1亿元人民币 [10] - 通义千问MAU数百万级,多模态扩展(如Qwen-Image)使单次任务Token消耗拉长 [10] 算力技术发展趋势 - 算力瓶颈从解码能力转向带宽与互联能力受限 [11] - 国产算力厂商聚焦互连技术创新与超节点架构,提供芯片到系统的全维度支撑 [1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中国AI芯片企业集群化解决方案能力 [11] 行业事件催化 - Eventbrite平台将发售DeepSeek-R2门票(窗口期8.16-8.31),该平台覆盖170国,累计售票2.03亿张 [2] - 中金公司预测DeepSeek等流量模型更新将加速算力与模型创新的正循环 [6]
逐鹿人工智能下半场,AI应用商业化起量!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券商中国· 2025-08-10 18:21
AI产业进入商业化闭环阶段 - AI正进入从算力投入到云服务消耗、再到商业化收入,最终回到算力再投入的良性循环,AI应用的起量是推动这一飞轮效应的关键 [1] - 国务院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AI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2] -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AI将进入商业化闭环新阶段,海内外AI应用加速起量,带动token调用量爆发增长,核心产品ARR斜率走陡,AI正逐渐进入下半场的应用爆发阶段 [2] AI应用商业化起量起规模 - 今年是AI应用商业化开始起量、起规模的关键一年 [3] - 海外方面:Cursor成为历史上最快达到5亿美元ARR的公司,Anthropic的ARR在半年内从10亿美元飙升至近40亿美元,OpenAI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同比增长80%),Google的token日均调用量达16万亿(同比增长50倍) [3] - 国内方面:快手可灵推出10个月后ARR突破1亿美元,字节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使用量超16.4万亿(环比增长3.7万亿,较发布时增长137倍) [3] - AI功能正渗透进日常工作生活,token数量爆发式增长代表实际使用量飞速增长,Deepseek降低单位算力成本推动应用落地 [4] AI应用商业化进展与方向 - AI应用行情不再由事件催化主导,而是聚焦商业化实际进展,美股AI应用公司不断上修AI驱动业绩预期 [4] - AI应用聚焦B端和C端双轨赋能:B端以AI智能体为核心实现降本增效,2025年全球AI工具在代码生成等领域的应用率超25%;C端通过硬件集成和多模态体验重塑用户体验,但变现较弱 [5] - 短期可关注B端AI智能体方向和C端多模态相关方向,GPT5和国内政策支持为催化因素 [5] AI智能体成为核心入口 - AI Agent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OpenAI发布的GPT-5强化了Agent功能,可自动完成复杂任务 [6]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智能体将演变为蜂群、集群,改变企业组织运营模式 [6] - AI智能体从2023年代理型工具阶段演进至2025年产业渗透阶段,实现垂直深耕和规模化落地 [7] - AI Agent有望成为新的互联网核心,催生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厂商的入口争夺,荣耀与智谱、苹果与阿里等合作抢滩AI Agent [7] 端侧创新为下一轮增长引擎 - AI端侧(手机、PC、眼镜等)进展相对缓慢,市场期待C端爆款产品和硬件突破 [10] - iPhone17系列的AI升级有望带动芯片、主板等产业链环节升级,AR/MR设备或成为多模态AI终端更优选 [10] - 智能眼镜、智能玩具和智能家居是端侧AI重要载体,智能眼镜行业2024年销量300万台,预计2027年达1亿台(对应1000亿元市场空间) [11] - 端侧创新是新一轮科技周期重要催化剂,硬件迭代速度快,明后年或见明显改善 [11]
多重催化驱动趋势加速,锚定多模态与出海机遇
东方证券· 2025-08-06 13:45
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5] 核心观点 - AI视频生成产业存在三大市场预期差逻辑:单位时长延伸(年内或达1分钟)、成本下降带动价格降低(如阿里Wan2.2节省50%计算消耗)、内容新品类扩容(如AI漫剧AI参与度达80%) [1][2] - 技术突破显著:字节Captain Cinema框架通过双规划器实现电影级短片生成,快手可灵实现推理成本下降与毛利打平,行业技术迭代速度超预期 [1][2] - 商业化空间测算达416亿美元(P端38亿+B端397亿),其中P端基于2亿海外+1.6亿国内创作者,假设35%月活渗透与10%/8%付费率;B端基于1984亿内容制作市场20%渗透率 [3][9][13][17] 技术进展 - 视频时长:主流产品达5-10秒一致性,字节Captain Cinema框架通过关键帧生成+动态填充技术探索1分钟长视频 [1] - 成本优化:阿里Wan2.2采用MoE架构节省50%计算消耗,快手可灵实现推理成本下降与边际利润转正 [2] - 内容生产:AI漫剧生成参与度从50%升至80%,AI转绘技术提升全球发行普适性 [2] 投资标的 - 重点推荐:快手-W(01024)、美图公司(01357)、万兴科技(300624)、MiniMax,关注多模态AI出海企业 [4] - 逻辑支撑:海外市场ARPU达35美元(国内17美元),内容创作人工成本更高,出海企业商业化弹性更大 [3][10] 市场测算 - P端模型:海外2亿创作者×35%月活×10%付费×35美元ARPU+国内1.6亿×35%×8%×17美元=38亿空间 [9][10][11] - B端模型:1984亿内容制作市场×20%渗透率=397亿空间,与P端重合部分按50%折算 [13][17] - 汇率换算:416亿美元对应2912亿人民币(汇率1:7) [17]
中金 | AI十年展望(二十五):视频生成拐点将至,成长性赛道迎中国机遇
中金点睛· 2025-08-01 08:09
技术路径演进 - 2024年OpenAI发布Sora后视频生成技术路径收敛至DiT(Diffusion Transformer)架构,取代了此前图像拼接、自回归扩散等混合路径[2][4] - DiT架构通过时空注意力联合建模实现89%的生成一致性,支持60秒长视频生成和多分辨率输入,物理模拟能力显著提升[7][11] - 仍存在自回归路径分歧,OpenAI GPT-4o和Sand AI采用自回归模型,认为其对长时间序列建模更合适[14] - 技术发展将沿两个方向延伸: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如Google Gemini)和多模态理解生成统一架构(如DeepSeek Janus-pro)[16][17] 市场空间与格局 - 2024年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规模约6亿美元,中期P端+B端市场空间有望达100亿美元[3][22] - P端市场中性测算空间32亿美元,基于1.6亿国内创作者和2亿海外创作者的付费渗透率假设[23][24] - B端市场中性测算空间94亿美元,主要来自广告、电商视频和影视行业的AI渗透[25][26] - 2025年竞争格局集中,快手可灵以20%市占率领先,Runway、海螺、爱诗等中国厂商占据主要份额[27][28] 中国厂商表现 - 中国公司在模型能力和产品力上超越海外,快手可灵2025年ARR超1.5亿美元全球领先[3][22] - 技术榜单显示字节Seedance、MiniMax海螺、快手可灵在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排名靠前[39][40][41] - 产品定位分化:可灵、海螺专注P端/B端专业用户;爱诗PixVerse、字节即梦主攻C端低门槛市场[45][48] - 商业模式以订阅制为主,高质量模式单秒定价进入0.4-2元区间,已触及创作者价格不敏感阈值[50][51] 技术应用与影响 - 视频生成已初步渗透影视、电商、广告场景,顶级动画电影制作成本从200万美元/分钟降至300美元/分钟[22][31] - 生成时长10秒内已满足多数需求,核心矛盾转向角色一致性和提示词理解能力[38] - 多模态技术重构内容生产流程,催生Prompt导演、审美把关人等新岗位,传统视频剪辑等职位面临转型[31] - 开源生态加速发展,快手Orthus、通义万相等开源模型推动行业技术民主化[19][37]
传媒互联网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AI引领,IP驱动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7-22 20:46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继续关注两大投资主线,一是 AI 应用加速落地,Agent 能力边界持续拓宽,将影响多个行业,提升效率、创造增量,同时关注 AI 玩具等硬件端机会;二是 IP 衍生品板块进入高速发展期,精神消费、悦己消费成为中长期消费增长点,看好优质国产 IP 拓展线上内容、线下实体衍生品,提升影响力并打开商业化空间 [4][12][111] 分组 1:AI:Agent 范式下应用能力边界扩张 模型:推理 + 多模态进展加速 - 大语言模型方面,RL scaling law 对推理能力提升效果显著,2025 年 4 月 OpenAI 推出 o3 模型,其 RL 训练和推理阶段投入算力比 o1 高一个数量级,收益曲线清晰;除 OpenAI o3 外,2025Q2 海外、国内多家头部企业相继推出最新 AI 推理模型,国产模型与海外头部模型差距持续缩小 [16][17] - 多模态视频生成方面,谷歌、快手相继推新,领先优势逐步扩大,谷歌 Veo3 综合能力领先,新增音频生成能力等;快手可灵 2.1 迭代频率加快,图生视频能力领先,不同版本价格定位不同,能覆盖不同需求 [20] 应用:Agent 成为最强共识 - Agent 作为 AI 应用落地形态成全球行业共识,OpenAI 定义 AGI 发展路径,Agent 为第三级,需具备模型、工具调用、指令/准则三要素,2024 - 2025 年成为全球 AI 企业共识的下一代 AI 应用形态 [21][23] - 随着模型推理能力增长,Agent 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加速提升,全球来看通用 Agent 领域模型巨头领先,垂直领域独角兽涌现,如 OpenAI 模型综合能力领先且建立 Agent 开发生态,Anthropic 代码能力领先且 MCP 生态规模较大,谷歌多模态能力领先且云服务龙头生态优势显著,Cursor 是快速崛起的代码 Agent 独角兽 [25][29][33] - 国产 Agent 方面,Manus 后多厂商跟进,关注大厂通用 Agent 新品,2025 年 3 月 Monica AI 发布首个国产通用 Agent 产品 Manus,后续多家厂商相继推出/更新通用 Agent 产品,垂直领域也有差异化应用推出 [39] 企业及其他垂类应用:海外、国内商业化加速 - 海外方面,据美股 2025Q1 财报,AI 为多家企业带来直接商业化贡献,多邻国 AI 功能提升付费水平、推动提质增效,Meta AI 推动广告转化、产品优化效率提升且 AI 硬件销量增长 [40][43] - 国内方面,关注可灵、美图商业化进展,恺英《EVE》有望颠覆 AI 陪伴,快手可灵月付费超 1 亿元,商业化有望重估;美图公司 AI 推动 C 端应用付费率翻倍提升,B 端应用也有增长;恺英网络战略投资的《EVE》产品基于自研 AI 架构,有望 2025 年测试、上线 [44][47][49] 分组 2:IP 衍生品板块:IP 引领,产业重构,扬帆出海 IP:全新的生产要素,重构泛消费板块 - IP 衍生品板块持续扩容,IP 衍生品企业收入空间打开,IP 能满足人类多方面需求,可与泛消费领域结合,2024 年中国泛娱乐产品市场规模达 1741 亿元,预计 2029 年达 3358 亿元,多家企业从单一领域扩展到泛消费领域 [52][54] - IP 成为新生产要素、新流量来源,运营能力拉开企业差距,对于 IP 衍生品企业,IP 成本在运营及商业化能力不同时有不同表现,体现企业性质/能力差异 [60] IP:引领文化出海 2.0,实现新突破 - Labubu 再次实现中国文化产品海外突破,2024 - 2025 年,Labubu 以独特形象、玩法及运营在全球破圈,全球搜索热度超 Hello Kitty,2025 年 5 月泡泡玛特 Tiktok 商店 GMV 破亿,欧美成主要收入来源 [66][67] - IP 衍生品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布鲁可亮相全球展会、扩充 IP 矩阵,2021 - 2024 年海外收入 CAGR 为 134.7%;卡游重点布局 IP 全球化和 TCG,拓展市场及渠道,开启全球管培生招募 [79][85][95] IP:转型、并购整合、资本化加速 - 供应链企业加速转型品牌及 IP 孵化运营,启梦玩具整合品牌并签约代言人,超级元气工厂开创“毛绒潮玩”新赛道并孵化 IP 系列 [96][98] - 并购整合及资本化加速,量子之歌收购 Letsvan,52TOYS 向港交所提交 IPO 材料,名创优品对分拆 TOPTOY 品牌潮流玩具业务上市进行初步评估 [101][106][110] 分组 3:行业前瞻及投资建议 - 2025 年继续关注两大投资主线,相关标的包括泡泡玛特、光线传媒、巨人网络等 [111]
视频模型赛道“热闹”起来,变现仍是大难题
环球网· 2025-07-06 10:16
视频模型技术进展 - 生数科技更新视频模型Vidu至可一键生成32秒视频,支持音视频合成与4D生成 [1] - MiniMax推出海螺Hailuo-02,实现最高1080P、最长10秒超清视频端到端生成 [1] - 百度发布首个图生视频大模型MuseSteamer,瞄准广告商等专业视频内容创作者 [1] - 据AGI-Eval评测,部分模型如PixVerse-V3等已超越Sora [1] 行业竞争格局 - 视频模型领域由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辅以爱诗科技、生数科技、MiniMax等明星创业公司 [1] - 瑞银研报指出视频模型竞争强度预计不及大语言模型,主要受限于视频语料内容限制 [1] - 2024年初至今,行业已涌现爱诗科技PixVerse、生数科技Vidu、智谱清影、字节跳动PixelDance等多款新品 [1] 商业化模式探索 - To C端采用付费订阅模式,价格从每月数元到数百元不等,如快手可灵、字节即梦 [4] - To B端通过API接口和解决方案服务收费,月费从数十元至数万元不等,服务影视、广告等领域 [4] - 快手可灵AI披露突破一亿美元ARR,月度付费金额连续突破一亿元人民币 [4] - MiniMax海螺自去年8月发布至今,已帮助创作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 [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AI视频生成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6.14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5.62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 [4] - 视频处理复杂度高,数据量庞大,对基础设施要求极高,且开源视频内容稀缺 [2] - 投资人早期看重团队质量,中后期更关注技术与商业化能力 [2] - 生数科技创始人朱军预计视频模型商业化将在2024年加速,行业格局将呈现多元化 [4]
北京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近35%
新京报· 2025-06-26 21:17
北京数字经济建设成果 - 全市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的35% [1] - 豆包、智谱、Kimi等通用大模型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1] - 快手可灵、生数Vidu的文生视频模型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1]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人体植入手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 "天工"机器人获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1] 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规模 - 累计建成5G基站14.12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量超64个,位居全国第一 [2] - 海淀、朝阳、亦庄、京西4个E级公共智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达3.3万P [2] - 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接入优质算力1.3万P,构建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 [2] - 工业互联网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90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超16万家 [2]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 [2] 技术应用与示范案例 - 京东物流智能仓仓储坪效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5倍 [2] -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重卡在京津塘高速示范应用,累计安全运行超8万公里,示范载重运输超500个标准集装箱 [2] 未来发展重点 - 支持组建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3]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建设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3] - 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化工业产品和行业龙头企业 [3]
北京132款大模型备案上线 数量占全国近35%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20:44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发展 - 北京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的近35% [1] - 豆包、智谱、Kimi等通用大模型表现突出,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2] - 快手可灵、生数Vidu的文生视频模型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2]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人体植入手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 - "天工"机器人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2] 算力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 - 北京累计建成5G基站14.12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量超64个 [2] - 海淀、朝阳、亦庄、京西4个E级公共智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达3.3万P [2] - 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接入优质算力1.3万P,构建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 [2] - 工业互联网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90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超16万家 [2]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创新 - 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推动"数、算、模、用"一体化发展 [3] - 首创数据沙盒监管制度并完成1.0到3.0迭代升级,引入100多个高质量数据集 [3] - 完成脑健康医疗模型等10个模型训练 [3] - 北数所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度全国领先 [3]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集群 - 北京获批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 [3] - 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落地首钢园,形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 [3] - 从事数字人相关业务的企业超3100家 [3] - "长安链"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商务服务、医疗、教育等11个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3] 国际化与开放合作 - 空中客车等10家在京外资企业获工信部经营试点批复 [5] -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5] - 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吸纳110余家专业团队,构建全栈式企业出海国际服务体系 [5]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 - 探索创新数据基础制度,提升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利用水平 [5]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5] - 加速大模型行业应用生态构建,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机制创新 [5]
MiniMax秀了波AI杂技视频,视频生成赛道又卷起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6-18 16:47
行业动态 - AI视频生成赛道近期竞争加剧,多家公司发布新模型,包括快手可灵2.0、字节跳动即梦3.0 Pro、谷歌Veo3和MiniMax海螺02 [1] -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海螺02在复杂人类动作、光影和物理模仿方面表现优异 [6] - 视频生成模型竞技场Artificial Analysis Video Arena最新排名:字节Seedance 1.0 pro第一,海螺02第二,谷歌Veo3第三 [6][7] - 行业仍处于技术迭代初期,最终市场格局尚未确定 [16] 公司表现 - MiniMax海螺02在性价比方面领先,1000元可生成1.7万条1080p视频,高于字节即梦1.4万条和谷歌Veo3 2000条 [14] - 海螺AI自去年8月发布以来已帮助创作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 [14] - 快手可灵AI全球用户达2200万,累计生成1.68亿视频和3.44亿图片,月活增长25倍 [14] - 快手可灵AI季度营收超1.5亿元,中金给予60亿美元估值,全球市场占有率30.7% [14][15] 技术进展 - 海螺02在物理运动效果和细节呈现(如泪珠)方面获得用户好评 [8] - AI视频生成仍存在"抽卡"问题,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理想画面 [6] - 影视行业对AI生成复杂动作场景(如剑斗)仍持观望态度 [10] - 多模态内容生成被视为大模型厂商的必要能力 [15] 商业化前景 - 快手可灵AI的营收表现显示AI视频领域商业化前景可期 [14] - 行业正从专业创作者向更广泛用户群体渗透 [15] - 性价比和生成效率(减少"抽卡"次数)是竞争关键因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