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hina Travel
icon
搜索文档
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社· 2025-10-13 10:19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 [1] - 同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1]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2] 旅游消费升级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1] - 外国游客消费模式从"China Travel"升级为"China Shopping",青睐中国产品的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 [1]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离境退税商店已超过1万家 [4]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在华停留时长从72/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 [1] - 城市基础设施无缝衔接,提供"一站式"便捷旅行体验 [7] - 移动支付便利性提升,例如北京轨道交通新增"五大卡"拍卡过闸等功能 [5] 旅游目的地与业态多元化 - 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小镇,旅游内容更深入多元 [4][7]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成为吸引境外游客的新引力场和新窗口 [7] - 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政策与服务优化而更加便利 [7] 外商投资与资本流动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9]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中国为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 [9]
千笔楼丨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网· 2025-10-13 09:25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8% [2] - 同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2]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21%,同比上升521% [3] 旅游消费升级表现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2] - 外国游客消费模式从"China Travel"升级为"China Shopping",出现"带空箱子来中国"现象 [2] - 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离境退税商店已超过1万家 [5]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停留时长从72小时、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提升便利性 [2] - 北京等城市推出"畅游通"、"幂方卡"等集成支付通信交通功能的卡片,解决移动支付难题 [6] - 机场码头高铁站网约车等基础设施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便捷旅行 [7] 外商投资与商业影响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 [8]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中国成为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 [8] - 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商务探亲学术交流活动更加便利 [7] 行业生态与市场拓展 - 东南亚等地游客可实现"周五下班来中国"的短途旅行 [7]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境外游客购物引力场,小城小镇成为文化体验新窗口 [7] - 跨场景服务成为各地标配,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更丰富的物质精神享受 [7]
带空箱子来中国:“China Travel”升级版来了!
新华社· 2025-10-13 08:54
入境旅游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入境外国人达7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其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1] - 今年前8个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8% [1] - 今年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2] 政策与服务优化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人在华停留时长从72小时、144小时放宽至240小时,提升了便利性和吸引力 [1] - 移动支付便利性提升,北京等城市推出集支付、通信、交通、翻译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并新增拍卡过闸方式 [5]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无缝衔接,提供一站式便捷旅行体验,使外国游客目的地从大城市扩展到特色小城 [7] 消费场景与市场表现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为外国游客购物提供便利 [5]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 [8]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成为吸引境外游客消费和体验文化的新引力场与新窗口 [7] 行业影响与文化交流 - 外国游客在华活动从观光旅游(China Travel)升级为深度购物体验(China Shopping),反映出中国制造在质量、设计和迭代速度上的吸引力 [1][5] - 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活动因政策与服务优化而更加便利,促进了中外民众的深度交流与互利共赢 [7][8] - 行业通过跨场景服务和新业态新模式,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推动了文明对话与共识汇聚 [7][10]
“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吴晓波频道· 2025-10-03 08:29
入境旅游政策与市场表现 - 签证政策大幅放宽,包括将过境免签时间统一延长至240小时,并扩展互免及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2] - 政策效果显著,今年前8个月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589万人次,同比增长52.1%,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62.1% [3] - 预计2025年入境外国人总量将突破3500万,接近日本水平(预计约3700万) [3] 外国游客面临的主要障碍 - 住宿限制问题突出,部分廉价酒店民宿不允许外国人入住,导致其必须选择价格高昂的酒店 [5] - 景区预约系统存在障碍,许多网站和小程序仅支持中国身份证,不支持护照,且界面缺乏多语言支持 [6] - 电子支付受限,外国信用卡在网约车等平台有使用次数限制,且难以办理中国本地信用卡 [15] - 身份认证系统不兼容,快递寄送、微信实名验证、写字楼访客登记等系统普遍仅支持身份证号,不支持护照号 [15][17] 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国际化短板 - 专业外语导游严重短缺,全国持证导游约66万人中,外语导游占比仅8.4%,双语导游凤毛麟角(如天津去年仅新增10个) [9] - 多语言服务人员缺乏,与泰国等旅游国家形成对比,中国主要城市景区多语言沟通能力不足 [10] - 文化传播存在鸿沟,非英语专团的导游讲解难以传递复杂的历史与宗教文化内涵 [9] 系统性的体验鸿沟与根源 - 社会服务系统深度依赖本地身份(二代身份证),外国护照信息未与支付、交通、社交等基础服务系统打通 [19] - 金融支付体系围绕本地银行构建,国际信用卡体系未完全打通,外国人缺乏本地信用记录无法享受网贷、免押金等服务 [19] - 部分限制源于国家安全考虑,涉及跨境数据流动的政府网站和金融服务对外国人使用有限制 [20] 改善措施与积极进展 - 国家部门出台新政,旨在完善入境旅游服务,包括在门票预订、车船票购买、住宿登记、电子支付等方面提高便利化水平 [6]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将“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提升了外国人购买中国商品和多次来华的意愿 [22] - 地方推出创新产品,如沈阳发放集成社保、金融等功能的“证卡融合”实体社保卡,北京推出集支付、通信、交通于一体的“畅游通”和“幂方卡” [26][27]
免签扩容叠加“超级黄金周”,新老游客讲述“China Travel”新体验
环球时报· 2025-09-28 06:39
入境旅游市场总体趋势 - 2025年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6亿人次,其中外国人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免签入境外国人1589万人次,同比上升52.1% [4] - 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入境游市场活跃,航空数据分析机构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140万张,日均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74万张,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约16% [5] - 自2023年11月中国扩大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以来,“China Travel”成为趋势,不断优化的入境政策为全球游客赴华提供便利 [1] 主要客源国与目的地 - 国庆假期热门客源国包括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印度尼西亚、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 [5] - 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增幅最高的TOP10城市为合肥、泉州、贵阳、威海、呼和浩特、长春、太原、乌鲁木齐、南昌、沈阳 [5] - 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TOP10目的地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厦门、青岛、沈阳和昆明 [5] - 9月15日开始实施的对俄免签政策提振俄罗斯游客来华热情,最受俄罗斯游客欢迎的十大中国城市为北京、三亚、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深圳、西安、张家界、杭州 [6] 旅游消费新倾向与模式 - 传统旅游模式升级,“小城游”、“科技游”成为亮点,外国游客不仅选择一线城市,也深度探寻“个性化”小城 [1][14] - 外国游客购买的纪念品从传统商品拓展为新潮科技产品、非遗手作等,消费方式更具烟火气,接近社区文化生活 [14][16] - 体验性增强,高铁、无人机送货等高科技受关注,不少外国游客会参观自动化工厂、观看自动驾驶测试 [16] - 阿拉伯国家部分游客到中国旅游寻找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连接点,特别是丝绸之路的陆上与海上遗迹,同时带着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借鉴的务实眼光观察中国现代化成就 [8] 旅游服务与便利化措施 - 为应对外国游客增长,部分城市推出多语种医疗服务等专项旅游接待服务以保障安全 [6] - 中国通过支付、通信、语言沟通、离境退税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提升外国游客旅行体验,外国游客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服务便利性远超预期 [10][13] - 外国游客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获取旅行信息,利用其内嵌翻译功能及大众点评等App寻找地道餐厅和实用旅行工具 [12]
2025暑运结束 上海虹桥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60.3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8:09
出入境客流数据 - 上海虹桥边检站2025年暑运期间共查验出入境旅客60.3万人次[1][3] - 其中外籍旅客达12.5万人次[1][3] - 整体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4.3%[1] - 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800余架次[3] - 日均客流量稳定在1万人次以上[3] 政策影响与旅客构成 - 单方面免签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持续释放[3] - 外籍旅客通过免签及过境免签政策入境占比约57%[3] - 主要出入境事由包括观光/休闲、会议/商务及探亲[3] 通关效率提升措施 - 实施"动态增援+分类查验"勤务模式[3] - 全面开启人工查验通道及第七代智能快捷通道[3] - 推广外国人入境信息预申报模式[4] - 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超20%[4] - 实现外籍旅客从登机前扫码填报到抵港后自助打印全流程优化[4] 智慧边检建设 - 依托智慧边检系统科学调配警力[1] - 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航班动态与客流高峰[3] - 强化现场引导与多语种服务[3] - 将"外国人临时入境卡"纳入线上填报系统[4]
全球连线|老挝博主勇“闯”火把节 沉浸体验非遗彝族打歌
新华社· 2025-08-04 16:30
彝族打歌文化 - 彝族打歌是一种融合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又称"踏歌" 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 每年火把节期间 当地迎来最盛大的打歌盛会 传承千年的旋律响彻彝族村寨 [1] - 每逢节庆、婚丧嫁娶或劳作间隙 都会开展打歌活动 [3] 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云南大理州巍山县火把节盛会中 老挝博主Kim身着彝族盛装参与打歌表演 从生涩到熟练 体验充满惊喜与兴奋 [3][5] - 该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独特魅力 实现跨文化互动 [7] 旅游业发展数据 - 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10] - "China Travel"持续火热 外国友人大量涌入中国 体现开放、自信、包容的国家形象 [10]
又一个「甲亢哥」,来华捞金
36氪· 2025-07-10 22:58
国际网红来华热潮 - 国际顶流网红通过展示真实中国内容成为流量密码,视频在TikTok、油管等平台成为爆款[4][7] - 全球前两大网红"野兽先生"(粉丝6.34亿)和"无语哥"(粉丝2.59亿)即将启动中国游计划[7] - "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吸引700万人在线观看,抖音账号粉丝突破500万[12] 市场数据与商业价值 - 2025年一季度外国人入境人次达1743.7万,同比增长33.4%,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推增长[24][25] - "甲亢哥"6条视频15天内涨粉360万,并与伊利等品牌达成商业合作[29][30] - "野兽先生"哔哩哔哩账号粉丝超500万,视频播放量均达数百万[33] 内容创作特点 - 中国元素如火锅、高铁、赛博朋克景观形成文化冲击,打破西方刻板印象[35][36] - 外国网红通过本土化内容实现差异化,如"野兽先生"计划将真人秀风格与中国文化融合[41] - MCN机构开始定制化内容策略,帮助网红适应中国视频生态[43]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网红行程规划不当导致拥堵,过度商业植入影响内容质量[39] - 需平衡个人风格与中国文化,避免酒桌文化等背景差异引发的误解[39][41] - 行业出现专业化运营趋势,建立长期双向合作机制[44] 文旅经济联动 - 外国游客直接带动地方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环境助推剂[45] - 网红内容有效破除西方媒体信息茧房,构建国际形象传播新渠道[46][47]
CHINA TRAVEL火热全球,沪穗推出入境个性化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22:12
出入境政策与旅游业发展 - 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240小时免签政策 显著提升外国人来华便利度 推动"China Travel"话题持续火热 [1] -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2023年入境外国人达237万人次 同比增长92.6% 2024年前五个月入境120万人次 同比增长41.7% [1] - 上海外国人签证办理量从30年前每年两三千人次增长至当前每年二三十万人次 反映城市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4] 口岸服务优化措施 - 广州白云边检站组建多语种服务队 提供朝鲜语等专项服务 并实施7×24小时临时入境许可审批机制 [3] - 上海7000余家宾旅馆部署OCR护照识别技术 简化外国人入住流程 同时推动解决外籍人士电子支付障碍 [6] - 口岸设立特殊旅客绿色通道 通过"专区专办 速审快办"机制提升通关效率 获外籍旅客高度评价 [3][6] 政策实施效果 - 广交会期间外籍客商明确表达对中国文化及免签政策的认可 "方便"成为高频评价关键词 [3] - 德国籍旅客称赞广州口岸凌晨通关效率 体现"平安中国"建设成果在出入境领域的落地 [3] - 移民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推动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中外交流提供法治基础 [6]
“离境退税”升级,带来哪些利好?(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55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 离境退税新政策实施首月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 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6% [1] - "即买即退"业务办理数量同比增长32倍 新增离境退税商店1303家 [1] - 一般商品退税率达到11% 退税后相当于额外打了九折 [2] 政策优化内容 - 起退点降低到200元 使境外旅客更容易达到退税标准 [3] - 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 提供更灵活的支付选择 [3] - 各地在大型商圈 旅游景区 机场等增设退税商店 [3] 政策实施效果 - 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338% 开单金额增长超206% [5] - 北京国贸商城大疆旗舰店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环比增长77% [5] - 老字号产品 国货潮品等开单数同比增长407% [5] 入境旅游数据 - 一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920万人次 同比增长40.2% [4] - 其中71.3%为免签入境 [4] 行业影响 -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有利于释放境外旅客消费潜力 [2] - 系列政策激活入境消费的澎湃动能 [4] - 政策将旅游热转化为消费热 带动销售增长和发展提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