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ncolytic Immunotherapy
icon
搜索文档
CG Oncology Reports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and Provides Business Updates
Globenewswire· 2025-08-08 20:00
- Announced best-in-disease durability data in BOND-003 Cohort C and promising early signal in Cohort P for cretostimogene grenadenorepvec at the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 - Initiated CORE-008 Cohort CX evaluating the combination of cretostimogene and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HR) BCG-exposed NMIBC - - Announced unanimous verdict that CG Oncology owes no future royalties or other payments to ANI Pharmaceuticals - IRVINE, Calif., Aug. 08, 2025 (GLOBE NEWSWIRE) -- CG Oncol ...
Genelux Corporation Reports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and Provides General Business Updates
Globenewswire· 2025-08-08 04:20
WESTLAKE VILLAGE, Calif., Aug. 07, 2025 (GLOBE NEWSWIRE) -- Genelux Corporation (NASDAQ: GNLX), a late clinical-stage immuno-oncology company, today announced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25 and provided general business updates. Momentum continued to build across the Company, as it looks forward to a series of key clinical readouts over the next year. These readouts are intended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Olvi-Vec to resensitize tumors to frontline platinum-based regimens. Genel ...
Replimune Group (REPL)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4 17:50
临床试验与产品研发 - IGNYTE临床试验的初步分析显示,在难治人群中,RP1的耐久反应得到了独立中心审查的确认[5] - ARTACUS临床试验中,RP1作为单药治疗在实质性器官移植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反应率[5] - IGNYTE-3确认性三期研究设计已与FDA达成一致,首位患者于2024年8月被随机分配[5] - 针对抗PD-1失败的黑色素瘤,RP1的生物制剂申请(BLA)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提交[5] - 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RP1的第一阶段数据表现出引人注目的临床活性[5] - 在其他罕见肿瘤中也观察到了临床活性,包括软组织肉瘤(如脊索瘤)和罕见头颈肿瘤(如粘液表皮样癌)[5] - RP1与nivolumab联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为33.6%[37] - RP1与cemiplimab联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在局部晚期CSCC患者中超过双倍增长,达到48.1%[71] - RP2在多种免疫耐受肿瘤类型中显示出持久的单药和联合反应[84] - RP2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9.4%,疾病控制率(DCR)为58.8%[92] 用户数据与市场机会 - IGNYTE研究中,156名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RR)为32.7%[24] - 在接受过抗PD-1和抗CTLA-4治疗的患者中,ORR为27%[24] - 在对抗PD-1治疗产生初级耐药的患者中,ORR为34%[24] - 目标肿瘤缩小在超过50%的患者中观察到[25] - RP1的商业机会预计可覆盖约70,000名可治疗的美国患者[76] - RP1的生产能力已建立,支持BLA提交和商业化,预计将足以覆盖全球市场[82] - RP2在稀有癌症(如葡萄膜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等)中显示出治疗反应[112] - 稀有癌症领域存在显著的未满足需求,为RP2提供了市场机会[112] 未来展望与财务状况 - RP1的BLA提交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进行,针对抗PD-1治疗失败的黑色素瘤[114] - RP1的商业推出预计将在2025年末开始,潜在带来可观的商业收入[114] - RP2的现金储备为4.207亿美元,预计现金流可持续到2026年下半年[114] - 公司所有项目均为全资拥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114] - RP1的IGNYTE-3试验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启动[114]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 RP1在移植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未出现器官排斥反应[67] - 156名患者中,34.0%的患者出现寒战,32.7%出现疲劳,31.4%出现发热[33] - RP2联合nivolumab治疗的患者中,92.9%经历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71.4%为发热[93]
CG Oncology (CGON) FY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26 19:09
业绩总结 - Cretostimogene在高风险BCG无反应的非肌肉侵袭性膀胱癌(NMIBC)的三期注册研究中,观察到75%的完全反应率[10] - Cretostimogene的中位持续反应时间超过27个月,且目前尚未达到中位数[35] - Cretostimogene在12个月的持续反应(DoR)为63.5%,24个月的DoR为56.6%[49] - 在BOND-003研究中,Cretostimogene的12个月CR率为57%(20/35)[36] 用户数据 - 在BOND-003 Cohort C中,97.3%的患者在12个月内未进展为肌肉侵袭性膀胱癌(MIBC)[23] - 90.0%的患者在12个月内保持膀胱切除术自由生存[23] - 在BOND-003 Cohort C中,64.3%的患者在接受肿瘤溶解免疫疗法后转为完全反应[28] - 该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的数据截止时,确认的12个月完全反应率为46%[21] 未来展望 - 该公司预计现金流将持续到2028年上半年,以推动商业化和适应症扩展[10] - PIVOT-006研究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招募,涉及364名患者[37] - CORE-008研究的高风险BCG暴露NMIBC的A组和B组分别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启动[39] - BOND-003研究的高风险BCG无反应NMIBC的C组计划在2024年SUO会议上发布数据[3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Cretostimogene的临床应用与BCG相似,能够无缝融入现有的临床工作流程中[47] - 该公司在NMIBC市场的临床开发策略覆盖约70%的市场,市场机会为数十亿美元[10] 负面信息 - 在BOND-003 Cohort C中,72.0%的患者报告至少有1个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1] - 该公司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膀胱痉挛(25.0%)、频尿(20.5%)和排尿困难(19.6%)[32] - Cretostimogene的安全性良好,观察到0%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0]
Replimune Group (REPL) 2025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24 21:57
业绩总结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储备为4.838亿美元[18] - RP1的商业化准备工作已完成,随时可以推出[18] - RP1单药治疗可持续12周,每两周一次,共6个周期[199] 临床试验与疗效 - RP1与nivolumab联合治疗抗PD-1失败的黑色素瘤显示出33%的客观反应率(ORR)[24] - RP1与nivolumab联合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24.7个月[33] - RP1的临床试验中,超过700名患者接受了RPx治疗,包括深部和内脏病变[24] - RP1与Nivolumab联合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为32.9%[78] - 中位反应持续时间(mDoR)为33.7个月[55] - 在非注射病灶中,96.2%的病灶显示出从基线的减少[58] - 深部/内脏注射组的反应率高于仅进行表浅注射的患者[78] - RP1在可切除的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显示出良好的病理完全反应率[197] - RP1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在MCC中为41个月[182] 用户数据与市场需求 - 预计美国在PD-1治疗后有约10,000名可注射患者[110] - 60%的患者仅有深部病变,20%的患者仅需表浅注射[114] - 公司已组建约60名客户面对团队以支持市场需求[108] - 70%的商业和医疗保险目标已参与,覆盖近1.6亿人[153]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RP1获得突破性疗法认证,预计于2025年7月22日进行优先审查[18] - 公司在马萨诸塞州Framingham拥有63,000平方英尺的GMP制造设施,支持RP1和RP2的全球商业化[22] - 公司目前有7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利用RPx平台资产[18] 未来展望 - IGNYTE-3研究正在进行中,涉及约400名患者,主要分析生存期[179] - RP1与Nivolumab的定价为ASP+6%[149] - 每年美国有约4600例抗PD-1失败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病例[181] 不良事件与安全性 - 89.4%的患者经历了至少一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12.8%为3-4级事件[70] - 没有发生5级不良事件,且3-4级事件的发生率较低[71] - 深部/内脏注射患者的疲劳发生率为31.7%,而仅接受表浅注射的患者为31.8%[86] - 深部/内脏注射患者中,发热发生率为29.8%,而仅接受表浅注射的患者为40.9%[86] - 在接受肝脏注射的患者中,客观反应率(ORR)为25%,临床益处率(CBR)为50%[90] - 在接受肺部注射的患者中,客观反应率(ORR)为57%,临床益处率(CBR)为71%[94] - 肺部注射中,气胸事件发生率为5.8%,其中1级气胸1例,2级气胸2例[94]
Replimune(REPL)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2 21: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结束时,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4.838亿美元,而2024年3月31日财年结束时为4.207亿美元 [21] - 2025财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5400万美元,全年为1.894亿美元;2024财年第四季度为4260万美元,全年为1.75亿美元 [22] - 2025财年第四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540万美元,全年为7220万美元;2024财年第四季度为1620万美元,全年为5980万美元 [22] - 2025财年第四季度公司净亏损为7410万美元,全年为2.473亿美元;2024财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5510万美元,全年为2.158亿美元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IGNITE研究中约三分之一患者能在需求未满足的情况下实现持久缓解 [6] - IGNITE试验中约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55%的患者在三年时仍存活 [4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每年约1.3万名患者在PD - 1治疗后进展,其中约80%有资格使用RP - one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开创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若获批将准备好商业推出RP - one用于抗PD - 1治疗失败的黑色素瘤 [5][6] - 推进IGNITE - three确证性试验,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全球计划超100个站点,美国招募进展顺利 [7] - 专注于RPX平台开发,期望建立新的介入性免疫肿瘤治疗范式 [8] - 建立了全面的商业组织,包括客户团队、介入放射肿瘤协调员、肿瘤护士教育者等,完善了分销模式和患者支持中心 [15][16][17] - 尽管黑色素瘤治疗有进展,但未满足的需求仍显著,公司认为RP - one获批后将成为抗PD - 1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 [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与FDA积极沟通,完成了后期会议和生产检查,有望在7月22日的PDUFA日期获批 [7][40] - 团队对RP - one的商业计划有信心,目标是让所有合适患者获得治疗 [18] - 现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可支持公司运营到2026年第四季度,包括RP - one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用途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正在计划6月24日的投资者日,届时管理层和关键意见领袖将分享黑色素瘤现状、溶瘤免疫疗法机会和RP - one商业路线图 [20] - 公司开展了多项医学教育和市场推广活动,如Oncolytic Frontier、Melanoma Path等,并将成为黑色素瘤突破联盟会议的赞助商 [17][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在ASCO会议前针对RP - one的医学教育工作 - 公司在ASCO会议有重要海报,将分享不同注射方式(浅表、浅表与内脏结合、仅内脏)的反应率数据,还有生物分布和安全性海报,展示RP - one可快速中和且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无感染情况 [26][27] 问题: 考虑不同病变类型,RP - one的推出轨迹预期 - 公司预计RP - one在医院和社区广泛快速采用,初期医院端工作更重,约150个关键账户在获批时将有瘤内注射经验或接受过培训,超90%的医生愿意常规使用 [31][32] 问题: 获批后NCCN列入策略及扩展到其他亚组或非黑色素瘤的计划 - 获批后将提交IGNITE数据以巩固在NCCN的地位,未来根据不同适应症数据确定最佳患者获取途径;获批后立即向药品索引提交信息,确保在电子病历系统快速采用 [34][35] 问题: 近期监管变化影响及FDA互动情况,以及IGNITE试验反应率转化为PFS和OS指标情况及基准 - 公司去年获突破性指定,今年1月BLA被接受并优先审查,及时回应FDA信息请求,完成后期会议和生产检查,预计7月22日PDUFA获批;IGNITE试验中约三分之一患者持久缓解,PFS约4个月,超55%患者三年存活,与其他选项相比有优势 [39][40][41] 问题: IGNITE III试验情况及RP - one潜在标签预期 - IGNITE III试验预计需数年完成招募,目前专注美国站点,获批后将在其他国家继续招募;IGNITE试验纳入真实世界人群,预计标签能反映研究人群 [47][48][49] 问题: 商业推出前RP - one的生产弹性规划及成本驱动因素 - 公司在美国有专门生产设施,有足够库存支持推出和中长期供应,有冗余产能,未来还将生产其他产品;成本优势是早期投资生产的战略原因之一 [53][54] 问题: PDUFA日期前的限制因素及收入指引和市场渗透考虑 - 公司完成后期会议和生产检查,在CMC方面进展顺利;预计提供患者数量和支付方等指标跟踪推出成功情况,暂不提供收入指引 [59][60] 问题: 从FDA获得的关于生产或其他组件的反馈 - 公司处于BLA审查中,完成了检查,检查的正式反馈不会影响7月22日的PDUFA日期 [61] 问题: 市场渗透考虑 -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有未满足需求,患者在PD - 1治疗进展后急需治疗,RP - one基于疗效、安全性和便利性,将作为一线选择,有助于广泛快速采用 [62][63]
Replimune(REPL)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2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结束时,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4.838亿美元,而2024年3月31日财年结束时为4.207亿美元 [21] - 2025年第四财季研发费用为5400万美元,2025财年为1.894亿美元,2024年第四财季为4260万美元,2024财年为1.75亿美元,增长主要因人员相关成本、咨询和设施相关成本增加 [22] - 2025年第四财季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540万美元,2025财年为7220万美元,2024年第四财季为1620万美元,2024财年为5980万美元 [22] - 2025年第四财季公司净亏损7410万美元,2025财年为2.473亿美元,2024年第四财季净亏损5510万美元,2024财年为2.158亿美元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专注于RP - one的潜在获批和商业化,IGNITE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一患者能在高未满足需求环境中实现持久缓解 [6] - 公司正在推进RP - two的管线开发,包括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REVEAL注册导向试验和肝细胞癌研究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每年约1.3万名患者在PD - one治疗后进展,约80%患者有资格使用RP - one,分布在医院和非医院环境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成为领先肿瘤公司,若获批将推出首款抗PD - one失败黑色素瘤疗法RP - one,基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及优化的瘤内注射模式 [6][7] - 公司计划建立RPX平台作为新的介入性免疫肿瘤治疗范式,通过肿瘤学家和介入放射科医生合作实现 [8] - 公司已完成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客户团队约60人,一半专注需求生成,一半支持拉动销售,还设立介入放射肿瘤协调员和肿瘤护士教育团队 [17] - 公司建立了分销模式,有专业分销商协议和关键州许可证,患者支持中心将在推出时提供服务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RP - one获批后将成为抗PD - one失败黑色素瘤患者首选,基于其深度和持久缓解率及安全性 [7][11] - 公司对IGNITE - three试验进展感到兴奋,美国招募进展顺利,国际扩展也在推进 [50][51] - 公司预计现有资金可支持运营至2026年第四季度,包括RP - one商业化和营运资金需求 [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于6月24日举办投资者日,届时管理层和关键意见领袖将分享黑色素瘤现状、溶瘤免疫疗法机会及RP - one商业成功路线图 [20] - 公司在ASCO会议上有重要海报展示,包括IGNITE数据和生物分布及安全性数据 [26][2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在ASCO会议上,RP - one推出前会进行哪些医学教育工作 - 公司将分享不同注射方式(浅表病变、浅表与内脏病变组合、仅内脏病变)的反应率数据,还将展示生物分布和安全性海报,表明RP - one可快速中和且使用常规消毒剂清洁即可 [26][27] 问题: 考虑到肿瘤学家和介入放射科医生的动态,RP - one的推出轨迹预期如何 - 公司预计在医院和社区广泛快速采用,初期医院投入较大,已确定约350个顶级客户,预计推出时约150个有瘤内注射经验或接受过培训,超90%相关人员愿意常规使用RP - one [31][32][33] 问题: 若RP - one获批,NCCN上市策略及未来适应症规划如何 - 获批后将提交数据巩固在NCCN的地位,未来将根据不同适应症数据确定最佳患者获取途径,获批后将立即向药品索引提交信息,确保在电子病历系统快速采用 [35][36] 问题: 近期监管变化的影响及FDA互动情况,IGNITE试验反应率转化为PFS和OS指标情况及基准 - 公司去年获突破性指定并提交BLA,1月获优先审查,及时回应FDA信息请求,近期完成后期会议和制造检查,结果满意,预计7月22日PDUFA无阻碍;IGNITE试验中约三分之一患者持久缓解,中位缓解持续超20个月,PFS约4个月,三年超55%患者存活,与其他研究相比表现出色 [40][41][43] 问题: IGNITE - III试验的经验、招募情况及预期完成时间,RP - one的标签预期 - 试验是400名患者的随机研究,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目前专注美国招募,进展顺利,PDUFA后将继续在其他国家招募;IGNITE研究纳入真实世界人群,各亚组均有一致获益,预计标签反映研究人群 [49][50][52] 问题: 如何规划RP - one的制造弹性,包括第二生产基地,RP - one成本优势驱动因素 - 公司在美国有专门制造设施,成本优势是早期投资制造的战略原因,设施有冗余产能,可满足初期和中长期供应,未来还将生产其他产品 [56][57] 问题: PDUFA日期前的限制因素,尤其是CMC方面,如何考虑收入指引和市场渗透 - 公司完成后期会议和制造检查,认为在CMC方面处于有利地位,预计提供患者数量和支付方等指标跟踪推出成功情况,暂不提供收入指引;RP - one将作为PD - one治疗进展患者的一线选择,基于其缓解率、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广泛快速采用 [61][63][66]
CG Oncology (CGO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21 00: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科技、医疗健康、癌症治疗 - 公司:CG Oncology (CGON)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核心业务与目标 - 公司专注于泌尿系统癌症患者,目标是让患者有尊严且高质量地生活,开发并计划商业化首款潜在的保留膀胱疗法credostimogene,用于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3] 产品Credostimogene优势 - 疗效数据优势:在高风险卡介苗(BCG)无反应的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Credostimogene在关键试验BON 3队列C中显示出最佳的疾病持久性和耐受性;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为46%,24个月CR为34%;24个月时97.3%的患者无进展为肌肉浸润性疾病;在仅TAT1疾病的队列P中,24名患者3个月和9个月的高分级无复发生存率(RFS)达90.5%,优于其他竞品 [4][6][7][34][35] - 作用机制优势: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一是溶瘤作用,能选择性靶向并杀死癌细胞而不破坏健康细胞,启动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释放;二是免疫启动,插入的GM - CSF细胞因子可启动免疫系统,诱导持久免疫反应 [9][10] - 临床接受度高:医生和患者群体对数据反应积极,PIVOT - 6试验将提前6个月完成,公司6个正在进行的项目在大型社区中心受到关注 [12][13] 产品商业化与监管进展 - 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BLL文件提交,正与监管机构密切沟通以确定提交策略,目标是获得优化的产品标签,利于商业化成功 [15] 产品使用与制造 - 给药方式:与BCG治疗类似,通过导管膀胱内给药,先使用DDM清洗15分钟以去除黏液层增加感染性,再使用Credostimogene 45分钟,整个过程约1小时,相比BCG的1.5小时和Jemdosi的2小时以上更高效 [20][22][23] - 制造情况:在美国制造,与全球前五大合同制造组织(CMO)合作,采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当前规模可满足首个适应症需求,计划为未来适应症扩大规模 [28][29] 市场策略与竞争分析 - 借鉴竞品经验:市场已有三款获批产品,公司通过医学科学联络官收集实时反馈,学习竞品在市场推广、采购流程、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31] - 市场潜力:每年约有1.5万名BCG无反应疾病患者,CIS或TAT1疾病患者比例约为60:40,Credostimogene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潜力,如队列P数据为中间风险患者群体的试验提供信心 [36][38] BCG短缺影响 - BCG短缺为Credostimogene提供机会,公司在BCG初治和暴露患者群体中开展试验;预计2026年BCG供应可能增加,但速度不会很快,且重组BCG需进行头对头试验才能获批 [40][41] 公司财务状况 - 去年12月融资,根据最近的10 - Q报告,资金可支持到2028年上半年,能满足临床试验项目执行和首个适应症的推出 [4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Credostimogene在队列P中还有9名患者的24个月数据待评估,当前24个月CR的33.7%是下限,数据可能会提升 [8] - 产品供应方面,办公室会在患者治疗前1 - 2天收到产品,可在原包装保存5天或放入普通冰箱,患者治疗前会检查是否有感染并进行尿液分析(UA),产品准备需10 - 15分钟,由医疗助理或护士给药,整个治疗过程在办公室约需1小时15分钟至1小时30分钟 [25][26][27]
CG Oncology (CGON)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4-05-04 05:30
**CG Oncology (CGON)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及行业背景** - 公司:CG Oncology (CGON) - 行业:生物制药(专注于膀胱癌治疗) - 核心产品:Credo Stimogene(一种溶瘤免疫疗法,用于治疗高风险BCG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5] **2 核心观点及论据** **2.1 临床试验结果(BOND-three Phase III)** - **主要终点(CR anytime)**:75.2%的完全缓解率(CR),基于105名可评估患者(79/105)[6][23] - **持久性数据**:29/35(83%)的患者维持CR超过12个月,22名患者仍在评估中[13][24] - **安全性**:无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AE),94.5%的患者完成所有治疗方案[14][25] - **膀胱切除术避免率**:92%的患者在12个月内未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4][25] **2.2 机制与优势** - **双重作用机制**: - 通过腺病毒5型选择性复制并杀死癌细胞(E2F1启动子驱动)[8] - 编码GM-CSF,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8][9] - **再诱导效果**:54%的非初始响应患者在第二次诱导后转为CR,部分患者CR超过12个月[13] **2.3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 **CR率对比**: - Credo Stimogene(75%) vs. MEO3+BCG(62%) vs. Nadofaragene(51%) vs. Pembrolizumab(41%)[16] - **安全性优势**:无治疗相关停药事件,优于现有疗法[17] **3 其他重要内容** **3.1 监管进展与试验扩展** - **FDA资格**:Fast Track和Breakthrough Therapy认定[18] - **试验扩展**: - 新增Cohort P(仅高级别乳头状瘤患者)[19] - 启动扩展访问计划(EAP),增强患者多样性[20] **3.2 未来研究方向** - **PIVOT-six试验**:Credo Stimogene vs. 监测(中风险NMIBC),已在北美90多个中心启动[21] - **CORE-eight试验**:评估BCG初治和暴露的高风险患者[21] **3.3 市场与商业化** - **制造与物流**: - 采用“准时制”配送,-50°C储存,10分钟准备时间[53][54] - **定价参考**:ISO报告显示NMIBC疗法年费用范围为20万-25万美元[84] **4 问答环节重点** - **医生反馈**:对CR率、持久性和安全性高度认可,尤其关注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3岁)的耐受性[29][31][32] - **再诱导意义**:与BCG类似,再诱导是免疫疗法的常见策略,54%的转化率优于BCG[43][45] - **组合疗法潜力**:与Pembrolizumab联用的24个月数据将在ASCO公布[65][74] **总结** CG Oncology的Credo Stimogene在BCG无反应NMIBC中展现出高CR率(75.2%)、优异持久性(83%维持12个月以上)和安全性(无3级AE),可能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疗法。公司正通过扩展试验(PIVOT-six、CORE-eight)和EAP加速商业化,同时优化制造与配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