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LVR
icon
搜索文档
RL Infra 行业全景:环境和 RLaaS 如何加速 RL 的 GPT-3 时刻
海外独角兽· 2025-09-24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 RL Scaling 正在推动 AI 从依赖静态人类数据的时代,迈向由 Agent 与环境动态交互产生经验的“体验时代” [2] - 这一范式转变催生了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RL Infra 的核心价值在于弥合模拟训练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使 AI Agent 在部署前能经历高强度测试 [2] - 行业呈现出两种主流商业路径:横向平台化的 RL 环境公司(目标是成为 AI 时代的“Unreal Engine”)和纵向一体化的 RLaaS 公司(目标是成为垂直行业的“AI-native Palantir”) [3] - 随着趋势演进,行业将迎来 RL 的“GPT-3 时刻”,即 RL 数据规模被拉升到预训练量级 [3][6] RL Infra 的必要性 - 基础模型面临瓶颈,仅依赖静态、人类互联网生成的数据集带来的性能提升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6] - AI 社区开始转向 RL 环境交互,通过在模拟环境中试错,模型可以学到长链条推理、复杂决策等 pretrain + SFT 难以获得的能力 [6] - 实现 RL 的规模化需要将交互环境的规模和多样性提升到远超当前的数量级,例如达到“上万年等效任务时长的交互经验数据”,与 GPT-3 的 3000 亿 token 预训练规模相当 [8] - 当前 RL 训练环境非常初级且受限,远不能模拟现实工作的复杂性,存在“生产环境悖论”,即在真实环境中学习高效但风险极高 [9] - 奖励函数设计不精确会导致智能体出现“奖励破解”(reward hacking)问题,在训练环境中表现良好但迁移到实际场景时失败 [10] RL Infra 行业图谱框架 - 当前创业公司主要分为三大类:RL 环境类公司、RL 即服务(RLaaS)公司、以及数据/评估类公司 [12] - **RL 环境类公司**:作为模拟环境的搭建者,提供标准化、可扩展的模拟训练环境和任务平台,目标是将真实工作流“可模拟化” [13] - **RLaaS 公司**:采用类似 Palantir 的深度定制化模式,针对大型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提供端到端的 RL 解决方案,单个合同金额可观,可达千万美金级别 [14] - **数据/评估类公司**:专注于为 RL 训练提供高质量的交互数据、评测基准和评估工具,充当“数据军火商”的角色 [15] - 从投资角度看,RL 环境与数据构成一个对冲组合,而 RLaaS 则有望在特定垂直行业孵化出垄断型领军者 [3][15] RL 环境:构建软件的 Unreal Engine - RL 环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可以安全、大规模、可复现地生成“经验数据”的工厂,其三大核心要素包括状态管理系统、任务场景和奖励/评估系统 [16] - 环境平台主要有几种形态:针对特定软件工作流的应用级沙盒(如 CRM/ERP 模拟器)、通用的浏览器/桌面环境、以及利用历史数据训练环境模型的“世界模型”思路 [17][18] - **案例:Mechanize**:提出“复制训练”新范式,让 AI Agent 完整复现现有软件功能作为训练任务,并将成功与否通过自动化方式验证,解决了为复杂任务设计奖励函数的难题 [20][21] - **案例:Veris AI**:为企业客户构建其生产环境的“数字孪生”,精确复刻客户独特的内部工具和数据结构,以解决环境安全和训练有效性两大痛点,已完成8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3][24] - **案例:Halluminate**:提供高度并行的“真实感沙盒”环境覆盖常用企业软件,并配套专有数据集和评估服务,进行“数据驱动的失败模式分析”以加速模型迭代 [27] RLaaS:打造 AI-native Palantir - RLaaS 的服务模式通常涵盖三个关键环节:奖励建模(将抽象业务 KPI 转化为可计算的奖励函数)、自动化评分(搭建评分管道作为 AI 的自动化裁判)、以及模型定制与强化微调(RFT) [30][32][33] - **案例:Fireworks AI**:作为 AI Inference 基础设施公司,其平台允许用户通过一段 Python 代码定义评价函数即可进行 RFT,据称效果可追平顶尖封闭模型,且推理速度提升10-40倍 [34] - **案例:Applied Compute**:由 OpenAI 前研究人员创立,采用高举高打的项目制模式,与少数大企业深度绑定,每单合同可能高达数千万美金,pre-launch 阶段即以1亿美元估值获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36] - **案例:RunRL**:代表民主化方向,提供一键运行 RL 的服务,按节点小时收费($80/node-hour),旨在降低 RL 使用门槛 [36] RL 趋势下的未来展望 - 在线学习(RL 环境)与离线学习(RL 数据)是两种核心路径,前者能生成完美的 on-policy 数据但成本高,后者成本低但存在 off-policy 学习导致的泛化问题 [37][40] - 一个稳健的投资策略是同时布局环境和数据两条路径,以对冲具体实现路径的不确定性 [43] - RLaaS 的 Palantir 模式执行路径清晰:嵌入专家解决核心问题 -> 构建专有数据飞轮 -> 形成极高替换成本的护城河,极有可能在特定垂直行业催生“赢家通吃”的局面 [43][44][45] - 未来格局可能不是由一个巨大平台主导,而是由一系列在各自垂直领域内占据垄断地位的“小 Palantir”构成 [45]
Qwen&清华团队颠覆常识:大模型强化学习仅用20%关键token,比用全部token训练还好
量子位· 2025-06-05 18:28
核心观点 - 在强化学习训练大模型推理能力时,仅20%的高熵token就能支撑整个训练效果,甚至优于使用全部token训练 [1] - 该方法在Qwen3-32B上创造了新的SOTA记录:AIME'24达到63.5分,AIME'25达到56.7分,是600B参数以下直接从base模型训练的最高分 [2] - 最大响应长度从20k延长到29k,AIME'24分数提升至68.1分 [4] - 该方法突破了经典的二八法则,80%低熵token不仅可以舍弃,还可能起副作用 [6] 链式思考的熵分布 - 大模型进行链式思考推理时,token熵分布呈现独特模式:大部分token熵值低,少数token表现出高熵特征 [9] - 超过50%的token熵值低于0.01,仅20%的token熵值大于0.672 [10] - 高熵token扮演"逻辑连接器"角色,如"wait"、"however"、"thus"等,在推理中起转折、递进或因果连接作用 [11] - 低熵token多为词缀、代码片段或数学表达式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确定性 [11] 分叉token的重要性 - 高熵token被称为分叉token,决定推理路径方向,低熵token则沿既定方向进行 [11] - 实验显示:提高高熵token温度能改善推理性能,降低其温度则导致性能下降 [13] - 仅保留top 20%高熵token的策略梯度,屏蔽剩余80%梯度,Qwen3-32B性能显著提升:AIME'24提升7.71分,AIME'25提升11.04分,平均响应长度增加1378个token [15] - Qwen3-14B和Qwen3-8B也有类似提升效果,但规模效应明显:模型越大,优势越显著 [16][22] 训练方法与效果 - 反向实验显示:仅用80%低熵token训练,模型性能急剧下降 [17] - 低熵token对推理能力提升贡献微乎其微,甚至可能起负面作用 [18] - 高熵token帮助模型探索不同推理路径,低熵token过于确定,限制探索能力 [20] - 该方法训练出的模型在域外任务表现优异,暗示高熵token与模型泛化能力密切相关 [22] RLVR训练特性 - RLVR训练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base model基础上做精细调整 [24] - 训练收敛后(第1360步),模型与base model在高熵token位置上的重叠率仍保持86.67%以上 [24] - RLVR调整策略"偏心":初始熵越高的token,训练后熵增幅越大;低熵token几乎不变 [25] 讨论与启示 - 高熵token可能是解释强化学习能泛化而监督微调倾向于记忆而过拟合的关键 [26] - 强化学习保持甚至增加分叉token熵,维持推理路径灵活性;监督微调则降低分叉token熵,失去灵活性 [27] - 大模型推理需整合先验知识且生成可读性输出,与传统强化学习假设动作熵均匀分布不同 [27] - 在RLVR中,熵奖励可能非最优选择,clip-higher方法能更有效提升高熵少数标记的熵值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