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CE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MCE: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
华创证券· 2025-05-14 18: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群大、治疗需求迫切,现有疗法存在疗效不足、复发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创新疗法实现长期缓解乃至治愈是 SLE 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未满足需求 [10][20] - CAR - T 及 TCE 疗法虽可深度清除致病性 B 细胞,但自体 CAR - T 价格昂贵、异体 CAR - T 持久性差,TCE 需多次给药且会导致 T 细胞耗竭;髓系细胞疗法(MCE)可深度持久耗竭 B 细胞,不良反应谱与前两者不同,有望取得更好安全性 [10] - 建议关注临床进度领先的宜明昂科、赛诺菲、Dren Bio 以及 LTZ Therapeutics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B 细胞自免疾病:种类繁多,人群规模庞大 - 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反应错误攻击自身组织或器官,多数自免患者 B 细胞免疫耐受性检查点有缺陷,无法消除自身反应性 B 细胞致疾病发生 [14][15] - 主要 B 细胞自免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全球约 3980 万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全球约 780 万人)、多发性硬化(全球约 280 万人)、重症肌无力(全球约 70 万人)、系统性硬化等 [15] SLE:人群巨大,疾病负担沉重 - SLE 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多样,会导致严重器官损伤、并发症甚至死亡 [18] - 国内约有 100 万 SLE 患者,全球约 780 万,多发于 20 - 40 岁育龄女性,患者有极强治疗意愿和治愈追求,其 10 年生存率 97%,25 - 30 年后存活率仅 30% [18][19] SLE 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B 细胞疗法成研发主流 T 细胞进行杀伤:CAR - T 及 TCE - 生物制剂无法实现 B 细胞深度和持久耗竭,利妥昔单抗、贝利尤单抗及泰它西普难以彻底清除 B 细胞或完全抑制其活性 [23][24] - **CAR - T**:CD19 CAR - T 有望深度清除致病性 B 细胞,触发免疫“重置”,使患者摆脱药物治疗;2024 年 2 月报道 15 名自免患者接受 CD19 CAR - T 治疗后长期缓解,8 名 SLE 患者单次输注 6 个月后达 DORIS 缓解及 LLDAS;但自体 CAR - T 价格昂贵,异体 CAR - T 疗效持久性和稳定性待提高;CAR - T 主要毒性有 CRS、神经系统毒性和血液学毒性;目前用于 SLE 治疗进入临床或申报 IND 的产品有 59 款 [25][30][36] - **TCE**:一端连靶抗原定位致病细胞,另一端连 T 细胞 CD3 表位激活 T 细胞杀伤致病细胞;2024 年 9 月强生的 CD3×BCMA 双抗 teclistamab 在一名重症 SLE 患者及 3 名难治性自免患者中取得显著疗效;国产自免 TCE 达成多个重磅交易;TCE 制造端成本低、可及性高,应用端 PK/PD 特征明确,但对 B 细胞清除不如 CAR - T,安全性用于长期慢病管理有待验证;全球有近 30 条在研自免 TCE 管线,多数临床前,治疗 SLE 的有 10 个进入临床或申请 IND,进度最快的安进 CD3×CD19 双抗贝林妥欧单抗处于临床 II 期 [38][40][44] 髓系细胞进行杀伤:MCE - 髓系细胞是先天免疫主要细胞成分,巨噬细胞活化异常及极化失衡是 SLE 等疾病致病因素之一,靶向并激活巨噬细胞有望成 SLE 潜在疗法 [47][50] - **宜明昂科**:IMM0306 是 CD47/CD20 双抗,可激活巨噬细胞并清除致病性 B 细胞,对 B 细胞杀伤强于利妥昔单抗;其 CD47 靶点相关毒性较低;临床研究中一次给药后 B 细胞清零且治疗结束 3 个月后仍维持;IMM0306 治疗 SLE 预计 2025 年中读出全球首个巨噬细胞疗法治疗 SLE 临床数据并进入 II 期,2025 下半年递交美国 IND;治疗 NMOSD 预计 2026 年中进入 III 期;治疗 LN 预计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启动 II 期临床 [54][59][68] - **赛诺菲/Dren Bio**:2025 年 3 月赛诺菲与 Dren Bio 就 MCE 疗法 DR - 0201 达成收购协议,预付 6 亿美元首付款及高达 13 亿美元开发和上市里程碑付款;DR - 0201 可结合组织驻留并运输髓样细胞,实现深度 B 细胞耗竭,在多项非人灵长类研究中安全性良好,正在进行针对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试验以及针对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的篮子试验 [75][77] - **LTZ Therapeutics**:2025 年 4 月超额完成 A + 轮融资,募集 4000 万美元;LTZ - 301 是新型髓系吞噬双特异性抗体,可高效清除 CD79b + B 细胞,2025 年 2 月美国 FDA 批准其 IND 申请,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启动开放标签、多中心的研究用于 r/r NHL 患者;其他管线靶点未公开 [79][80] 细胞靶向新型疗法对比 - CAR - T 可深度清除 B 细胞但价格昂贵,TCE 和 MCE 耗竭深度不如 CAR - T,但制备周期短、成本低、患者可及性高 [8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临床进度领先的公司,包括宜明昂科、赛诺菲、Dren Bio 以及 LTZ Therapeutics [11]
生物制品行业深度报告:小细胞肺癌:中国管线全球领先,研发聚焦三大新领域
开源证券· 2025-05-12 15: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后线治疗缺乏有效靶向药,国内管线凭借领先优势和优异早研数据获MNC认可,多款产品有出海潜力,2025 ASCO会议将公布多款产品重磅数据,SCLC领域赛道景气度预计提升,相关标的有望受益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SCLC:后线上市药物少,三大治疗新领域角逐蓝海市场 -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体病例15%-20%,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全球与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分别约30 - 40万例与15 - 20万例,患者发病年龄40 - 50岁且约95%有吸烟史;局限期占比约25%,以根治性放疗/手术治疗;广泛期占比约75%,依赖系统性治疗且预后差 [18][21] - ES - SCLC一线主要采用PD(L) - 1+双药化疗,早年EP/EC方案快速耐药,1y - PFS率仅6%,94%患者1年内进展,mOS为8.8 - 10.4个月;后线治疗上市药物少;LS - SCLC主要采用手术、放疗与化疗,NCCN指南将度伐利尤单抗列入巩固维持方案;ES - SCLC一线首选PD - 1/PD - L1免疫疗法+双药化疗,二线推荐拓扑替康等,2024 NCCN指南将塔拉妥单抗列入首选方案,CSCO在三线及以上推荐安罗替尼 [24][27] - 已获批上市药物主要为PD - 1/PD - L1单抗治疗1L ES - SCLC,后线获批少,2024年5月FDA加速批准塔拉妥单抗打开后线治疗新格局;进入关键性临床的在研药物分三大领域:ADC针对2L ES - SCLC进入III期临床,靶点有B7 - H3等;DLL3 TCE以塔拉妥单抗为代表,布局小肺领域且探索1L拓展可能;IO双抗/混抗布局小肺一线 [30][33] ADC:覆盖多个热门靶点,中国企业产品全球进度领先 - ADC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素构成,在SCLC领域研发快,主要靶点有B7 - H3、DLL3和TROP - 2等,暂无针对SCLC获批上市产品;中国企业在上述靶点均有布局,早研疗效优且全球进度领先,完成多起海外License out交易 [37] - 中国6款ADC药物进入后期临床阶段,包括吉利德的TROP2 ADC等;再鼎医药的ZL - 1310针对DLL3靶点进度最快,2023年12月开启I期临床;针对2L和3L SCLC,在研ADC产品初步临床数据显示出较好的mPFS与mOS疗效 [43][49] - DLL3在80%的SCLC患者中高表达,为靶向治疗提供方案,已开发双抗/三抗、ADC、CAR - T等疗法;DLL3领域BD交易频繁,2016年艾伯维58亿美元收购Rova - T,2023年11月至今有5起超1亿美元交易,恒瑞医药与信达生物的DLL3 ADC分别授权IDEAYA Biosciences与罗氏制药 [51][52] - ZL - 1310是靶向DLL3的ADC分子,采用喜树碱衍生物作毒素,DAR值为8;2025年1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ENA2024大会早研数据显示,19例可评估复发难治SCLC患者中14例实现PR,ORR约74%;预计推进一线/二线SCLC及其他DLL3高表达肿瘤临床试验,2L+ SCLC单药试验进入剂量优化阶段,1L SCLC联合治疗进入剂量递增阶段 [58][61][64] - B7 - H3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可作为肿瘤靶向位点,其药物在泛癌种治疗和联合策略中有临床开发潜力 [65] - Ifinatamab deruxtecan由第一三共开发,采用DXd技术平台,2023年10月与默沙东合作;IDeate - Lung01试验中,单药在2/3L ES - SCLC展现疗效,8mg/kg与12mg/kg的cORR分别为26.1%/54.8%,mPFS分别为4.2m/5.5m,mOS分别为9.4m/11.8m;默沙东推进IDeate - Lung02在2L SCLC与标准疗法头对头试验,探索与DLL3 TCE联用方案 [68][69][70] - HS - 20093是翰森制药自主研发的B7 - H3 ADC,2023年12月授予GSK全球独占许可;ARTEMIS - 001试验中,8mg/kg与10mg/kg组ORR分别为61.3%/50.0%,mPFS分别为5.9m/7.3m,8mg/kg组mOS为9.8m;正在推进与Topotecan针对2L SCLC的头对头III期临床 [74][76][79] - 戈沙妥珠单抗是靶向TROP - 2的ADC产品,吉利德收购获全球权益,针对乳腺癌等已获批上市,针对SCLC处于临床研发阶段;TROPiCS - 03试验中,43例患者接受治疗,ORR约41.9%,mPFS约4.4m,mOS约13.60m;吉利德开展与Topotecan针对2L SCLC的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 [84][87][88] TCE:聚焦DLL3靶点,有望重塑SCLC治疗新格局 - TCE是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针对SCLC布局的TCE聚焦DLL3靶点,安进的CD3/DLL3双抗2024年5月获FDA附条件批准上市,国内外多款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未来TCE有望重塑SCLC治疗格局,成为重要赛道 [93] 下一代IO:瞄准1L SCLC市场,有望挑战PD - L1地位 - 1L SCLC治疗进入“免疫+化疗”时代,PD - L1/PD - 1+双药化疗成一线标准疗法 [8] - 下一代IO双抗/混抗产品布局1L SCLC,康方生物、普米斯的PD - L1/VEGFA双抗疗效提升,有望挑战1L SCLC PD - L1地位 [8] 投资建议 - SCLC侵袭性强、预后差,后线缺乏有效靶向药,国内管线有出海潜力,2025 ASCO会议将公布多款产品数据,赛道景气度预计提升,受益标的有再鼎医药、泽璟制药 - U等 [9]
小细胞肺癌:中国管线全球领先,研发聚焦三大新领域
开源证券· 2025-05-12 14: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后线治疗缺乏有效靶向药,ADC、DLL3 TCE与下一代IO成为研发焦点 [6][30][33] - 中国企业在ADC领域布局多、早研疗效优、全球进度领先,多款产品完成海外授权,出海潜力大 [7][37][43] - DLL3 TCE较现有标准疗法临床获益明显,有望重塑SCLC治疗格局 [7] - 下一代IO双抗/混抗布局1L SCLC,疗效提升,有望挑战PD - L1地位 [8] - 2025 ASCO会议将公布多款产品重磅数据,SCLC领域赛道景气度预计提升,相关标的有望受益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SCLC:后线上市药物少,三大治疗新领域角逐蓝海市场 - 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约占肺癌总体病例15% - 20%,全球与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分别约30 - 40万例与15 - 20万例,广泛期占比约75%,依赖系统性治疗,预后差 [18][21] - ES - SCLC一线主要采用PD(L) - 1 +双药化疗,后线治疗上市药物少,美国NCCN与中国CSCO诊疗指南类似,2024 NCCN指南首次将塔拉妥单抗列入二线首选方案,2025 CSCO指南将芦比替定由III级推荐改为I级推荐 [24][27][28] - 已获批上市药物主要为PD - 1/PD - L1单抗用于1L ES - SCLC,后线获批少,2024年5月FDA加速批准塔拉妥单抗打开后线治疗新格局;进入关键性临床的在研药物分ADC、DLL3 TCE、IO双抗/混抗三大领域 [30][33] 2、ADC:覆盖多个热门靶点,中国企业产品全球进度领先 - ADC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素构成,在SCLC领域研发快,靶点有B7 - H3、DLL3和TROP - 2等,中国企业布局多、早研疗效优、全球进度领先,完成多起海外License out交易 [37] - 中国6款ADC药物进入后期临床,针对DLL3靶点再鼎医药的ZL - 1310进度最快;在研ADC产品在2L与3L SCLC布局,初步临床数据疗效好 [43][44][49] - DLL3在80%的SCLC患者中高表达,为靶向治疗提供方案,领域内BD交易多,2023年11月至今有5起超1亿美元交易 [51][52] - ZL - 1310靶向DLL3,早研数据优,2025年1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预计推进一线/二线SCLC及其他DLL3高表达肿瘤临床试验 [58][61][64] - B7 - H3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B7 - H3药物有泛癌种治疗潜力;Ifinatamab deruxtecan由默沙东/第一三共合作开发,探索与DLL3 TCE联用方案;HS - 20093由翰森制药研发,已授予GSK全球权益 [65][68][74] - 戈沙妥珠单抗靶向TROP - 2,针对SCLC处于临床研发阶段,TROPiCS - 03展现优异早研疗效,吉利德开展其与Topotecan针对2L SCLC的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 [84][87][88] 3、TCE:聚焦DLL3靶点,有望重塑SCLC治疗新格局 - TCE是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针对SCLC布局的TCE聚焦DLL3靶点,安进的CD3/DLL3双抗2024年5月获FDA附条件批准上市,国内外多款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有望重塑SCLC治疗格局 [93] 4、下一代IO:瞄准1L SCLC市场,有望挑战PD - L1地位 - 1L SCLC治疗进入“免疫 + 化疗”时代,下一代IO双抗/混抗与双药化疗联用较PD - L1单抗疗效有明显提升 [8][28][29] 5、投资建议 - SCLC侵袭性强、预后差,后线缺乏有效靶向药,国内管线市场价值获MNC认可,多款产品完成海外授权,2025 ASCO会议将公布重磅数据,赛道景气度预计提升,受益标的有再鼎医药、泽璟制药 - U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