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RL

搜索文档
宇树科技王兴兴:机器人数据关注度有点太高了,最大问题在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21:52
行业观点 - 未来2到5年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模型 [1] - 当前机器人硬件性能足够但AI能力不足是限制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 [18] - 行业目前处于类似ChatGPT爆发前1-3年的阶段 技术路线已明确但尚未突破 [18] - 模型架构问题比数据问题更关键 当前对数据关注度过高而忽视模型优化 [20][21] - VLA+RL模型架构仍需升级 视频生成模型可能比VLA模型更具潜力 [21][22] 技术发展 -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scaling law尚未突破 每次新动作需从头训练 [23] - 分布式算力将成为重要方向 本地化部署解决延迟和成本问题 [25][26] - 具身智能的临界点将是机器人能自主完成陌生环境下的复杂任务 [19] - 最新技术已实现机器人动作随机组合和抗冲击能力 格斗动作速度提升100% [14][15] - 视频生成世界模型可能成为驱动机器人行动的有效路径 [22] 产品布局 - 四足机器人GO2集成大语言模型 全球出货量领先 [3] - 人形机器人G1低配价格9.9万元 出货量全球领先 [5] - 新款人形机器人R1价格下探至3.99万元 高度可定制化 [5] - 工业级四足机器人持续负载25-30kg 续航6小时 [6][8] - 自研3D激光雷达成本仅1000元 视场角达90×360度 [10] 市场表现 - 2023年春晚16台机器人全自动变队形表演成为科技文化符号 [11][12] - 行业上半年整体增长50-100% 需求端拉动显著 [16] - 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 [17] - 全球科技巨头持续投入机器人领域 [17] - 客户预付订单促使公司2023年启动人形机器人项目 [4] 研发历程 - 2013-2016年研发投入仅1-2万元 开创低成本高性能方案 [3] - 早期反对人形机器人 因AI突破改变战略方向 [4] - 核心零部件全部自研 包括电机、减速器和传感器 [9][10] - 技术路线从固定动作序列发展到随机组合控制 [13][14] - 坚持让机器人"真正干活"的研发理念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