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

搜索文档
文创消费掀热潮,前四月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46.15%
企查查· 2025-05-30 14:23
文创行业增长趋势 - 近年来文创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文化热度提升带动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如"文物盲盒"和"文创体验空间"等新玩法吸引大量游客 [2] - 2023年文创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46.5%至4162家,2024年注册量同比增长27.32%至5299家,近两年涨幅显著 [2][3] - 2024年前四月文创企业注册量达2185家,同比增长46.15%,延续去年增势 [2][4] 文创企业地域分布 - 截至5月底国内文创相关现存企业达2.91万家,华东地区占比最高达33.18%,其次为华南地区占比16.45% [2][5] - 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2.58%、12.34%、11.77%,显示区域分布多元化 [5] 文创产业全球化发展 - 热门IP成为"文创出海"核心驱动力,通过文化符号跨语境转译与商业模式创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融合为全球消费者接受的"新文化语言" [2]
龙舟文创出海 “龙舟+艺术”何以架起跨文化传播之桥?
央广网· 2025-05-30 08:38
龙舟文化传承与创新 - 广东佛山南海区里水镇纳德利龙舟基地不仅生产专业竞赛用船,还致力于龙舟文化延续和发展,设计生产精美龙舟文创产品并出口海外[1] - 基地第三代传承人陈家欣原创设计系列龙舟文创产品,包括纪念帆布包、钥匙扣、龙头徽章等,产品融入龙舟赛事核心元素并体现文化底蕴[2][3] - 2023年2月,纳德利龙舟文创首次亮相巴黎卢浮宫国际艺术创意展,以其独特东方韵味和年轻化设计获得国际关注[3][5] 龙舟文创产品发展历程 - 陈家欣祖父陈成林时代专注于传统龙舟制造,父亲陈啟光2016年创办龙舟文化体验中心,拓展文化传播功能[4] - 2020年陈家欣加入后推动产品年轻化转型,设计钥匙扣、徽章、T恤等便于国际交流的文创产品,取代早期陶瓷摆件等传统形式[6][7] - 产品设计注重跨文化传播属性,如简化线条的"小龙IP"吸引年轻群体,解决文化传承断层问题[12] 龙舟文化空间拓展 - 2023年基地新增龙舟文化空间,融合咖啡、露营、餐饮等业态,形成完整文旅体验体系[8][10] - 空间设计注重互动体验,设置"人生总要拿一次桨"等打卡点,吸引国际龙舟队伍交流[8][10] - 美国三藩市CYC社区青少年龙舟队等国际团体到访,产生显著跨文化影响[10][11] 地区龙舟产业发展 - 南海区通过国际展览会、"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等项目推动龙舟文化出海,吸引31国239组艺术家参与创作[13] - 实施"艺企同行"计划,促进艺术家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提升文创产品衍生价值[13] - 计划未来融合科技元素持续创新,推动龙舟文化全方位走向世界[14]
“慧湖”三箭齐发开展路演
苏州日报· 2025-05-30 08:29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慧湖领创计划""慧湖优创计划""慧湖青创计划"三大类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加速高校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 [1] - 57个项目从100多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路演阶段 [1] - 计划聚焦园区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与区内高校科技成果供给 旨在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含量高 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1] 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 "慧湖领创计划"面向高校教授 "慧湖优创计划"面向科研团队 "慧湖青创计划"面向研究生及本科生群体 [1] - 作为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的补充 确保优秀科创项目全覆盖 [1] - "慧湖青创计划"2024年重点聚焦文化创意产业 通过大学生文创大赛形式培育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作品 [2] 项目评审机制 - 参赛项目需阐述创作思路 行业发展 项目亮点 产品优势 运营规划等核心要素 [2] - 评委根据创新性 市场潜力 示范带动性 团队架构 展示能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2] 人才发展生态 - 科教创新区将持续关注青年人才项目成长 集聚创业资源 优化创新生态 [2] - 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与园区建设发展的双向协同 [2]
让文博会吉祥物“小水滴”动起来,深圳福田加速打造中央文化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5 20:28
文博会展示的文化科技融合成果 - 福田区组织30余家文化企业参展文博会,涵盖AI赋能、创意设计、科技消费等领域,展示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1] - 亿家亿伴通过AI技术升级文博会吉祥物"小水滴",实现动态交互功能,并开发福田区"福气家族"AI实体 [1][2] - 亿家亿伴2024年营收增长超20倍,通过"AI+IP"模式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2] 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与技术应用 - 全球首款冰雪主题文旅元宇宙产品《冰龙寻珠》·全感VR融合触感、风感等全感官体验,打造15分钟虚实融合冒险 [2] - 亿家亿伴将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开发《冰雪魔法城堡》《大梦敦煌》等多主题系列产品 [3] - 福田区首发微短剧、MR混合现实一体机等创新产品,推动文化出海发展 [5] 文旅产业项目合作与落地 - 福田区与携程集团合作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游客 [5] - 与棒享信息打造"福田精选"榜单,为外籍人士提供生活指南 [5] - 引入达意美施等企业举办优质演唱会,星零界开发高品质文化消费项目 [5] 文旅消费数据与城市发展目标 - 2024年福田区接待游客3609 10万人次(占深圳19 3%),旅游总花费347 94亿元(增长18 5%) [7] - 深圳"五一"期间接待游客696 36万人次(同比+36 3%),旅游收入54 32亿元(同比+40 8%) [6] - 深圳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 [6]
来文博会穿越广东“时空隧道”,踏入两个平行世界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9:55
文博会参展亮点 - 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广东馆打造 展示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场景 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去年展示"未来之眼"大模型展项 通过AI大脑"粤智"讲解和弧形屏地面屏数字内容 成为文博会亮点 [2] - 今年推出"沉浸式交互演绎时空隧道" 采用裸眼3D 体感互动 LED沉浸空间等技术 结合五面屏设计 成为网红打卡地 [2][5] - 同时参与文化与AR/VR/MR展区打造 加入裸眼3D环节 让沉浸式体验不限于设备 [3][7] 技术升级与创新 - 今年产品在沉浸感 互动性 智能化方面显著升级 从"展示型展项"迈向"体验型场域" [8] - "时空隧道"采用五面LED大屏 设计"空间颠倒"视觉效果 结合裸眼3D 体感识别 动态反馈 实现观众动作即时影响内容 [5][7][8] - 引入AI识别+人流行为判断系统 实现智能内容触发 比传统预设播放更智能 [8][9] - 内容表达更强调故事性和情感化 通过广东历史文化与未来图景 构建"时间旅行"叙事线索 [8] 文旅项目案例 - 升级澳门《水舞间》水上汇演 引入实时控制沉浸式光影系统 动态水幕投影技术 实现机械舞台与演员动作毫秒级联动 [9][10] - 打造珠海长隆宇宙飞船 粤剧艺术博物馆 沉浸式演艺《黄埔!黄埔!》等项目 聚焦沉浸感 互动性和本地文化 [12] - 推进"文化场景+数字技术+消费业态"联动 如夜间经济 特色街区 文旅演艺产品 [12] 发展战略与规划 - 提出"AI+显示+文旅"产业生态闭环 AI用于感知判断 显示技术提供沉浸视觉 文旅作为应用场景 [13] - 目标打造可持续运营 有商业变现和文化传播力的产品 如沉浸式街区 文旅主题IP展演 夜游经济+城市更新 [13][14] - 计划将模式复制到大湾区更多城市 实现"一地一故事" "一城一体验" 形成数字文化IP [12][14] - 通过全球文旅项目输出中国传统文化 如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用科技手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15]
大连博涛文化用仿生机械巨兽将城市存量资产变为文旅“香饽饽” 探寻“神兽街”模式的成功密码
辽宁日报· 2025-05-21 08:40
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打造"尖叫美学"文旅理念,通过巨型仿生机械巨兽如"夔牛雷雷"(48吨重、21米长、10米高)、"金色巨鹰"(5米高)、机械熊猫"壹壹"及"赤盘金鳞"等作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展示"大连智造"实力 [1][2] - 机械巨兽具备高度互动性,能完成张嘴、眨眼、喷雾、鸣叫等动作,并拥有喷火、喷水雾等能力,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2] - 首个工业改造项目"熊洞街"利用7000平方米废弃车间,打造蒸汽朋克巨兽IP"巨熊北北",游客可进入驾驶舱操控,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 [3]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成果 - 2016年起连续3年投入3000万元研发大型文旅装备机器人,突破机械设计、精密制造、电子控制等技术难关,推出"中华巨马"等标志性产品,研发投入转化为4亿元营业额 [4] - 布局AI技术升级,研发AI大模型与机甲硬件融合应用,计划推出具备情绪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超级智能体"机械巨兽 [4]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已在全国百余城市落地2000余个高科技文旅项目,拥有137项自主知识产权 [3] - 推广"神兽街"模式,围绕巨兽IP打造文商旅乐园,安徽淮北、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已签约,配套项目总投资25亿元 [5] - "神兽街"模式旨在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并打造城市IP,如"巨熊北北"成功案例 [5]
西九文化区CEO:香港带来“西九出品” 上海文化产品也能借道西九“出海”
解放日报· 2025-05-19 09:43
香港西九文化区上海文化周 - 香港西九文化区首次走出港岛,选择上海作为第一站,于6月18日至22日举办"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期间将带来7个重磅文艺作品 [1]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解放日报共同举办文化沙龙,作为活动的一部分 [1]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表示,"立足本地、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西九和香港的最大优势,希望与上海同行紧密合作,用好两地文化资源 [1] 文化合作与交流 - M+博物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西九表演艺术处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都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合作是双向的 [3] - 西九可以牵线将全球演出引入上海,同时上海文化产品也能借道西九"出海",冯程淑仪在海外推广时往往也会推荐上海的文化产品 [3]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于11月从上海移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览,展现了沪港文化领域的信任与合作 [2] 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 冯程淑仪认为发展文创产业不应避讳谈钱,文化场馆不能变成无法良性运营的"大白象",需要用高质量的展品和展览匹配参观者日益增长的艺术鉴赏力 [2] - 通过IP出口,M+博物馆把草间弥生展引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博物馆,收益颇丰 [2] - 文创产品不仅在西九文化区内销售,也在香港机场售卖,明年还计划登陆内地电商平台 [2] 文化展览与演出 - 精心选择"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作为来沪的第一展,这是贝聿铭首个全面回顾展,包含400多件展品 [1] - 7个作品中两个用粤语演出——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和粤剧《霸王别姬》,虽然现场配有字幕,但可能影响上海观众的观剧体验 [1] - 冯程淑仪对上海市场有信心,认为上海观众识货且愿意为好的节目付费 [2]
当工业锈迹遇见新潮生活:大同老煤气厂变身文旅新地标
新华网· 2025-05-10 17:11
工业遗产改造项目 - "迪沃特青运城"由煤气储气柜改造而成 包含咖啡店 体育用品店 台球厅 健身房 羽毛球场等多功能业态 体现工业与现代设施的融合 [1] - 项目位于山西大同开源一号文化产业园 园区前身为占地24 48公顷的大同市煤气厂 2018年停产后由国祥文化公司主导改造 [2] 园区规划与业态 - 园区定位为"五区两街一中心" 涵盖文化创意 旅游集散 企业集聚 展演 配套服务五大功能区及美食街 民俗街 游客中心 [2] - 已入驻36家文化企业 业态覆盖摄影 设计 雕塑绘画 餐饮住宿 体育拓展 国学研学教育等多元化领域 [2] - 工业旅游特色显著 保留煤气管道 老厂房等元素 利用工业废料制作艺术装置 形成网红打卡点 [4] 运营数据与市场反馈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 游客反馈认可"工业+现代"的体验模式 包括特色餐饮 手工制作 夜间活动等 [4] - 园区举办婚礼 篝火派对 露营野餐等活动 吸引年轻人"微度假"需求 [2] 发展战略 - 采用"工业+现代产业+旅游"绿色发展模式 盘活闲置工业资产 兼顾经济 生态与社会效益 [4] - 未来计划推进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 升级基础设施 拓展文旅新业态与新场景 打造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 [4]
申燕飞:与Z世代接“荔”,带飞茂南千年古荔 | “荔”志青年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5-04 16:02
茂南荔枝IP形象设计 - 设计团队推出三世同堂的荔枝家族IP形象,包括爷爷荔贤公、爸爸荔博士、妈妈荔小仙、哥哥荔小农和妹妹荔小喵,体现古荔守护与传承的主题[10][11][6][7] - IP设计灵感源自茂南荔枝树的家族世代照料传统,通过"爷爷种树、父母守护、孩子创新"的三代接力展现产业升级脉络[26][27][28] - 团队为40余人,90后占绝大部分,00后开始崭露头角,成员来自广州深圳等地,专注于用年轻化设计活化古荔文化[30][31][38]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推出"春夏高定系列"文创产品,融合宋代美学与藤编、竹编、云锦等传统工艺,包括水纹竹与云锦布材质的"一颗荔"礼盒[39][40][43] - 创新开发"古荔猫"系列,突破传统"贵妃啖荔"叙事,以猫咪谐音"鼓励"传递积极精神,延伸出荔小喵IP形象[45][46][47][51] - 针对高考场景定制"高考鼓励包",内含耕读书签、晴雨伞和酸枝钢笔,2023年市场反响热烈,2024年计划继续推出[52][53][54][63][66] 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 - 计划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古荔故事,开发《荔小农的日常》短动画,并在线下营销活动展示玻璃钢雕塑和人偶形象[70][71][72] - 拟在茂南服务区建立长期文创展示空间,通过互动体验深化游客对古荔文化的认知,推动"禄段古荔园"成为旅游目的地[74][75][78][79] - 茂南荔枝年产值中文旅与文创衍生品占比逐年提升,团队致力于将荔枝从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80][83] 设计理念与执行细节 - 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形象细节,如妈妈服饰配色历经多次调整以平衡传统与时尚感[29] - 团队名称"筑梦文旅"体现其扎根乡村的愿景,工作室常驻两只猫作为创意"监工"[32][35][85][87] - 禄段古荔园中树龄最长的荔枝树达1938年历史,成为文创开发的核心文化载体[21][25][88]
香港举行论坛聚焦推动传统文化IP走向国际
新华社· 2025-04-29 08:39
文化IP国际化发展 - 论坛主题为"中国机遇:文化IP国际化启程之旅",探讨传统文化IP通过香港平台迈向国际市场的路径[1] -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创意、设计、材料研究等领域的国际人才,可助力国家文创产业"借船出海"[1] - 内地文化产业主题多元化,适合开发IP产品,可借助香港的品牌打造和营销经验推向国际市场[2] 文创产业合作与交流 - 北京市文物局在香港期间开展调研活动,走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机构,学习文博资源活化利用经验[1] - 香港国际授权展汇聚超过600个品牌及知识产权,涵盖艺术文化、动漫娱乐、时尚等多个授权领域[2] - 两地业界通过论坛和展览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文创产业创新发展[1][2]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文创产业需要创新和创意的融会贯通,不能仅追逐市场热点,更要突出自身特色[1] - 香港在品牌打造、推广和营销方面具有丰富国际经验,可为内地文创产品提供包装和品牌化支持[2] - 通过香港平台汇聚创意力量,有助于提升文创产品的国际影响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