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创意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求是专访 | 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9-03 12:12
求是专访 从理论来看,人文经济学有助于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基 础。首先,人文经济学将人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置于突出位置,是对一些地方以往过度追求物质增长的校正,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阐释。其次,人文经济学指出了文化、价值观、社会信任等 人文因素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这是对经济学关于发展动能的重要创新。此外, 人文经济学在揭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重物轻人、重利润轻福祉、重效率轻公平等局限的同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的成功实践,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 从实践来看,人文经济学这一课题的提出,有利于激活文化资源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全方位推动我国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文经济学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这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指引。同时,这一课题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高度一 致,有助于引导各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资源,赋能文旅融合、创意设计、 ...
2025年中国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发展规模、重点企业及投资潜力研判:产业规模保持领先水平,产业增加值将达7514.8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29
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 - 产业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 综合文化 创意 科技 资本 制造等要素形成融合型产业链[1][2] - 产业涵盖广播影视 动漫 音像 传媒 视觉艺术 表演艺术 工艺设计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领域[2] - 上海市分类包括媒体与艺术 工业设计 建筑设计 时尚创意 互联网服务等十二个类型[3]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产业总产出24670亿元 增加值7091.4亿元 其中核心领域增加值6813.41亿元[1][4] - 预计2025年总产出26015亿元 增加值7514.8亿元 核心领域增加值7217.96亿元[1][4] - 2024年从业人员133.35万人 人均产值185万元 预计2025年从业人员134.47万人 人均产值193.46万元[5] 产业发展历程与政策支持 - 2017年产业增加值3340亿元 同比增长10.3% 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4] - 政府将产业作为科教兴市组成部分 出台系列扶持政策[5] - 目标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5] 重点企业格局 - 上海拥有大中型产业园区超过百家 企业数量近万家 年产值突破千亿元[6] - 重点企业包括上海电影 中视传媒 新华传媒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2][6] 产业投资潜力 - 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推动休闲娱乐需求增长[8] - 年轻消费者注重个性化 品质化 体验化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8] - 文旅融合取得显著进展 文化元素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内涵[8]
赴场秋日之约 老地方 新玩法
河南日报· 2025-08-26 07:31
行业转型趋势 - 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创园区、时尚街区和考古小镇等新业态 重塑城市空间价值 [1][2] - 采用"夜经济+日咖夜酒"全时运营模式 白天为文艺创作空间 夜间转为Livehouse和市集活动场所 [2] - 设计理念强调古今融合 不仿古 保留历史元素的同时植入现代商业形态 [2] 项目运营数据 - 郑州磨街文创园占地20亩 前身为三磨研究所 现改造为艺术与生活融合的文化空间 [2] - 洛阳魏坡街区在咖啡节期间客流量较日常提升300% 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突破90% [3] - 隋唐宫城区夜经济集聚区夜间文旅营业商户及消费占比超90% 形成全时段消费闭环 [6] 文化创新表现 - 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由60年代拖拉机厂改造 设置考古科学体验馆和数字IP虚拟导游 [4] - 焦作平东里收藏1953年至今的生产报表、职工日记等3000多件工业实物档案 [4] - 利用裸眼3D和元宇宙技术实现商代市井沉浸体验 通过互动装置再现殷商铸造工艺 [4] 夜间经济成效 - 洛阳魏坡非遗市集每月吸引数万名市民 平顶山1957创意园文创市集持续吸引游客流量 [6] - 防空洞改造为博物馆 设置历史照片长廊与沉浸式剧场区 保留地下防空设施特色 [4] - 保留工业遗迹元素如巨型齿轮雕塑 同时开展露天电影等夜间文化活动 [6]
城市工业遗存“潮”变游客“新宠”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6:05
城市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概况 - 青云市集由原贵阳针织厂厂区改造而成 保留红砖墙和裸露管道等工业印记 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多元年轻业态 形成集消费 社交 文化于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地标 [1][2] - 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由始建于1950年的贵州新华印刷厂改造而来 旧厂房转型为集书店 印刷博物馆 文创 酒吧 剧场 共享自习室等业态的文创商业街区 [4][6] 项目运营数据与客群特征 - 青云市集日均客流量达4万人次 其中90后和00后客群占比超过70% [4] - 改造项目吸引大量年轻人和海外游客进厂打卡 为公众提供区别于传统观光游的新体验 [4][6] 业态融合与空间设计特点 - 新旧交融设计细节包括老红砖墙旁摆放极简风座椅 旧机床变身艺术装置 锈迹斑斑的通风管道下设置咖啡区 [2] - 项目汇集贵州特色小吃(青岩猪脚 折耳根酸奶) 手作店 电竞馆和篮球公园等混搭业态 [2][4]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旧址改造形成全国性趋势 案例包括山西阳泉70多年历史水泵厂改造为城市文化客厅 湖南长沙油脂厂保留12座油罐并植入策展空间和艺术商店 [6] - 城市更新更强调保护而非大拆大建 老厂房通过重新利用焕发生机 成为观察中国城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独特窗口 [6]
第九届门头沟文创大赛落幕
新京报· 2025-08-01 16:57
大赛概况 - 第九届门头沟文化创意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能文创园举办 [1] - 大赛由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主办,共吸引30个参赛主体携128件作品报名 [1] - 大赛自4月30日启动项目征集,历经多轮筛选,最终8家参赛主体的12件作品晋级决赛 [2] 获奖作品 - 一等奖:"福字拼图徽章",以"福"字为核心创意,融入门头沟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 [2] - 二等奖:"双树福荫"茶具套装 [2] - 三等奖:"祝福暖暖"家居毛毯靠枕套装及"京西有鱼"盲盒 [2] - 最佳创意优秀奖:"矿工小队"系列文创产品 [2] - 最佳设计优秀奖:"京西七福娃"文创项目 [2] 大赛成果与后续计划 - 大赛主办方将对获奖作品(优秀奖除外)启动版权保护登记程序 [2] - 冠名单位北京京门商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推动获奖作品的产品转化与市场开发 [2] - 门头沟文化创意大赛自2017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吸引超过20家优秀文创企业落户门头沟 [2]
挖掘“快乐经济”新潜能
新华日报· 2025-07-28 05:55
新型消费浪潮 - 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浪潮正在兴起,年轻人更重视"情价比"而非单纯"性价比",愿意为抚慰心灵、释放压力或创造独特体验的消费买单 [1] - "情价比"消费反映马斯洛需求层次顶端的诉求,体现物质丰盈后对情感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1] - 情绪消费的本质是通过商品实现自我表达、情感联结与精神成长,符合凯恩斯"动物理论"和托夫勒"体验经济"的预测 [1] 情绪消费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调查显示,"心情好"成为消费者增加支出的重要因素,年轻一代因社会压力大、孤独感强而寻求情绪释放 [2] - "宅"文化流行加剧线下社交弱化,情绪消费成为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出口,如购买玩具、拆盲盒、观看脱口秀等小额即时快乐消费 [2] - 情绪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例如创意糕点推动食品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跃迁,宠物经济衍生完整产业链 [2]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部分产品存在价格虚高、"情感溢价"过度问题,小众新兴品类质量监管存在盲区,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3] - 需优化政策环境,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 应鼓励企业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创意设计水平,避免情绪价值空心化与同质化,挖掘个性化消费潜力 [3]
3笔500万!三个故事看恒丰银行普惠金融助力书写沂蒙老区新篇
齐鲁晚报· 2025-07-24 13:45
恒丰银行临沂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 恒丰银行临沂分行通过定制金融方案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1] - 该行深入企业精准识别需求,以金融活水滋养小微企业成长根基[1]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 兰陵县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通过500万纯信用贷款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提升生产效率并带动农户增收[2][4] - 专利技术转化后,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4] 乳制品行业支持案例 - 山东某乳制品有限公司获得500万普惠贷款,用于生产线运转和产品研发,填补国内高端黄油市场空白[5] - 资金支持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助力国产品牌崛起[5] 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案例 - 山东某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获得500万普惠贷款,加速新品研发和市场拓展[6][7][8] - 金融支持助力传统陶瓷技艺与现代创意设计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繁荣[7][8] 未来发展方向 - 恒丰银行临沂分行将继续围绕临沂市发展战略和特色产业,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8]
“接力跑”探寻南北共建新支点
苏州日报· 2025-07-18 14:22
南北共建战略成果 - 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选2024年"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标志着两地合作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共建"的根本转变 [1] - 自2002年昆山与沭阳开启协作以来,在产业带动、智力支援、民生帮扶等领域结出丰硕成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范式 [1] - 机器时代公司作为南北产业转移典型代表,创新实践"苏南研发销售、沭阳生产制造"跨区域协作模式,总投资达30亿元,将追加1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 [2]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昆沭高新园提炼"经验借鉴+高新产业集聚"十字定位,重点招引具有高新特质企业,构建健康医疗、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3] - 首创"矩阵招商"模式,整合战略伙伴纽带与产业研判等多维手段,打造"全景式"招商生态 [3] - 伟康洁婧通过将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线从苏州转移至沭阳,在控制成本同时显著提升税收贡献 [3] 品牌与电商创新 - 创立"昆沭缘"品牌推动从资源承接跃升为价值共创,通过"昆沭缘·e家行"活动带动蟹农持续增收 [5][6] - 沭阳县依托"中国县域农产品电商百强县之首"优势,实现农村电商从1.0到4.0跨越升级,花木电商产业稳居全国前列 [5] - 三年间策划沭阳年货、年宵花昆山展销等活动,将农副产品送入昆山市民消费场景 [6] 科技与人才合作 - 常州大学与沭阳县共建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沭阳分中心,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420万元,申请专利10项 [8] - 成立沭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苏州联络站,提供岗位650个,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余人 [10] - 两地实施覆盖全学段17个教育共建项目,开展110余场培训活动,惠及教师超3000人次 [9] 医疗与文旅融合 - 投入1200万元建设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等医疗设施,昆山医师团队入驻沭阳医院开展多轮驻点帮扶 [8] - 创作大型现代淮海戏《桃红柳翠》,40万元专项资金投向"苏宿惠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项目 [10] - 苏州沭阳数字技能联合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强化两地职技院校交流合作 [10]
全周期护航筑梦路 “一站式”赋能创业程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5
园区概况 - 浙江逸龙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建德市洋溪街道 以"全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业孵化标杆 [1] - 园区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 通过系统性培育体系助力创业者从萌芽到腾飞 [1] - 目前园区已孵化企业300余家 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30余家 2024年总产值达6亿元 纳税900万元 [2] 全周期服务体系 - 初创阶段提供免租金工位和"1+N"导师帮扶机制 为企业减负引路 [1] - 成长期提供专业导师定期入企诊断 针对性解决供应链管理 品牌推广等痛点 使企业孵化周期缩短近40% [1] - 园区组织资源对接会 品牌沙龙等活动 成为企业突破瓶颈的助推器 [1] 成功案例 - 杭州一支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从零起步发展为60人团队 旗下两大原创服装品牌已崭露头角 形成杭州运营中心与建德仓储中心"双核驱动"格局 [1] - 园区帮助聋哑人李芳建立手作工作室 实现年销60万元的突破 [2] 人才培育 - 阶梯式培训体系覆盖基础技能到前沿趋势 年均500人次的电商实训打牢根基 [1] - 阿里系专家指导进阶课程破解运营难题 30余场国际论坛开拓视野 [1] - 每周三技能工作坊精准满足需求 保持团队竞争力 [1] -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每年输送百余名实习生 其中15人成为一支笔公司业务骨干 [2] 包容性发展 - 对残疾创业者实施"三免二减半"政策(前三年免租 后两年半价)和最高5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2] - 开发适配岗位 定制培训 已帮助37名残疾人稳定就业 [2] 未来发展 - 园区将持续优化服务体系 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2]
筑“巢”浙东运河 重燃城市烟火气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5
历史文化街区转型与城市更新 - 杭州萧山火车西站区域于2020年获批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2023年保护规划获批复,成为杭州首个交通枢纽工业遗存类文化街区 [3] - 该街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2025城市旅游休闲集聚区创新十佳案例",为浙江唯一入选项目 [3] - 街区通过激活文化内核实现复兴,形成"文化+民生"的发展模式 [4] 东巢艺术公园运营模式 - 东巢艺术公园由30多栋红砖仓库改造而成,采用"策展式零售"模式,年举办200余场活动,吸引近200万人次客流 [5][6] - "官河市集·落日夜市"成为标志性活动,单场杭州宠物文化节吸引5万人次 [6] - 园区80%员工从事内容策划运营,从租售企业转型为文化企业 [6] - 虽仅4万平米(对比乌镇300万平米),但通过持续造节策略盘活商业生态 [7] 文创产业集聚效应 - 东巢带动萧山出现10多个文创园区,包括萧然山街、西湘里等,形成集群效应 [8] - 萧然山街通过"屋顶见"等特色设计吸引年轻人,399元/张的复古摄影服务成为爆款 [9] - 政府打造"文创街区"认定标准:年轻态、烟火气和艺术性,注重文化体验 [10] 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 - 萧山组建大运河建设专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1] - 启动40公里游步道建设和古纤道修复工程,设6个文化驿站 [12] - 祇园寺、东岳庙等历史建筑修缮后融入文博脉络 [11] - 环西山慢生活街区规划中,将形成"西山+湘湖+浙东运河"文化组合 [12] 城市更新方法论 - 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功能更替适应年轻人需求 [13] - 通过"文化+"赋能产业、激活空间,避免大拆大建 [13] - 开放式街区模式让文化惠民,形成全民共享的文旅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