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七部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贝壳财经· 2025-10-11 18:49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1] - 方案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1]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 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1] - 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协同交付部署、智能运营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攻关[1] - 加强与面向生产制造过程的工业智能技术攻关联动[1] - 面向重点场景和模式,推动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迭代升级[1] 模式创新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远程运维、产品服务集成等典型模式升级[1] - 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1] - 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互为支撑、相互促进[1]
七部门: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
贝壳财经· 2025-10-11 18:49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 完成20项标准制定 打造50个领军品牌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 新模式不断涌现 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1] 企业层面措施 - 以企业为点 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 [2] - 开展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和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2] 行业层面措施 - 以行业为线 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共享制造 个性化定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应用 [2] - 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 [2]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 工业设计 软件和信息服务 生产性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2] 区域层面措施 - 以区域为面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工业园区 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 [2] -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 生态体系支撑 - 以生态为体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2] - 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底座 [2]
利好!七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7:43
政策核心与背景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 - 政策出台背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以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方案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目标是到2028年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3] - 具体量化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3]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应用等 [4] - 部署3项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 [5] 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撑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1][5] 重点领域与模式创新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4][11]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 [10][11] - 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包括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5][6] 企业培育与品牌建设 -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转型方案提供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5] - 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 [7] 应用场景与创新高地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8] - 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载体先行先试 [9]
【头条话题】 以服务型制造助推新型工业化
证券时报· 2025-08-26 06:23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与特征 - 服务型制造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形态 具有中国特色 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2] - 该模式聚焦市场需求 形成产品生产与服务提供紧密融合的生产方式 具有跨领域、全周期、定制化、一体化及多重价值等特性 [2] - 实践模式包括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等 已得到广泛应用 [2]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成效 - 2018-2022年间 示范企业数字化投入增速达125.15% 研发增速78.52% 资产总额增加70.33% [3] - 示范企业营收增长55.43% 服务收入增长85.50% 资本积累率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3] - 研发投入强度超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近3倍 疫情期间营收增速达行业平均水平两倍左右 [3] - 2020-2022年资产规模整体增速19.86%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31% [3] 未来发展路径与战略方向 - 需围绕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体系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引领 [3] - 提高思想认识 突破传统产业认知 增强对产业融合化趋势的理解 坚定企业转型决心 [4] - 深化创新实践 探索通用目的技术集群驱动下的产业融合发展规律 推广成熟经验 [5] - 推动产品与服务全方位融合 构建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 培育生产制造与体验服务融合场景 [5] 企业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 - 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通过多样化产品和精准化服务融合完成转型 鼓励大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发展关系 [6] - 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产能和供应链体系 通过技术、设计、品牌等外溢带动其发展 [6] - 打造云上服务平台 整合资源 探索共享制造格局 实现"平台接单、多厂协同" [6] - 推动产业组织向协同化、生态化演进 建设服务型制造聚集区 打造跨区域、跨产业的制造服务集成系统 [7] 技术支撑与生态优化 - 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强化生产性服务业赋能 加强中试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 [7] - 推动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结合 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服务场景 [7]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深化"5G/6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增强工业数据要素供给能力 [7] -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国际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