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

搜索文档
沈阳沈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携手香港新华集团打造柞蚕文化产业园
央广网· 2025-05-26 16:03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丝路织梦·辽链全球"的2025辽宁企业出海东盟中东品牌经贸洽谈暨柞蚕文化产业园交流活动在沈阳沈河区开幕 [1] - 活动由沈阳市沈河区委、区政府与香港新华集团联合主办 [1] -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博士、辽宁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庞宝国等政商界代表出席 [1] 柞蚕产业发展 - 沈河区作为东北唯一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以"文化+科技+贸易"模式创新文化贸易 [1] - 柞蚕文化产业园占地近万平方米 已吸引设计研发 成果转化 内外贸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1] - 柞蚕产业正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从传统技艺到国际品牌的跨越 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合作新名片 [1] 区域合作 - 沈河区政府与京津冀环渤海企业家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产业协同 科技创新 市场开拓等领域深化合作 [2] - 合作标志着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的具象化场景 是辽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 [2] 国际拓展 - 活动举办企业出海主题交流会 商务洽谈会 签约仪式及国际化发展圆桌论坛等经贸交流 [3] -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及京津冀等地企业代表探讨柞蚕产业国际化路径与品牌建设 [3] - 柞蚕文化产业园将持续对接东盟 中东等国际市场 打造东北文化贸易新高地 [3]
全球最大蚕桑“种质银行”在江苏
新华日报· 2025-05-21 14:40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 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保存有全球最多的蚕、桑种质资源,包括1179份蚕种资源和3000多份桑树种质资源[1][2][3] - 家蚕基因资源采用活体饲养保存,每年春季需大规模孵化蚕卵并进行饲养观察,蚕作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拥有超过600种已知突变[2] - 蚕桑种质资源是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和蚕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部分品种虽长期未被应用但仍需保存以备未来种质创新和选育需求[3] 蚕品种研究与技术突破 - 科研人员正在改变蚕只吃桑叶的习性,开发由桑叶粉、大豆粉等制成的人工饲料"蚕饼干",部分品种已适应这种新食物[4] - 针对困扰蚕业千年的NPV病毒(感染率超80%),科研人员通过筛选抗病种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华康"系列抗病新品种[4] - 蚕的显性抗病基因被导入常规优良品种,使"华康"成为近年来推广量最高、速度最快的抗病新品种之一[4] 蚕桑产业多元化应用 - 蚕丝蛋白与人体高度亲和,可应用于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生物支架等高端医疗产品[5] - 通过真菌寄生蚕蛹培育的新型"冬虫夏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虫草素含量是普通冬虫夏草的30倍[6] - 桑葚富含花青素(每100克鲜果含300毫克)和黄酮类成分,科研团队正进行深加工以保存其营养成分[6] - 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缫丝向医疗、食品等新兴领域拓展,释放出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潜力[5][6]
建圈强链 四川农业明确产业“路线图”
四川日报· 2025-05-14 08:25
5月11日,四川省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工人在试验田中开展小麦新品的测产工作。李旭 摄(C视 觉) 在宜宾市高县四川省长江春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早春茶。庄歌尔 摄(C视觉) 发展目标 ●畜牧产业 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690亿元、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粮油产业 到202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30亿斤以上,粮油全产业综合产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蔬菜产业 力争到2027年,四川蔬菜产量稳定在570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突破4000亿元 ●水果产业 到2027年,全省水果总面积稳定在1330万亩,总产量达到154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40亿元 ●茶叶产业 到202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90万亩,亩产值持续增加,毛茶产值达450亿元,综合 产值达1300亿元 ●蚕桑产业 通过3—5年的培育,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生产蚕茧11万吨,力争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 1000亿元 ●水产业 到2027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13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490亿元 ●食药同源产业 到2027年,全省食药同源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5月9日 ...
【汉中】略阳徐家坪: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59
旅游业发展 - 徐家坪镇依托宝成铁路历史文化和嘉陵江古栈道等资源,建设了宝成铁路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形成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2] - 2024年徐家坪景区接待游客约49万人次,带动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2] - 景区正在筹备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计划开发蚕桑文化研习、重走红军路、农事体验等多条精品研学路线 [2] - 景区已成为略阳县返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主体十几家,返乡创业青年增多 [2] 农业与农旅融合 - 徐家坪镇以桑园、樱桃园、枇杷园、薯香园、梯田生态园、核桃园"六园"为支撑,发展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 [3] - 周家坝村以果蔬种植为特色主导产业,新建红薯加工生产线并引入电商企业,带动3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6] - 预计2024年周家坝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 [6] 蚕桑产业升级 - 徐家坪社区引进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 [4] - 公司建设600平方米产品加工车间,引进桑叶茶、桑果酒生产线2条,2023年生产桑叶茶、蒲公英茶10余吨,桑果酒50余吨 [5] - 2023年蚕桑综合产值达3200万元以上 [5] 区域协同发展 - 徐家坪镇以徐家坪社区上坪组为核心,辐射带动朱儿坝村、周家坝村、街口村、明水坝村实现"1+4"组团式发展 [6]
柞蚕之乡又“破茧”
辽宁日报· 2025-05-05 08:38
柞蚕新品种研发与特性 - 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培育出优质丰产抗病柞蚕新品种"辽蚕527" 该品种历经7年14代繁育而成 具有抗逆丰产特性 对不良环境耐受性强 出蛾羽化集中 蚕茧出丝率高 茧丝长 [1] - 现有柞蚕品种因气候和饲育环境变化导致适应性下降 "辽蚕527"的研发填补了生产需求缺口 [1] - 蚕科所28年间已成功繁育8个柞蚕新品种 持续推动品种改良 [1] 柞蚕产业规模与区域经济 - 丹东凤城市作为"中国柞蚕之乡" 拥有150万亩柞园 年放养柞蚕直接收入约5亿元 [1] - 辽宁省全产业链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近60个 其中海参 小粒花生 草莓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3] - 柞蚕产业与中药材 食用菌 绒山羊等共同构成辽宁省特色农业体系 [2] 柞蚕养殖技术创新 - 蚕科所研发柞蚕卵净选机 每小时净卵60千克 效率达人工4倍 可替代传统人工筛选 [2] - 高效割茧机获实用新型专利 作业效率提升2-3倍 同时降低伤蛹率 [2] - 柞园轮伐枝条粉碎机实现现场粉碎还山 产出木料长度不超过1厘米 [2] - 蚕科所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系列省力化机械设备 推动传统柞蚕业向现代化转型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辽宁省积极践行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通过开发森林 海洋等资源拓展"新粮食"来源 [2] - 蚕科所通过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 强化柞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