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观

搜索文档
如何纾解粮菜争地之困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6
粮食安全与多种经营统筹发展 - 粮食主产区通过拓展经济作物种植实现"粮丰菜增",福建省政和县带动1.2万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湖南省新田县蔬菜出口占全省四分之一,江西省宁都县利用"四荒"资源发展设施农业 [1] - 中央政策强调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同时支持多样化食物供给,要求形成与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 [2] - "蔬菜上山"模式破解粮菜争地矛盾,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增效、乡村增绿的多赢局面 [1][2] 非常规用地资源开发策略 - 开发非耕地资源需坚持生态环保与利用并举,实施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持与低丘缓坡同步开发 [3] - 科学选地与权属改革是关键,通过荒地"三权分置"明确权属,实施连片开发并保留生态绿山 [3] - 湖北省"长阳西红柿"运用高山避雨栽培技术错季销售,江西省金溪县创新水培、袋装基质等模式提升产量与口感 [3] 科技与模式创新驱动农业升级 - 科技赋能精细管理,推广数字化管理、机械化采摘等技术解决水肥问题并提高产量 [3]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农人"体系,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 [3] - 生产方式向集中化、现代化转型,需配套水电路网、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4] 政策与市场协同支持机制 -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涉农贷款和保险产品,完善普惠金融服务 [4] - 建立"县出资、乡建设、村管理、户使用"模式统筹基础设施,强化产销对接助力"土特产"发展 [4]
深入理解践行大农业观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18
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 大农业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突破传统小农业观的局限性,将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拓展资源范围和产业边界 [1][3] - 小农业观局限于耕地资源和单一生产过程,导致效率低下、发展不可持续,难以解决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 [1] - 大农业观的发展历程:1991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念",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2] 大农业观的核心内涵 - 以大资源观为前提,拓展农业资源范围至耕地、森林、草原、水体及生物资源,注重国土空间统筹开发 [3] - 强调全产业链融合,推动农业与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展立体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业态,突破传统耕地限制 [3] - 突出农业多功能性,兼具经济、生态、文化价值,需协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多领域发展 [4] -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 [4] 践行大农业观的实施路径 -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6] - 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我国现有耕地12860.88万公顷、园地1961.09万公顷、林地28369.57万公顷、草地26321.57万公顷、湿地2351.98万公顷,需挖掘非耕地资源潜力 [7] -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发展设施农业、城市农业等新空间 [8] - 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9] 现代化大农业的区域实践模式 - 东北和西北垦区适合发展现代化大规模农业,以黑龙江垦区为例,依托大基地、大企业探索大规模农业成效显著 [10] - 人均耕地较少地区推广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土地流转和服务外包实现复合型规模经营 [11] - 都市圈发展现代都市大农业,全国35个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可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业态 [11] - 特色型现代化大农业依托区域独特资源禀赋,发展多样化特色农业 [12]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经济日报· 2025-05-10 06:09
政策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强调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1]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 -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从食物来源渠道、开发质量效益、价值链等方面进行部署 [2] 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突破1.4万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12年的450多公斤增加到2024年的500多公斤 [1] - 水产品总产量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并于2024年达到7366万吨 [1] - 居民人均每日能量供给量已达到4871千卡 [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关于食物保供的法律法规 [2] - 发布种植业、畜牧、林业草原、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规划 [2] - 开展农业支持保护、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进奶业振兴、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等 [2] - 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种质资源保护、畜牧良种推广等 [2] 行业发展方向 - 保障多元化食物生产渠道,强化消费端导向作用 [3] -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食物生产格局 [3] - 构建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和食品工业结构 [4] - 深化农业国际合作,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散进口风险 [4]
柞蚕之乡又“破茧”
辽宁日报· 2025-05-05 08:38
柞蚕新品种研发与特性 - 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培育出优质丰产抗病柞蚕新品种"辽蚕527" 该品种历经7年14代繁育而成 具有抗逆丰产特性 对不良环境耐受性强 出蛾羽化集中 蚕茧出丝率高 茧丝长 [1] - 现有柞蚕品种因气候和饲育环境变化导致适应性下降 "辽蚕527"的研发填补了生产需求缺口 [1] - 蚕科所28年间已成功繁育8个柞蚕新品种 持续推动品种改良 [1] 柞蚕产业规模与区域经济 - 丹东凤城市作为"中国柞蚕之乡" 拥有150万亩柞园 年放养柞蚕直接收入约5亿元 [1] - 辽宁省全产业链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近60个 其中海参 小粒花生 草莓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3] - 柞蚕产业与中药材 食用菌 绒山羊等共同构成辽宁省特色农业体系 [2] 柞蚕养殖技术创新 - 蚕科所研发柞蚕卵净选机 每小时净卵60千克 效率达人工4倍 可替代传统人工筛选 [2] - 高效割茧机获实用新型专利 作业效率提升2-3倍 同时降低伤蛹率 [2] - 柞园轮伐枝条粉碎机实现现场粉碎还山 产出木料长度不超过1厘米 [2] - 蚕科所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系列省力化机械设备 推动传统柞蚕业向现代化转型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辽宁省积极践行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通过开发森林 海洋等资源拓展"新粮食"来源 [2] - 蚕科所通过推广新品种 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 强化柞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益海嘉里金龙鱼启动“6步鲜·春耕节邀您一起种地吧”春耕仪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29 15:39
公司活动与品牌理念 - 公司在浙江省杭州市京杭大运河畔的生态稻田启动2025年春耕仪式 主题为"6步鲜·春耕节邀您一起种地吧" 活动参与者包括《种地吧》节目嘉宾李昊 奥运冠军邢傲伟 业内专家及消费者代表 [1] - 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传递金龙鱼6步鲜大米"鲜米从源头开始"的理念 呼吁公众关注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科学田间管理 参与者学习分秧 插秧技巧 [1] - 公司连续3年深度合作《种地吧》节目 品牌与年轻嘉宾实现"双向奔赴" 支持年轻人亲近自然 热爱劳动 勇于创新 强调尊重土地 振兴新农业的长期承诺 [1]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 - "6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包含"鲜割 鲜谷 鲜存 鲜碾 鲜装 鲜食"6个关键环节 运用新理念技术和工艺保障五常大米全产业链的新鲜和食用品质 [1] - "鲜割"环节在稻谷九成熟时进行 兼顾产量和食味值 减少收割时稻谷自然脱落带来的田间损失 响应国家节粮减损政策 [1] - 电商渠道代表和线下渠道代表参与活动 共同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鲜米直通车 以溯源互动强化消费者信任 [2] 企业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作为中国粮油行业领军企业 以"大农业观"为指引 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 [2] - 未来将持续依托"6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及产业化 引领粮油食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绘就"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时代蓝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