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馆
icon
搜索文档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市场分散、头部品牌竞争激烈
新浪证券· 2025-04-16 13:57
2025年4月15日,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 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式面馆赛道的潜力选手,遇见小面的招股 书透露了其业绩表现、经营策略、股权结构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等多方面信息。 业绩表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但同店销售额存波动 从财务数据来看,遇见小面在过去三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业 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净利润方面,2022年为亏损 3597.3万元,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591.4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6070万元。这一业绩 表现反映了公司近年来在市场拓展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成效。 然而,同店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23年相比2022年,同店销售额增幅超过28%, 但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2%。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以吸引更多顾客和 增加整体销售额。数据显示,遇见小面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由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3年的34元,并 进一步降至2024年的32元 ...
遇见小面冲刺港交所:打造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营收复合年增长66%
IPO早知道· 2025-04-15 09:18
或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广州遇见小 面 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遇见小 面 ")于2025年4月15 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这意味着, 遇见小 面或将成为 "中式面馆第一股"。 2014年, 遇见小 面的第一家餐厅在广州开业。 截至 2025年4月5日 ,遇见小 面在中国内地的 22 座 城市 开有 374家餐厅 以及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 开有 六家餐厅 ;截至同日, 遇见小 面另 有 64家 新餐厅在积极筹备中。 财务数据方面。 2022年至2024年, 遇见小 面的营收分别为 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复 合年增长率为66.2%。 此外, 遇见小 面在 2023年就已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的净利润为0.46亿元,2024年的净利润进一步 提升至0.61亿元 。 成立至今,遇见小面已获得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碧桂 园等知名机构/个人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 前京东集团 CEO 徐雷 ...
50元一碗的上海面正在杀进北方商场
36氪· 2025-04-10 12:09
文章核心观点 新派本帮面馆以每年300%的增速扩张,但用40 - 50元高价面冲击北方市场面临挑战,其热度能否持续取决于能否在消费理性化、口味地域化、竞争白热化的三重挑战中找到平衡支点,赛道可能呈现“局部高热、整体分化”格局 [1] 本帮面特点 脱胎于本帮菜,形成独立面食体系 - 本帮面脱胎于本帮菜,形成独立面食体系,汤底以清炖骨汤白汤为主,后细分出红汤;面条以细面为主,口感偏硬且有弹性;口味用酱油和糖调和,有大排面、辣肉面等多种类型 [2] 从弄堂小店到品牌化扩张 - 本帮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弄堂小店为主,未形成规模化品牌,如今成为上海人的“面食食堂”,数量众多且开店密集 [8] - 2023 - 2024年,本帮面新锐品牌崛起并向现代品牌化转型,加速全国扩店,如王繁星2年扩店近40家,部分门店月营收破百万;阿大排档在北京等多地开店;和福面馆品牌升级后在多地开设首店 [10][12][17] 热度飙升,排队成常态 - 本帮面馆在外地热度走高,社交媒体端曝光量大,小红书上种草笔记达数万篇,抖音话题获上千万播放量 [18] - 许多本帮面馆成区域榜前三,排队现象常见,部分王繁星面馆月营收达150万 [18][21] 上海本帮面出圈走红原因 卖点方面 - 聚焦“现炒双浇”,强化本帮特色,通过明档厨房 + 猛火现炒强化消费体验,如阿大排档展示标语,王繁星和福和面馆用不锈钢托盘展示生料 [25] 产品方面 - 以现炒浇头面为核心,通过“主食 + 小吃 + 汤品”复合产品线,兼顾传统与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精简菜品,将SKU控制在40左右 [25][27] - 对本帮面口味进行本地化尝试,保留“浓油赤酱”基底,调整甜度、增加辣味选项,融合湘菜等元素 [28] 选址方面 - 主攻高端商城区域,目标客群锁定年轻客群与商务人群,借商圈区位营造消费氛围,强化品牌形象 [29][30] 定价方面 - 人均消费集中在40 - 50元区间,处于面馆赛道中偏高价位,部分品牌形成“主食 + 小吃”价格分层策略,覆盖不同消费场景需求 [31] 高价本帮面馆面临挑战 价格挑战 - 高价本帮面馆走红是对“预制化”趋势的逆向修正,但长期来看,40 - 50元价格能否支撑运营存疑,与主流刚需消费脱节,消费者对“非刚需高价餐饮”容忍度下降 [33][34] 口味挑战 - 本帮面“甜咸重油”风味是全国化扩张的瓶颈,与北方口味冲突,部分品牌改良陷入“两头不讨好”境地,破局需短期改良浇头、提升性价比,长期构建复合产品线 [35] 效率挑战 - 现炒模式对供应链和门店运营提出双重考验,中央厨房与现场制作易形成认知错位,核心商圈租金和人力成本高压,品牌需在价值感与盈利模型间找平衡 [37]
贵价面馆「杀」回来了,一碗面卖50元,有门店月入百万
36氪· 2025-04-09 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餐网 ,作者红餐编辑部 红餐网 . 做餐饮,上红餐 !关注我,干货多! 人均40-50元,贵价面馆又行了? 文 | 李金枝 编辑 | 方圆 来源| 红餐网(ID:hongcan18)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据了解, 阿大排档北京首店开业当月营收上百万元。 上海16年的老品牌——福和面馆,去年7月在三里屯开出北京首店,44.8元的单人套餐,半年卖了1.6 万份。 本帮面馆的高人气不止在北京。 "自从这家面馆开业,我就想去吃,每次路过看到排队就给劝退了。"阿麦(化名)所在的城市青岛,去年9月开了一家王繁星面馆,位于青岛万象城。 上周六中午,她终于下定决心去打卡,尽管已经提前在线上平台取号,到店还等了一个半小时。 50元一碗的贵价面馆,又杀回来了! 这次的主角从兰州牛肉面变成了"本帮面馆"。凭借"现炒浇头""本帮特色"等标签,在一二线城市疯狂吸金,甚至有门店单月营收上百万。 这批本帮面馆到底啥来头?贵价面馆真的又行了? 50元一碗的贵价面卖爆了 每个上海人都有自己珍藏的本帮面馆,它们可能只是弄堂里不起眼的一个小门脸儿,没什么装修可言,门前摆上几张桌子就能营业,一碗面大概40元。 不过,长期以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