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馆
搜索文档
港股IPO周报:量化派获超3600倍认购,纳芯微、遇见小面、乐摩科技等通过聆讯
新浪财经· 2025-11-23 17:36
港股IPO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86只新股IPO上市,合计募资约2508.84亿港元 [1] - 最近一周(11月16日至11月22日)市场活动包括1家上市、3家招股、4家通过聆讯、6家递交上市申请 [1] - 近10只上市新股平均发行市值为631.20亿港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8.72倍,平均申购人数为163,489人,平均认购倍数为2052.54倍 [23] 新股上市表现 - 中伟新材(2698.HK)于11月17日上市,首日微跌0.12%,全天成交5.67亿港元,首周累计下跌16% [1][4] - 近10只新股暗盘平均上涨36.48%,首日平均上涨40.38%,但近期收益持续下降,AH新股遇冷明显 [23] - 创新实业在暗盘交易中表现强劲,辉立暗盘收报14.35港元上涨30.57%,富途暗盘收报13.85港元上涨26.02% [1] 招股中公司详情 - 创新实业(2788.HK)全球发售5.0亿股,发行价区间10.18-10.99港元,发行后总市值区间203.60亿-219.80亿港元 [6] - 量化派(2685.HK)全球发售1334.75万股,发行价区间8.80-9.80港元,发行后总市值区间45.17亿-50.31亿港元 [7] - 海伟股份(9609.HK)全球发售3083.14万股,发行价14.28港元,发行后总市值22.07亿港元 [9] - 量化派和海伟股份认购火爆,截至11月23日孖展认购倍数分别超3600倍和800倍 [1][8][10] 通过聆讯公司分析 - 纳芯微为模拟芯片提供商,2025年上半年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80%,毛利率近33% [11] - 乐摩科技为智能按摩服务商,2024年收入近8亿元同比增长36%,毛利率超36% [12] - 遇见小面拥有440家内地门店和11家香港门店,2024年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44.21% [13] - 金岩高新高岭土业务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8.81% [15] 新递表公司特征 - 领益智造为AI硬件制造平台,2025年前9月收入375.90亿元,净利润19.66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 [17] - 蔓迪国际由三生制药分拆,2025年上半年收入7.43亿元,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超六成,毛利率81.13% [18] - 东山精密为边缘AI设备PCB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收入169.55亿元,净利润7.59亿元同比增长36% [20] - 卡诺普采用18C章上市,为工业机器人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三成 [21]
“始祖鸟平替”,要IPO了
投中网· 2025-11-23 15:04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鲁智高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从2012年推出"伯希和"品牌,到2015年正式成立公司,伯希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安徽文化产业投 资私募基金、建安集团等国资,以及启明创投、金沙江创投、同程资本、腾讯等投资者的认可,估值达到28亿 元。 如果看目前的回报,当地国资可谓是投资者中最大的赢家。短短两年左右,亳州国资除了有近三千万元的财务回 报,更是通过龙头企业伯希和等带动了当地轻纺服饰产业的快速发展。 夫妻创业,三年卖出超380万件冲锋衣 伯希和的故事,得从一对夫妇说起。 时间回到2006年,刘振和妻子花敬玲在北京做起了面向海外品牌的服装出口贸易。六年后,他们为把握内地户 外服装市场的增长机遇,顺势推出了"伯希和"品牌。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一路走来,伯希和只完成了两轮融资。 作者丨鲁智高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一个位于安徽小城的知名品牌正冲向港股。 在三年卖出超380万件冲锋衣后,伯希和于近日再次申请在港上市。虽然主攻千元以下冲锋衣市场,但他们凭借 高性价 ...
32元一碗的遇见小面赴港IPO,能否拯救行业“断食”危机
搜狐财经· 2025-11-22 13:45
近日,遭资本冷遇多年的中式面馆赛道被注入一剂强心针。 文|不慌财说 继2025年4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后,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遇见小面)于近日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这个非川渝地区的重庆小面馆,用11年时间构建出450+全国连锁门店网络。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遇见小面是中国第四大的中式面馆经营者,并 稳居川渝风味细分市场首位。 然而,在行业老四率先抢夺"中式面馆第一股"叙事下,所背负的是中式面馆资本化"试金石"的重任,遇见小面的商业模式正被市场聚焦检验。 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营业收入由4.18亿元增至11.54亿元,同期净利润实现转盈,由-3597.3万元增至6070万元。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依旧保持双 位数增长态势,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33.7%、95.77%。 但规模扩张只是表象,可持续单店盈利才是连锁品牌的生命线。 自2024年起,遇见小面单店日均销售额、翻座率均呈现下滑态势,折射出中式面馆品牌正经历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之间的深层博弈。 所以,市场对于遇见小面将会如何定价,成为这一节点关键。 中式面馆集体"断食"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遇见小面在IPO期间遭遇二股东减持 ...
IPO一周资讯|AI与智能制造引领本周递表热潮
搜狐财经· 2025-11-21 18:04
北京时间11月17日,来自贵州铜仁的新能源材料公司——中伟股份,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该公 司是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公司。自2020年以来,其在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前驱体(pCAM)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的领导者,且于2025年第一季度,亦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 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研发")、 生产和销售。此次IPO,中伟股份全球发售约1.04亿股股份,首发募集资金约35.44亿港元。摩根士丹 利、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01 本周上市企业: 新能源材料公司中伟股份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 完成A+H双资本平台布局 02 本周递表企业: 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Jiansu向SEC递交IPO招股书 拟纳斯达克主板挂牌上市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来自上海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Jiansu,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递交IPO上市申请,拟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为中国塑料和化工行业的客 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其为中国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但不限 于采购、运输和物流、支 ...
遇见小面通过港交所聆讯 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1-18 08:12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遇见小面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招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四大的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份额为0.5% [1] - 在中国中式快餐餐厅市场中排名第十三,市场份额为0.14% [1] 公司经营规模与模式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拥有451家餐厅,另有101家餐厅在筹备中 [1] - 大部分餐厅位于中国东部及南部,超过一半在广东省 [1] - 采用直营和特许经营模式,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86家特许经营餐厅 [1] 行业市场概况与前景 - 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是中式快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市场份额约为29.8% [1] - 中国中式快餐餐厅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名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为3.0% [1] - 预计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到2029年将达到51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0.9% [1] - 以川渝风味为主的中式面馆市场增长尤为强劲,预计2029年总商品交易额将达1357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3.2% [1] 产品与服务 - 公司产品以重庆小面为基础,并已扩展到其他菜品,包括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1]
遇见小面通过港交所聆讯 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智通财经· 2025-11-17 14:37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7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公司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份额为0.5% [1][4]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于整体中式快餐餐厅市场排名第十三,市场份额为0.14% [5] 业务规模与网络扩张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1家餐厅,总计451家 [4] - 公司有101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餐厅多位于中国东部及南部,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广东省 [4] - 自往绩记录期间期初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餐厅数量由133家增长239.1%至451家 [5] 经营模式与品牌 - 公司餐厅采用直营或特许经营模式经营,于2019年通过集中化管理涉足特许经营模式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86家特许经营餐厅 [7] - 公司根基建立在重庆小面上,产品已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5] 财务业绩表现 - 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约为8.01亿元、11.5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7] - 同期,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591.4万元、6070万元、4183.4万元人民币 [7] - 2024年全年收入为11.54亿元人民币,年内利润为6070万元人民币 [8]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式面馆市场为中国整体中式快餐餐厅市场的一个主要板块,2024年市场份额约为29.8% [4] - 中式快餐餐厅市场占2024年中国整体餐饮服务市场约17.6% [5] - 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预期到2029年将达人民币5,100亿元,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 [7] - 以川渝风味为主的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预期2029年将达人民币1,357亿元,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3.2%,为不同地域风味中最高 [7]
遇见小面冲刺IPO,靠的是“不地道”?
搜狐财经· 2025-11-02 09:01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遇见小面”,主营重庆小面,已在全国开出450多家店,正向港股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1][3] - 品牌门店多开在购物中心,满足大城市上班族对工作简餐的需求,特点是口味丰富、出品稳定、出餐速度快、客单价适中[1] - 在中式面条市场中,公司率先将区域性美食重庆小面推向全国,市场份额为0.5%,该品类集中度低,全国重庆小面门店数超过3万家,但77.4%的品牌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3][15] 创始背景与发展历程 - 创始团队由三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85后组成,核心创始人宋奇拥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连锁企业工作经历[3] - 品牌创立于2014年,创始人宋奇受《非诚勿扰》启发,飞往重庆学习小面做法,并在广州原饺子馆旧址上创立[3] -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即获得天使投资,估值达13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九毛九、喜家德、碧桂园等,2021年估值近10亿元[10][12] 业务扩张与门店网络 - 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的133家快速扩展至2025年中的451家,翻了三倍多[12] - 市场布局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已覆盖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但未进入重庆市场[13][14] - 未来发展战略包括拓展高线市场、开拓下沉低线市场、拓展香港及海外市场、扩大特许经营餐厅网络[17] 运营模式与数字化 - 公司采用全流程数字化业务模式,将中餐烹饪中的模糊表述转化为精确的克重、容量、温度等指标,实现标准化出品[5][6] - 已积累2210万会员,2024年储值会员复购率达4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通过微信点单、私域运营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9] - 数字化模式被招股书强调为成功的基石,融合了中式面馆传统魅力与现代化餐厅管理[9] 财务与运营指标变化 - 从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直营店的订单平均消费额从34.2元下降至31.8元[15] - 同期,直营店日均订单数从409单下降至371单,翻台率从3.9下降至3.4,导致单店日均销售额下降[15] - 公司通过持续开设新店来提升整体营收[15]
“午饭搭子”要上市了?30元预制面能否留住打工人的胃?
新京报· 2025-10-28 17:51
公司上市进展与财务表现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5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上市,这是继今年4月15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再次冲刺[1]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但2024年增速明显放缓,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盈利显著提升,同比分别增长33.8%和131.56%[3] - 公司客单价连续下降,从2022年的36.2元降至2024年的32.1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1.8元,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1.4万元降至2024年的1.24万元,同比下滑11.43%[3] 公司战略与运营 - 客单价下滑被解释为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以吸引顾客和增加销售额的策略[4] - 公司门店快速扩张,门店数从2022年的170家增至2024年的360家,期内新开业餐厅分别为43家、92家、120家,关闭餐厅数分别为6家、10家、12家[17] - 公司计划在2026年、2027年及2028年开设约150家至180家、170家至200家及200家至230家直营和特许经营新餐厅[23] - 公司采用预制标准体系实现快速规模化,从调味料到面条均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门店主要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门店占比达72.5%,但未进入其主打风味的川渝地区[18] 行业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内地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达2866亿元,2020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2.7%,预计2029年将达到4956亿元,但2025年至2029年预计复合增长率将放缓至10.9%[7] - 中式面馆行业前五大参与者的总商品交易额仅占整个市场的2.9%,市场集中度低[12] - 在全国重庆小面门店中,人均消费不到20元的比例高达59.5%,超六成消费者平均每次吃面花费在30元以内[23] 行业资本动态 - 遇见小面上市前已完成8轮融资,2021年资本市场集中下注小面赛道,腾讯、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投资了和府捞面、五爷拌面、马记永等品牌[10] - 但从2022年之后,面馆赛道资本投入陷入寂静,几乎再无新的大额融资[12] - 曾被资本看好的品牌扩张不及预期,和府捞面目前店铺数量为569家,五爷拌面门店数从2023年的1500家缩减至现在的690家[14] 公司面临的挑战 - 公司面临食品安全问题,2024年6月和11月因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警告,网络投诉平台已有两百多条投诉,大多集中在食品安全方面[24] - 预制食品的口味被业内认为最多只能还原出七八十分的味道,欠缺“烟火气”[20] - 在消费降级趋势下,30元以上的客单价难以在川渝地区及更下沉市场打开市场,与主流消费价格带(16-30元)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20][23]
遇见小面冲击港股IPO:规模狂奔难掩单店失速,盈利困境何解?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36
公司发展与上市进展 - 公司已获得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更新港股招股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公司由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于2014年创立,主打重庆小面等川渝风味产品 [1]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门店总数达451家,其中内地440家,香港11家,另有101家新店筹备中,预计年内突破500家 [3] 门店扩张与营收增长 - 门店数量从2022年末的170家增至2024年末的360家,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417家,呈现加速扩张趋势 [3] - 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7.03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为4183.4万元,同比增长95.77% [5] 单店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公司净利润率偏低,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率仅维持在5%左右 [7] - 直营门店客单价连续下滑,从2022年的36.2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元,降幅超过10% [7] - 直营门店整体翻座率从2023年的3.9次/天峰值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4次/天,同比下滑10.3% [8] - 直营餐厅单店日均单量从2023年的409单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1单,同比下滑4.7% [8] - 直营店单店平均消费额由2023年的1.39万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8万元 [9] 财务结构与资本运作 - 公司先后获得九毛九、弘毅投资等累计超3亿元注资,2021年B轮后估值达30亿元 [10] - 最大股东为淮安创韬,持有约49.04%股份,第二大股东百福控股持股15.44%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9.86%,流动比率仅0.5倍,流动资产净值持续为负 [11] - 2025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55亿元,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00万元,短期借款达5000万元 [11] - IPO前实施突击分红,2023年及2025年累计分红3420万元 [12] 运营管理与市场挑战 - 公司在激烈竞争的中式面馆赛道中位列行业第四,但市场份额仍不到1% [7] - 公司解释降价策略为"主动将客单价从36元降至32元以换取客流,短期压制利润率但保障长期规模优势" [7] - 随着门店扩张,出现品控与管理问题,2024年曾遭市监局点名整改和警告处罚 [12] - 截至2025年10月25日,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达237条,涉及食品异物、食后不适等问题 [12]
市占率仅0.5%,品控问题频发,“中式面馆第一股”拿什么撑起30亿估值?
凤凰网财经· 2025-10-23 17:00
公司概况与资本路径 - 公司是中国川渝风味面馆的头部品牌,二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并已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2.35亿股股份[1] - 公司由三位85后创始人于2014年在广州创立,起步于一家30平方米的街边小店,创始人宋奇拥有麦当劳、百胜集团工作经验[3][4] - 公司采用理工科思维做餐饮,强调产品标准化,创业仅三个月便获得天使投资,累计融资约2亿元,投后估值从1300万元飙升至30亿元,增长近230倍[6] - 公司在2021年B+轮融资中签订对赌协议,约定若2028年3月前未能上市需以不低于原发行价150%回购股份,形成约4500万元赎回负债,是推动上市的直接动力之一[8] 业务规模与扩张策略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170家迅速扩张至2024年的360家,截至2025年上半年运营餐厅已达451家,计划年内突破500家,2024年几乎每3天开一家新店[6][15]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4亿元[6] - 公司采用直营与特许经营结合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直营收入占比提升至89%[11] - 公司地域集中度高,截至2025年4月,超过65%的门店集中于广东[16] 经营效率与财务表现 - 公司单店日均销售额在2024年出现逆转,从2023年的1.39万元下降约10.8%(约合1500元)至1.24万元[15] - 公司客单价从2022年的36元左右一路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元左右,采取"以价换量"策略[15] - 公司订单总数从2022年的1416万单飙升至2024年的4209万单,会员数量突破1880万,储值会员支付率达36.5%,复购率44.5%[15] - 公司平均单店净利润从18.2万元降至16.9万元,平均每单净利润从1.6元降至1.4元[15] - 公司2022-2024年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90%左右的高位[16] 市场竞争与行业地位 - 以2024年13.48亿元总商品交易额位列中式面馆市场第四,市场份额0.5%,并稳居川渝风味细分市场首位[14] - 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仅2.9%[14] - 超85%的消费者对中式快餐的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公司客单价面临挑战[17] 管理与运营风险 - 公司面临食品安全问题,2024年6月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整改,同年11月因"经营场所环境不洁"遭警告处罚[18]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相关投诉达237条,内容涵盖吃出异物、食后不适等问题[19][21][22][23] - 公司在递交上市申请后三天卷入裁员风波,公关总监在孩子生病休假期间收到寄往家中的裁员信,引发对内部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质疑[25] 上市前操作与未来展望 - 公司在冲刺IPO期间进行累计超3400万元的分红,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约6070万元)的56%,引发市场对其资金需求迫切性的质疑[26] - 公司将下沉市场、海外扩张和开放加盟视为未来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451家餐厅的数量与"3年后达到千家"的目标相去甚远[27] - 港股餐饮行业市盈率普遍处于15-35倍区间,参照近期上市的绿茶集团11倍市盈率,公司估值可能面临挑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