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馆
icon
搜索文档
中式面馆又出黑马,一碗拌面一年卖出3个多亿
新浪财经· 2025-06-30 00:27
行业概况 - 中式面馆是资本和市场竞相追逐的黄金赛道,具有刚需性强和易标准化的特点 [1] - 预计2025年中式面馆全国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每年以两位数保持增长 [12] - 连锁化率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 [12] 公司发展历程 - 华三爷拌面始于2021年11月,创始人拥有近30年餐饮创业经历 [2] - 2022年11月开启品牌加盟扩张,2024年4月合作门店突破200家,2025年6月突破500家 [4] - 门店覆盖15省,其中浙江200+家,江苏100+家,年销售2000万碗拌面,年营收3亿+ [6] 产品与品牌定位 - 坚持"够香才是好拌面"的初衷,每碗猛火现炒,强化"新鲜""现炒"标签 [4][6][7] - 推出柴火相干炒肉拌面、牛脸肉拌面等创新产品 [12] - 品牌理念为"真材实料、匠心手艺、诚信经营",注重消费体验和回头客 [7][12] 经营模式与供应链 - 门店面积控制在40-100平方,选址注重社区、写字楼等多业态组合 [8] - 搭建5000平+的供应链体系,多地分布冷链配送 [6][8] - 堂食为主外卖为辅,总部提供全周期运营支持包括选址、培训、营销等 [8][9] 营销与数字化 - 投资直播公司,构建抖音等流量矩阵赋能门店 [6] - 专业新媒体团队负责大众点评、抖音等平台运营及品牌直播 [9] - 与线上线下媒体战略合作,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8][9] 未来战略 - 未来3-5年深耕现有市场同时开辟新市场,推进"一省百店"计划 [12] - 目标冲刺100城1000店,持续优化视觉体系、产品体系和门店动线 [12] - 采取深耕区域、以点带面的稳健扩张策略 [12]
遇见小面赴港上市遇证监会六条反馈 高速扩张背后隐忧待解
犀牛财经· 2025-06-04 14:13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亿美元,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中式面馆第一股"。然 而,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对其出具六条补充材料要求,涉及股权激励合规性、股东股份质押情况、外商投资准入等多个关键问题,其上市之路增添 变数。 公开资料显示,遇见小面主打川渝风味,以重庆小面为核心产品,近年来扩张迅猛。截至2025年4月,其门店总数已达400家,覆盖内地22个城市及中国香 港,并有64家新店在筹备中。 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营收从4.18亿元飙升至11.54亿元,由亏损3597万元转为盈利6070万元,展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遇见小面高速扩张的背后,隐患亦不容忽视。证监会要求其说明股权激励方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以及股东股份是否被质押或冻结,这或反映出该公司内部 治理结构的潜在风险。此外,近年来遇见小面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包括"未保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等违规行为,消费者投诉亦时有发生,品牌信任 度面临挑战。 在行业层面,中式面馆赛道曾经历资本狂热,但同质化竞争与消费降级趋势让部分品牌陷入困境。遇见小面虽通过降价策略提升翻台 ...
遇见小面IPO收6条反馈意见,涉外商准入、白酒经营、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等
搜狐财经· 2025-06-03 11:22
4月15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5月30 日,证监会国际司要求遇见小面补充说明六大问题: 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是一家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公司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营遇见小面品 牌。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374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 家餐厅。此外,公司有64家新餐厅在积极筹备中。 一、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你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24年版)》领域。 二、你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酒的生产和销售,请补充说明白酒生产及经营情况。 三、请你公司补充说明开发、运营的网站、APP、小程序等产品情况,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 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个人用户信息,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 施。 四、请你公司补充说明境内募投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情况。 五、请你公司补充说明已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包括具体人员构成及任职情况,参与人员与发行 人其他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价格公允性、协议约定情况、履行决 策程序情况 ...
和府捞面的《双城记》困局
36氪· 2025-05-14 08:04
核心观点 - 和府捞面面临高端定位与大众化打法的战略错配,导致供应链效率不足、成本浪费及品牌心智混乱 [6][7] - 多品牌布局未能有效拓展客群,反而因品类混搭导致主品牌客群分流及信任透支 [8][9] - 直营拓店速度缓慢且加盟模式遇冷,高客单价与商场点位稀缺制约规模化扩张 [11][12][13] - 行业高度内卷下,公司陷入增长瓶颈,自救措施如加盟、降价等效果有限 [14][15] 行业分析 - 餐饮业竞争加剧,连锁品牌需持续创新否则面临洗牌,小进步即退步 [4] - 高端粉面市场容量有限,难以支撑万店规模,与供应链规模效应形成矛盾 [7] - 商场A类点位稀缺性提升,叠加客流竞争与设施老化,加剧拓店成本压力 [13] 公司战略矛盾 高端化定位vs大众化打法 - 初期对标麦肯供应链体系,但高端市场难以消化产能,导致成本浪费 [6][7] - 中央工厂标准化强化"预制菜"心智,与高端消费偏好背离 [7] 多品牌布局vs内部互抢客源 - 推出近10个子品牌,但品类混搭(如咖啡+面条)难形成复购 [8][9] - 新品牌下放主品牌SKU,收割主品牌客群而非拓展新市场 [8] 直营拓店慢vs加盟没人信 - 2022年底400余家门店,2025年4月达550家(直营超500家),增速缓慢 [11] - 客单价33元(行业平均21.4元),制约规模化;加盟店仅50家反映市场信心不足 [12] 经营数据 - 门店分布集中度不足20%,主要位于江浙沪广商场 [12] - 2022年融资8亿元,但后续陷入增长困境 [14]
和府捞面因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被罚,行业竞争转向数字化、标准化、连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7:41
广告违规事件 - 和府捞面因在广告中使用"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等违规用语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1] - 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20日期间所有直营门店完成整改 [1] - 2024年7月子公司南京坤府餐饮因在食品广告中宣称"莱茵衣藻"可辅助降血糖被罚款6万元 [1] 行业竞争格局 - 面馆市场集中度极低 前五大品牌(和府捞面0.9%、李先生牛肉面0.7%、老碗会0.5%、遇见小面0.5%)合计份额不足3% [2] - 西式快餐前五品牌集中度达43.7% 百胜中国独占27.5%市场份额 [2] - 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的面馆企业占比超99% 500万元以上不足1% [2] 区域分布特征 - 五爷拌面812家门店中74%集中在黑龙江、山东等北方地区 一线城市占比仅0.74% [3] - 和府捞面580家门店中41.38%位于一线城市 上海单城达106家 黑吉辽地区均为个位数 [3]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 - 行业超70%门店定价10-30元 30-60元占17.7% 60-90元仅3.3% [4] - 和府捞面2023年推出"养生系列" 30元以下产品占比从10%提升至50% 番茄肥牛面从35元降至26元 [5] - 2025年和府捞面人均消费32.75元 较此前40-50元降幅达30% [5] - 遇见小面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6.2% 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0.46亿元 2024年增至0.61亿元 [5] 数字化转型 - 和府捞面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门店人力、能耗、损耗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7] - 遇见小面自主研发数字化管理体系 实现餐厅运营、人员、菜品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 [7]
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和府捞面被罚3万元,营销屡翻车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5:48
行政处罚事件 - 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1][2] -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在直营门店入口处放置"中式面馆第一品牌"广告牌,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6日期间展示 [3] - 公司另一家分公司曾因提供带有"TOP1 中式面馆第一品牌"内容的垫餐纸被立案调查,但2024年11月25日获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5] 历史违规记录 - 2024年因在美团平台发布"莱茵衣藻辅助降糖"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被南京市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万元 [6] - 2022年因有奖销售活动设置价值超5万元的"特斯拉Model3五年免费使用权"奖项违反规定,被罚款2万元 [8] - 同一门店曾因虚假宣传"累销3亿碗"及"大众点评五星面馆"被罚6240元 [8] 公司经营状况 - 截至当前全国门店580家,覆盖22个省份,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占比70%,商场店占比近70% [9] - 2023年新开门店121家,较2023年开店数有所下降 [9] -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7.32亿元、14.5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06亿元、-2.11亿元和-2.99亿元 [9]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疫情后首次扭亏为盈 [10] 行业竞争格局 - 遇见小面已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2024年门店380家,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同期净利润从-3597.3万元转为6070万元 [10]
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违规,和府捞面被处罚款3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2:50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式面馆连锁品牌和府捞面关联公司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 司(下称"和府餐饮公司")因为广告违规,被处罚款3万元。 | | 注册号: | 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存续(在蓄、开业、在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1143986319442 | | | | 发送报告 信息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定代表人:郭燕霞 登记机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立日期: 2014年07月15日 | | | | 信息打印 | | 基础信息 公告信息 | 行政许可信息 | 行政处罚信息 | 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 | | 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黑名单)信息 | | | ■行政处罚信息 | | | | | | | | 序号 | 决定书文号 | 违法行为类型 行政处罚内容 决定机关名称 | | 处罚决定日期 | 公示日期 | 详情 | | 1 | 沪市监浦处 [ 2025] 15202 5000135号 | 发布广告使用 国家级、最高 罚款3.000000 级、最佳等用 万元 语 | 上海市浦东新 区 ...
香港股票市场重返繁荣:约150家公司排队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7 00:07
近期政策利好与全球资金回流推动IPO活跃,涵盖科技、消费等多领域。 监管优化及中概股回归趋势进一步提振市场,投资者关注新股表现及长期市场稳定性。 "果链巨头蓝思科技赴港上市" "遇见小面冲击港交所中式面馆第一股" "赛力斯、宁德时代谋划A+H二次上市" 香港股市回暖,约150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市场信心回升。 "'卡牌界泡泡玛特'卡游二次冲击港股IPO" "手握'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的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今年一季度,港股新增51家上市申请,其中近四分之一为A股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剔除失效、撤回、被拒绝和被发回的拟上市公司后,还有 149家公司(来自全球)在港交所排队IPO,内地企业超100家。 除了已上市的企业,排队等候的A股公司也不在少数。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申请在香港上市,包括蓝思科技、江波龙、先导智 能等。此外,赛力斯、兆威机电、三只松鼠等也已公告拟在香港上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已经于4月1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根据路透社报道,宁德时代计划最早5月6日起启动簿记建 档,募资金额高达50亿美 ...
市占率仅0.5%!遇见小面想当“中式面馆第一股”? | BUG
新浪财经· 2025-04-28 09:03
公司概况 - 公司以"中式面馆第一股"概念冲刺港股市场,递交招股书后3天发生公关总监被裁事件引发舆论危机[3][6] - 2022-2024年营收从4.18亿元增至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同期净利润从亏损3597万元扭转为盈利6070万元[8] - 门店数量从170家扩张至360家(直营279家+加盟81家),计划2025-2027年新增440-530家门店[8][13] 商业模式 - 采用"麦当劳式"扩张策略,通过下沉市场、海外扩张和开放加盟构成增长"三驾马车"[8] - 2024年外包员工达3678名(正式员工1443名),外包成本从2023年881万元激增至2024年1.06亿元[8][9] - 产品标准化程度高,SKU数量30-40个,主打红豌豆杂面等品类,但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客单价连续三年下降(36.1元→34元→32元)[11][12] 经营效率 - 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1.24万元,较2023年1.39万元下降10.79%,翻座率从3.8降至3.7[12] - 同店销售额整体下降4.2%,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降幅达5.1%(6.03亿元→5.72亿元)[12][13] - 流动负债4.9亿元远超4219万元现金储备,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新店扩张需至少3亿元资金[13] 行业格局 - 中式面馆行业前五名市占率仅2.9%,公司以0.5%份额排名第四,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13.48亿元[15][16] - 行业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5100亿元,但高度分散且同质化竞争严重[15][17] - 获得百福控股、九毛九等机构累计约2亿元融资,引入前京东CEO徐雷等担任独立董事[15] 发展挑战 - 公关总监试用期被裁事件暴露内部治理风险,正值IPO静默期引发投资者信心担忧[6] - 短期偿债压力与激进扩张计划(500家门店目标)存在资金缺口[8][13] - 需应对区域散店与连锁品牌的双重竞争,供应链效率和品牌建设成关键[17]
东北夫妇IPO敲钟了,200亿
投资界· 2025-04-24 11:32
公司概况 - 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93.5元/股,开盘大涨49%,市值超200亿元,成为A股2025年迄今发行价最高的新股 [4] - 公司成立于黑龙江绥化市,由70后东北夫妇王文博和吕冬芳创立,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哈尔滨天有仪表厂,启动资金仅2万元,第一年净利润达50万元 [6] - 公司专注于汽车液晶仪表及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首创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如汽车仪表步进电机关键技术、智能座舱联屏技术等 [9] 股权结构 - 王文博、吕冬芳夫妇合计控制91.49%股份表决权,为公司实控人 [9] - 2022年引入外部投资方均为国资背景(黑龙江创投、长信智汽、绥化创源等),投前估值21亿元 [9] - 家族企业色彩浓厚,实控人亲属(包括五姐至九姐、吕冬芳哥哥及母亲)通过间接持股方式持有公司股份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72亿元、34.37亿元、44.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6亿元、8.43亿元、11.36亿元 [12] - 2024年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收入占比分别为46.01%和36.93% [1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降至44.67%(2022年为62.7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49.40% [13] 客户与市场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84.42%、82.81%、83.53%,其中现代汽车集团占比超50% [13] - 产品覆盖现代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集团等国内外知名车企,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11] 区域经济影响 - 公司带动绥化市形成汽车仪表产业集群,如天晶光电(年产值超5000万元)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13] - 黑龙江省近年新增5家上市公司(敷尔佳、广联航空等),天有为成为当地稀缺的百亿级IPO [14] 行业趋势 - 夫妻档创业模式在IPO案例中凸显,如尚鼎芯(刘道国、吴映灵)、遇见小面(宋奇、罗燕灵)等企业均采用"董事长+董事"分工模式 [16] - 汽车电子国产替代趋势加速,智能化产品转型成为行业主流方向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