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探索
搜索文档
NASA要在月球上建核反应堆,靠谱吗?
新华社· 2025-08-06 20:50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美国交通部长兼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主导加快月球核反应堆建设计划 作为其上任后的首项重大举措 [1] - 计划目标为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 支持月球探索任务 [3] - NASA要求在60天内征询业界意见并指定项目负责人 正寻找有能力在2030年前发射核反应堆的企业 [3] 技术优势与必要性 - 核裂变技术可提供持续可靠电力 不受月球极端温差、长达两周黑夜等环境条件影响 [4][5] - 核能系统支持居住区、生命维持、科学实验及采矿等工业操作 为长期载人探月和火星探测奠定能源基础 [4][5] - 小型月球基地需兆瓦级发电能力 仅靠太阳能和电池无法满足需求 核反应堆被视为理想且必然选择 [5] - NASA已在"旅行者"号和"好奇"号等深空探测器中应用核能技术 验证太空可行性 [5] 研发基础与资金投入 - 美国已在核裂变领域投入数亿美元研发 与能源部和工业界合作开发40千瓦级月球表面发电系统 [4] - 英国专家认为现有小型反应堆设计方案技术可行 只要资金充足2030年前部署月球具备可能性 [5] 实施挑战与障碍 - 核材料发射存在安全隐患 需获得特殊许可 且需解决着陆、稳定运行和废热管理等技术难题 [7] - 资金保障不明确 NASA科学预算遭大幅削减 "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因资金问题一再推迟 [7] - 缺乏可靠合作伙伴 尚无美国私营企业具备可靠登月能力 SpaceX"星舰"测试屡次爆炸 无法满足数百公斤铀燃料安全运输标准 [7] - 蓝色起源公司"蓝月"着陆器尚未投入使用 可靠性存疑 [7]
商业利益超越宏大使命,个人诉求主宰太空雄心,NASA如何跌落“神坛”
环球时报· 2025-07-31 06:44
机构历史与地位演变 - 成立于1958年美国政府信任度巅峰时期 旨在展示美国优越生活方式[2] - 阿波罗计划雇佣40万名员工 耗资280亿美元 成为国家能力象征[2] - 登月直播吸引全球五分之一人口观看 宇航员形象被好莱坞传奇化[2] 预算与资源变化 - 1970年代火星计划被否决 年度预算从100亿美元请求降至30亿美元[3] - 2026年预算提案削减近25% 员工数量预计减少三分之一[5] - 10亿美元资金从NASA拨款转用于支持私营火星探测计划[5] 运营模式转型 - 预算紧缩导致赋予私营企业更大航天器设计权[3] - 长期依赖波音等大型承包商 存在成本高昂与业绩不佳问题[3] - 当前重心转向SpaceX等私营企业 公共事业私有化趋势明显[5] 战略方向调整 - 科学使命被削减 探索重点转向商业利益导向的火星殖民[5] - 宇宙探索从人文价值导向转为火箭动力技术痴迷[5] - 探测器火星科研任务(钻探岩石、寻找水源与生命痕迹)价值难以被私营企业货币化[6] 外部环境因素 - 两党政府均存在缺乏真知灼见与资金不足的执行困境[1] - 公众偏好转向教育养老等社会项目 政府公信力持续衰落[3][4] - 私营企业创始人获得过度影响力 具备卫星群控制等战略能力[5]
美国NASA惊现离职潮
搜狐财经· 2025-07-29 17:14
NASA员工离职潮 - 约4000名NASA员工递交离职申请 占员工总数20%以上 [1] 预算削减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航天预算并限制对NASA资助 影响科研正常运行和国际领导地位 [3] - 预算削减使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推进受阻 火星任务目标面临不确定性 [3] 管理层空缺与政治干预 - NASA局长职位自5月起空缺 由交通部长肖恩·达菲临时兼任 [3] - 政府任命和政策反复无常导致科研人员失去工作动力 [6] 国际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天宫空间站取得显著进展 俄罗斯积极推进月球和火星计划 [4][6] - SpaceX等私人企业快速崛起 挑战传统航天大国地位 [4][6] 结构性危机与领导力挑战 - NASA面临财政紧张 管理混乱和人才流失等多重困境 [6] - 科研团队流失导致项目推进停滞 公众信心下降 [6][8] 国家战略与科技竞争力 - NASA代表美国科技竞争力 承载国家在全球舞台的荣光 [8] - 政治环境恶化影响科技领域合作与发展 可能导致丧失太空领域领导权 [8]
知名机构突发!4000名员工集体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07:03
NASA员工离职潮 - 截至7月26日 NASA已有约4000名员工提交离职申请 占员工总数的20%以上 [1] - 离职潮背景为员工对特朗普政府削减预算的不满 可能影响美国未来太空开发 [1] - 包括NASA科学家在内的约360人于7月21日发表联名声明 批评政府预算削减及太空政策 [2] NASA管理层与项目进展 - 特朗普政府上台逾半年 NASA实际负责人职位持续空缺 [2] - 特朗普于今年5月撤销贾里德·艾萨克曼的NASA局长提名 改派交通部长肖恩·达菲临时兼任 [2] - NASA正推进"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 特朗普政府提出宇航员登陆火星目标 [2] 行业影响评估 - 美国顶尖人才大量流失可能阻碍未来太空探索中的作用 [2] - 媒体报道称离职潮可能持续 进一步影响太空开发进程 [2]
美国航空航天局约3870名员工将辞职
快讯· 2025-07-26 10:14
人员变动 - 美国航空航天局约3870名员工(约20%)已申请自愿离职计划,占该机构总编制近两成 [1] - 最终离职人数尚待审核确认,可能存在申请撤回或审批不通过的情况 [1] - 该机构2025年分两批实施政府延迟离职计划后,预计公务员编制将缩减至约1.4万人,同期自然减员约500人 [1] 组织转型 - 公司强调在向更精简高效组织转型的过程中,安全仍是首要考量 [1] - 公司将全力确保维持月球、火星探索等黄金时代创新任务所需的完整能力 [1]
7月26日电,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言人表示,出于对任务安全的担忧,大约20%的员工将离开本机构,作为“精简和提高效率”的整体努力的一部分。
快讯· 2025-07-26 08:50
NASA人员调整 -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精简人员以提高效率 约20%员工将离开机构 [1] - 人员调整主要出于对任务安全的担忧 属于整体效率优化措施的一部分 [1]
美企宇航团队结束空间站任务顺利着陆
快讯· 2025-07-15 19:08
公司动态 - 美国私营企业公理航天公司组织的私人宇航团队已结束在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1] - 团队于15日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顺利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附近溅落 [1] 行业动态 - 私人宇航任务由私营企业组织并顺利完成 [1] - 任务使用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的"龙"飞船运输服务 [1]
两千人被裁,NASA航天梦,遭遇前所未有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7-11 14:40
NASA裁员事件核心观点 - 美国NASA宣布裁减超过2000名高级别员工 引发全球航天与科学界震动 [1] - 裁员反映美国政府对太空探索投资意愿明显倒退 可能影响其国际航天领先地位 [3] - 科学项目大规模取消将阻碍科研进步 导致顶尖人才流失 [3] - 国际竞争格局变化显著 中国、欧盟、印度等航天大国正加速崛起 [4] - 裁员对美国国内科技生态系统造成冲击 削弱产业竞争力 [6][8] 政策与战略影响 - 裁员源自特朗普政府"精简机构"政策 实为美国科技战略迷失的体现 [3] - 美国政府资源向国防等领域倾斜 科学领域成为财政牺牲品 [6] - 短期预算节约可能带来长期科技损失 削弱国家创新链条 [8] - 太空军事化趋势下 美国自我削弱可能丧失未来战略高地 [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嫦娥探月、天问火星任务取得突破 欧盟深空探测持续发力 [4] - 美国航天投入放缓可能被其他国家超越 导致全球影响力衰退 [4] - 国际航天竞赛中保持领先对掌握科技制高点至关重要 [9] 科技与人才影响 - 被裁员工包含资深科学家、工程师等核心创新骨干 [6] - 人才流失将直接降低美国航天界竞争力 [6] - NASA技术衍生应用(卫星通讯、导航等)对经济增长有深远影响 [8] 长期发展风险 - 航天事业需要稳定政策支持 短期政治周期可能绑架科学发展 [9] - 美国若错失自我革新机遇 将付出失去科技领导地位的代价 [9] - NASA边缘化风险加剧 可能丧失激励公众科学梦想的作用 [6][8]
欧空局首发太阳南极高清图像
科技日报· 2025-06-15 10:02
太阳科学研究突破 - 欧洲空间局(ESA)发布首批高清太阳南极图像 由"太阳轨道飞行器"于2023年3月拍摄完成 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太阳极地图像 [1] - 此前数十年观测均未能直接观测太阳两极 科学家对极区认知存在重大盲区 仅能通过间接方式推测极区状况 [1] - 拍摄极区需航天器脱离黄道面 "太阳轨道飞行器"通过金星引力助推将轨道倾角提升至17度 实现南纬17度观测视角 [1] 技术细节与发现 - 图像显示太阳大气层局部温度达百万摄氏度 暗色气体云温度约十万摄氏度 数据涵盖可见光与紫外波段 [2] - 由10台科学仪器中的3台协同拍摄 首次捕捉到极区磁场"混乱"细节 记录化学元素伴随太阳风等离子体高速运动现象 [2] - 当前正值太阳11年活动周期极大期 极区磁场即将反转 观测时机具有特殊科学价值 [2] 未来观测计划 - 2023年10月将获取包含两极全覆盖的完整观测数据 通过后续金星引力助推 轨道倾角将逐步提升至24度(近期)和33度(2029年前) [2] - 持续监测将深化对太阳风 太空天气及活动周期的理解 数据价值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释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