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宫空间站
icon
搜索文档
奋楫前行!这些成绩与你我有关
搜狐财经· 2025-08-09 14:57
经济总量增长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1] 研发创新突破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4][6] - 实现多个"第一":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中国空间站"天宫"、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4]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4] 民生保障改善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7]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7]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每5年增长1岁[7] 营商环境优化 -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9][11] - 民营企业数量达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9][11] 生态环境建设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陕西省面积,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1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比"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干流达二类水质[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钢材原料20%来自废钢循环[12] 安全基础夯实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和河南两省面积总和[15][17][18]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1/3[15][18] - 拥有全球最大、门类最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15][18] 全球责任担当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9][21]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至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19][21] - 以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能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19]
(和音)点燃创新引擎 引领高质量发展——读懂中国经济何以破浪前行②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49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2]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2]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2] 高铁与交通技术 -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行业领袖探讨高铁发展未来 [1] - 雅万高铁圆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高铁梦",匈塞铁路改变了塞尔维亚的交通面貌 [3] - 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走出去",极大便利当地民众出行,助力地区发展 [3] 绿色技术与出口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2.7% [3] - 中国绿色产品和技术加速出口,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潮流 [3] - 杂交水稻、菌草种植等技术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 [3] 航天与国际合作 -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成立 [1] - 中埃联合设计研制的埃及二号卫星在中国酒泉成功发射,巴基斯坦第二颗通信卫星在中国西昌成功发射 [4] - 中国牵头发起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多边合作项目 [4] - 中国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 [4] - 嫦娥七号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 [4] 人工智能技术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可及 [3]
主播说联播丨“十四五”,“风雨兼程见彩虹”的昂扬之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3:03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GDP规模预计扩大超35万亿元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经济体量 [1] - 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 成果转化体现在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等民生指标 [1] 科技创新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 多项"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标志性成果体现创新制高点突破 [1] 发展历程评价 - 实际面临困难超预期 但取得成果成效优于预期 [1] - 发展历程被喻为"风雨兼程见彩虹"的昂扬阶段 [2]
今年我国经济总量有望跨越140万亿元 “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7-10 02:21
经济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1] - 经济增量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总和,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1]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经济增速为5.5%[1] 内需与创新驱动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2]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2] - 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2] 民生与基建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过1.8亿,托位数达到574万个[3]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每5年增长1岁[4] -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建成率超过90%[4] - 农村公路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冷链物流体系完善[4] 综合实力 -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4] - 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4]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 2025-07-09 19:36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5] - 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拥有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3]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7]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增长5倍)[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200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就医结算惠及4亿人次[8]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托育服务中心覆盖300多地级市[8] 改革与开放成果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量),外资贡献1/4工业增加值[10]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数据基础制度与国家数据局组建[10] - 推广8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实施[9][10]
“十四五”成绩单来了: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6:13
经济发展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也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2] - "十四五"前4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 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3]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4] 科技驱动 - 船舶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第四代核电站 中国空间站 月球背面采样 国产大飞机C919等 [4]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 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5] -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 上海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5] 民生福祉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每5年增长1岁 [6]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服务业就业占比提升至48.8% [7][8]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 [9] 治理效能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 [10]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29项 [10] - 民营企业达5800多万户 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10]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11] - 长江 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12] 安全保障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 河南两省面积总和 [13]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13] 对外开放 - 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14]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14]
“十四五”交出亮眼答卷:粤苏鲁经济总和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经营报· 2025-07-09 15:19
经济增长与贡献 -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2] - 广东、江苏、山东三大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之和已超过世界排名第三的经济体 [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 [2] 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3]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 [3] - 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运营,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3]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商业运行 [4]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嫦娥六号"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实现商业飞行 [4] 产业升级与突破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众多领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4]
新闻发布丨“十四五”成绩单来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国家能源局· 2025-07-09 14:05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3] 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3] - 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1][4]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C919实现商业飞行[4] 能源与电力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绿电占比达33%(每3度电有1度绿电)[1][8] -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1][9]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0] 制造业与产业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9]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8] 基础设施与交通 - "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1万公里,总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5]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5]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印尼雅万高铁带动当地5.1万人次就业,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10]
数个“第一”!中国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快讯· 2025-07-09 10:13
中国创新重大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1]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1]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1]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1] - 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船舶工业成就 -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国产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 [1] 科技创新影响 - "脱钩断链"和打压遏制反而增强自立自强决心和能力 [1] - 外部压力加速科技创新进度和突破 [1]
跑好探索宇宙的接力赛
经济日报· 2025-04-27 08:05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实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系列成就 [2] - 55年前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用算盘计算轨道参数,如今已建成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2] - 新一代航天人实现载人航天连战连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壮举 [2] 航天技术突破与成就 - 已实现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 [3] - 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3] - 航天员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未来航天发展规划 -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试验、梦舟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等准备工作 [3] -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超500家,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长 [3] -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突破,卫星制造进入高密度入轨阶段,火箭可回收技术逐步突破 [3]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发布嫦娥五号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国际合作公告 [4] - 展现了中国航天造福全人类的开放态度和国际合作意愿 [4] 航天产业发展 - 航天事业正从技术突破向太空经济拓展 [3] - 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3] - 航天技术突破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