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舰
icon
搜索文档
火星移民希望渺小?马斯克“醒了”: 有生之年或难实现星际旅行
搜狐财经· 2025-07-30 11:28
火星移民希望渺小了?星舰不给力了?遇到了什么问题?这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马斯克会说出这样的话。 的确,长时间以来,马斯克都是将星舰作为自己的主要动力,并且全面开启火星移民时代,但结果呢?马斯克在"X Takeover"活动中被问SpaceX 是否会进 行星际旅行探索时,马斯克表示,希望如此,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但最终会实现。 这是什么情况?走倒退道路了?这有点不应该一样,这是星舰出现了什么大变故吗?导致了星际旅行可能还难以实现了一样,人类前往火星更难了? 首先——星舰确实有问题,火星移民难以快速推进,为什么这样说? 不说远了,作为全球最强大的火箭,其星舰时刻备受大家的热议,因为它实力真的太强了,全长120米,起飞质量为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 重复使用,你说这么强大的火箭出来了,那的确是非常吓人,完全是推动全球格局的转变。 然而呢?在研究的路上,也并不是那么顺利,在今年已经进行多次发射测试了,结果都出现了失败,而近期的一次就是在测试台上,再次进行测试,结果 呢?也出现了爆炸,最终整个测试台都出现了"摧毁",火光冲天,只不过没有带来什么大的冲击,对马斯克来说,也是见怪不怪的情况,都爆炸习惯 ...
马斯克:星舰下个月将再次发射。
快讯· 2025-07-29 05:09
马斯克:星舰下个月将再次发射。 ...
7月29日电,马斯克表示,星舰下个月将再次发射。
快讯· 2025-07-29 05:08
智通财经7月29日电,马斯克表示,星舰下个月将再次发射。 ...
汽车只是序章?马斯克勾勒特斯拉“终局”:机器人、AI、自动驾驶驱动30万亿美元帝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11:45
特斯拉长期愿景 - 公司终极估值目标为25-30万亿美元,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4][33] - Optimus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达200-500亿台,若年产10亿台且单价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5][26] - 自动驾驶业务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运营,部分由车主共享 [8][22]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ptimus复用汽车业务的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协同 [4][44] - AI发展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xAI正推进120亿美元融资用于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建设 [6][2] - Neuralink短期聚焦医疗应用(如瘫痪治疗),长期目标为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 [35][39] 业务增长与布局 - 能源业务2024年预计营收101亿美元(同比+67%),储能部署31.4 GWh,毛利率超26% [7][2] - 星舰项目致力于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至猎鹰1号水平,支持多行星文明 [12][14] - Robotaxi专用车型Cyber cab将与Model 3/Y共存,满足不同乘员需求 [20][21] 产品路线图 - Optimus跳过第二代直接开发第三代,计划2025年大规模量产,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医疗护理) [25][27] - 全自动驾驶技术2024年将在美国多城市推广,2025年进入国际市场 [44] - Roadster项目年底进行演示,虽对财务影响有限但具技术展示价值 [24]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比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7][30] - AI与机器人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短缺但带来"人生意义"的哲学挑战 [30][60] - 技术组合(AI+机器人+脑机接口)可能实现人类智能增强与"意识备份" [36][39]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
【特稿】SpaceX将投资20亿美元给马斯克名下人工智能企业xAI
新华社· 2025-07-13 15:33
公司投资动态 - SpaceX将向xAI投资20亿美元作为后者5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一部分 [1] - 这是SpaceX首次投资xAI且为其大手笔投资之一 [1] - xAI近期展开50亿美元股权融资由摩根士丹利宣布 [1] - xAI另举债50亿美元且预计年内将进一步融资 [2] 业务整合与合作 - xAI与社交媒体平台X合并后新企业市值达1130亿美元 [1] - xAI的"格罗克"模型用于支持SpaceX的"星链"客户服务 [1] - "格罗克"模型未来可能与SpaceX展开更多合作 [1] - 最新版本"格罗克4"在人工智能基准测试中获得较高评分 [1] 技术发展与应用 - 马斯克计划将"格罗克"模型嵌入特斯拉开发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 [1] - xAI目标匹敌OpenAI等企业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训练AI模型 [2] 资金与财务情况 - SpaceX近期账面现金为30多亿美元 [2] - 马斯克曾从SpaceX借款2000万美元支持特斯拉早期发展 [2] - 马斯克曾向SpaceX借款10亿美元收购X并很快还清 [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AI企业虽市场估值较高但持续面临现金压力 [2] - SpaceX近年收入增长但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星舰"火箭 [2] - "星舰"技术开发滞后且多次试验发射失败 [2]
“钢铁侠”马斯克的SpaceX到底值多少钱?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56
公司估值与融资 - SpaceX当前估值约4000亿美元 较2024年底增长500亿美元 [1] - 采用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 成为全球商业航天企业标杆 [1] 火箭制造与发射 - 猎鹰9号单次发射费用降至5000万美元 复用次数达29次创纪录 [1] - 猎鹰9号单位发射价格0.87万元/kg 比中国长征二号D低224% [2][6] - 中国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后 预计成本将比猎鹰9低36%-49% [2] - 星舰完成六次试飞 第五次实现助推器回收 第六次成功降落预定海域 [6] 卫星平台与星座建设 - 星链已部署超过7900颗卫星 构建全球最大低轨互联网星座 [7] - 星链V2 Mini卫星容量达96Gbps 重量比初代减轻22% [8] - 中国千帆星座累计发射90颗卫星 2025年计划发射648颗 [7] - 星链验证激光链路技术 数据传输延迟降低40% [9] 终端设备与商业应用 - 推出2kg超轻Starlink Mini终端 适用于极端环境 [10] - 全球7.5万艘商船安装海事终端 航空领域实现100Mbps以上机载网速 [10] - 农业领域与约翰迪尔合作 赋能自动驾驶拖拉机实现精准管理 [10] 全球化布局 - 获准与T-Mobile合作提供卫星直连手机服务 覆盖140多个国家 [11] - 印度市场预计覆盖6亿无网络人口 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11] - 全球用户突破600万 2024年净增长270万用户 [11] 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 - 产业链分散缺乏协同效应 整体效率较低 [13] - 火箭复用等关键技术仍面临挑战 商业化落地速度慢 [13] - 建议推动上下游整合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13][14] - 挖掘本土应用场景 如智慧城市 灾害预警 偏远地区覆盖 [14]
科创板新政护航商业航天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53
科创板新政对商业航天的影响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新政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新的上市选择机会 有望加快上市进程 [5] - 新政精准化解商业航天企业的盈利痛点 商业航天科创企业开始积极评估适用性 [5] - 上市退出预期明确 一级市场投资热情被调动 原有股东追加投资 新机构接洽增多 [5] - 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多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8] - 上交所召开商业航天产业企业座谈会 明确传达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支持态度 [8] 商业航天企业现状与融资情况 - 天仪研究院2024年营收超2亿元 估值超过40亿元 融资金额近10亿元 尚未实现盈利 [7] - 商业火箭公司主要依靠地方资本融资 上市将拓宽直接融资和退出渠道 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 [9] - 深蓝航天已完成多轮融资 正在接洽B5轮融资 资金用于全链条产业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11] - 微纳星空中标8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 计划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研制与发射组网 [14] - 头部火箭公司均已完成股改 星际荣耀最早进入辅导备案 火箭公司预计年内加快上市进程 [8] 商业航天技术进展与商业化前景 - SpaceX已发射超7500颗"星链"卫星 覆盖全球超500万用户 2023年起开始盈利 2025年预计营收155亿美元 [10] - 我国"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计划形成超1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 批量组网建设序幕拉开 [13] - 深蓝航天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星云一号首飞入轨任务 2025年全面开启商业化运营 [13] - 天仪研究院形成垂直一体化模式 涵盖卫星制造、运营管理、数据处理和应用 需持续投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11] - 商业航天企业关键在降本 许多企业已沉淀成熟技术 需关注真正实现成本突破的公司 [14]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商业航天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 我国当前仍处在投入阶段 [11] - 火箭公司部分发射任务除技术验证外 也为给投资人交代 需防止压力下动作变形 [11][12] - 商业航天企业专业壁垒高 人才稀缺 尤其是核心技术团队 资金短缺影响股权激励 [12] - 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际荣耀均发生过发射失利事件 产业需对失败宽容和更强安全监管 [12]
马斯克放弃火星移民?这问题大了:因为星舰还是美国重返月球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55
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现状 - 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爆料称马斯克可能已放弃火星殖民政治愿景 但马斯克本人未明确回应 [2][5] - 此前马斯克与特朗普高调宣称4年内完成载人登陆火星 NASA也曾计划共同推进载人登月登火任务 [1][2] - 当前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紧张 可能影响其获取政府支持 此前马斯克为获得政治支持投入大量精力关注联邦预算 [4][5] 星舰技术进展与挑战 - 星舰由"超重"运载火箭和"星舰"飞船组成 全长120米 起飞质量5000吨 推力7400吨 含33台发动机 [11][15][16] - 运载能力达100吨 可运送100人至月球或火星 设计为可重复使用 但2025年测试连续失败 包括发射台爆炸事故 [9][11][13] - 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多模块系统整合 太空加油及着陆器研发 需至少2-3次成功测试才可能执行火星任务 [15][17] 星舰对美国航天计划的影响 - 星舰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关键 承担月球着陆器研发任务 若失败将导致2027年载人登月目标延期 [20][22][24] - NASA预计月球着陆器研发或推迟至2028年 美国近年已取消多项航天计划如火星采样返回 航天战略不确定性增加 [24][26] - 星舰同时关联载人登月和火星移民两大目标 其成败将直接影响美国航天整体布局 [22][24] 星舰技术参数详情 - 第一级"超重"火箭高71米 推进剂容量3400吨 总推力7590吨 [16] - 第二级飞船高50米 推进剂容量1200吨 推力1500吨 有效载荷100-150吨 [16] - "猛禽"发动机单台推力230吨 直径1.3米 高3.1米 [16]
彼得·蒂尔爆料:马斯克已放弃火星殖民政治愿景
搜狐财经· 2025-07-01 14:19
马斯克火星殖民愿景的转变 - 埃隆·马斯克已放弃将火星殖民作为帮助人类建立新社会的可行政治方案 [1] - 彼得·蒂尔透露2024年是马斯克不再相信火星殖民政治意义的一年 [1] - 马斯克曾计划2028年登陆火星并认为火星殖民对文明存续至关重要 [1] 火星殖民项目的性质变化 - 火星殖民从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项目转变为仅剩科技意义的项目 [1][2] - 马斯克意识到即使人类登陆火星地球的意识形态和AI科技也会随之传播 [2] - 与DeepMind CEO的对话促使马斯克重新思考AI与星际旅行的优先级 [2] SpaceX的近期动态 - 马斯克辞去美国政府职务以专注SpaceX公司 [1] - 6月18日SpaceX星舰火箭发生灾难性故障并爆炸 [1] - 马斯克4月曾宣称星舰有望2025年底启程前往火星 [2] 马斯克的政治倾向与观点 - 马斯克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力挺特朗普 [2] - 马斯克花费大量时间关注联邦预算赤字和政治正确问题 [2] - 马斯克认为"无处可去"不再将太空视为逃避地球问题的避难所 [2] 火星殖民的历史背景 - 火星殖民最初被类比为"月球是自由意志主义天堂"的科幻概念 [2] - 蒂尔指出火星殖民从科学梦想演变为政治项目的过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