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

搜索文档
马斯克最新访谈内容:特斯拉FSD、人形机器人、星链、星舰发射计划和Grok
钛媒体APP· 2025-09-16 16:45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正在进行第三版设计 核心需解决手部灵巧性 AI大脑理解现实和大规模生产三大难题 [1][4][8] - 手部设计具有27-28个自由度 每条手臂需26个定制执行器 必须从物理第一性原理全新设计 [9][10][11] - 规模化生产后年产量达100万台时 边际生产成本约2万至2.5万美元 [9] 特斯拉AI芯片升级 - 下一代AI5推理芯片相比AI4实现40倍综合性能提升 能高效处理混合精度模型 [2][21][22] - AI4芯片使自动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高2-3倍 可能达10倍 FSD v14软件未来几个月OTA推送 [2][22] - 参数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 采用强化学习 年底车辆将具备感知能力 [2][22] 星链通信技术突破 - 利用新频谱实现卫星直连手机高带宽通信 需手机硬件支持新频段 预计2年后上市 [3][23] - 目标成为全球独立运营商 提供家庭天线加手机直连综合解决方案 [3][24] - 考虑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资源 包括美国最大通信运营商Verizon [3][24] 星舰技术发展 - 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第三版搭载猛禽3引擎 运力提升至100吨入轨 比现有最强商用火箭高2.5倍 [4][25][26] - 关键技术阻碍是隔热罩 需解决材料科学和工程问题 确保数十万隔热瓦附着可靠 [5][27] - 计划建立月球研究基地 推动火星自给自足城市建设 乐观情况下30年内可实现目标 [4][34][36] Grok AI与算力发展 - 通过推理计算修正训练数据 删除虚假信息补充背景 考虑推出Grok百科 [6][29][30] - 扩展Colossus 2超级集群 模型算力与智能呈自然对数关系 10倍算力或使智能翻1倍 [6][32] - 预计明年出现单一事情上超越人类的AI 2030年左右AI或将超全人类智能总和 [6][32]
不让中国先登月,美国有这个本事吗?
观察者网· 2025-09-14 09:16
美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依赖SLS超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 配合星舰改造登月器 需多次在轨加注 任务链条冗长复杂 [4][7][8] - 阿尔忒弥斯计划时间表为2026年实施载人绕月(阿尔忒弥斯2号) 2027年首次重返月球表面(阿尔忒弥斯3号) [10] - SLS单次发射成本超过40亿美元 星舰登月器尚未完成入轨回收验证 在轨加注技术未成熟 存在显著工程风险 [8][10] 中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采用两发长征十号火箭分别发射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登月舱 在月球轨道对接后直接登月 路径简洁无需在轨加注 [4][7] - 计划2030年前完成首次载人登月 长征十号已完成7机并联地面试车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版2020年飞行成功 [11][12] - 任务架构风险可控 成本较低 具备批量执行潜力 后续将同步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 [12][14][16] 历史登月方案对比 - 阿波罗计划采用土星5号火箭一次性送入整套系统 技术直接但成本极高 仅执行6次登月 [6][8] - 中国双箭合体方案避免建造超重型火箭 通过两发中型火箭分担任务 性价比显著 [7][8] - 美国新方案政治与商业力量交织 技术体系未完全成熟 不确定性高于中国方案 [8][10] 可持续性与战略目标 - 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需建设月球门户空间站 但面临预算和合作伙伴承诺不足的挑战 [16] - 中国通过嫦娥七号、八号任务构建月球科研站雏形 从"能否抵达"转向"能否驻留"的战略转型 [16] - 登月竞争核心在于以更低成本形成常态化深空活动能力 而非短期政治表演 [14][16]
超10亿美元打水漂,“科技狂人”马斯克为什么被AI绊倒?
36氪· 2025-09-11 16:28
最近,马斯克官宣了特斯拉"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停止。 这个曾被誉为"AI训练领域曼哈顿计划"的雄心工程,在运营五年之后,终究折戟。 项目核心人物,被马斯克从苹果重金挖来的"芯片大神",彼得·班农(Peter Bannon)也已携部分团队成员离职创业。 马斯克在X平台坦言,Dojo踏入了"进化死胡同"。 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还信誓旦旦地宣称,Dojo将在2026年实现"算力霸权"。 突如其来的关停与解散,究竟是无奈之选,还是早有预谋? 01 马·时间管理大师·爆炸超人·斯克 30年来,马斯克至少整合了六大块业务。 横向,以车为中心,布局辅助驾驶、储能和AI。 纵向,他用SpaceX与各国上层甚至军方建立合作,再用X社交平台跟平民打成一片。 看最核心的两家。 特斯拉,累计融资约176亿美元,总收入超6000亿美元,市值最高冲到过1.3万亿美元。 SpaceX因为与政府合作,只能从公开信息推算其投入,大约在20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目前已经拥有超500万用户,单靠订阅服务,预计就能在2025年实 现了超百亿美元的收入。 在胡润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中,SpaceX ...
马斯克:机器人制造中最难的是手,新一代AI5芯片性能暴增40倍
美股IPO· 2025-09-10 19:06
Optimus机器人 - 马斯克称Optimus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 目前正在设计第三版[4][6] - V3版本将解决三大核心难点:手部灵活性堪比人类、配备AI大脑导航和理解现实、实现大批量生产[6][13] - 机器人年产量达100万台时 边际生产成本约2万美元 其中AI芯片成本占5000-6000美元[10][15] - 所有执行器需从零开始打造 无现成供应链支持 开发难度超过特斯拉以往任何产品[13][20] - 手部设计是最大工程挑战 拥有27-28个自由度 前臂肌肉结构复杂程度极高[16][17][25] 特斯拉AI芯片 - AI5芯片相比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计算能力提升8倍 内存增加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4][10][31] - AI4芯片已实现比人类安全2-3倍甚至10倍的自动驾驶能力[4][32] - 版本14软件将是自版本12以来最大升级 参数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10][32] - AI5芯片将原生支持softmax操作 从需40个步骤缩减到几个步骤完成[10][31] - 特斯拉拥有两个芯片项目:用于训练的Dojo和用于推理的AI芯片[29] SpaceX星舰计划 - 2025年将展示星舰完全可重复使用性 版本三可运送超100吨载荷入轨[10][37] - 最大技术挑战是制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罩 属材料科学和工程难题[10][41] - 星舰开发难度超过Optimus 是SpaceX自2002年以来的核心目标[10][40] - 猎鹰重型火箭重复使用时可运送约40吨载荷 星舰运力为其2.5倍[38] 星链通信服务 - 星链将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需手机硬件升级支持新频率[10][33] - 计划提供家庭和手机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 可能通过收购运营商获得频谱[10][35] - 技术实现需约2年时间 用户可在全球任何地方观看视频[33] xAI与Grok发展 - 使用大量推理计算重写训练数据 纠正维基百科等信息的错误和偏见[10][45] - 可能创建"Grokipedia"替代维基百科作为真相来源[10][47] - 预计2025年出现全方位超越单个人类智能的AI 2030年可能超越全人类智能总和[5][10][52] - 计算量与智能提升呈对数关系 10倍计算量可使智能翻倍[49] 火星殖民计划 - 关键测试是火星在停止地球补给后能否自给自足[10][63] - 计划通过每两年一次的火星转移窗口运送货物 约25年内实现自给自足[10][68] - 需在火星建立完整文明体系 包括芯片工厂和飞船制造能力[65] - 首次发射窗口预计在2026年 需10-15个窗口期实现目标[67][68]
马斯克:机器人制造中最难的是手,新一代AI5芯片性能暴增40倍
华尔街见闻· 2025-09-10 16:26
政府效率与债务问题 - 马斯克认为政府无法修复 只能依赖AI和机器人解决美国债务问题 美国国债高得难以置信 利息支付甚至超过国防预算[4] - 在DOGE的工作经验给马斯克带来的教训是特朗普政府根本无法修复[1] Optimus机器人 - 马斯克将Optimus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 目前正在设计第三版[1][5] - 第三版Optimus将解决手部灵活性 拥有AI大脑 并实现量产 这三个优势是其他同行达不到的[1] - 手部灵活性将堪比人类 手部和前臂占整个机器人工程难度的大部分[2][19] - 人形机器人缺乏供应链 必须从零开始打造 需要大量垂直整合 Optimus所有执行器均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得[2][13] - 一旦年产量达到100万台 边际生产成本约2万美元 AI芯片成本约5000-6000美元[2][9] - 开发难度比任何以前的特斯拉产品都高 但低于Starship[2][15][16] - 马斯克在Optimus上投入的精力比任何其他事情都多[2][7] 特斯拉AI芯片 - AI5芯片相比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将是自版本12以来最大升级[1][23] - AI5计算能力提升8倍 内存增加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24] - AI4最严重限制在于运行softmax操作 需要分40个步骤运行 而AI5只需几个步骤就能原生完成[24] - 当前AI4芯片已能实现比人类安全2-3倍甚至10倍的自动驾驶[1][25] - 版本14软件将是自版本12以来最大升级 参数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 使用大量强化学习[25] SpaceX星舰 - 明年将展示星舰完全可重复使用性 版本三能够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2][31]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制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罩 这是从未解决过的材料科学和工程问题[2][35] - 星舰开发难度是所有项目中最高的[2][16] - 如果每个火星转移窗口期(每两年一次)运送货物呈指数级增长 大约25年内可以让火星实现自给自足[3][56] 星链与通信服务 - 星链将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用户可在全球任何地方观看视频 但需要手机硬件升级支持新频率[2][26] - 手机硬件更改需要约2年时间 能够使用所获频谱的手机大约在2年后开始出货[26]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得更多频谱的可能性[2][30] - 最终目标是提供集家庭和手机于一体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2][29] xAI与Grok - Grok大模型正在使用大量推理计算重写和纠正训练数据 包括修正维基百科等信息源中的错误和偏见[2][38] - 可能创建Grok版本的维基百科"Grokipedia"[2][40] - 马斯克预计最快明年就会有全方位都比单个人类更聪明的AI 到2030年可能比所有人类总和都更聪明[2][42] 火星殖民计划 - 火星殖民仍是长期目标 关键测试是火星能否在停止地球补给的情况下自给自足[3][53] - 如果星舰在2026年开始运行 每个火星转移窗口期运送货物呈指数级增长 大约25年内可以让火星实现自给自足[3][55][56] - 需要运送足够吨位使火星拥有文明的所有要素 包括芯片工厂和飞船制造厂[53]
星舰第10次试飞后,马斯克宣称:未来从北京到洛杉矶只需半小时,他要颠覆跨国旅行
老徐抓AI趋势· 2025-09-06 22:32
星舰试飞成功与战略意义 - 星舰完成第10次试飞 实现全部四大测试目标 包括点火起飞 助推器回收 卫星部署模拟 在轨点火及隔热瓦压力测试 标志人类航天进入新阶段 [2][4] - 试飞过程突破多项技术难点:33台猛禽发动机同时点火 2分40秒实现热分离 助推器在单发动机故障下仍可控溅落 舱门成功打开并部署8颗模拟卫星 [8][9][10][12] - 隔热瓦压力测试中故意拆除部分防护层 飞船仍保持可控状态安全溅落 验证了重复使用可行性 [16] 运载能力与效率突破 - 星舰近地轨道运力达150吨(可复用)或250吨(一次性) 远超猎鹰9号的22.8吨(非回收) [13] - 单次部署卫星能力达400颗(v2 Mini)或100颗(V3) 相当于20次猎鹰9号任务(单次22-28颗) [12][13] - 成本目标降至1000万美元以下 显著低于猎鹰9号单次约15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 [13] 火星殖民战略规划 - 火星移民需运送100万吨物资 当前全球年发射量仅2085吨 星舰通过单次200吨运力及高频发射(年均500次)可大幅缩短时间周期 [21] - 关键技术瓶颈包括可重复使用隔热瓦(目标1小时再发射)及在轨加油技术 后者计划明年开展测试 [22] - 地球点对点运输可实现北京至洛杉矶30分钟 纽约至伦敦10分钟 依托星舰30倍于普通飞机的速度 [23][24] 商业闭环与行业影响 - SpaceX通过星链卫星部署(年发射7000颗)形成现金流 反哺火箭研发 实现商业自造血 减少政府依赖 [12][25] - 猎鹰9号复用能力达28次(B1067) 星舰未来复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经济效应 [13] - 航天工业体系规模化后 将改写全球通信、运输及太空资源开发格局 [12][24]
NASA代理局长放话“美国会赢”,美专家:极不可能赶超中国
环球网· 2025-09-05 15:34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表态 -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宣称美国将在特朗普卸任前重返月球并赢得对中国的第二次太空竞赛[1] - 达菲表示将通过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积累经验并最终登陆火星[3] -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后美国宇航员再未踏足月球表面[3] 中美太空竞争态势分析 - NASA前局长布里登斯廷认为美国极不可能赶超中国预计的时间表除非出现转变[4][6] - 专家警告美国面临输给中国的风险因进度延误、预算不确定性和承诺动摇[3] - 中国优势在于政府对登月任务保持统一清晰目标而美国受政策摇摆困扰[4] 美国探月计划实施挑战 - 阿耳忒弥斯计划面临数十亿美元预算削减可能被腰斩的风险[3] - 当前探月任务过度依赖SpaceX基础设施体系且星舰投入运营尚需时日[6] - 每次月球任务需要多达数十次燃料补给发射才能完成[6] 中国太空政策立场 -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太空竞赛也不谋求太空优势[6] -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军备竞赛和武器化[6]
马斯克的星舰第十次发射,终于成功了
虎嗅· 2025-09-03 09:31
马斯克的星舰第十次发射终于没炸,外网一片沸腾。火箭没有后视镜,推进器也不长眼,马斯克偏要让 星舰像班机一样飞。前九次试飞各种花样失败,这次居然全程拉满,从发射到回收五个环节一次性打 通。而在中国,商业航天从0到1的跨越,也已经在路上了。 ...
国际产业新闻早知道:美国“对等关税”被裁定违法,瑞典拟解除采铀禁令
产业信息网· 2025-09-02 13:29
中美贸易政策与关税法律争议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以7比4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对等关税"违法 认定该法未授予总统直接征收关税的权力[4] - 裁决可能导致特朗普政府今年2月至7月征收的1070亿美元关税部分被撤销 财政部警告或引发"财政崩溃"[7] - 美国政府宣布将上诉至最高法院 裁决暂缓至10月14日生效 若最高法院推翻裁决将开创总统激进使用经济权力先例[4][6][8] 全球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与英国 越南 印尼 菲律宾 韩国 日本 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概要 但最终协议细节待敲定 与中国 巴西 印度尚未达成协议[9] - 印度拒绝屈服于美国50%关税 专注开拓新市场 巴西启动对等反制程序但希望谈判解决[9] - 欧盟提议零关税进口美国工业品以换取汽车关税下调 但遭欧洲议会反对[10] 日本经济与制造业影响 - 日本8月制造业PMI为49.7 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 新出口订单降幅达2024年3月以来最快[12] - 4-6月日本制造商税前利润同比骤降11.5%至11.27万亿日元 汽车商因吸收美国关税成本致利润下滑[13] - 日美贸易协议因大米采购条款陷入僵局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取消访美行程 5500亿美元投资机制引发本土投资担忧[11][14][16] 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 中国聚焦AI应用落地 推动低成本实用工具开发 美国硅谷投入巨资追逐通用人工智能(AGI)[22][23] - 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1GW数据中心 全球扩张包括美国4.5GW"星际之门" 挪威520MW及阿布扎比5GW项目[26][28][29] - 印度首富安巴尼联合谷歌 Meta投资85.5亿卢比(约1亿美元)打造全国AI基础设施 股权比例70/30[25] 半导体行业动态 - 美国撤销三星 SK海力士 英特尔在华芯片厂"经验证最终用户"资格 要求获批才能运输设备 12月31日生效[34] - 韩国8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27.1%至151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36] - 台积电拟2026年对5/4nm 3nm 2nm制程涨价5%-10% 以维持高关税下利润率[55] 新能源汽车市场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预计达300万辆 同比增长48%[59] - 特斯拉8月在法国销量同比跌47.3% 瑞典跌84% 丹麦跌42% 欧洲市场份额从2024年2.5%降至1.7%[60][61][65] - 比亚迪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7.36万辆 出口80,813辆 1-8月累计销量286.4万辆同比增23%[73] 航天与国防技术 - SpaceX星舰第十次试飞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隔热罩受损仍完成着陆 实现可重复使用系统关键突破[80][81] - 火箭实验室中子号火箭发射台启用 目标2025年底首飞 采用钢结构预制方案降低成本[78][79] - 中国北斗导航基准站扩展至6951座 日定位服务超千万次 为近20万专业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76][77] 矿产资源与能源 - 澳大利亚2024/25财年黄金产量达300吨 价值超500亿澳元 为第四大出口商品[92] - 瑞典提议解除采铀禁令 以减少对加拿大 澳大利亚 哈萨克斯坦的进口依赖 国有Vattenfall公司计划新建核反应堆[86][87][89] - 澳洲Empire Metals公司钛矿项目冶金测试突破 钛溶解率98% 产出纯度99.25%二氧化钛产品[97]
东北80后,从马斯克身上薅了10个亿
创业家· 2025-09-01 18:42
朱晓彤的职业晋升与财富积累 - 朱晓彤从2014年负责中国充电桩项目的中层晋升至2023年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 全面负责全球制造和亚洲销售 成为公司二号人物[11][12] - 他在2023年获得33 906万股股权激励 以当时184美元/股计算价值约6254万美元 按当前230美元/股测算潜在价值接近7 8亿美元[14][15] - 2021年至2025年8月期间 通过行权和减持累计套现约850万美元 仍持有67600股市值约2150万美元 加上未来股权激励 总财富潜力超十亿人民币[18][20][21] 特斯拉高管集体减持现象 - 2024-2025年特斯拉核心管理层出现集体套现潮 除马斯克外几乎所有高管减持超50%持仓[27] - 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减持23万股套现约1860万美元 前首席技术官Andrew Baglino减持70万股套现约1130万美元 董事会主席Robyn Denholm减持45万股套现1 5亿-2 3亿美元[26] - 核心人物两年间合计卖出超366万股 总套现额在2亿-2 3亿美元之间 按Electrek估算实际兑现财富可能接近20亿美元[26][27] 特斯拉业绩表现与市场压力 - 2025年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2%至225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滑16%至11 72亿美元 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 5%创单季最大降幅[28] - 碳积分收入同比暴跌50 7%至4 39亿美元 美国联邦新能源购车补贴终止直接冲击销量[28] - 公司短期面临业绩压力 但持续强调完全自动驾驶 FSD 和Robotaxi的长期愿景 试图以未来叙事维持市场信心[29][31] 马斯克的战略布局与高管管理 - 马斯克通过股权激励捆绑核心高管 朱晓彤2018年期权计划与马斯克自身激励结构相似 但马斯克押注560亿美元而朱晓彤押注职业经理人未来[15][16] - 马斯克在X平台警告空头 称规模化自动驾驶实现后空头将血本无归 展现对未来的强烈信心[23][24] - 特斯拉在马斯克的"火星闭环"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电动车和储能业务为零碳体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为SpaceX等太空项目输血[5][6] 行业竞争与公司挑战 - 特斯拉面临中国和欧洲车企的激烈竞争 美国新能源补贴退坡加剧短期营收和利润压力[31] - 公司品牌形象因马斯克个人争议事件受损 包括与川普在《大而美法案》上的分歧及争议性公开行为[31] - 低价车型研发进度慢于计划 短期内难以成为销量支撑 产能爬坡不及预期进一步拖累业绩复苏[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