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ture Capital

搜索文档
沪市债券新语|从零基础到万亿规模,上交所科创债走向服务新质生产力“舞台”
新华财经· 2025-05-07 22:58
科创债市场发展 - 上交所科创债从2021年试点发展至2024年已成为万亿元规模市场,累计服务近300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超万亿元,2022-2024年年均增长率约75% [1][2] - 科创债发行主体涵盖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四类企业,新增金融机构作为第五类发行主体 [2][3][9] - 募集资金使用要求不低于70%投向科创领域,明确禁止城投企业利用科创债新增融资 [3]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创债公告,上交所配套发布《通知》,从扩大发行主体、简化信息披露、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细化措施 [1][6] - 上交所建立科创债申报发行"绿色通道",审核时限从不超过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6][13] - 简化信息披露要求,优质科技型企业可延长财务报告有效期并简化半年度信息披露 [7][13] 市场机制与融资效率 - 科创债以3-10年中长期品种为主,占国内科创类债券发行总规模的60%,上海国投集团发行15年期50亿元科创债利率仅2.1% [6] - 2023年上交所推动做市商开展科创债做市报价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科创债基准做市券达146只(3486亿元),占全部基准做市信用债总规模的57.8% [8] - 5年期AAA评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同期限普通债券低约20BP [8] 发行主体与资金用途案例 - 科创企业类代表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信科等,资金用于主营业务技术创新 [3] - 科创升级类代表河钢集团发债用于技术升级改造 [3] - 科创投资类代表上海科创投、深创投等机构发债用于投资各阶段科创企业 [3] - 科创孵化类代表合肥海恒、张江高科发债用于孵化园区科创企业 [3] - 约10家证券公司拟发行超160亿元科创债,私募股权机构可通过科创债募集资金设立基金 [9][12] 市场生态建设 - 上交所2024年举办科创债培训160余次,走访科创企业近40家次,组织座谈会及路演活动 [4] - 配套机制包括优化质押折扣系数、降低做市门槛、鼓励创设科创债ETF产品及减免交易费用 [13] - 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行附可转换股份条款的科创债 [13]
雷石投资荣获LP投顾“真金白银退出榜”2024年度创业投资机构TOP11
财富在线· 2025-05-07 16:53
雷石投资 雷石投资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帮助中国的投资者在股权投资市场进行资 产配置。 4月22-23日,由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指导,LP投顾、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创投专委 会、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长期资本大会"在杭州举行。 大会期间,LP投顾正式发布《VC/PE机构A股退出报告(2024)》, 这是LP投顾连续第五年发布人民币基 金A股退出报告及"VC/PE机构真金白银榜"。凭借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深耕布局及投后退出的优异表现, 雷石投资荣获LP投顾"真金白银退出榜"2024年度创业投资机构TOP11。 | 排名 | 机构名称 | | --- | --- | | 1 | 君联资本 | | 2 | 红杉中国 | | 3 | 启明创投 | | 4 | 英特尔投资 | | 5 | 顺为资本 | | 6 | 今日资本 | | 7 | 元禾控股 | | 8 | 浙科投资 | | 9 | TCL创投 | | 10 | 苏州国润创投 | | 11 | 雷石投资 | | 12 | IDG资本 | | 13 | 达晨财智 | | 14 | 捷创资本 | | 15 | 恒 ...
深交所: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新增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快讯· 2025-05-07 13:24
深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其中提出,进一步拓宽发行 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新增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在继续支 持科技创新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商 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挥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依法 运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 务。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 优秀管理团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的设立、扩募等。 ...
大胆国资在哪里?
36氪· 2025-05-06 17:39
国资股权投资市场概况 - 2019-2023年国资机构直投比例达33%,每3家企业就有1家获国资直投,AI领域融资也被北京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导 [4] - 人民币基金中政府类LP出资占比从2014年20%提升至2023年41% [5] - 国资投资主体包括母基金、引导基金、直投基金等,资金来源涉及财政、国资委、发改委等多部门,还有央企国企性质的战略投资机构 [5] 国资投资核心特征 - 政策导向: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支持重点产业 [8] - 招商导向:强调对当地GDP、税收、就业和固定资产的贡献,投资常附带产业落地要求 [9] - 非纯财务倾向:注重合规与风险控制,需平衡投资、招商和风险三者关系 [8][9] 政策环境演变 - 2024年中央首次提出"耐心资本"概念,强调长期投资 [11] - 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禁止选择性财政补贴 [12] - 2025年《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延长绩效评价周期、优化容错机制 [12] - 深圳2024年提出发展"大胆资本",国资角色定位为市场调节器和产业指引杆 [13] 典型国资投资模式 政策驱动型 - 亦庄国投: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累计出资超1000亿元,带动北京经开区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2][23][24] - 雄安集团:设立220亿元基金群,重点布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央企疏解基金服务国家战略 [26][27] 科技创新型 -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210亿元基金,投资硬科技项目如智谱AI、摩尔线程等,培育106家早期科技企业 [38][39] - 深圳天使母基金:规模100亿元,已投80余只子基金,培育161家估值超1亿美元企业 [42] - 上海天使引导基金:杠杆社会资本"投早投小",覆盖1400家企业,70%为初创期 [45][46] 产业重塑型 - 合肥建投:2008年175亿元投资京东方打破国外垄断,2020年70亿元注资蔚来,带动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 [52][53] - 宜宾发展控股:引入宁德时代构建动力电池集群,产业规模从零增长至1013亿元,占全国产能15% [56][57] 市场化运作型 - 福田引导基金:国内首个官宣延长子基金存续期,管理规模1604亿元,对GP仅保留合规否决权 [77][78] - 元禾控股:旗下元禾辰坤母基金无返投要求,累计带动2896亿元资金入驻苏州工业园区 [87][88][89] 国资改革趋势 - 北京国管设立八大产业引导基金,区分领域避免重叠,已投167个项目 [63] - 上海国投与上海科创重组,管理资产超1400亿元,实现功能互补 [65] - 深圳国资体系通过深创投与深投控协同,构建全周期投资生态 [70][71] 关键投资策略 - 合肥"以投带引"模式:通过"资本入股+协议退出"设计,京东方项目实现231亿元盈利 [93] - 产业基金矩阵:宜宾设立300亿元基金联合IDG等机构,配套土地和基建投入 [56] - 混合所有制改革:江苏高投旗下毅达资本管理团队持股65%,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 [81]
SKY Leasing Announces Acquisition of JetBlue Ventures
Prnewswire· 2025-05-05 19:30
交易概述 - SKY Leasing收购JetBlue旗下风投子公司JetBlue Ventures 交易将推动JetBlue Ventures进入新增长阶段 通过SKY的行业资源 全球网络和资金渠道扩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 [1] - JetBlue将继续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与JetBlue Ventures及其投资组合公司保持合作 [1] 战略意义 - SKY认为此次交易是双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自然延伸 将为其投资者和全球航空合作伙伴提供直接接触旅行行业前沿技术的机会 [2] - JetBlue表示交易有助于公司集中精力实施JetForward战略 重返盈利轨道 同时通过战略合作继续获取创新技术 [2] JetBlue Ventures业务表现 - 自2016年成立以来 JetBlue Ventures已投资55家早期初创企业 进行40多次追加投资 实现8次通过收购和公开上市退出 [2] - 投资团队将继续由Amy Burr领导 专注于旅行和交通生态系统中的新兴企业技术和前沿技术解决方案 [2] 交易细节 - JetBlue Ventures将继续管理所有当前和未来投资 JetBlue保留现有投资组合公司的股权 [3] - JetBlue Ventures品牌将通过品牌许可协议保留 交易条款未披露 [3] 公司背景 - SKY Leasing是一家专注于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资产资本解决方案的另类投资管理公司 管理超过50亿美元航空资产 [5] - JetBlue Ventures是一家早期风投公司 专注于重新定义旅行和交通领域的企业 已进行50多项投资 [6]
收获超200个IPO,这家CVC差点没了
投中网· 2025-05-05 10:40
英特尔战略调整 - 新任CEO陈立武采取奥卡姆剃刀原则,大刀阔斧砍非核心业务,包括出售Altera部门(估值87.5亿美元,保留49%股权)和自动驾驶业务Mobileye [2] - 内部改革涉及网络和边缘计算事业部收缩、推迟美国新工厂投建、传闻2万人裁员计划 [3] - 原计划剥离英特尔资本(Intel Capital),但在最新财报会议上突然反转决定保留该业务 [3][9] 英特尔资本历史与价值 - 成立于1991年困境期,最初为解决半导体行业竞争压力和技术短板而设立 [4][5] - 累计投资超1800家公司,总额超200亿美元,促成200+IPO案例(含VMware、Broadcom等) [7] - 2022年设立10亿美元新基金专注投资晶圆代工相关技术领域 [7] - 2024年投资案例Astera Labs上市后市值超90亿美元,成为年度最佳退出案例之一 [10] 战略反转原因 - 资本市场退出环境恶化:2024年美国风投退出总额仅1492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8410亿美元 [10] - 分拆导致核心员工流失,团队从42人缩减至33人 [11] - 新任CEO陈立武具有深厚风投背景,曾通过华登国际投资85家半导体企业(26家被并购/19家IPO) [12] - 陈立武获半导体最高奖时被评价为"技术远见者与风投先驱" [13] 未来方向 - 保留战投业务但调整策略:变现现有投资组合,新增投资更审慎聚焦战略协同 [13] - 计划2024年启动去杠杆化进程,优化资产负债表健康度 [13]
又有高校闯入VC圈
FOFWEEKLY· 2025-04-30 18:00
高校成为创投新力量 - 高校群体正成为创投行业的一股新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或母基金的方式积极参与创投领域 [2][3]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设立武理科创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10亿元,并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 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9][10] 高校创投布局形式 - 高校通过设立基金、成为LP、与产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股权投资 [10] - 2024年高校总计新成立4只基金,整体规模达到170亿元人民币,全部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 [10] - 高校基金集中于985、211等知名院校,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选择知名管理机构合作 [10] 高校创投的具体案例 - 武汉理工大学与14家单位签署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签约金额4.37亿元 [6] -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AI光临计划荣誉基金"(1000万元)、"AI全球链计划"(2亿元引才基金)支持AI领域人才和科研 [10] - 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立的企业获得近亿元投(增)资 [6] 高校创投的行业背景 - 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热潮涌动,创投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投资风暴 [6] - 2025年以来,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持续火热,高校凭借科研底蕴与资源优势强势入局 [8] - 高校从基础研究端突破转向通过资本纽带深度介入产业化进程 [10] 高校创投的未来趋势 - 高校基金集群效应深化,运作模式成熟,未来将在股权投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2] - 高校为硬科技孵化、产业升级输送"源头活水",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全新发展契机 [12] - 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投资机构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国资100%容亏又来了
投资界· 2025-04-30 15:17
国资容错政策新动向 - 深圳福田区推出"五福礼包"政策 涵盖教育、科技、人才等27项专属服务 其中针对创业高风险问题 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失败容忍比例 允许最高不超过80%亏损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最高100%亏损 [4][6] - 武汉发布"民营经济政策20条" 针对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同时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出资比例 最高可达50% 且不对单只基金、单个项目盈亏考核 [6] - 武汉计划未来五年联动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并推动组建江城基金、武汉基金两只政府投资基金 [6] 国资在一级市场的主导地位 -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超过八成 在投资端 国资机构的直投出手达到57% [8] - 国资已成为GP募资与企业融资时绕不开的对象 但以往对项目失败的容忍度极低 与当前科技产业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性相矛盾 [9] 各地国资容错探索实践 - 成都高新区去年7月发布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运营体系 针对政策性基金设置30%-80%的容亏率 破解国资"不敢投"困境 [9] - 今年1月国办1号文件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随后广州开发区、深圳南山区相继尝试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9] - 国资容错探索被视为产业竞争新抓手 类似早年政府引导基金遍地开花的模式 旨在吸引VC/PE和科创企业落地 [9] 政策背后的产业逻辑 - 当前处于科技转型升级关键节点 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芯片半导体等赛道需长期高投入 国资容错机制可避免创新思路被"扼杀" [9] - 各地通过容错政策调整姿态 以更市场化方式争取改变未来的产业机会 但具体落实仍需解决审计等实操问题 [9]
Benchmark 合伙人 Sarah 退出 GP,亲自上手 Vibe Coding 全力押注 AI
投资实习所· 2025-04-30 12:50
就在刚刚,Benchmark 合伙人 Sarah Tavel 宣布,将自己在 Benchmark 的角色从 GP 转向 Venture Partner,核心目的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到 AI 上。 Sarah 说,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另一项技术浪潮,它是一股将重塑我们生活每个角落的变革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说需要亲自通过 Vibe Coding 和 写作 的方式来更深入研究 AI 在未来十年可能带来的变化。以下是其发表在自己博客原文的中文翻译: 在 Benchmark 工作了八年后,我正在转变为风险合伙人(Venture Partner)的角色。在这个新角色中,我将继续代表 Benchmark 进行新的投资,担任 我现有的董事会成员,并为 Benchmark 及其投资组合做出贡献。 改变的是我的关注点和时间分配。 当我加入 Benchmark 时,我被它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独特模式所吸引: 一个由不超过 6 位 GP 组成的小型平等合伙制,所有合伙人都是通才,致力于与 我们这一代最有野心的创始人合作。没有初级人员或平台团队,这种结构要求每位合伙人全心投入 。这是一种已被证明非常成功的模式,同时也要求一 种特定的方法 ...
一级市场的情绪回暖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29 17:14
一级市场真的 "回暖"了吗? 我们和一些投资人聊了聊,投资圈的真实状态。 " 情绪上确实回暖了 ,密集受到各种政策鼓励和支持,以及年后 AI的火热,也给了很多人信 心,所以大家才说投资人又忙起来了。这一波忙起来的投资人有个共性,基本都是被De e p s e e k 刺激到了。大家也看到了AI这一波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具有确定性的,赶紧动起来。毕竟,这几 年大家都放缓出手,也不知道投点什么好,好不容易看到了新机会。"上海VC投资人杨央(化 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深圳 VC投资人韩静(化名) 认为, 此前大家的谨慎出手也有受退出环境影响的因素,而近 期港股的活跃、并购的兴起也带给了投资人更多信心。 "我们有几家已投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的 筹备赴港上市,让我们看到了退出渠道畅通的希望。不过,个人认为, 现在行业的热闹并不意 味着完全的回暖 ,虽然有暖的迹象,但是 现实很骨感: 募资端还是缺少长期资金,这个是核 心的根本痛点 。 " " 真的回暖了?不见得。虽然很多人忙起来了,但也不排除很多人 假装在忙 。这两年的一级 市场, 各个环节的内耗都特别严重 ,根本原因还是大家看不到一些顽疾的出路在哪。 "北京 某VC机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