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FLP试点
icon
搜索文档
前海金融“聚宝盆”效应增强
搜狐财经· 2025-11-03 07:11
源源不断涌入的金融机构,也为前海金融业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在深圳市委金融办及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大 力支持下,前海以金融政策先行先试为抓手,依托深圳科技创新优势打造跨境金融生态体系,推动金融发展 效能持续增强。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前海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63.6亿元,增速13.8%,呈现出高速和高质量 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深圳新增证券期货机构中,超八成落户前海。图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前海管理局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范宏韬 近日,天津市属国资企业"和融期货"在前海设立华南分公司,成为今年第6家入驻前海的证券期货公司。数据 显示,今年以来深圳新增证券期货机构中,超八成落户前海,充分彰显了前海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和优越 营商环境。 前海金融生态持续升级 据了解,今年以来含深圳市级分支机构在内,深圳新增7家证券期货机构。其中,和融期货是由渤海证券出资 组建的专业期货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全部期货交易品种的代理服务,也是天津地区规模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 之一。此次落地前海,将进一步丰富前海在证券期货领域的金融业态。 和融期货总经理王兆权表示:"我们对前海金融业发展充满信心,这里不仅是政策高地,更是创新热土。我们 相信,前海 ...
全市新增证券期货机构超八成落户前海
搜狐财经· 2025-11-02 14:1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范宏韬 前海作为国家赋予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深度依托香港国际金 融中心的资源禀赋,金融要素加速汇聚,机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经多年发展,前海管理局与香港金融 管理局建立了常态化联络合作机制。2025年2月,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前海成功举办,也 是首次在深圳召开,同步成立前海工作组。目前,"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落地率达九成,实现6项全 国"首创"、8项全国"首批"、2个全国"首家"深港跨境金融成果,形成了37个先行示范案例和一批深港金 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案例。 富邦银行(香港)今年获准在深圳前海筹建分行后,前海工作组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支持,并提供筹备 组临时办公场地,推动该分行尽快开业,拓展香港金融机构内地发展空间,为深港联动写下鲜活注脚。 近日,天津市属国资企业"和融期货"在前海设立华南分公司,成为今年第6家入驻前海的证券期货公 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圳新增证券期货机构中,超八成落户前海,充分彰显了前海金融业高质量发 展势头和优越营商环境。 在政策赋能下,深港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成为新亮点,为金融行业在前海发展提供无限空间。今年3月, ...
深圳新增证券期货机构超八成落户前海
证券时报网· 2025-11-01 17:33
前海金融业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前海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63.6亿元,增速达13.8%,呈现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2] - 前海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金融要素加速汇聚,机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1] - 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新引进75家风投创投机构,累计引入总数超296家,基金管理规模超3995亿元 [1] 金融机构集聚情况 - 今年以来深圳新增7家证券期货机构,其中超八成落户前海 [1] - 和融期货在前海设立华南分公司,成为今年第6家入驻前海的证券期货公司 [1] - 深港国际金融城已累计入驻金融机构达51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成,今年新吸引超74家金融机构入驻 [1] 深港金融合作与政策创新 - “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落地率达九成,实现6项全国“首创”、8项全国“首批”、2个全国“首家”深港跨境金融成果 [2] - 前海管理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建立常态化联络合作机制,2025年2月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前海成功举办 [2] - 富邦银行(香港)获准在深圳前海筹建分行,拓展香港金融机构内地发展空间 [2] 金融科技与跨境资本 - 港交所、汇丰、东亚、众安等一批港资金融机构在前海布局金融科技板块 [3] - 前海持续深化QFLP试点,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注册的QFLP管理企业94家,其中港资58家,占深圳市近九成,基金管理规模超529亿元 [3] - 通过香港引进国际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推动招银国际、集友股权等在前海注册成立QFLP试点基金 [3] 未来发展规划 - 前海将继续紧密联动南山区、宝安区,全力提升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发展能级 [4] - 未来将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吸引更多优质金融机构集聚,为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4]
资金跨境 科创先行 上海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 -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 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1][3] - 政策允许净资产规模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无需考虑净资产和"投注差"因素 仅需符合主体资格即可获得等额外债额度 2024年以来上海有8家科技型企业办理9笔试点业务[3] - 外债便利化政策帮助某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获得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 缓解企业因D轮境外融资未落地导致的现金流紧张问题[2] 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支持 - 非金融企业赴境外上市和外籍员工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外汇业务登记权限下放至银行 方便科技型企业获得境外资本市场融资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已为6家红筹科技型企业办理A股上市外汇登记[3] - 2024年以来辖内银行为5家科技型企业办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首发增发外汇登记 支持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近3亿美元[6] - 外国直接投资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试点政策累计落地126笔 金额近2亿美元 政策扩围效果显著[6] QFLP试点政策拓展 -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 通过对试点规模实行余额管理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两个市场资源 已有6家QFLP机构完成新模式下外汇登记[4] - QFLP试点采用"一门式受理"方式 主要投向生物医药 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高技术领域投资占比超40%[4] - 试点政策在引入国外高精尖机构和增强优质资源配置国内产业方面成效显著[4]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 - 多项高水平开放政策从临港新片区扩围至上海市全辖 降低科技型企业跨境投融资成本 办理外债签约登记近600笔 其中为科技型企业办理80余笔[5] - 截至3月末上海地区共有39家银行和828家优质企业参与试点 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37.41万笔 金额达2124.45亿美元[6] - 累计为53家专精特新企业办理高水平便利化业务3.2万笔 金额达31.36亿美元[6]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优化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升级至"3.0版" 便利跨国公司利用两个市场资源 提升跨境资金管理效能[9] - 上海市原存量5家试点企业直接适用新版本 政策将惠及更多科技型主体[10] - 支持科技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 开展资金归集 调剂和净额结算等业务[10] 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 通过特殊目的公司为境外算力企业提供设备租赁支持 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7] - 发布《上海市"科汇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便利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资金入境及使用 鼓励外资在沪设立科研机构[7] - 推动29项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 提升科技型企业跨境投融资业务效率[7]
七部门: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快讯· 2025-05-14 15:35
政策支持 - 七部门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1] -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便利性 [1] -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1] 融资渠道 - 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 - 用好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