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

搜索文档
一位北京女CEO要敲钟了
新浪财经· 2025-10-18 16:51
公司IPO进展 - 轻松健康集团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赴港上市铺平道路 [3] - 公司已完成八轮融资,累计金额约1.26亿美元 [10] - IPO前,创始人杨胤通过控股公司持股23.93%,为单一最大股东 [10] 公司业务演变 - 公司最初以轻松筹业务闻名,专注于大病求助众筹 [3][6] - 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轻松筹被民政部选定为第一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6] - 业务逐步向保险和综合健康服务拓展,公司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 [6] - 2024年,公司分拆剥离了线上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以及朵尔医院的业务及实体 [7] - 公司定位为一站式平台,专注于提供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 [8] 公司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3.9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9.4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6.56亿元人民币 [8][9]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的1.4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8440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为5120万元人民币 [8] - 保险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5%显著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 [9] - 健康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2%提升至2024年的65.3% [9][10] - 毛利率从2022年的82.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 [9] 公司运营数据 - 公司拥有1.7亿名注册用户 [10] - 公司与86家医药合作伙伴合作 [10] - 平台提供来自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合共294款保险产品 [10]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众筹成为创业风口,轻松筹模仿美国Kickstarter模式但转向大病求助 [6][11] - 竞争对手水滴筹由美团前员工沈鹏创立,采用地推模式,融资总额超40亿元人民币 [11] - 水滴公司于2021年上市,其平台累计筹款超370亿元人民币,帮助超170万大病患者 [11] - 行业存在假病人、职业筹款推广人抽佣等乱象,监管逐步完善 [12] - 民政部指定水滴筹、轻松筹、暖心惠民3家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 [12] - 行业公司普遍从“事后救火”的众筹业务转向“事前预防”的保险和健康管理业务以实现盈利 [12]
用户量大降约4800万,腾讯加持的轻松健康还“轻松”吗?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10:39
核心观点 - 公司剥离轻松筹业务后用户量大幅减少近4800万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显著下降 正通过AI医疗转型寻求港股上市但面临毛利率下滑及技术产出不明朗等挑战 [2][5][6][8][9][10][18] 用户与流量变化 - 活跃用户数量从2022年7050万降至2025年6月2270万 减少4780万 降幅67% [6][7] - 用户流失主因是剥离轻松筹业务导致流量入口缺失 且用户分散于微信等多平台 [6][7][8] - 公司定义活跃用户为年度内登录、浏览或完成交易的用户 认定标准较宽松 [7]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94亿元增长至2024年9.4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6.56亿元(同比增长84.7%) [10]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亏损910万元 2023年盈利9720万元 2024年盈利9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8600万元 [10]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82.6% 2023年79.9% 2024年38.3% 2025年上半年32.5% [10] - 毛利率下降主因综合健康服务包毛利率从93.6%降至40.4%(外包服务采购增加)及筛查服务毛利率从93%降至51.6%(现场执行成本上升) [11] 业务结构转型 -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81.5%降至2025年上半年22.9% [14] -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成为新重心 产品包括数字医疗研究协助和综合健康服务包 [15] - 保险业务年化保费总额下降:2022年13亿元 2023年12亿元 2024年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5亿元 [16] - 截至2025年6月 合作58家保险公司 覆盖2620万投保人及2920万被保险人 总保费收入54亿元 [16] AI技术投入与产出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2年5281.7万元增至2024年7203.7万元 但研发占比从13.4%降至2025年上半年5.4% [9] - 研发团队90人 占员工总数43.3% 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6个算法完成备案 [9] - 技术实际产出情况未明确披露 市场对技术投入产出比存疑 [9]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5.4% 2023年71.7% 2024年65.6% 2025年上半年65.9% [15]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35.1% 2023年25.3% 2024年22.9% 2025年上半年25% [15] 战略与资本运作 - 为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2024年6月剥离轻松筹业务至非上市主体 转型AI+健康服务赴港上市 [5][6] - 2025年1月回购Genesis和阳光人寿股份 代价分别为350万美元和684.77万美元 [15] - 股权结构为创始人控制38.94%投票权 IDG持股17.75% 阳光人寿持股10.56% 腾讯持股0.91% [15] - 计划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推动海外扩张 重点关注大湾区及东南亚市场 [16][17] - 收购标的标准为年营收5000万元至5亿元或拥有技术/跨境优势 已筛选超十家公司但未确定具体目标 [17] 行业背景 - 互联网健康平台因业务合规性及外资结构倾向境外上市 如同业水滴公司(美股)和平安健康(港股) [5] - AI医疗市场前景被看好但集中度较低 需尽早抢占市场份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