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女CEO带队,轻松健康要敲钟了
搜狐财经· 2025-10-18 17:02
近日,轻松健康集团IPO获证监会备案,为赴港上市铺平道路。 这家公司乍听陌生,旗下此前业务可能更为人熟悉轻松筹。"家人突然罹患重病,无法承担高额费用,请好心人帮帮 我们……"过去十多年,这样的求助信息频繁刷屏朋友圈,成为无数家庭在绝境中寻求希望的出口。 总部位于北京,公司创始人杨胤曾任职于IDG Inc。2014年她看好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机会,转身入局创业。直至去年, 轻松健康集团选择剥离轻松筹等业务,如今杨胤带着公司终于走到了IPO门前。 从轻松筹到轻松健康 她带队IPO了 杨胤,早年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招股书显示,她曾就职于IBM中国分部,后于2002年加入IDG Inc.(该公司其后 于2017年被IDG Capital Partners收购),最后出任职位为副总裁。 转折出现在2014年,众筹成为互联网创业风口,她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轻松筹。那时她的想法很简单,通过科 技和互联网的力量,汇聚小钱成就梦想。很快,杨胤辞去了IDG职位,以CEO身份加入轻松筹,正式踏上创业之路。 基于微信和移动端的模式,公司初期吸引了一批尝鲜用户,不过多围绕智能硬件、农产品等项目。直到那年底,轻松 筹出现了一个"拯救 ...
一位北京女CEO要敲钟了
新浪财经· 2025-10-18 16:51
公司IPO进展 - 轻松健康集团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赴港上市铺平道路 [3] - 公司已完成八轮融资,累计金额约1.26亿美元 [10] - IPO前,创始人杨胤通过控股公司持股23.93%,为单一最大股东 [10] 公司业务演变 - 公司最初以轻松筹业务闻名,专注于大病求助众筹 [3][6] - 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轻松筹被民政部选定为第一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6] - 业务逐步向保险和综合健康服务拓展,公司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 [6] - 2024年,公司分拆剥离了线上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以及朵尔医院的业务及实体 [7] - 公司定位为一站式平台,专注于提供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 [8] 公司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3.9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9.4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6.56亿元人民币 [8][9]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的1.4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8440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为5120万元人民币 [8] - 保险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5%显著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 [9] - 健康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2%提升至2024年的65.3% [9][10] - 毛利率从2022年的82.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 [9] 公司运营数据 - 公司拥有1.7亿名注册用户 [10] - 公司与86家医药合作伙伴合作 [10] - 平台提供来自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合共294款保险产品 [10]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众筹成为创业风口,轻松筹模仿美国Kickstarter模式但转向大病求助 [6][11] - 竞争对手水滴筹由美团前员工沈鹏创立,采用地推模式,融资总额超40亿元人民币 [11] - 水滴公司于2021年上市,其平台累计筹款超370亿元人民币,帮助超170万大病患者 [11] - 行业存在假病人、职业筹款推广人抽佣等乱象,监管逐步完善 [12] - 民政部指定水滴筹、轻松筹、暖心惠民3家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 [12] - 行业公司普遍从“事后救火”的众筹业务转向“事前预防”的保险和健康管理业务以实现盈利 [12]
一位北京女CEO要敲钟了!
36氪· 2025-10-18 16:48
公司发展与IPO进程 - 轻松健康集团IPO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为赴港上市铺平道路 [1] - 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业务调整,分拆剥离了线上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以及朵尔医院的业务及实体 [5]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杨胤通过控股公司持股23.93%,为单一最大股东 [10]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演变 - 创始人杨胤早年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曾就职于IBM中国分部,后于2002年加入IDG Inc,最后出任副总裁 [2] - 2014年,杨胤以天使投资人身份投资轻松筹,随后辞去IDG职位,以CEO身份加入并正式创业 [4] - 公司初期业务围绕智能硬件、农产品等众筹项目,后因一个成功的重病工程师救助项目,将业务方向调整为聚焦大病求助 [4] - 公司业务已从大病筹款逐步拓展至保险业务和综合健康服务,并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 [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9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9.4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6.56亿元人民币 [6][7]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的1.49亿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8440万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为5120万元人民币 [6][7] - 毛利率从2022年的82.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 [7]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16.7%上升至2024年的16.8%,2025年上半年为15.7% [7]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定位为一站式平台,专注于提供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 [6] - 保险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5%显著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9% [8] - 健康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5.3% [8] - 公司拥有1.7亿名注册用户,86家医药合作伙伴,并提供来自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共294款保险产品 [9] 融资历史与行业背景 - 公司共完成八轮融资,累计金额约1.2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IDG资本、阳光保险、德同环球、道生资本、腾讯等 [9] -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轻松筹被民政部选定为第一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 [4] - 行业主要参与者水滴公司已于2021年上市,其平台累计筹款超370亿元人民币,帮助超170万大病患者 [11] - 行业监管逐步完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规章明确要求平台对求助信息真实性负责 [12]
甩掉轻松筹 轻松健康集团IPO胜算几何?活跃用户连年流失 保险业务“套路深”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59
上市申请与业务重组 - 轻松健康集团于8月31日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此前1月28日递表但申请于8月20日失效[1] - 2024年6月公司分拆并剔除在线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和朵尔医院 相关业务注入北京众意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股权转让给中朗集团[3] - 分拆主要出于合规需求及避免争议业务成为上市包袱 轻松筹曾频繁卷入争议事件[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和6.56亿元[3]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利润2022年亏损909.8万元 2023年盈利9716.9万元 2024年盈利899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8604.5万元[3]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22年1.492亿元 2023年1.466亿元 2024年8439.5万元 2025年上半年5117.9万元[4] - 数字综合保险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81.5%降至2025年上半年22.9%[4] 运营指标与用户数据 - 毛利率持续下降:2022年82.6% 2023年79.9% 2024年38.3% 2025年上半年32.5%[5] - 活跃用户数量显著下滑:2022年7050万名 2023年6910万名 2024年6510万名 2025年上半年2270万名[5] - 保险业务高度依赖用户基础和平台流量 公司通过提升每份保单平均收入维持业务稳定性[6] 成本结构与营销策略 - 销售及营销开支2022年6580万元(占收入16.7%)2023年1.24亿元(25.3%)2024年1.59亿元(16.8%)2025年上半年1.03亿元(15.7%)[7] - 公司计划继续投资销售及营销举措以扩大用户基础 但无法保证投资能带来可比业务增长[7] 监管与投诉风险 - 旗下轻松保保险经纪2022年因销售违规被罚100万元 涉及"首月0元"等不实宣传[7]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轻松保存在乱扣费、恶意营销等用户投诉[8]
轻松健康二次冲击港股IPO:年营收近10亿元,IDG、阳光保险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9-04 16:07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览 - 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招商证券国际 此为2025年1月28日递表失效后再次申请[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是一家专注于提供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的一站式平台[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及6.5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54.95%[2] - 同期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3.25亿元、3.91亿元、3.62亿元及2.13亿元 毛利率年复合增长率为5.46%[2]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09亿元、0.97亿元、0.09亿元及0.86亿元 净利率分别为-2.31%、19.83%、0.95%及13.1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0.52亿元 银行存款0.43亿元 账上现金3.15亿元[3]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十 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七[4] - 中国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人民币441亿元增至2023年人民币185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3.2% 预计2028年达人民币8598亿元 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预期35.9%[8] - 数字健康服务渗透率从2019年0.6%增至2023年2.3% 预计2028年达7.3% 数字健康保险渗透率从2019年5.1%增至2023年6.6% 预计2028年达11.1%[8] 技术能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开发专有AI技术栈AIcare 具备可扩展性、深度集成性和专用性 应用于精准获客、欺诈防控、个性化营销及保险产品优化[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43.3% 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及39项软件著作权 完成六个算法在网信办备案[5] 客户与合作伙伴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有1.7亿名注册用户 86家医药合作伙伴 41个研究项目 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及294款保险产品[6]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活跃用户数量分别为7050万名、6910万名、6510万名及2270万名[6] - 保险经纪服务客户数同期分别为19家、19家、16家及28家 技术解决方案客户数分别为24家、21家、25家及21家[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75.4%、71.7%、65.6%及65.9%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同期分别为41.9%、36.1%、70.1%及77.4%[7]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累计融资1.26亿美元 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阳光保险集团、德同资本、腾讯等[9] - 上市前股东架构中 创始人杨胤持股23.93% IDG资本合计持股17.75% 阳光保险集团持股10.56% 德同环球消费投资持股8.57%[9]
甩掉轻松筹,轻松健康集团IPO胜算几何?活跃用户连年流失,保险业务“套路深”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17
上市申请与公司背景 - 轻松健康集团于8月31日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此前1月28日递表但申请于8月20日失效[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专注于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4] - 2024年6月分拆并剔除在线疾病筹款服务(轻松筹)和朵尔医院 相关业务注入北京众意互联 股权转让给中朗集团[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和6.56亿元[4] - 持续经营业务期内利润2022年亏损909.8万元 2023年盈利9716.9万元 2024年盈利899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8604.5万元[4]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2年1.492亿元 2023年1.466亿元 2024年8439.5万元 2025年上半年5117.9万元[5] - 毛利率持续走低 2022年82.6% 2023年79.9% 2024年38.3% 2025年上半年32.5%[6] 业务构成 - 数字综合保险服务为收入主要来源 报告期各期占比分别为81.5%、66.7%、34%、41.6%和22.9%[5] -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包含子板块:子医学研究辅助服务2024年收入2624万元(毛利率8.1%) 2025年上半年774万元(毛利率28.8%)[7] - 技术服务平台毛利率保持高位 2022-2025年上半年均超过95%[7] 用户与运营数据 - 活跃用户数量明显下滑 2022年7050万名 2023年6910万名 2024年6510万名 2025年上半年2270万名[6] - 保险业务高度依赖用户基础和平台流量 公司通过提升每份保单平均收入维持保险服务收入稳定[7]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显著 2022年6580万元(占收入16.7%) 2023年1.24亿元(25.3%) 2024年1.59亿元(16.8%) 2025年上半年1.03亿元(15.7%)[8] 监管与投诉情况 - 旗下轻松保经纪2022年因销售违规被罚100万元 涉及"首月0元"等不实宣传[8]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轻松保存在乱扣费、恶意营销等用户投诉[9]
新股消息 | 轻松健康集团更新招股书 2024年收入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9:19
公司上市进展 - 轻松健康集团于8月31日向港交所更新招股书 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一站式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解决方案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企业微信账号及网站提供服务 [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10 在数字健康服务细分市场排名第7 [4]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业务 - 数字营销(科普服务)于2023年推出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服务5名 21名和25名客户 [5] -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创作208,100条 576,600条和292,000条科普内容 [5] - 数字医学研究辅助服务2024年开始运营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服务5名和9名客户 累计承接9个研究计划 [6] - 综合健康服务包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服务6名 8名 13名和13名企业客户 [7] - 筛查相关推广及咨询服务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服务3名 7名 13名和5名客户 [8]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组织超过1,000次 1,500次 4,800次和900次早期疾病筛查活动 覆盖就诊量分别为261,000次 226,000次 423,000次和69,000次 [8] 健康保险服务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平台提供58家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294款保险产品 较2024年底增加17家合作伙伴和28款产品 [9] 财务表现 -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4.90亿元 9.45亿元和6.56亿元人民币 [9] - 2023年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利润分别为7361.6万元 1039.8万元和8604.5万元人民币 [9] -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92.9% 从2023年的4.90亿元增至9.45亿元 [10] - 毛利率从2023年的79.9%下降至2024年的38.3% 主要因收入成本占比从20.1%上升至61.7% [10] - 销售及营销开支2024年达1.59亿元 占总收入16.8% 较2023年的1.24亿元(占比25.3%)有所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