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

搜索文档
财政金融协同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信贷成本,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1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同样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贴息最高1万元[2] 政策具体细则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2] - 借款人只需在申请贷款时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交易信息,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贴息金额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4] - 政策仅支持真实的消费行为,非消费领域或违规套利行为无法取得贴息资金[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后,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返还已支付利息或直接扣除未来利息[5]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经营活动,不得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5] 政策实施与监管 - 政策实行全流程管理,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严格审核资金拨付,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贷款经办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并强化信贷管理[7] - 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等部门落实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深化消费场景融合,优化审批流程和利率定价[8] - 商务部将加强政策宣介,督促地方审核贷款合规性,确保政策红利惠及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8]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预计可带动1元贴息资金撬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服务业供给[3] - 政策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3]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印发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40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记者汪文正)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 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 贷款贴息政策。 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部等九部门明确,对于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 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 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此前,7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两项贷款贴息政策进行了部署。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 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 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 针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部等三部门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 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 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