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建行答21:全力落实服务业贴息贷款政策 多举措管控资金用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0: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汉垚 见习记者冯紫彤 10月30日晚,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并举办线上业绩说明会,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就服务 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落实进展,以及相关贷款资金用途监测方式等问题,回应了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的提问。 8月12日,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的通知》, 明确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经营主体按贷款本金给予年化1%贴息,单户享受贴息的贷 款规模上限为100万元。建设银行正是21家全国性经办银行之一。 针对上述政策落实,生柳荣表示,建设银行已第一时间在官方渠道发布贴息政策公告,全力落实、有序 开展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相关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广大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知悉 政策内容;另一方面启动政策适配性改造,优化操作流程,计划于年内部署线上补充协议签署、线上用 途证明材料收集等相关功能。 在贷款资金用途监测层面,生柳荣介绍,针对贴息贷款客户,建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核查方式, 逐户收集用途证明材料,加强资金流向管控。"确保政策红利用好用到位,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市场主 体。" 他进一步指出,近年 ...
商务部等9部门:优先支持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REITs
搜狐财经· 2025-09-19 10:34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旨在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1] 金融保险支持措施 -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盘活社区周边闲置商业设施,优先用于发展一老一小服务 [1] - 优先支持社区商业综合体、邻里中心、百货商场、菜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 - 充分利用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1] - 落实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支付与服务保障 - 要求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 [1] - 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以提升服务便利性 [1] 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 - 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 [1] - 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1]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2]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针对居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4][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详情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约为利率水平的1/3[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详情 - 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4]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7] - 贷款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3] 政策背景与依据 - 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5]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6] 政策预期效果 - 初步测算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10]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8] - 政策打破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体现普惠性[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0]
短期慢牛持续,聚焦成长和补涨
华金证券· 2025-08-17 14:32
历史复盘与驱动因素 - 2005年以来上证综指PE分位数突破60%共7次,其中6次继续上涨,平均持续2-4个月[6] - 驱动上涨的核心因素:5次制造业PMI上升、3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6] - 政策刺激案例:2009年"四万亿"政策推动上证上涨72.12%[9] 当前市场趋势 - 7月出口同比增速7.2%,超预期回升[11] -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增速分别为7.3%和6.2%[11] - 全A盈利增速从2024H1的-3.32%回升至8.39%[12] 政策与流动性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覆盖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18] - 7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升至3.1%,但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仍高[19] - 8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9445亿元[19] 行业配置建议 - 低估值补涨行业:大金融中的银行、周期中的交运/煤炭/石化[26] - 高性价比成长行业:汽车(PE分位数73.2%)、传媒(52.7%)、机械设备(74.9%)[29] - 消费行业推荐:农林牧渔(PE分位数3.9%)、食品饮料(12.2%)、家用电器(26.2%)[32] 风险提示 - 历史经验可能不适用未来市场[2] - 政策变化可能超预期[2] - 经济修复进度存在不及预期风险[2]
刚刚!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8:1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3][4]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后续可视效果延长 [4][5]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覆盖8类消费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5] - 贷款需满足: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到位,用途为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5]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政策 [5][6] 贴息标准与资金分担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不超过1年,中央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6] - 贴息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改善基础设施)和流动资金贷款(提升服务能力),不可与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重复享受 [6] 经办银行与流程 - 21家全国性银行参与,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政策性银行 [7] - 贷款审批流程:经营主体申请→银行自主审批→签订合同(含贴息条款)→按月汇总审核→按季反馈结果 [8] 贴息资金管理 - 资金结算分阶段:2026年1月申请需求→2月省级提交结算报告→财政部拨付资金→10个工作日内省级拨付至银行→银行返还或抵扣利息 [9] - 资金清算需在2027年1月前完成,建立月度台账并接受财政部监管局抽查 [10] 行业支持重点 - **餐饮住宿**:提升服务品质与设施,强化餐饮文化及旅游融合 [13] - **健康**:覆盖医疗、药品制造、健康设备等全产业链 [13] - **养老**:支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及设施建设 [14] - **文化娱乐/旅游**:丰富文旅供给,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15] - **体育**:增加消费场所与赛事活动 [15] 监督与责任 - 实行"自审自贴"模式,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严格审核资金用途 [11] - 严禁资金流向房地产、理财等套利活动,违规将追回资金并处罚 [11][12]
财政部:消费贷款贴息仅限真实消费 违规套利不予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8-15 01:31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支持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 [3] - 非消费领域使用贷款或违规套利行为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贷款资金需用于经营活动 包括拓展空间 优化布局 提升硬件 增加业态 人员培训 产品研发等 [3] - 重点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3]
九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旅游等服务业经营主体最高可获100万贴息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47
政策核心内容 - 九部门联合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4] - 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5]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人民币 [1][6]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5] - 资金必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理财套利活动 [2][6][12] - 经办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 经营主体需向所在地银行申请贷款 [1][7]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自主决策放款条件 [8]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需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8] - 贷款合同需明确贴息条件 资金用途及贷后管理要求 历史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追溯 [8] 贴息资金管理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需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交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9] - 省级财政部门在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中央财政资金将根据预算安排拨付 [9] - 贴息资金拨付后 经办银行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利息 并每月公开资金流向 [9] 行业覆盖细节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 旅馆服务及民宿服务等细分行业 [14]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及中药材种植等 [14] - 养老领域覆盖照护服务 老年用品制造及智慧养老服务 [15] - 文化娱乐和旅游领域包含文艺表演 景区管理及旅客运输服务 [16]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赛事组织 健身休闲活动及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16]
双贴息!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来了
新华网· 2025-08-14 16:57
政策特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政策被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体现普惠性设计[3] - 政策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满足多元化需求[3] - 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 加大融资支持[6] 政策实施 - 政策实施涉及经办机构操作 金融监管 财政资金管理等多环节[9] - 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9] - 各部门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政策落实[9]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申请条件、办理流程→
搜狐财经· 2025-08-14 13:0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贴息支持居民真实消费行为 涵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 买车装修家具家电手机电脑等大额商品消费 以及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 [1] - 政策执行期为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 居民在相关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并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支持 [1]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 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 [1]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多笔叠加后在同一贷款机构最高享受贴息1000元 [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可多笔叠加 加上小额消费贴息后在同一贷款机构最高享受贴息3000元 [2] - 贷款经办机构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取得借款人授权 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 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承担部分 [3] - 例如消费者使用年利率3%的贷款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 全年利息6000元 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相当于1/3利息补贴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核心是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 支持其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5] - 政策覆盖今年3月16日到年底期间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并已收到贷款资金的经营主体 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 [5] - 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6]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 或扩大支持范围 调整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6] - 借款主体无需进行贴息申请 只需按正常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 [7] -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 对经营主体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对应贴息资金 对未来需支付利息在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贴息资金 [7] - 例如餐馆今年10月1日获得1年期贷款90万元用于引进设备扩大场地 可享受贴息共9000元 经办银行明年2月收到贴息资金后 一次性返还10月至次年1月贴息3000元 次年2月至9月每月直接扣除当月贴息750元 [8]
这两项贴息政策,关系着你我的消费开支
新华社· 2025-08-14 11:31
政策概述 - 中央财政首次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以财政金融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1][2][3] - 政策通过"真金白银"方式助力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提升消费服务水平 支持范围涵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1][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2]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政策实施期为1年 [2]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 多笔叠加后在同一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5万元以下消费)或3000元(含5万元以上消费) [4] - 申请条件要求在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期内获得消费贷款且有真实消费行为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贴息对象为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 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服务领域 [3]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可贴息1年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贴息金额最高1万元 [3] - 申请条件要求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适用期为今年3月16日至年底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的主体 [5][6] 办理流程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需借款人授权经办机构识别交易信息 机构通过补充协议获取授权 贴息资金在收息时直接扣减 [8][9]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 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一次性返还已支付利息贴息 未来收息时直接扣除贴息资金 [10][11] 政策效果案例 - 个人消费案例:20万元消费贷款年利率3% 无贴息时年利息6000元 贴息后最高减少利息2000元(补贴三分之一) [13] - 服务业案例:餐馆90万元1年期贷款 贴息总额9000元 银行分两阶段处理:一次性返还3000元(4个月贴息) 后续每月直接扣除750元贴息 [15] 政策亮点与原则 - 五大亮点:消费贷款领域"国补"/补贴方式精准/支持消费力度大/惠及范围广/贴息流程高效 [16] - 五项原则:坚持服务消费群体及经营者/简单易行/贴近生活/市场化法治化运作/部门协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