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专题 | “反内卷” :市场可能误解了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19 11:23
核心观点 - 市场对"反内卷"的理解存在分歧,多数观点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理解,但实际差异显著 [2] - "反内卷"与"反过剩"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需求强劲领域供给主动增加,后者是需求下滑导致的被动过剩 [3] - 当前内卷现象集中在中下游和民企,与供给侧改革时期上中游和国企过剩形成对比 [4] - 政策调控需避免中上游供给过度收缩导致价格"超涨",化工行业已开始保供稳价 [6] - 反内卷政策组合可包括鼓励行业并购、提高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等 [8] 误解"内卷内涵" - 需求成因不同:过剩是需求下滑导致的被动过剩,内卷是需求强劲领域的主动供给增加 [3] - 物价表现不同:过剩是企业跟随式降价,内卷是企业主动降价无序竞争 [3] - 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2.6以下),内需行业仍处历史中位数 [3] - 出口商品价格(同比-5%以下)低于内销价格(同比-1%~-2.5%),反映主动降价内卷 [3] - 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是中下游、民企更内卷 [4] 误解"针对领域" -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集中改造,传统落后产能并不落后 [5] - 2020年以来高耗能行业产能增速为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达20%以上 [5] - 2024年中以来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4%)持续高于用电量增速(1%) [5] - 政策或针对部分中上游供给过快增长行业(煤炭、光伏、生猪等)予以调控 [5] - 原煤产量增速冲高至5%以上导致煤价大跌,生猪存栏增速(2%)升至近年高位 [5] 政策影响与风险 - 供给侧改革时上游价格上升改善企业盈利,但下游利润明显走弱 [6] - 金属价格上涨10%将利空下游利润增速1.9个百分点 [6] - 化工行业已部署"保供稳价"应对价格异常上涨 [6] - 反内卷需发展非过剩领域需求(如服务业),引导供给结构适配需求转型 [8] - 服务业需求端"三驾马车"空间巨大,供给端就业不足 [8] 政策工具与措施 - 日韩经验:促进企业间交叉持股避免过度竞争 [8] - 德国经验:坚持高标准酿造体系和地域风味差异化 [8] - 解决设备更新"监管套利"是重要手段,对就业影响较小 [9] - 2024年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冲高至近20%,但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速下滑近10个百分点 [9] - 强制淘汰老设备非常必要,且对生产和就业影响有限 [9] 行业数据与表现 - 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由2.8下滑至2.6以下,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21] - 内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回落至1.3左右,处于历史中位数 [21] - 纺织服装、玩具、家具、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明显 [21] - 外需依赖行业规模以下从业人员占比明显上升,显示行业集中度下降 [22] - 石化产业链下游PPI史上首次较上游价格"超跌" [40]
“反内卷”系列专题之四:“反内卷”:市场可能误解了什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7 22:12
内卷内涵误解 - 供给侧改革是需求下滑导致高耗能行业产能被动过剩,当下是需求强的外需行业主动增加供给,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降至2.6以下,内需行业降至1.3左右[20][21] - 供给侧改革前过剩领域盈利与投资下滑,当下内卷领域盈利下行但投资扩张,外需行业投资增速达13%[2][28] - 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中下游、民企更内卷,中游和下游固定资产周转率处于历史最低位,民企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3][39] 针对领域误解 -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改造,产能增速近0,投资增速曾超20%,现保持6.3%,增加值增速4%高于用电量增速1%[45] - 政策或调控部分中上游过快增长行业,如煤炭产量增速超5%、生猪存栏增速2%致价格下跌,避免中上游过度收缩[53] - 上游价格上涨会加剧下游成本压力,若金属价格涨10%,下游利润增速降1.9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已在保供稳价[5][65] 政策抓手误解 - 应发展服务业等非过剩领域需求,服务消费缺口3万亿,服务业就业不足,投资缺口3.3万亿,5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15.3%[69][84] - 解决设备更新“监管套利”,强制淘汰老设备,2024年设备购置投资增速近20%,废弃资源利用生产增速从20%降至10%[104] - 治理拖欠款项,目前应收账款占比从11%升至15%,周转率从9倍降至6倍,2019年清欠6600亿,2025年新条例施行[113][119]
深度专题 | “反内卷” :市场可能误解了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17 21:34
误解"内卷内涵" - "内卷"与"过剩"存在本质区别:"过剩"是需求下滑导致的供给被动过剩,而"内卷"是需求强劲领域供给主动增加。供给侧改革前地产基建需求走弱导致高耗能行业产能被动过剩,而当前外需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2.6以下),内需行业仍处于历史中位数 [3][21] - 物价表现差异明显:"过剩"表现为需求下滑引发的跟随式降价,"内卷"则是需求强劲下的无序降价竞争。当前外需领域投资增速达13%,出口商品价格(同比-5%以下)甚至低于内销价格(同比-1%~-2.5%) [3][40] - 供给问题结构不同:供给侧改革前上中游、国企供给过剩,本轮中下游、民企更内卷。当前民企固定资产周转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国企处于历史中位数(50%) [4][49] 误解"针对领域" -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产能集中改造:2020年以来钢铁等行业产能增速接近0,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达20%以上,反映节能改造效果。2024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4%)持续高于用电量增速(1%) [5][60] - 政策调控聚焦中下游:可能针对煤炭(原煤产量增速冲高至5%以上)、生猪(存栏增速2%至近10年高位)等供给过快行业,但需避免上游价格"超涨"加剧下游成本压力。测算显示金属价格上涨10%将利空下游利润增速1.9个百分点 [5][6][77] 误解"政策抓手" - 国际经验显示多元化政策组合有效:日本通过企业交叉持股避免过度竞争,美国采用市场机制改革钢铁工业,德国啤酒业通过高标准差异化构建非价格竞争生态 [8] - 发展服务业是关键突破口:服务业需求端缺口达3万亿,就业恢复弱于需求。生活性服务业工资增速累计达18.1%,完全可承接制造业失业人口 [98][99][115] - 设备更新存在"监管套利"问题:2024年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冲高至20%,但废弃资源利用业增速下滑10个百分点,反映企业保留老设备内卷出口。强制淘汰老设备对就业影响有限 [9][142] 供给问题表现形式 - 投资行为分化:供给侧改革前过剩领域盈利与投资同步下滑(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由10%降至负值),而当前内卷领域盈利下行但投资扩张(外需行业投资增速由0%升至10%以上) [32][38] - 价格传导异常:石化产业链下游PPI史上首次较上游"超跌",出口产业链外销价格(-5%)低于内销(-1%~-2.5%) [40][44] - 成本压力结构变化:当前下游行业成本率达87%的历史高位,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成本率高度反相关。消费行业周转率由2.5降至2.2,成本率由81.7%升至83.4% [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