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原料

搜索文档
华熙生物指责券商“误导市场”并称已获道歉,研报撰写人回应:内容合规
经济观察网· 2025-05-20 23:04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9家券商机构发布的10篇研报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并误导市场[1] - 公司已向证监会反映情况并收到部分券商道歉但未透露具体内容[1] - 被点名券商包括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等其中多数表示对涉事研报不知情或需协调回应[1] 研报内容争议焦点 - 券商研报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对比称前者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和安全性优势[3] - 华熙生物反驳称这些对比缺乏科学依据未经第三方专业论证且无视药监局审批数据[3] - 公司认为研报本质是为巨子生物站台构建"题材幻象"以营造更大市场预期[3] 行业协会立场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回归科学本质[3] - 协会秘书长透露华熙生物2024年面临业绩下滑70.59%和团队贪腐问题[4] - 华熙生物称获得两家协会支持但遗憾相关方未参与科学讨论转向社交媒体制造评论[4] 巨子生物与华熙生物业绩对比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首次超越华熙生物[6] - 华熙生物同期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6] - 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82%营收基于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6] 分析师回应 - 参与撰写研报的分析师强调内容合规基于公开资料整合且有完整质控流程[2][7] - 分析师否认"站台"行为称行业研报需横向对比不同公司但会保持客观平衡[7][8] - 指出医美行业研报需符合生物化学专业要求数据来源包括付费数据库等[8]
玻尿酸女王反腐的真正目的
虎嗅APP· 2025-04-01 08:07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因内部反腐和业绩下滑引发市场关注,背后反映公司战略布局失误和增长焦虑 [3][4][5] - 公司错过胶原蛋白新风口,仍困于玻尿酸业务,面临原料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竞争 [9][12][15] - 内部管理混乱已影响品牌价值和销售,创始人赵燕试图通过反腐"拨乱反正" [16][17][20] - 在业务短期难改善情况下,公司选择控费"抠利润"作为快速提升业绩的手段 [23][25][28] 行业分析 玻尿酸行业现状 - 全球玻尿酸原料产能超800吨(华熙生物+鲁商发展合计),远超市场需求 [9] - 原料价格从2017年210元/克暴跌至2021年124元/克,降幅达41% [9] - 行业从技术稀缺转向产能过剩,利润空间收窄 [9] 胶原蛋白新风口 - 2021年起胶原蛋白成为市场追捧新成分,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 [11] - 华熙生物2022年才收购益而康进军该领域,业务尚未成规模 [12] - 胶原蛋白护肤品和医美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加剧玻尿酸业务压力 [11][12] 公司经营问题 战略失误 - 未能及时预判玻尿酸产能过剩,错过布局胶原蛋白最佳时机(2021年) [15] - 护肤品品牌同质化严重,润百颜、夸迪、米蓓尔产品价格带重叠 [25] - 医美新品(唇部/颈部玻尿酸)缺乏差异化,难以突破爱美客等竞品市场 [25] 管理混乱 - 2022年创始人被举报侵占小股东利益,虽经调查无违规但暴露内耗问题 [17] - 2024年核心品牌夸迪前主理人枝繁繁公开控诉职场霸凌,引发消费者抵制 [17][18] - 前员工直播带货曾创单场GMV3577万元,粉丝转化率近50%,反目事件影响销售 [18] 财务表现 费用结构 - 销售期间费用率从2018年38.23%升至2023年61.72% [27] - 销售费用从2018年2.84亿元飙升至2023年28.42亿元,费用率从22.46%增至46.78% [27] - 职工薪酬占销售/管理/研发费用比重分别为26%/47%/44% [27] 利润率变化 - 毛利率保持高位(2023年73.32%,2024Q3 73.93%)但净利率从2018年33.56%降至2023年9.59% [27] - 高销售费用是拖累净利润主因,控费成为改善利润率最快手段 [27][28] 未来展望 潜在改善路径 - 消费复苏带动颜值经济回暖,可能带来短期业绩反弹 [31] - 非玻尿酸业务突破(如胶原蛋白产品收入占比达30%) [31] - 财务指标持续改善(营收增速转正、利润率提升) [31] 长期挑战 - 依靠控费带来的业绩改善难以持续 [30] - 需实质性解决产品创新和战略布局问题 [25][29]
国内首款“三文鱼针”即将问世,又一大单品已到爆发前夜?
界面新闻· 2025-03-26 13:35
国内PDRN市场发展现状 - 江苏吴中旗下注射用透明质酸钠-PDRN复合溶液已完成全部临床受试者入组,预计2024年下半年提交上市申请,将冲击国内首个PDRN三类械产品[1] - 目前国内尚无PDRN溶液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现有产品均通过进口化妆品备案销售[3] - 国内布局PDRN的企业已超过20家,包括华熙生物、江苏吴中、华东医药、复星医药等行业巨头[3] - PDRN具有刺激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增生的能力,在修复、抗衰老及改善肤质方面应用价值显著,且与人类DNA相似度达98%,安全性高[3] PDRN技术特点与市场潜力 - PDRN主要从鳟鱼和鲑鱼精巢提取,医美市场称为"三文鱼针"或"婴儿针",最初应用于创面愈合、骨骼软组织再生等临床场景,后拓展至抗衰领域[5] - PDRN能有效修复受损DNA,激活腺苷受体调节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6] - 预计2029年全球PDRN市场规模达2.85亿美元,中国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9.02%,增速全球最快[9] - 韩国品牌丽珠兰2024年市值达30608亿韩元(约153亿人民币),年股价涨幅83%,中国市场贡献显著[12] 市场竞争格局与国产替代路径 - 当前国内市场被韩国品牌主导,包括普丽兰、氐殊350、丽珠兰、得玛莎等,价格区间400-5000元/次不等[10][11] - 国产PDRN突围路径包括:技术突破(如瑞吉明生物全球首款人工合成PDRN原料)、合规化优势(填补三类械空白)、性价比与渠道下沉[17][18][19] - 佰傲再生通过创新微球技术使PDRN真皮渗透强度提升44倍,解决透皮吸收难题[17] 再生医美产品对比 - 再生医美主要产品包括:PLLA/PDLLA为主的"童颜针"、PCL/CMC为主的"少女针"、PN/PDRN为主的"婴儿针"[20] - 婴儿针(PDRN)作为水光针剂,单价3500-5000元,显著低于童颜针(3000-20000元)和少女针(3000-15000元),但维持时间较短(3-6个月)[22][23] - 首个国产PDRN三类械预计2026年获批,童颜针和少女针仍保有先发优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