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玻尿酸女王”重回业务一线半年,华熙生物核心业务未止跌
36氪· 2025-10-30 10:57
"玻尿酸女王"赵燕重回华熙生物(688363.SH)业务一线已经半年,公司业绩尚未走出低迷。 10月28日晚间,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 降18.36%;归属于上司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30.29%。今年前三季度利润的下滑同样 受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同比下降影响。 在2024年华熙生物遭遇上市以来"最差业绩"后,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今年3月宣布从研发端重回经营 一线、重返创业状态,并在内部开启"刮骨疗毒"式的变革。 "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调整。"华熙生物在财报中表示,从过去一年的表 现来看,这些调整包括管理层调整、压缩销售费用、战略转型等。 "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时间积累,预计将经历'费用与外包控制—模式探索—组织与人才调整—系统夯实与 协同'的发展过程。"华熙生物方面表示。 01 业绩股价双承压 医美市场变化迅速。华熙生物在2021年7月巅峰时期市值达到近1500亿元,但此后几年,其市值大幅缩 水,10月29日华熙生物总市值为259.77亿,不到高峰的两成。 华熙生物曾颇受资本青睐。20 ...
善协作的科创走廊有活力(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3] 区域协同创新生态 - 一条100多公里长的广深港科创走廊在地理空间上串珠成链,并在创新生态与区域协同发展上提质增效,推动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和资源汇集流动 [2]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网络加速创新进程,例如柏垠生物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创新接力” [4] - 深圳光明区“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为科研人员提供关键支撑,楼上与科研院所共享设备,楼下即为生产车间,便于科学家与工程师随时讨论 [5] - 珠三角成熟的精密仪器和自动化设备产业链为创新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支持,粒影生物定制的高通量蛋白纯化设备成本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20,效率提升数倍 [5]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搭建桥梁,其团队将实验室原型转化为能承受数万次模具冲压的精密构件,满足珠三角制造业的鲜活需求 [7] - 粤港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深化,走廊内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超过40家 [8] 政策与制度支持 - 深圳光明区为合成生物等企业提供科研经费补贴和专利申报绿色通道 [5] - 光明区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等措施,近两年各类创新主体牵头和参与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超200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年均34.5亿元 [6] 前沿技术应用与突破 - 柏垠生物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本土菌株进行基因工程优化,培育出能大量复制微生物的工程菌,研发历时近3年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跨越 [4] - 粒影生物生产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 [5]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团队将电容传感器从笨重平板探测器升级为小巧探头,监测异常时实时报警,效率比传统抽样检测提升近百倍,并正训练AI系统自动解读数据 [8] - 希格生科通过AI算法快速筛选数亿级分子,精准找到能靶向肿瘤的化合物,大幅提升新药研发效率 [10] 创新平台建设与成果 - 广东围绕科创走廊布局建设了26个重点创新平台,平台内各类创新主体2024年累计申请PCT专利占全省约1/10 [11]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吸引高端人才,希格生科团队中80%以上为研发人员,近70%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10] - 深圳医学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于2025年6月27日正式启用,旨在构建大湾区临床试验闭环生态,整合资源 [10]
地理相邻、优势互补 创新资源汇集流动 善协作的科创走廊有活力(科技自立自强·科创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0
核心阅读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 次登顶。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资源汇集流动,实验室里的灵感能快速地结出产业的硕果。这条100 多公里长的科创走廊,不仅在地理空间上串珠成链,更在创新生态与区域协同发展上提质增效。 清晨8点,深圳光明科学城,柏垠生物创始人钟超已经忙开了。这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 科学家,在产业创新的"试验田",转型为科创企业掌舵人。 "从线虫寿命延长的基础研究,到化妆品抗衰成分的商业化,再到医疗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离不开粤 港澳的'创新接力'。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孵化企业的原因之一。"钟超口中的"这里",不仅是光明科学 城——往西北,珠江口东岸线依次串起东莞、广州;往南,接通深圳、香港,形成一条100多公里长的 科创走廊。 先天区位优势叠加资源禀赋,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推动创新主体高度集聚, 创新资源汇集流动,在广深港科创走廊交融成一曲曲创新"交响乐"。 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 超日本的"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 ...
医美主论坛+9个分论坛观众报名!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2 09:58
为推动我国整形外科健康、蓬勃发展,增进整形外科与相关学科交流与合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定于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 在 北京 举 办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同期举办 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论坛由北京八大处整形 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论坛由 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 主办。 大会设置主论坛、创新转化大赛决赛、及 9个分论坛 ,报名链接均见本文。 参会免费,现场有企业产品 展览, 欢迎报名! 15:40–16:00 演讲主题: 《系列合成生物蛋白材料在医美护肤领域的应用》 演讲嘉宾:赵俊,总经理,英特菲尔生物制品产业研究院 16:00–16:20 演讲主题: 《重组胶原蛋白设计3.0:再生能力的提升(暂定)》 演讲嘉宾:赵铧,CEO,江苏美尚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20–16:40 演讲主题: 《PDRN(三文鱼水光)在医美植入剂领域的应用和功效》 演讲嘉宾:周贵,总经理,北京丽徕科技有限公司 主论坛、大赛决赛、投融资分论坛报名方式: 请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 阅读全文 : https://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投资工具书:掘金新兴,北证领航
华源证券· 2025-10-20 15:51
核心观点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发布,从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样本,旨在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的整体表现,兼具稀缺性与成长性 [3] - 该指数成分股集中于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2025年以来平均涨幅约57%,日均换手率超7%,表现优于其他专精特新指数及宽基指数 [3] - 预计首批指数基金发行约10只,平均规模5亿元;到2027年,指数基金存量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与北证50形成“主流稳健+创新高增”的双元互补格局 [3] 专精特新战略背景 - “专精特新”指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截至2024年11月,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3][8] - 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着力突破工业“六基”瓶颈,在产业链中起“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作用,解决“卡脖子”问题 [9][10] - 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键平台,与专精特新战略协同,构建从“小巨人”到单项冠军的多层次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和自主化 [3][12][13] 指数编制与结构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样本空间需满足上市超6个月等条件,经流动性筛选后选取市值前50的“小巨人”企业,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每半年调整一次,单样本权重不超过10% [27][32] - 指数前15大成分股合计权重达56%,行业分布以机械设备(30%)、电子(16%)、电力设备(12%)为主,覆盖新消费、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等热点概念 [3][44][47][58] - 编制方法与北证50核心差异包括:限定“小巨人”企业、流动性筛选更严格、样本调整比例更高(20%),成长性更优但利润规模较小 [3][98][99] 成分股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成分股营收中位数4.09亿元,归母净利润中位数0.37亿元;其中3家企业营收超20亿元,42%的企业归母净利润超5000万元 [3][50][52] - 2024年成分股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和10%,毛利率中位数约30%,ROE中位数7.4%,研发费用率中位数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3][71][74][75] - 2025年以来成分股平均涨幅57%,日均换手率超7%,总市值均高于20亿元,约26%公司市值在50-100亿元区间,40%以上公司PE TTM超100倍 [3][54][55][56][63] 指数对比分析 - 相较于其他专精特新指数,北证专精特新在营收规模、市值中位数(34亿元)上偏小,但成长性居中,估值水平相对较低(PE TTM 71倍) [68][69][79][85] - 与北证50相比,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在流动性筛选、样本调整比例及企业属性上更具严格性和成长导向,形成差异化投资基准 [3][98][99] - 指数行业分布聚焦机械设备、电子等领域,与其他指数以电子为第一大行业相比更具多元性,成分股在高端制造、先进技术领域覆盖广泛 [65][66] 发展前景与基金预期 - 北交所“小巨人”企业达155家,占北交所总市值一半以上,75%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尚未进入资本市场,后备力量充沛 [3][90][91] - 预计首批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发行约10只,平均规模5亿元;到2027年,指数基金存量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3] - 指数成分股动态调整机制明确,部分市值门槛不符企业可能被调出,而天工股份、星图测控等优质公司有望纳入,增强指数活力 [92][94][95]
议程更新!快报名~医美投融资分论坛|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19 10:11
大会基本信息 - 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办 [3] - 同期举办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大赛决赛及9个分论坛 [3] - 投融资分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日在北京市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4] - 参会免费,现场设有企业产品展览 [4] 论坛组织方 - 主办方包括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思宇MedTech、金雨茂物、清华科技园医工交叉创新中心、紫牛基金 [5] 上午场演讲议程(9:00-12:00) - 金雨茂物投资副总经理孙海顺将分享《投资视角下医美产业现状及机会》 [5] - 紫牛基金合伙人俞波将探讨《投资视角下的轻医美行业发展趋势洞察》 [5] - 北正赛欧生物科技董事长赵涌将介绍干细胞与外泌体联合应用对术后创口的修复 [5] - 多美康生物医药董事长郭志栋将讲解胶原基生物医用材料 [6] - 威脉医疗董秘赵培将展示高能单极射频突破技术定义抗衰新体验 [6] -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医药研究所所长彭家伟将分享再生医学重组修复类研究及产业化 [6] - 圆桌论坛将讨论医美投融资现状和趋势,参与方包括思宇MedTech、康龙化成、九合创投、博派资本 [6] 下午场演讲议程(14:00-16:40) - 启迪基金事业部副总经理袁铭宏将分享启迪大健康投资组合和医工交叉创新中心 [6] - 苏州佰福激光品宣总监廖子琰将探讨国产医美光电设备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6] - 北京国光领航科技COO连艳杰将介绍高端国产化激光医疗设备的发展实践 [6] - 卓优医疗CTO周平将讲解新一代无针给药技术在国内外医美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6] - 北京星医联科技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凯平将展示功能核酸纳米技术在轻医美行业应用 [6] - 英特菲尔生物制品产业研究院总经理赵俊将分享系列合成生物蛋白材料在医美护肤领域的应用 [6] - 江苏美尚洁生物科技CEO赵铧将介绍重组胶原蛋白设计3.0技术对再生能力的提升 [6] - 北京丽徕科技总经理周贵将讲解PDRN(三文鱼水光)在医美植入剂领域的应用和功效 [6]
巨子生物持续走弱,股价创年内新低,市场关注双十一可复美销情
智通财经· 2025-10-17 03:10
当日股价表现 - 当日股价最高为45.200,最低为41.500,开盘价为45.000 [1] - 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9.380 [1] - 当日成交量为1736.2万股,成交金额为7.45亿元 [1] 行业动态与公司运营 - 2025年"双11"大促序幕已拉开,化妆品行业第三季度为传统淡季 [1] - 根据蝉妈妈数据,部分重点品牌抖音渠道第三季度增速环比走弱 [1] - 巨子生物第三季度抖音GMV同比增长15%,其中可复美品牌同比增长5%,可丽金品牌同比增长78% [1] - 巨子生物下半年重点关注双十一促销活动的发力 [1] 行业竞争与监管动态 - 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添加量引发关注,华熙生物表示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展开检测 [2] - 数十份检测结果显示,相关产品中的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2] - 华熙生物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
当医美企业决定出海:国内医美爱好者多了 钱却不好赚了 海外容易闯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10
国内医美市场竞争态势 - 2025年下半年国内医美市场竞争加剧,体现在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专利争执、爱美客与江苏吴中的代理权争夺、以及新氧推出低价童颜针等事件 [1] - 新氧在2025年9月推出定价2999元的童颜针“奇迹童颜3.0”,将国内童颜针价格首次拉至3000元以下,较材料商建议的终端定价1.68万元和1.88万元打了三折,引发上游供应商不满 [3] - 国内医美产品获批数量增加,今年以来至少有6款水光针产品获批,截至9月国内获批的童颜针产品已达9款,核心成分作用机理趋同,导致头部公司竞争近乎“贴身肉搏” [5]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 - 爱美客2024年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显著下滑,降幅分别达21.59%和29.57%,为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其溶液类与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降幅均超20% [7] - 华熙生物年度业绩已连续下滑两年,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9.57%和35.38%,其中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下滑33.97% [7] - 相比之下,四环医药等后来者医美业务增势迅猛,2024年上半年医美业务收入达5.85亿元,同比增长81.3%,分部净利润约3.10亿元,同比增长215.3% [10] 行业发展趋势与平价化 - 行业竞争加剧被归结为上游产品丰富、玩家增多后市场竞争体系重构的结果,是从“注册证竞争”向市场化竞争的过渡过程 [6] - 新氧创始人金星预测行业将从价格比拼转向“产品+服务+技术”的综合竞争,形成不同价位产品梯队,单纯依赖“首款”或“独家”概念获得优势的情况将难再现 [6] - 金星指出韩国轻医美平均价格仅为大学毕业生月薪的1/20,而中国医美消费者远未实现“医美自由”,理性消费趋势将加速“平价医美”时代到来 [6] 企业出海战略与挑战 - 面对国内利润压缩,出海成为头部企业共同选择,爱美客、昊海生科、四环医药等通过收购或投资入股海外公司,引入产品并利用对方渠道将自研产品推向海外 [11] - 出海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各国医美产品审批标准差异大、海外消费者需求点不同、物流仓储成本高、渠道建设投入大以及作为后来者面临知名品牌竞争等 [12] -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拉美、东欧等被视为蓝海,当地医美消费快速增长,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旺盛,与中国产品定位契合 [12][13] - 中国企业正努力摆脱“低价”标签,通过技术在再生材料、PDRN、重组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材料上构建壁垒,例如超过20家企业正在研发PDRN相关产品 [13]
当医美企业决定出海:国内医美爱好者多了,钱却不好赚了,海外容易闯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1:54
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下半年国内医美市场竞争加剧,体现在重组胶原蛋白、童颜针、水光针三大热门赛道的专利、代理权和价格战上[1] - 新氧推出的童颜针"奇迹童颜3.0"定价2999元,首次将国内童颜针价格拉至3000元以下,较材料商建议的终端定价1.68万元和1.88万元打了三折[1][2] - 国内医美产品获批数量增加,今年以来至少有6款水光针产品获批,截至9月国内获批的童颜针产品已达9款,产品作用机理趋同导致竞争加剧[4] 公司具体竞争案例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存在公开争执,华熙生物发文斥责"透明质酸过时"言论并声援质疑巨子生物的博主[2][3] - 爱美客子公司REGEN与江苏吴中孙公司达透医疗就"AestheFill(艾塑菲)"产品的在华独家经销协议产生纠纷,双方已提起仲裁[3] - 四环医药医美业务增势迅猛,上半年收入达5.85亿元,同比增长81.3%,分部净利润约3.10亿元,同比增长215.3%[9] 头部公司业绩表现 - 爱美客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显著下滑,降幅分别达21.59%和29.57,为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其溶液类与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均同比下降超20%[7] - 华熙生物年度业绩连续两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9.57%至22.6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5.38%至2.21亿元,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下滑33.97%[7][8]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观点 - 新氧董事长金星判断行业正从"注册证竞争"向市场化竞争过渡,将加速"平价医美"时代到来,未来竞争将转向"产品+服务+技术"的综合竞争[6] - 金星指出韩国医美市场成熟度高,首尔有超2000家医美机构,轻医美均价仅为大学毕业生月薪的1/20,相比之下中国医美消费者远未实现"医美自由"[6] 企业出海战略与挑战 - 国内医美企业如爱美客、昊海生科、四环医药等通过收购或投资入股海外公司的方式出海,旨在引入进口产品并反向推广自研产品至海外市场[9] - 出海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各国医美产品审批标准差异大、海外消费者需求点不同、物流仓储成本高、渠道建设投入大以及作为后来者面临品牌信任挑战[10] -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拉美、东欧被视为蓝海,当地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旺盛,中国企业正重点布局再生材料、PDRN、重组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材料以构建技术壁垒[12]
巨子生物逆势跌超4%创9个月新低 市场关注双十一可复美销情
智通财经· 2025-10-15 12:42
公司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逆势下跌超过4%,低见47.92港元,创今年1月以来新低,截至发稿报48.1港元,成交额4.57亿港元 [1] 行业与公司运营数据 - 化妆品行业第三季度为淡季且表现偏淡 [1] - 部分重点品牌抖音渠道第三季度增速环比走弱 [1] - 巨子生物第三季度抖音GMV同比增加15%,其中可复美同比增加5%,可丽金同比增加78% [1] - 公司下半年重点关注双十一大促的发力 [1] 产品相关动态 - 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问题引发关注,华熙生物表示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相关产品中的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1] - 华熙生物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