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空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发布“太空AI”计划
36氪· 2025-11-25 10:56
除了硬件成本之外,未来几年,电力生产、输送和冷却需求也将是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面临的主要制 约因素。有鉴于此,埃隆·马斯克近日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愿景:将AI计算中心部署到太空。 马斯克身兼xAI、SpaceX和特斯拉的CEO,前两者分别从事AI大模型研发、商业航空,而特斯拉则涉足 电动车、储能和机器人等多项业务。把这些业务串起来,恰好可以给他的愿意提供近乎闭环的支持力 量,一旦成功,他的公司可能也是最大受益者。 为何有此愿景? 马斯克认为,未来四到五年内,在轨道上运行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将比在地球上运行同类系统更具成本 效益。这主要得益于"免费"的太阳能和相对容易实现的冷却技术。 他此前在美国-沙特投资论坛上表示:"我估计,在地球潜在能源耗尽之前,电力成本和人工智能在太空 领域的成本效益将远远优于目前地面人工智能。我认为,甚至可能在4到5年的时间框架内,成本最低的 人工智能计算方式将是使用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算,不会超过五年。"他补充说。 马斯克强调,随着计算集群的增长,对电力供应和冷却的综合需求会升级到地面基础设施难以跟上的地 步。他声称,要达到每年200吉瓦至300吉瓦的持续算力容量, ...
晚报 | 11月7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1-06 22:30
光模块 - 美股光模块龙头Coherent第一财季营收15.8亿美元,超出预期的15.4亿美元,经调整后每股收益1.16美元,超出预估的1.05美元,业绩增长主要来自AIDC和通信的强劲需求[1] - 市场预计2025年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增速将保持在50%左右,随后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在15%至18%[1] - 面向3.2T时代的高密度部署,LPO与CPO等新型技术路径正逐步成熟,CPO有望成为构建Scale-up多机架系统的关键方案[1] 半导体 - AMD执行长苏姿丰透露,其Instinct MI308 AI芯片已获得出口中国的许可证,该芯片被认为是英伟达H20芯片的强力竞争者[2] - AMD推出的Instinct MI350系列加速器具备行业领先的内存带宽与容量,并在关键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中展现出与竞品持平甚至超越的性能,同时实现更低的成本与复杂度[2] - MI355已于6月提前启动量产,预计在下半年实现大规模爬坡,AI芯片快速发展带动半导体设备等环节获得新机遇[2] 核能 - 2025第四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将于11月12日-14日在深圳举办,主题为"核聚湾区·能动世界"[3] - 全球68台新投运机组中56台位于亚洲,目前70台在建机组中59台分布在亚洲,2024年全球7台并网发电机组中,中国有3台在列[3] - 核电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保持在7000小时以上,位居所有电源之首,未来核能将在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医疗防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3] 5G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工业网络5G通信技术通用要求》,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4] - 该标准提供了5G与工业现场融合的应用场景用例,适用于5G工业无线通信系统从规划、设计、建设到优化的全生命周期[4] -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工业5G市场规模达3457.49亿元,中国为982.62亿元,预计2025-2032年全球将以41.32%的增速扩张,2032年预计突破3.89万亿元[4] 商业航空 - 第27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于11月14日至16日举办,其间中国太空游项目将全球首发[5] - 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太空经济产值有望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涉及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太空旅游、采矿等多个方面[5] - 我国已开始着手太空旅游市场化运作,随着航天实力提升,成本有望降低,未来市场前景广阔[5] OLED - 三项应用于8.6代大尺寸OLED屏量产线的高端装备在成都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显示装备领域获得新突破[6] - 三项装备分别为多应用喷墨薄膜沉积平台、国产首台套大片贴合装备以及国内首台套EHD点胶装备[6] - OLED显示屏正在从手机向电脑、车载设备等中大屏幕应用场景延展[6] 宏观与行业政策 - 广州印发实施意见,要求2026年起全市出让的居住用地100%实施装配式建筑[9] - 谷歌将推出最强AI芯片TPU Ironwood,据称性能提升四倍,并已获得Anthropic大单[9] - 宇树人形机器人发布"全身遥操作平台",官方演示了洗碗、整理衣物等家务活动[9]
【e公司观察】如何看待未盈利企业的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6-26 07:50
政策动态 - 上交所将于7月1日审议禾元生物的科创板IPO申请,这是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后首家适用该标准上会的企业 [1] - 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正式启用,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为高成长潜力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1] - 科创板创立以来共有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其中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集中在2020-2022年,2023年下半年该标准进入实质性暂停 [1] 市场表现 - 采用第五套标准的20家公司中,9家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40%,显示较强商业化潜力 [2] - 今年以来20家公司中19家跑赢科创50指数,14家股价涨幅超20%,6家超50% [2]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0家公司中17家前十大股东出现基金,4家获社保基金持仓,机构认可度提升 [2] 行业趋势 - 全球资本市场正优化政策吸引高科技企业,传统以净利润为核心的估值方式对硬科技企业显现局限性 [1] - 政策导向转向多元包容,人工智能、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将获资本市场支持 [2] - A股投资者长期依赖盈利能力指标,部分投资者仍将未盈利上市与"圈钱"直接关联 [1]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预科班”,解决尚未盈利但前景广阔“硬科技”公司融资难题|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9 19:16
科创板意见政策解读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旨在解决A股未盈利硬科技公司上市难题,有望留住本土高科技"独角兽"企业 [1] - 政策核心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允许研发投入高、技术突破且商业前景广阔的未盈利硬科技公司上市,覆盖低空经济、AI大模型、商业航空等创新赛道 [2] - 借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原适用于生物科技公司),将上市门槛放宽至更广泛硬科技领域 [2] 科创成长层机制设计 - 未盈利企业上市后需标注"U"标志,投资者需签署风险揭示书并满足50万元人民币资产门槛(含现金、股票、债券、基金) [4] - 企业若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5000万元,可摘"U"标志转入主板,早期投资者或获丰厚回报 [4] - 政策借鉴纳斯达克三层架构成熟机制,为高研发投入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通道 [4] 政策实施时间表 - 征求意见期仅7天(2025年6月18日-25日),预计6月底落地,7月初首批企业挂牌 [4] - 监管层或已储备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进速度显著快于常规流程 [4] 历史背景与行业观点 - 2019年科创板成立时,《清华金融评论》曾发布11篇专题文章,涵盖注册制、包容性市场建设、法律框架完善等议题,作者包括田轩、王娴等专家学者 [5] - 专题指出科创板需通过制度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并提及新三板联动、私募股权投资机遇等关键方向 [5] 相关市场动态 - 港股"科创板"同步推进,上市市值门槛最低60亿港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