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

搜索文档
垃圾分类点变身小区“新景点”
杭州日报· 2025-09-01 10:01
城市更新进程中,"邻避效应"往往是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隐形阻力,拱墅区文晖街道以智慧科技为 笔,绘出"邻避"变"邻利"的绿色新图景——通过智能设备与人文设计双管齐下,将垃圾分类点打造成便 捷美观、功能复合的小区亮点,走出一条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文晖街道借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五里塘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垃圾房配备防滑地板确保雨天安 全,感应照明实现人来自动亮灯、人走延时关闭;满溢报警系统可在垃圾桶将满时自动提示清运,实现 无臭化管理;创新融合快递拆解功能,居民投放纸箱可积分并兑换日用品;智能摄像头支持远程喊话与 行为溯源,有效解决非督导时段监管难题,推动垃圾分类从"志愿者紧盯"向"全天候自治"转变。 流水西苑社区拥有杭州首座景观智能地埋式垃圾站。6个投放口巧妙嵌入广场景观,居民仅需站在 盖板前,垃圾即直落地下密封收集桶,实现"投垃圾不见垃圾";通过除臭喷淋与负压除臭技术,彻底消 除异味;垃圾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进市政污水管道;满溢垃圾情况可通过手机 App后台实时管理,小区管家收到相应报警提示信息后第一时间安排作业人员更换垃圾桶;智能系统集 成烟雾灭火、雨污分流、紫外线消杀等功能,实现 ...
看见美丽中国丨全链条保障“变废为美” 看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16:13
垃圾分类政策与实施 -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1] - 厦门2016年10月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9] - 2017年出台全国首部全链条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9] 前端分类与社区实践 - 厦门将全市小区垃圾投放点从2017年36000个合并至约5000个 [11] - 垃圾主要分类为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11] - 金安社区2024年1月将10168吨生活垃圾碳减排量上线交易,成为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 [15] - 社区设立垃圾分类公益馆,1公斤可回收物可兑换0.7元环保积分和0.1元公益基金 [16] 中端运输与处理优化 - 实现"桶车直运",社区生活垃圾直运到末端处理基地 [20] - 厨余垃圾处理厂将垃圾变肥料,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可回收物发挥剩余价值 [21] - 社区垃圾中转站改造为垃圾分类科普馆、城市记忆展馆等公共空间 [20] 低值可回收物处理创新 - 2022年12月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年处理能力3万吨 [23][27] - 分拣中心通过近红外扫描、AI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95%以上分类准确率 [29] - 低值可回收物占厦门其他垃圾20%以上,回收利用率超50%,资源化利用率达90% [29] - 再生制品如1.35个餐盒制无纺布袋、10个牛奶盒做牛皮纸包、10个塑料瓶织再生T恤出口至德国、日本等 [25] 生态效益与社会影响 - 厦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1] - 废弃海蛎壳加工为一次性餐具,旧餐盘铁管改造为座椅靠背,轮胎融入社区成为儿童乐园设施 [33] - 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模式被列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优秀案例 [29]
看见美丽中国 垃圾分类新时尚
央视网· 2025-08-18 00:03
垃圾分类政策与法规 - 2016年10月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4] - 2017年出台实施全国首部全链条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4] - 1985年-2000年厦门发展战略已明确提出生活垃圾需分类处理 [4] 前端分类设施与居民参与 - 全市小区垃圾投放点从36000个优化合并至4000多个 [4] - 垃圾主要分为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4] - 智能垃圾厢房改善居民投放体验,配备洗手池等设施提升卫生条件 [4][5] - 居民分类意识显著增强,社区形象因垃圾分类设施融入本地元素(如鹭鸟、三角梅)而提升 [5] 中端运输与设施改造 - 分类运输车辆按颜色区分垃圾类别,实现"桶车直运"减少"跑冒滴漏" [9] - 原清洁楼和中转站改造为垃圾分类科普馆、城市记忆展馆等公共空间 [9] 末端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厨余垃圾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肥料,有害垃圾由危废企业无害化处理 [11] - 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可回收物通过特定处理发挥剩余价值 [11] - 2022年12月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年处理能力3万吨 [11][13] - 分拣中心采用近红外扫描、AI视觉识别技术,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 [11][14] - 低值可回收物占其他垃圾20%以上,厦门回收率超50%,全国多数城市不足30% [14] 创新模式与经济效益 - 垃圾分类公益馆实现可回收物变现,1公斤可回收物兑换0.7元积分+0.1元公益基金 [7] - 金安社区将10168吨碳减排量上线交易,获7万多元收入,为全国首例 [7] - 再生制品如无纺布袋(1.35个餐盒制成)、牛皮纸包(10个牛奶盒)出口至德国、日本 [12][16] 城乡覆盖与成效 - 厦门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100% [14][16] - 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模式被列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优秀案例 [14] - 废弃海蛎壳加工为餐具,旧轮胎等废弃物改造为社区游乐设施 [16]
威领股份股价微跌0.81% 锂矿概念股成交额达0.83亿元
金融界· 2025-07-30 02:52
股价表现 - 7月29日股价报12.2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1% [1] - 盘中最高触及12.40元,最低下探12.13元 [1] - 成交量为68183手 [1] 公司概况 - 属于能源金属板块 [1] - 主营业务涉及锂矿开发、储能设备制造及垃圾分类处理 [1] - 湖南地区上市公司 [1] - 总市值29.62亿元,流通市值28.80亿元 [1] 财务指标 - 市盈率为-29.62,市净率8.70 [1]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08.35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21% [1]
邗江区:“力量下沉”助力垃圾分类治理
新华日报· 2025-06-17 15:02
垃圾分类推进体系 - 西湖街道形成"职能部门牵引、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体系 [1] - 党员志愿者化身"分类导师",通过趣味游戏、入户宣传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1] - 针对安置小区推行"党员包楼栋、网格管片区"包干制,制定"简易分类指南"降低老年居民认知门槛 [1] 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金槐村打造"绿动金槐·低碳市集"特色活动,开展"旧物置换绿植"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超百名居民参与 [2] - 设立"美丽金槐积分超市",村民可通过垃圾分类打卡、参与志愿活动兑换生活用品 [2] - 积分制实施后全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和群众参与率均大幅提升 [2] 分类闭环管理措施 - 组织城管、社区、物业等联合开展"分类攻坚日"行动,完善投放设施 [2] - 配足配齐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收运车辆,加快提升收集转运能力 [2] - 对餐饮店、快递站等重点区域实施"定点监管+定时清运",确保分类全链条闭环运行 [2] 基础设施建设与宣传 - 邗江区232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标准化配建"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站 [3] - 部分站点已配备智能感应设备 [3] - 结合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常态化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居民积极参与互动养成良好习惯 [3]
《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7月1日施行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1
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核心内容 - 《陕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共9章52条 自7月1日起施行 旨在解决部门职责不清晰 分类投放效果不明显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1] 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主体 - 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住宅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1] - 实行自行管理的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业主委员会负责 [1] - 未聘请物业服务企业且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住宅小区由小区所属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负责 [1]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 可回收物包括纸类 塑料 金属 玻璃 织物等 [2] - 有害垃圾包括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 [2] - 厨余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2] - 其他垃圾指除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 [2] 收集运输与处理规范 - 城市生活垃圾由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收集 运输 [2] - 农村生活垃圾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收集 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运输 [2] - 禁止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饲喂畜禽 [2] - 禁止以厨余废弃食用油脂为原料加工食用油及其他食品 [2] 源头减量措施 - 电子商务 寄递 外卖等行业应优先使用电子运单和可重复使用 易回收利用的包装产品 [2] - 旅游 住宿等行业应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2] 再生资源回收创新 - 鼓励在住宅小区 商场 超市等场所设置回收点 [3] - 采用回收包装物 以旧换新 设置智能回收机等方式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3]
杭州各地掀起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热潮
杭州日报· 2025-05-26 10:05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开幕 主题为"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 将持续至5月28日 [1] - 杭州重点围绕推进源头减量 突出回收利用 加强小区宣传 深化校园教育 加大设施开放五大方面开展活动 [1] - 活动形式包括主题宣讲 知识普及 游戏互动等 旨在倡导文明健康低碳生活新方式 [1] 校园垃圾分类教育 - 上城区开展"沉浸式"垃圾分类教育 通过趣味课堂 互动游戏 绘画创作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1] - 西湖区组织"分类知识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 将分类知识融入趣味互动与实践体验 [1] 社区垃圾分类创新 - 拱墅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新模式 设立标准化回收站点 每个站点配2-3名工作人员 [1] - 居民可通过"墅袋熊回收"微信小程序预约上门回收服务 [1] 城市推广策略 - 杭州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 全方位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2] - 以千年文明涵养现代生态智慧 推动垃圾分类理念广泛传播和深入扎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