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激光
icon
搜索文档
IPO周报:海创光电终止IPO,首轮问询后停滞超两年
第一财经· 2025-11-09 11:54
IPO审核状态 - 海创光电科创板IPO申请于2023年5月5日提交,于2024年11月3日至11月9日期间终止审核[1] - 北交所申报企业佳能科技同期亦终止审核[1] - 海创光电IPO在完成首轮问询后进展停滞直至终止[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激光光学元器件及激光模组,实现激光的发射、传输及接收功能[1] - 业务形成四大板块:激光雷达业务、工业激光业务、光通讯业务、生物医疗及其他业务[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8.33亿元、6.61亿元[1]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1.22亿元、0.65亿元[1] - 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滑20.75%[1] - 202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46.56%[1] 业绩下滑原因 - 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系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2] - 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下滑因客户图达通与A公司引入第二供应商以及主要产品价格下调[2] - 工业激光业务受行业需求疲软、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出现下滑[2]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激光雷达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图达通和Luminar两大客户[2] - 最近一期两大客户对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合计达78.40%[2] - 图达通存在引入其他供应商降低采购份额的情况,且2025年下半年产品迭代后无须采购公司1.5µm激光雷达光束传输模组[2] - Luminar存在下游定点车企量产交付不及预期及自身持续亏损经营不稳定的情况[2] 行业与业务风险 -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特别是1.5µm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若出现萎缩将带来重大不利影响[3] - 激光雷达行业经营模式若改变,导致下游厂商外购模组比例大幅下降将影响业务[3] - 客户集中度若未有效改善,主要客户引入新供应商、量产交付不及预期或经营恶化将影响合作与业绩[3] 监管问询关注点 - 交易所问询要求说明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份额及排名、在下游客户供应链中的地位[3] - 交易所要求结合股权结构分散、实控人控制表决权比例较低且上市后会被进一步稀释的情形,说明如何保持控制权稳定性及公司治理有效性[3]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公司控股股东为福州融普,实际控制人为凌吉武[3] - 凌吉武直接持有2.65%股权,同时持有福州融普66.67%股权,通过福州融普控制公司25.79%表决权[3] - 凌吉武与一致行动人张哨峰、林斌合计控制公司30.21%的表决权[3]
Fabrinet(FN)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4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营收达到创纪录的9.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8% [4][7] - 非GAAP每股收益为2.92美元,同样创下纪录,其中包含200万美元(即每股0.06美元)的外汇评估损失影响 [7][9] - 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2.3%,环比下降30个基点,符合预期,主要受到外汇逆风和年度加薪季节性影响 [9] - 运营费用为1600万美元,占营收的1.7%,运营利润率为10.6%,环比下降10个基点 [9] - 非GAAP净收入为1.05亿美元 [9] - 第一季度末现金和短期投资为9.69亿美元,环比增加3500万美元,运营现金流为1.03亿美元 [10] - 资本支出为4500万美元,高于维持性资本支出水平,主要用于10号厂房的加速建设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光通信业务营收为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8% [7] - 电信业务营收创纪录,达4.12亿美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15%,主要由数据中心互联产品需求驱动 [4][7] - 数据中心互联营收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29%,占公司总营收的14% [5][8] - 数据通信营收为2.73亿美元,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但降幅小于预期,整体需求趋势依然强劲 [5][8] - 非光通信业务营收为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5% [8] - 高性能计算产品作为新营收类别,在第一季度贡献了1500万美元营收 [5][8] - 汽车业务营收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9%,但环比下降5% [8] - 工业激光业务营收为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环比持平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在加速建设总面积达200万平方英尺的10号厂房,预计部分区域将于2026年中完工,整体于2026年底完工,以支持快速增长 [6][37] - 公司专注于执行和运营效率,强调卓越的交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成本,以应对强劲的市场需求 [25][47] - 公司认为其正处于向光子学世代转型的早期阶段,并处于理想位置以利用这一转型 [15] - 公司通过管理客户复杂性、赢得新机会和执行来推动增长,目标是在多个市场复制过去的高速增长 [15][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2026财年的开局感到非常乐观,预计强劲的增长势头将延续至第二季度 [4][6] - 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为10.5亿至11亿美元,中点同比增长29%,预计所有主要市场(除汽车业务持平或略有下降外)均将实现环比增长 [11] - 预计第二季度非GAAP稀释每股收益在3.15至3.30美元之间,营收增长将超过运营费用增长,但部分收益可能被外汇逆风抵消 [11] - 管理层指出当前需求非常强劲且可持续,覆盖多个产品类别和客户,公司目前不受需求限制 [26][47] - 某些关键组件(特别是数据通信领域的)的供应限制预计将持续至第二季度,但情况正在改善,预计在一两个季度内得到缓解 [5][49][50]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一季度股票回购活动不活跃,通过10b5-1计划以每股276美元的平均价格回购了970股,总现金支出为26.8万美元,截至季度末仍有1.74亿美元可用于回购 [10][36] - 公司资本配置策略优先投资于未来增长(包括营运资本和资本支出),并通过10b5-1计划在公开市场将剩余现金回报给股东 [36][37] - 公司计划参加即将举行的投资者会议,包括摩根大通亚洲科技会议、Needham会议、巴克莱和Northland会议 [5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12月季度数据通信业务展望及200G/通道EML激光器产能获取假设 [14] - 公司避免评论特定客户或组件,但指出其处于光子学世代转型的早期阶段,并处于理想位置 [15] - 公司强调其长期增长记录(10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16%,盈利复合年增长率21%),并致力于通过多元化客户机会继续提供超额增长 [15][16] 问题: 高性能计算业务的扩展计划及与其他客户的合作前景 [17] - 高性能计算被列为独立类别,因其不属于电信或数据通信,且公司对该领域增长持乐观态度 [18] - 首个高性能计算项目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复杂,需要资格认证和自动化流程建设,但进展顺利,客户满意度高 [18][19] - 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该领域的其他机会,预计未来将拥有多个客户 [19][20] 问题: 高性能计算客户与新电信客户爬坡进度比较及新电信客户的贡献 [23] - 两种产品爬坡方式不同:高性能计算是现有产品,公司作为多个供应商之一起步较慢;新电信产品是新产品,其增长取决于市场接受度 [24] - 公司强调其提供灵活性以管理不同类型的增长,重点在于卓越的执行力 [24][25] 问题: 第二季度约1亿美元环比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排序 [26] - 公司认为排序不可取,但指出高性能计算、新电信项目、数据中心互联和数据通信均是主要增长动力 [26][27] - 公司目前不受需求限制,重点在于捕获所有机会并执行 [26][27] 问题: 电信业务环比增长15%的客户集中度及数据通信领域除主要客户外的其他机会 [30][31] - 电信增长基础广泛,来自数据中心互联、传统电信和新赢得的项目,客户分布均衡 [30] - 数据通信领域除主要客户外,正在争取超大规模企业直接业务和商用收发器制造商的机会,但通常需要18个月的孕育期 [31][32] - 目前除主要客户外的数据通信营收主要来自商用(非英伟达)收发器业务 [33] 问题: 股票回购不活跃的原因及10号厂房扩建的最新情况 [35] - 回购由10b5-1计划驱动,上季度未参与公开市场操作,资本配置优先投资于增长和厂房建设 [36][37] - 10号厂房为200万平方英尺设施,预计支持约24亿美元营收,部分区域加速建设以在2026年6月季度可用 [37][38] 问题: 分布式集群概念对数据中心互联需求的影响及非数据中心互联电信业务的增长驱动 [40][41] - 公司不深究需求原因,专注于满足强劲需求,但认为分布式集群趋势可能推动更多数据中心互联需求 [40] - 非数据中心互联电信业务增长来自持续夺取份额和新项目爬坡 [41] 问题: 2026财年增长加速的可持续性及第二季度增长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45][48] - 公司对前景乐观,需求强劲且可持续,但不对全年增长给出具体数字,专注于季度执行 [46][47] - 第二季度增长驱动因素(数据通信、数据中心互联、高性能计算)的提及顺序无特定意义,三者均非常强劲 [48] 问题: 组件供应限制的改善情况及其对数据通信业务指引的影响 [49] - 供应限制正在改善,但某些复杂组件可能仍有一两个季度的紧张,公司凭借优质客户通常能获得所需组件 [49][50] - 预计组件供应商增加产能后情况会恢复正常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