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

搜索文档
★三部门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出实招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加大先行先试授权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白丽斐记者陈芳 国家级经开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经过40余年的发展,到2024 年,国家级经开区已经达到232个。商务部近日印发《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 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更好促进国家级经开区高 质量发展?在国务院新闻办5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 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的有关举措。 加强经开区要素保障 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才能为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工作方案》提出了多 项"实招",比如支持各地为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 业项目,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等。 "目前部分国家级经开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些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开发已经接近饱和,园区建设和企 业的投资扩产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工作方案》立足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等合理用地需求。"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会上表示。 国家级经开区是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管理制度改 ...
省级经开区“十强”出炉
辽宁日报· 2025-06-25 09:29
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考核评价结果 - 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大连普湾经济区等11家省级经开区位列总得分前10名 [1] - 考核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和统筹协调五类一级指标及39项二级指标 [1] - 对全省95家省级以上经开区进行全面量化评价 其中84家省级经开区和10家国家级经开区分别排名 [1] 省级经开区考核得分情况 - 84家省级经开区平均总得分为61.2分 46家达到平均值以上 [2] - "经济发展"指标得分前十名包括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等 [2] - 考核总得分后10名的开发区负责人将被约谈 [2] 经开区经济表现 - 前4个月全省省级以上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3亿元 同比增长6.2% 占全省总量35.6% [2] - 工业总产值7370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 同比增长7.4% [2]
从外贸、出行、消费等多领域重磅数据“数”看经济活力
央视网· 2025-06-04 10:31
外贸进出口 - 2025年前4个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 [1] - 出口值达6290.2亿元 同比增长13.8% [1] - 上海出口电动汽车占全国五分之一 [3] - 与241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 与中亚、中东、东亚地区贸易增速超20% [3] - 上海海关推出《2025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若干措施》 优化监管流程和跨境物流 [5] 文旅消费 - 2025年端午档电影票房4.59亿元 同比增长20% [7] - 端午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53亿人次 日均2.17亿人次 同比增长2.5% [10] - 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 同比增长5.7% 总花费427.30亿元 同比增长5.9% [12] -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3496.25万人次 同比增长6.2% [15] - 新疆喀什古城无人机表演吸引游客 [16] 通信业 - 2025年1-4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长 [20] -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亿户 5G移动电话用户10.81亿户 占比近60% [20] - 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27.37亿户 [20]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21] -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 [21] 经开区发展 - 国家级经开区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24] - 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24] -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1.5万家 [24]
刚刚,三部门重磅发声
金融时报· 2025-05-27 16:28
要素保障措施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 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2] - 通过单列用地指标 支持立体开发 加大混合用地和新兴产业用地供给等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2] - 国家级经开区工业用地原则上供给"标准地" 已完成环评 能评等评估 助力企业拿地后迅速开工 [2] - 支持全球范围招引高层次人才 为外籍人士在工作就业 落户 就医 子女教育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 [3] - 支持通过产教融合 "双元制"试点等方式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3] - 允许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 [3] -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如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在A股上市 [3] 管理制度改革 - 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 完善激励机制 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 [4]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包容审慎监管 智慧监管 [4] - 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推进"减时间 减环节 减材料 减跑动" 形成特色"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 [4] - 深化"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 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 探索非现场无感式检查 2024年上门检查次数较2023年大幅减少 [5] - 优化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根据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 对良好信用企业无事不扰 [6]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6] 碳排放管理 - 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7] - 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将天津经开区 宜兴经开区等纳入第一批试点 [7] - 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 研究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 [7] - 推动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完成2015-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初步完成2022年清单 [7] - 发布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 制修订发电 钢铁 水泥 铝冶炼等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指南等8项技术规范 [8] - 建立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 持续优化功能 提升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8] - 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推动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8]
商务部等最新发声!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上市融资
券商中国· 2025-05-27 15:31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4] - 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聚焦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保障[4] - 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联动,实现"1+1>2"效果[2] - 支持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苏州工业园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实现A股上市[10] 对外开放与产业支持 - 232个国家级经开区覆盖全国31省,2024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3] - 区内现有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9.9万家[4] - 重点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和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建设[4] - 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强化外资企业再投资吸引力[4] 管理制度与营商环境优化 - 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2][7]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管理,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站式服务[6]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四乱"现象[7] - 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的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5] 要素保障创新举措 - 土地要素: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供给,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地"模式(含环评、能评等前置评估)[9] - 资金支持:允许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建设,含金量获经开区高度认可[9] - 人才与科技:鼓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产业服务能力[10] - 试点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优先安排品牌活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