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统计核算
搜索文档
专家谈“双碳”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10:29
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减碳 - 交通领域减碳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地位[1] - 新能源汽车带动三大革命:动力电动化、能源低碳化、系统智能化[1] - 动力电动化核心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动力系统[1] - 能源低碳化核心是可再生能源转型,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利用氢气和电池储能[1] - 系统智能化重点是将电动汽车作为智能用能储能终端,构建虚拟电厂,发展车网互动[1] 氢能与未来能源体系 - 氢既是能量载体又是物质转化单元,与电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2] - 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需构建全产业链,使消费端100%使用绿电和氢[2] - 应重点发展固态氢储运、新材料管道运输等储运氢技术[6] 煤电转型与技术方向 - 新一代煤电发展需遵从增容减量原则,运行方式改变使容量电价等成为重要收益来源[3] - 应以全工况加权平均综合供电煤耗作为机组运行经济性评价指标[3] - 燃煤发电未来技术方向是低碳、灵活、高效、智能[3] - 煤炭行业面临煤、废、碳的不可能三角制约,需探索协同发展路径[7][8] 减污降碳与政策体系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核心路径,预计2060年全国PM2.5浓度可降至25微克/立方米[4] - 十五五期间应重点攻克碳排放统计核算难题,完善政策与治理体系[5] - 需加强能源市场和碳市场体系联动融合,动态调整政策目标分解[5] - 应按照企业—行业—区域顺序做好碳排放核算,尽早开展核算一体化工作[5] 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 - 发展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是大规模应用清洁能源的刚性需求[6] - 新一代储能需解决传统储能瓶颈,发展高安全、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技术[6] - 重点发展镁电池、钠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材料及系统[6]
刚刚,三部门重磅发声
金融时报· 2025-05-27 16:28
要素保障措施 -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 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2] - 通过单列用地指标 支持立体开发 加大混合用地和新兴产业用地供给等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2] - 国家级经开区工业用地原则上供给"标准地" 已完成环评 能评等评估 助力企业拿地后迅速开工 [2] - 支持全球范围招引高层次人才 为外籍人士在工作就业 落户 就医 子女教育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 [3] - 支持通过产教融合 "双元制"试点等方式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3] - 允许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 [3] -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如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在A股上市 [3] 管理制度改革 - 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 完善激励机制 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 [4]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包容审慎监管 智慧监管 [4] - 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推进"减时间 减环节 减材料 减跑动" 形成特色"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 [4] - 深化"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 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 探索非现场无感式检查 2024年上门检查次数较2023年大幅减少 [5] - 优化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根据信用风险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 对良好信用企业无事不扰 [6]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6] 碳排放管理 - 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7] - 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将天津经开区 宜兴经开区等纳入第一批试点 [7] - 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 研究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 [7] - 推动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完成2015-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初步完成2022年清单 [7] - 发布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 制修订发电 钢铁 水泥 铝冶炼等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指南等8项技术规范 [8] - 建立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 持续优化功能 提升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8] - 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推动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8]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正在开展煤、油、气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
期货日报· 2025-05-27 15:2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管理政策 - 商务部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及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 - 生态环境部已完成2015-2021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2022年清单初步完成,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1] - 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部署23项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重点任务 [1] 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进展 - 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等8个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技术规范 [1] -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建成并持续优化功能,提升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1] - 正在开展煤、油、气等基础能源及交通运输领域碳足迹因子研究 [2]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 [2]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正式发布,填补国内空白 [2]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上线,包含297个排放因子 [2] 未来工作方向 - 加快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碳足迹管理体系 [2] - 将开展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碳核算能力 [2] - 持续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支撑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