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活力

搜索文档
句容市:“华算购+苏超”点燃城市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9-03 17:50
华阳街道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装饰建材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 价比家装材料需求持续增长,此次活动可以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为消费者 提供便捷、实惠的采购渠道。" 白天的促销活动已经让各展厅前客流不断,夜晚苏超"第二现场"更是让气氛达到了顶峰,傍晚时分,句 容市葛仙湖公园大圣塔南广场已被浓厚的欢乐氛围包裹。不少市民来到现场看"苏超"、品美食、选购自 己心仪的各类产品,商家们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此次活动仅装饰建材类营业额高达185万元,切实 将赛场热情成功转化为实打实的消费活力。 据了解,在7月份,华阳街道就举办了第一场以"观苏超品美食"为主题的"华算够"优惠活动,超20万优 惠券和消费券的发放,吸引众多市民现场观赛、消费,让"苏超第二现场"充满赛场激情。 "我家房子装修,要买家具,我要领政府消费券!" 8月30日上午9点30分,句容市葛仙湖公园大圣塔南 广场上,前来选购家居建材的人群络绎不绝,消费券领取处更是大排长龙,不到11点,已有150余人登 记领券。 据了解,这是句容市华阳街道联合崇明街道开展的华算购·崇享惠之"暖居计划"装饰建材展销活动,在8 月30 ...
金观平: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6 08:07
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让人们能消费。就业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基础。要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 费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岗扩岗,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 楼市,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 平,以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升消费能力。 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让人们愿消费。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有助于 改善民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够扩大消费整体规模,是我国消费下一步保持较快增长的 重要抓手。扩大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IP经济、国 潮经济等……都是新增长点的落脚点。 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让人们敢消费。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每一样都影响着居民的 消费意愿。只有尽力减少这些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消费能力也会更强。近期,从建立 育儿补贴制度到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真正"投资于人",不 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投资 ...
经济日报: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19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1] -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增势总体平稳 [1] - 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2] 消费结构升级 - 消费升级体现为从量到质的变化 以及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的追求 [1] - 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消费潜力 [1]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包括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 [2] 政策支持方向 - 需通过政策联动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 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 [2] - 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楼市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民生保障措施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减少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等后顾之忧 增强消费预期 [3] - 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3] 经济发展目标 - 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可扩大有效需求并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1] - 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民生改善—消费回升—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3]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1]
四个维度解读广州市餐饮业发展座谈会
广州日报· 2025-08-23 10:07
座谈会背景与意义 - 广州市召开高规格餐饮业发展座谈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出席 体现优越营商环境和发展信心[2][5] - 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的重要论述 研究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5] - 餐饮业是促消费重要领域 一头连着民生 一头系着经济 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的要求[3] 参会企业构成 - 参会企业类型广泛 包括国有企业岭南集团和广州酒家 大型民营餐饮企业如食尚国味 百胜餐饮 九毛九集团等[9] - 涵盖连锁品牌餐厅如椰林海鲜 遇见小面 以及现制饮品企业如挞柠 缇里咖啡 还有单店大排档代表[9][10] - 企业代表表达发展信心 提出加强产品创新 拓展消费场景 加快数智化转型等发展策略[11] 政策支持措施 - 广州市出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提出六大高质量发展行动 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15] - 推出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包含23条具体举措和107项工作任务[15] - 市商务局拨付企业奖励资金超1亿元 发放政府餐饮消费券1亿元 实施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15] 行业发展基础 - 广州餐饮商事登记市场主体总数达24.8万家 网点密度居全国之首 形成遍地有美食的消费格局[19] - 2023年全市餐饮营业额超千亿元 增速领跑一线城市 2024年1-7月营业额达776.12亿元 持续正增长[19] - 粤菜门店数量全国第一 同时各大菜系及各国特色菜肴蓬勃发展 体现城市包容开放特质[19] 市场活力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广州接待游客总量1.13亿人次 同比增长6.3% 其中入境过夜游客260.5万人次 同比增长14.4%[18] - 上半年文旅消费总额1621.8亿元 同比增长8.1% 其中入境文旅消费18.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8%[18] - 大型商场暑假期间人气爆棚 餐饮企业通过文旅融合 赛事营销等方式激发消费活力[4][11][13] 企业案例与机遇 - 食尚国味集团创办27年 涵盖餐饮 茶业 医疗等多领域 旗下拥有陶陶居等品牌[6] - 遇见小面拟赴香港上市 成为全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 认可广州营商环境优势[16]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粤菜博物馆落成等重大节点为餐饮企业带来品牌推广机遇[11]
上海书展带来“天花板级”文化体验 两个主会场和实体书店、分会场等举办千余场阅读活动 书海与人海再次相遇
解放日报· 2025-08-19 09:58
书展规模与参与度 - 2025上海书展首次设立"双主场",在两个主会场和全市100家品牌实体书店、"一区一特色"分会场及乌镇分会场,共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比去年增加23.8% [1] - 上海展览中心周末单日入场客流突破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福州路上海书城累计客流超5万人次,销售额超百万元 [1] 出版行业创新与销售表现 - 上海文艺出版社图书盲盒销售火爆,首日300个,次日500个,后续追加1000个,现场边包边卖 [3] - 上海译文出版社《大唐狄公案·文库本》系列因装帧设计出彩销售亮眼,前5天销售码洋67.3万元,销售图书10494册,基本追平去年7天销量,"七海"文创销售额突破110万元 [3] - 17家"小而美"出版品牌联合推出"编辑严选"书单,编辑手写推荐纸条成为展位特色 [2] 跨界联动与消费活力 - "阅界夜市"单日销售额达15.6万元 [4]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联动书展推出新书《金字塔在中国》,成为首日"销冠",购书赠夜场门票实现双展导流 [6] - 上海图书公司与上影元合作的"童年拾光"展区中《浪浪山小妖怪》周边文创复购率高,手机背夹盲盒热销 [7] - 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联合8个文创品牌参展,"南西茶铺"推出"茶书"新品,马利颜料展位单日直播销售额达20万元 [7] 文化IP与文旅融合 - 静安区"行走书香精品线路"串联张爱玲故居等文化地标,虹口区"探寻文学基因"巴士线路覆盖北外滩滨江等景点,嘉定区研学路线涵盖近20个景点 [6] - 首次发放惠民阅读券覆盖5万人次读者,周六晚间消费高峰时段收银台供不应求 [7]
成都世运会 | 世运“朋友圈”:邂逅万千 回味无限
新华网· 2025-08-18 08:42
世运会推动成都文旅消费 - 世运会期间成都入境外国旅客达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9.9% [12] - 6.5万商户支持外卡收单 21个境外电子钱包实现直接支付 [12] - 427家离境退税商店和103家即买即退商店刺激消费 [12] 文创产品与特色餐饮需求激增 - 吉祥物"蜀宝"和"锦仔"文创产品供不应求 部分商品需预约购买 [4] - 火锅巴士和火锅游船成为特色消费场景 [8] - 城市火锅店遍布大街小巷 形成标志性餐饮体验 [8] 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展示 - 智能翻译眼镜和AR设备实现多语种实时传译 [15] - 成都规划馆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古蜀文明 [5] - 东郊记忆艺术区改造旧工厂为时尚文化街区 [11] 生态与城市基础设施升级 -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4] - 境外银行卡可直刷乘坐公交地铁 [12] - 国际机场实现地铁高铁飞机同站换乘 [12] 国际影响力与社交媒体传播 - 运动员社交媒体粉丝量显著增长 [18] - 自由搏击选手携带13只熊猫纪念品回国 [4] - 印度选手表达对青城山武术文化的兴趣 [7]
投资加力、企业向“新”、消费向好……透过先行指标多侧面感知中国经济活力迸发
央视网· 2025-08-15 12:12
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 7月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各项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1] - 全国工程机械工作量环比上涨4.44% 路面设备最忙 桩工设备工作量环比增长14.37% [3] - 7月份较6月份有更多基础工程项目开工 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5] 区域投资热度 - 全国20个省份开工率超过50% 湖北 江西 贵州 青海 广西等12个省份环比增长 [7] - 西部地区在环比增长前五省份中占三个 展现较强增长动能 [7] - 1至7月项目中标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9% [7] - 江苏 广东 浙江 四川 山东等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占全国近四成 [9] 工业生产与创新 - 7月工业园区生产热度指数同比增长21.9% 主要品类工业品平均开工率较2024年同期上涨2.6个百分点 [10] - 初创企业经营活力指数同比增长35.2% 技术创新型企业增长24.9% [12] - 全国31个省份中有5个省份初创企业经营活力同比增长超50% 贵州增长率位居首位 [12]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9.7% [15] - 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20.9% 宁夏 广西 安徽 天津 河南等地增长最大 [17] - 重点品类家电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7% 空调类增速最快 [17] - 7月全国迁徙规模指数环比上升15.3% 同比上升16.1% [17]
限时步行街、主题街区特色活动精彩不断,点燃浦东夏日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26
近日,第三届"正大巷左BINGO市集"在陆家嘴富城路限时步行街开启,将持续至8月31日,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滨江夏夜体验。 随着第三届"正大巷左BINGO市集"焕新回归,正大广场周边230米长的富城路化身人气市集并实行限时步行街措施。8月底前,每周五至周日的16:00至 22:00,60余家特色摊位定时在此汇聚,为浦东的夏夜增添烟火气。 在滨江畅享环球风味 今年的正大BINGO市集以"潮起正大,乐购滨江"为主题,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水岸联动步行街。从各国精酿啤酒到中式鲜米酒,从意式手工冰淇淋到法 式舒芙蕾,从新疆羊肉串到乌拉圭牛肉串……缤纷的餐车和林立的摊位,将世界各地的特色风味浓缩于浦江东岸。 江苏徐州游客露露和丈夫带着一双儿女来上海过暑假,计划中的轮渡江景之旅因错过时间未能成行,一家人转而在正大广场消暑闲逛,意外撞见了灯火通 明的市集。沿着步行街漫步一个来回,孩子们的胃被飘香的肉串、清甜的椰子水,还有香软的鸡蛋仔填满。"错过轮渡,孩子们本来挺失落,现在美食抚 平了遗憾。"露露说。 来自河南的李先生一家将抵沪首晚的行程安排在上海中心大厦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饱览璀璨夜景后信步街头,繁华都市里的烟火 ...
8月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8-02 20:00
上半年旅游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 上半年旅游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2] 暑运过半铁路客流持续攀升 - 暑运过半铁路客流持续攀升 激发消费活力 [3] 6月末多个重点领域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 6月末多个重点领域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7][1] 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 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7][2]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发布 -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发布 [7][3]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助企融资超1.2万亿元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助企融资超1.2万亿元 [7][4]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CCC认证新规8月15日起实施 - 移动电源 锂离子电池CCC认证新规8月15日起实施 [7][5]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促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 促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7][6]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下滑 -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下滑 [10][1]
上半年消费撑起GDP半壁江山,52%贡献率背后的喜与忧
搜狐财经· 2025-07-28 10:38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动力[1] - 消费贡献率显著提升 反映消费者信心增强和购买力提高[1] 消费场景表现 - 节假日旅游市场火爆 演唱会及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吸引大量观众 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快速增长[1] - 基本生活需求消费稳定增长 柴米油盐及家电汽车销售保持良好势头[3] - 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相关领域消费显著增长[3] 新兴消费模式 - 直播带货和网红产品兴起 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3] - 小额高频消费模式拉动数据增长 满足多样化购物需求[3] 消费市场结构特征 - 消费分层现象明显 高端消费市场持续火爆 奢侈品和高端旅游成为热点[3] - 中低端消费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压缩挑战[3] 消费市场发展建议 - 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通过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等措施增强消费信心[4] - 需优化消费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 推动消费升级和创新发展[4] - 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稳定房价降低教育医疗成本等措施减轻消费者后顾之忧[4]